杂志简介
长期以来,本刊坚持严肃认真、严谨扎实的办刊作风,紧密联系与依靠中老学者,积极扶持与举荐青年学术新秀。近几年来,牢牢抓住学术质量,不断推出学术精品,从而得到全国四大文献转摘传媒(《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的认可,文章的转载量、转载率逐年上升。2003年,获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01-2002);2005年,再获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03-2004)。这是上海地区社会科学理论期刊唯一得到的殊荣。同时,还是全国中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是全国众多重点大学、科研机构考核与评审学术成果的重要参照刊物。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全国中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栏目设置
学界视点:跨学科性栏目。 以精辟的文字、敏锐的视角,对学术前沿问题展开深度讨论。
对话与交锋:跨学科争鸣性栏目。通过学者与学者间的学术对话、批评者与被批评者间的理论交锋,在活跃学术气氛的同时,使读者对一些相关问题产生兴趣,开阔视野。
海外名家新论:跨学科性栏目。以刊发海外学术名家对前沿问题的研究心得或最新研究成果,搭建起中外学术交流、对话的平台,逐步实现海内外学术研究成果的合作与共享。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5)作为“居间者”的实用主义——与中国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话 陈亚军
(13)论珀斯与分析哲学之关系 江怡
(19)对杜威《哲学复兴的需要》中经验观念的理解 王成兵
(25)“交缠的事件”——杜威形而上学的一个关键概念 孙宁
(33)中国农村改革和发展的争议性问题 简新华
(42)中国城市化道路的是非功过——兼评贺雪峰的《城市化的中国道路》张曙光
(50)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内涵与建构 黄祖辉;傅琳琳
(57)呆障房对商品住宅的挤出效应:理论与经验研究——基于浙江省11地市面板数据的分析虞晓芬;曾辉;任天舟
(66)“市场社会”到“社会市场经济”——对20世纪西欧资本主义的考察 周建明
(75)自然法、财产权与上帝:论洛克的正义观 霍伟岸
(88)共同体的历史走向和重建中的功能矛盾 邵晓光[1];刘岩[2]
(94)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刑法保护 刘宪权
(105)与疾病相关的污名——以中国的精神疾病和艾滋病污名为例 郭金华
(116)清末汉字汉语变革方案及其对国语建设的影响 高玉
(125)20世纪80年代叙事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江守义
(133)理论的叙事转向:一段问题史 刘阳
哲学论文普通期刊投稿:世界金融与中国哲学的交融
摘要:中国哲学作为哲学世界一个独特且重要的成分。在丰富的哲学理念与哲学体系中,中国哲学拥有完整的内核,饱满的哲思,明辨的思考路径。在金融哲学深刻的碰撞交融中,金融做其外核,中国哲学辅以其内核,能一定程度上还原荒芜态势下金融的本质,并赋予中国哲学时代新内涵。
关键词:中国哲学,金融体系,发展路径,本质寻求
前言:中国三十年的变革,西方金融思想做为舶来物影响着中国新一代的世界观,价值观。新一代在金融旅程中急于褪掉中国文化的外衣,急于变革中国文化的内核。殊不知金融的世界不单单是数学公式相加,不单单是基础分析和技术分析的杂糅。金融界同样渗透着哲学的明光。哲学是明灯,照亮前行的路。而传载千年的中国哲学恰恰是这明灯最光亮的部分。
正文:
学术月刊最新期刊目录
社会心态:一种群体精神史的书写与阐释路径————作者:胡洁;
摘要:社会心态研究在西方话语叙事中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在重建以来的中国社会心理学中则经历了四个发展时期。通过对西方话语和中国学术语境中社会心态概念的理论蜕变和研究规范过程的梳理,可对心理学和社会学两种主要研究取向中建构社会心态的不同机制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立足社会学的立场,通过个体与不同范畴或层次的他者间相互关系的远近,可发展出一种更为简洁也符合中国情境的操作化思路,并在以市场化为表征的历史变迁或社会...
