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云南民族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内容注重地主和民族特色,参与全国理论探讨,主要刊载民族学、社会学、少数民族哲学、经济、历史、文化、宗教、语言、文学等到方面的研究论文及调查报告。本刊注重学术质量,坚持按质取文,提倡探索争鸣。本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全国民族研究核心期刊之一,并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00)来源期刊。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获奖情况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全国百强社科学报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民族社会学、历史研究、经济研究、文学艺术研究。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载文反响
《长江经济带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战略选择》 薛宝1
民族政治研究
现代民族国家认同的冲突与重构 彭卫民;赵春香5-12
民族乡撤乡建镇、改办的思考——基于昆明市6个民族乡的案例研究 王俊13-19
民族学•人类学理论与实践
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分类与民族认同 何星亮20-25
关于“民纪片”几个问题的考证 郭净26-36
藏族村民影像与视觉人类学的核心价值 梁君健;雷建军37-44
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大理白族佛教法舞研究 王蕙45-52
非遗借助新媒体与旅游实现联动传播可行性分析——以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媒体传播为例 曹星53-56
民族社会学研究
贫困农牧区社区养老服务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内蒙古为例 于红梅57-61
全球化时代的宗教与和平 张强62-66
社会资本、宗教信仰对农村家庭创业的影响分析 赵朋飞;王宏健67-72
女性问题研究
近十年来中国内地妇女、婚姻家庭社会工作实务述评 孔海娥;陈文73-80
性别差异与扶贫政策有效性感知——基于连片特困地区湖北、湖南、贵州三省的抽样调查 高飞;向德平81-86
乡村妇女性别角色对其家庭地位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基于X村和L村扶贫项目的比较 刘兴花87-93
贵州社会科学投稿:建设法治甘孜与甘孜藏区习惯法的冲突与协调
摘 要 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大背景下,建设法治甘孜也势在必行,这必然涉及到如何处理法治甘孜建设与甘孜藏区习惯法的关系问题。本文在对甘孜藏区习惯法和法治甘孜建设现状做简要介绍的基础上,探索性的阐述了建设法治甘孜与甘孜藏区习惯法冲突的原因、表现及冲突的解决。
关键词 法治甘孜,甘孜藏区,习惯法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数智赋能与文化驱动:偏远乡村可持续发展新路径研究————作者:胡潇;王天夫;
摘要:基于“数智赋能-文化驱动”融合发展框架,将数智技术的工具理性与乡村文化的价值理性相结合,甘肃省甘南州迭部县扎尕那村走出了偏远乡村跨越式发展的新道路。具体而言,数智技术通过突破时空限制、提升信息流通效率、精准识别价值三重机制,弥补偏远乡村发展短板;乡村文化资源通过价值重构、体验转化、内生激活的实现路径,满足人们对民族文化体验的需求。两种要素的结合形成了新的发展模式,对偏远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借...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角下的明朝“大一统”思想与实践研究————作者:邓云;
摘要:“大一统”思想作为中华文化核心思想之一,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形成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与精神支柱。该思想所蕴含的“天下观”“华夷一体观”“和合”思想,为明朝“大一统”格局的构建提供了空间、历史与文化资源。明朝“大一统”思想主要体现在其疆域观的“多事四夷”、政治观的“因俗而治”及文化观的“以夏变夷”。其核心特征表现为三组辩证统一的关系:“华夷一体”与“内中外夷”的一体两面、“一道同风”与“因俗而治”...
政治话语的民族艺术转译——以中央访问团文艺演出实践为例————作者:苍铭;马晨昆;
摘要:文艺表演是传播国家话语的重要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央访问团的文艺演出在民族团结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文艺工作者跟随访问团深入民族地区,通过编排音乐舞蹈节目,采集、整理及加工创作少数民族文艺作品,广泛宣传民族政策。他们采用“化旧为新”的方法,将政治内涵注入民族艺术形式,实现了政治话语的民族艺术转译,并推动民族艺术符号的重构与升华。实践证明,音乐舞蹈艺术是一种能够跨越文化差异的通用语言。这...
新质生产力赋能民族乡村振兴的价值、问题及其破解————作者:周明星;
摘要:贯彻落实“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的国家重大战略,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需努力抓好新质生产力赋能民族乡村振兴这一环节。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能够推动民族乡村产业振兴发展、助力民族生态宜居建设、助推民族乡村精神文明塑造、驱动民族乡村社会开展有效治理、利于民族乡村群众追求富裕生活。针对新质生产力赋能民族乡村振兴存在的技术赋能有待加强、民族乡村生产力结构尚需调整、产业转型升级亟须强化、全要...