试论陶孟和对《新青年》的贡献——关于《新青年》同人分化重要细节————作者:李兰;
摘要:关于《新青年》同人分化的研究领域,学界对陶孟和的关注相对较少,且常将陶孟和与胡适放在一起探讨,以分化之后胡、陶的密切关系来解读陶孟和在分化前的言论,未真正触及陶孟和在五四时期的精神立场与思想内核。事实上,陶孟和作为《新青年》的重要同人,早期同《新青年》尤其是与陈独秀合作关系紧密,通过爬梳1919—1920年陶孟和写给胡适、陈独秀多封书信以及发表的文章可厘清相关脉络。1920年上半年,陶孟和夫妇给迁...
“寓郡县之意于封建之中”——从制度设计看荀子对礼法的融合————作者:梁涛;
摘要:面对正在发生的周秦之变,荀子兼取周制与秦制,设计了一种“寓郡县之意于封建之中”的混合体制,虽保留分封的形式,但封国之内则实行郡县制,由诸侯任命官僚加以管理。同时,天子可以向封国派遣官吏,推行一种“千官”“百官”的双官制,以保障对封国的控制。在治理方式上,荀子设计了一种“士君子—官人百吏”的治理模式,士君子既以礼修身,推行教化,又通晓“法之义”,负责立法。官员百吏则严格地遵循法,使法治得以实现。荀子...
经验的内在超越:一个“詹姆士-德勒兹”式方案————作者:孙宁;
摘要:以先验和经验的关系为视角考察詹姆士与德勒兹的思想互动,可以发现前者的彻底经验论和后者的先验经验论如何整合为一个在经验内部实现超越的独特方案。他们将经验进程理解为基于内在性原则的创造活动,并共享了一系列实现内在超越的策略。在拒斥各种意义上的二元论、理智主义和绝对主义的基础上,他们共享了一种实验主义的方法,强调内在超越者必须是最具创造力的实验者,必须投身于经验的洪流中,主动地遭遇事件,大胆地去制造关系...
在体系性与历史性之间:《资本论》的辩证法————作者:吴旭平;
摘要:关于《资本论》辩证法不同形态的理解,形成了体系辩证法和历史辩证法两种解读模式。体系辩证法强调经济范畴的体系性关系和逻辑优先性,是将马克思辩证法思想中的“黑格尔因素”释放出来的方法。历史辩证法则从逻辑抽象的历史前提和社会生产的历史先决条件展开论证。《资本论》辩证法的形态争议,需要回到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原初目的和文本结构中去理解。《资本论》辩证法的研究对象是基于资本主义诸经济范畴内在关联而形成的总...
新质生产力理论的创新特征及中国应用————作者:高帆;李蔚;
摘要:生产力发展实践引发生产力理论创新,生产力理论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实践。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生产力理论的论证逻辑,从导向论、表征论、生成论、保障论的组合出发阐述新质生产力理论,可以得出:(1)新质生产力的导向论是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生产力基础;(2)表征论是微观企业行为、中观产业形态、宏观国民经济的三位一体;(3)生成论是供给维度科技创新、需求维度居民消费、转换维度市场效率的协同发力;(4)保障论是根...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制度改革:全局审度与远景展望————作者:陈明;
摘要:中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模庞大、类型多样、制度复杂,集体建设用地制度改革是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最主要的边际增长点。过去十年间开展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取得了显著进展,已经成为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牵引。不过,现阶段聚焦于经营性用地的改革尚未包含集体建设用地制度的全部内容,改革深度和广度都有待拓展。从当前改革试点来看,要下决心解决制约土地入市的历史遗留问题,以县域为单元统筹考虑入市土地的空间布局,强...
自然经济的人文维度与当代蕴义————作者:陈惠雄;李玫昌;
摘要:自然经济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并非如以往理解的自给自足经济那么简单。其在适应传统生产力水平、实现人与自然共生发展的同时,也凸显了经济发展的自然之道与天人合一的人文价值理路。现代商品经济作为对传统自然经济的“否定”,其在改变自给自足经济形态而取得效率提升的同时,也在相当程度上弃守了人文—经济—自然相守为一的发展逻辑,由之形成的商品拜物教现象则扩大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对抗性风险。通过解析自然经济的...
罗尔斯与政治的概念————作者:陈肖生;耿直;
摘要:罗尔斯对“政治”的理解,被批评是循环定义、模糊不清的;少数几种讲得清楚的定义方式,又因概念的可争议或者合理多元论导致难以获得辩护。一种以“政治理想”为核心的新定义,能够在澄清和修改罗尔斯一些原初界定的前提下,以一定顺序清晰界定和解释罗尔斯后期政治哲学中的政治观念、政治价值、政治领域以及政治议题等“政治”概念丛中的子概念及其角色功能。同时,从这种理解出发,也能更清楚地揭示罗尔斯式政治哲学在现代多元条...
人工智能时代政府适应性治理研究——基于“技术—制度—价值”三维分析框架————作者:胡登峰;吴昊;王佳怡;
摘要:区别于单向度的技术工具论或制度变迁论,技术工具嵌入性、制度结构调适性与价值规范导向性的协同演进是人工智能时代政府适应性治理的内在逻辑。在技术维度上,算法权力扩张与数据垄断重构治理权威,引发“技术利维坦”风险;制度维度需突破科层刚性,通过弹性立法与组织创新实现动态调适;价值维度强调公平、透明与人本原则对工具理性的伦理驯化。研究表明,中国事实上形成了技术纳入社会化系统的治理范式,技术系统不再被视作外在...
论著作权法中作品独创性的判断方法————作者:万勇;李亚兰;
摘要:无论是基于“可区别的变化”规则、现代知识产权法从劳动转向对象的特定历史叙事、创作行为的事实行为属性,还是基于后现代哲学“作者已死”理论,都无法推导出“独创性判断与创作过程无关”的结论。若主张“创作过程无意义”,将无法解释权利共存、独立创作、著作权法的人文观等诸多方面。独创性判断之所以依赖于对创作过程的考察,是因为其需要证立创作者与作品之间的排他性关系,这又进一步源于法律本身的关系性。结果的差异性只...
整体事实还是有偏样本——基于大语言模型生成数据的测量————作者:龚为纲;黄思源;
摘要:大语言模型(LLM)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其生成数据是否能反映真实社会图景仍存争议。以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21)为基准,构建多模型对比实验框架,系统评估不同LLM生成“硅基样本”的拟合度与偏差特征,可发现,主流模型可较好复现宏观变量间的统计关系,但存在表征偏差,易强化主流话语、忽略边缘声音。通过引入思维链(Chain-of-Thought)分析,发现模型在生成评分理由时呈现出标准化...
现代民族主义的神学幻象——一个思想史的梳理————作者:刘琪;
摘要:现代西方民族主义理论背后,存在着一神论的知识背景,这一知识背景尚未得到足够的关注。从中世纪神学到启蒙思想,“尘世王国”逐渐获得了独立于神权的地位,但这一分离也为其带来了合法性危机。在前现代时期,这一危机通过国王的神圣性得到了解决,而在现代社会,则以作为整体的“民族”神圣性作为基石。通过“民族自然说”,民族拥有了自足的价值体系,组成民族的个体价值则只能通过民族整体得以实现。个体对于民族的情感,实则是...
清代女性文人结社与女性文学批评的发展————作者:李玉栓;
摘要:中国古代的女性文人结社从明中叶开始起步,至清初康熙年间正式形成,雍正、乾隆间持续发展,嘉庆至咸丰间达到鼎盛,同治以后迅速衰落下去。在这个过程中,女性文人结社有着从血缘型到地缘型、从师缘型到人缘型的清晰的演进轨迹。女性文人组织大量集会结社既是清代女性文学繁荣的表征之一,同时也是促进清代女性文学发展的动因之一,在选本、题跋、诗话、论诗诗等领域都为女性文学批评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逸闻与辩诬:古代女性词传播的另一种路径与效应————作者:徐燕婷;
摘要:古代女性词传播场域是十分复杂的。其中,针对女词人的逸闻与辩诬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现象,虽非女性词传播的主要路径,却以独特的副文本形态,为我们考察古代女性词传播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逸闻通过诗词文本的捕风捉影、诗话词话或文人笔记的风闻之言、报纸杂志的耳食之论等形成并传播,逸闻的产生为同时代或后世的辩诬提供了可能;辩诬的产生又强化了逸闻的进一步扩散。尽管逸闻与辩诬助推女性词传播在各类文献材料中的呈现方式各...