多模态技术赋能幼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启蒙教育的机制与路径————作者:高承海;王悦;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前教育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数字化时代,多模态技术的兴起为解决幼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启蒙教育中文化符号抽象性与幼儿认知具象性之间的矛盾提供了创新路径。认知心理学、教育神经科学与具身认知理论为理解多模态技术赋能幼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启蒙教育提供了学理性解释,构建起符号转译、神经编码与具身实践的整合机制。而分层递进的多模态资源整合、具身认知导向的多模态教学创新、“园家社”协同...
DeepSeek类生成式人工智能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的逻辑和路径————作者:蒋永强;
摘要:DeepSeek类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使用和普及推动了中华文化发展和传播范式的根本性变革,为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新的契机。DeepSeek类生成式人工智能通过智能问答、语料清洗、媒介优化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叙事,在人机交互中推动中华文化传播,促使中华文化主体性的触发、形塑和巩固。但科技是一把双刃剑,DeepSeek类生成式人工智能存在的去中心化、算法黑箱、技术依赖、虚假信息等因...
人工智能著作权归属的类型化建构————作者:高天书;
摘要:人工智能广泛嵌入内容创作流程,挑战了著作权法以创作行为为核心的规范体系,导致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主体资格、法律属性及权利归属存在争议。就人工智能是否具有作者资格这一前提而言,当下人工智能不具备主观意志与法律人格,其生成内容虽具表达形态,实质上不符合“独创性”和“责任能力”的规范要求,难以构成规范意义上的作者。基于此,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作者类型可以依据对人工智能生成过程的控制、对人工智能生成能力的赋予...
规则互嵌与利益耦合:中国-东盟“海洋命运共同体”建构路径研究————作者:魏永艳;黄凤志;
摘要:在当前国际体系深刻转型与亚太地区秩序剧烈重构的双重背景下,构建中国-东盟“海洋命运共同体”既体现了国际政治经济学中复合相互依赖理论的实践应用,也彰显了新制度主义理论在区域合作中的创新。该制度性合作框架的有序建设,既可赋能区域蓝色经济利益深度耦合,又可提供区域海洋安全秩序治理新范式。而这一建设进程必然面临双重制约:一是外部受到“印太战略”的结构性施压,二是在内部需破解区域合作中集体行动困境。因此,要...
从镇戍到嵌入:明末湘黔边区的卫所、军防与族群——以明刻本《楚边图说》六幅营哨图为考察中心————作者:陈文元;
摘要:基于图像史学视角研究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既能充实宏观架构,又能窥探微观肌理。《楚边图说》是明代万历年间的一部军防图册,其中六幅营哨图详细描绘了湘黔边区的山川地理、军防布局与族群结构,图中屯堡、营哨、村寨犬牙交错,特别是史籍中未曾记载的大量民村、苗寨按地理方位与分布格局被一一命名、标注,蕴含了丰富的民族史地元素。从《楚边图说》六幅营哨图中所呈现的内容审视,伴随着明廷统治深入与军防变迁,湘黔边区经...
人工智能对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突破式创新与管理效率视角————作者:牛传允;
摘要:基于2014—2023年A股上市民营企业样本数据,实证检验人工智能对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基准回归检验结果表明,人工智能对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影响,在经过多重稳健性及内生性检验后依旧成立。机制效应分析结果显示,人工智能可通过突破式创新和管理效率提升加快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人工智能对高新技术行业民营企业、东部地区民营企业、大规模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
共同富裕视域下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城乡融合发展:演化逻辑、多维挑战与突破路径————作者:杨浩;张满朝;
摘要:在共同富裕目标引领下,推动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城乡融合发展,是补齐县域发展短板、实现共享繁荣的关键路径。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城乡融合发展的演化逻辑既遵循经济、社会、人口、空间等多维互动普遍规律,也面临“多重跨越”的特殊挑战,存在“城村双弱”的特别域情,具有“两手驱动”的特有优势和“绿色融合”的特定需求。当前,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城乡融合发展面临城乡内循环水平偏低、城乡公共服务供给缺口较大、农业剩余劳...
数字经济对旅游市场潜力的影响研究——基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证据————作者:江娟丽;张陈;
摘要:基于2012—2022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面板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了数字经济发展对旅游市场潜力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激发旅游市场潜力,通过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更有助于激发低行政等级城市的旅游市场潜力。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能够通过创新水平和创业活跃度两个渠道激发旅游市场潜力。为此,提出应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因...