算法传播与文学权力的“数字”重构——兼及人工智能文学的“自主权”问题————作者:张伟;
摘要:从“文化资本”化身为“数字权力”,这是算法传播介入文学场域权力表征的新样态。算法推荐的“量身定制”使信息茧房成为可能,虚拟社群形构了隐性的文学区隔,数字本身的价值正义赋予其更强势的劝服效力,而计算网络形成的文学定位也营造了数字版的“全景监狱”。数字权力的文学表征依循着现代权力话语愈发精微化的演进逻辑,同时也是消费意识加持文学生产的续写,其形构的混沌变量与“算法黑箱”则将这一权力话语的文学表征导向某...
乡村社会的仪式与秩序——莆田东华三村的历史人类学考察————作者:郑莉;
摘要:在中国乡土社会的历史人类学研究中,通过考察乡村庙宇与仪式传统,可以深入探讨乡土社会文化的运行机制。依据东华三村的现存族谱、碑刻、仪式文献,结合田野调查资料,依次考察家族与“里社”、村庙与“角头庙”的仪式传统,以及超村落的“仪式联盟”和社团性仪式组织。研究表明,“里社”是家族的“礼仪标签”,而村庙和“角头庙”是地域性仪式共同体,此外还有超村落的“仪式联盟”和社团性的仪式组织。这种多层次的仪式系统,构...
统计与分类:“劳动”概念在现代中国的历史遮蔽——以构建“依赖者”与简化“劳动”为中心————作者:王燕;
摘要:现代中国的劳动调查在接受与抵抗殖民现代性的过程中,遮蔽了劳动的丰富多元,特别在妇女劳动方面,生硬地将之打造成符合简洁美的下层妇女的“生产性劳动”。它经过了四个过程:19世纪英澳美的人口调查统计首先构建出不“劳动”的“dependent”类别;中国社会学者陶孟和引术语入本土社会调查,塑造出中国家庭中不“劳动”的“依赖者”群体;北平社会调查所的知识分子系统化劳动调查,收缩“劳动”和妇女“劳动”的概念;...
近代以来曾国藩的形象演变与知识生产————作者:李稳稳;
摘要:曾国藩是晚清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也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代表人物。清末民初,在革命者的民族主义叙事体系中,曾氏被视为维护满族统治者的“汉奸”“民族罪人”。20世纪30年代前后,国民党高层为维护其统治的合法性,积极推崇儒家传统文化,曾国藩的形象一度翻转成为传统文化“卫道士”。40年代,为反击国民党别有用心地塑造、宣传以曾国藩为代表的儒家文化,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开始延续清末民初的民族革命史观,将...
投稿须知
摘要:<正>(一)本刊自2016年起启用在线投稿系统,以“学术月刊”网站(https://www.xsyk021.com)作为接受投稿的主要渠道。本刊的栏目分为:(1)哲学;(2)经济学;(3)文学、艺术学、美学;(4)历史学、民族学、人类学;(5)政治学;(6)法学;(7)社会学;若不能确定板块,请选择“(8)综合通联”板块。(二)来稿字数以15000~20000字为宜,并附带中文摘要(3...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 国家级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 省级青年文学家
- 省级诗书画
- 北大核心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北大核心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省级群文天地
- 省级祝你幸福(午后)
- 南大核心中华文史论丛
- 省级海峡影艺
- 省级少年人生
- 省级新闻窗
- 省级企业文化
- 北大核心美术
- 省级做人与处世
- 省级青春
- 省级沈阳建筑大学学报
- 省级美文
- 省级画刊
- 省级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 北大核心贵州民族大学学报
- 省级现代广告
- 北大核心科学与社会
- 省级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国家级当代贵州
- 北大核心云南大学学报
- 北大核心宁夏大学学报
- 省级剧影月报
- 省级少年文艺(上半月)
- 北大核心贵州民族研究
- 国家级新闻采编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