“张李合户”:民族交融的自然位育与在地实践————作者:牛乐;王婷婷;
摘要:“张李合户”是西北地区历史上蒙汉民族交融形成的文化习俗,也是兼具象征内涵和实践意义的社会交往活动。该习俗始于明初,从早期简单的走亲访友及祭祀祖先活动,逐渐发展成内容丰富的大规模“合户”社火,在民俗仪式中呈现由“分”达“合”的符号表征,成为研究西北地区蒙汉融合历史的文化样本。两姓族谱中的名讳记录、改姓与分姓、分户与合户等历史事件从不同侧面呈现了蒙汉民族在语言、亲属制度、生计选择、户籍体系等方面的交互...
农村养老服务供给模式优化的协同路径及其机理分析——基于S村的案例研究————作者:王进文;
摘要:农村养老服务供给具有显著的短板效应,如何弥补这一短板还须回到基层社会中探寻治理之道。基于S村田野调查,引入协同治理理论,建构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分析框架,探讨养老服务协同供给过程和机理。研究发现,政府政策赋能、多元主体动机耦合及地方社会资本密集,构成个案村养老服务协同供给的初始环境。立足此种环境,以政府行政为引领中心、以村社集体为统筹中心、以市场主体为承接中心、以老年群体为动员中心的组织结构和角色分...
清代以来西北地区土汉民族交融的实践论析——基于民间文献《闲词一宗》的历史文本分析————作者:杨文炯;桑凡;
摘要: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中华民族共同性生成的重要基础,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要途径。通过对光绪末年甘肃平番县先密沟水磨乡约纠纷的考察,可以发现这一时期土汉民族交融汇聚的微观情境。所谓土汉民族,更多的是就其地方性政治身份的差异而言,双方之间的边界或身份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而是呈现因人、因时、因地、因利而宜的流动性或有意的模糊性。随着土汉民众间频繁的婚姻、物产、土地等交往交流,逐渐呈现出“你中有...
老年人数字行为的变迁机制与分化逻辑——基于2016—2022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的动态分析————作者:赵晓航;李建新;
摘要: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我国“银发数字鸿沟”不断缩小。利用2016—2022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分析老年人互联网使用率上升和使用模式变迁的驱动机制,并考察多种因素对互联网接入与使用模式影响的时期变化。研究发现:(1)资源禀赋(物质、认知、社会资源)与机会背景(区县互联网普及率)的改善提高了老年人数字接入率。(2)老年网民结构日益分化,浅层与深度用户并存,资源禀赋与机会背景的变化共同推...
征稿启事
摘要:<正>《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立足民族地区以及民族问题研究,关注当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常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民族学·人类学理论与实践”“老年社会学研究”“乡村振兴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探索”“经济研究”“历史研究”等主要栏目,开设“青年学者园地”栏目。本刊着重选用问题意识突出、主题鲜明、前瞻性强、资料翔实、论证充分且层次清晰、有自己观点和学术...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体制机制建设探析————作者:曾书清;段超;
摘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体制包括领导体制、管理体制、合作体制、参与体制,工作机制包括组织领导机制、宣传教育机制、主体协调机制、督查考核机制。目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体制机制建设在地方的民族工作、主体协同关系、督查考核、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仍有不足。未来要进一步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党委领导体制机制,构筑工作保障体系,强化责任主体协调,构建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推动民族地区各项建...
智能养老风险生成机理与协同治理机制研究————作者:戴建兵;
摘要:通过对东中西部地区18个省份的调查发现,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养老具有多维风险,包括安全性风险、隐私泄露风险、归责主体不明风险、自主性被剥夺风险、孝养分离风险、自我效能感衰减风险、技术信任缺失风险、设备闲置风险等。智能养老风险的生成是内部和外部牵引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科技本身的不确定性,老年人自我发展的脆弱性,以及智能技术应用和管理中存在的不完善性共同促成风险的生成和传播。应构建内外协同治理框架:外部...
构建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法律体系————作者:虎有泽;程荣;
摘要:构建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法律体系,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和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的内在要求。然而,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法律体系在宪法规范体系、立法体系、法律实施及其评价监督保障体系等方面还存在诸多困境。因而,有必要以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确立五个基本原则,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政策法律法规的宪法规范体系和立法体系,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政...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 省级神州民俗
- 北大核心舞蹈
- 省级文化学刊
- 省级世界文化
- 国家级广播歌选
- 北大核心戏剧艺术
- 北大核心渤海大学学报
- 北大核心飞天
- 省级青海湖文学月刊
- 省级中国回族学
- 省级杉乡文学
- 国家级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集刊
- 省级中国摄影家
- 北大核心山西师大学报
- 省级晚晴
- 省级音乐生活
- 省级图书馆学刊
- 省级体育科技
- 省级咬文嚼字
- 国家级文物天地
- 省级齐鲁艺苑
- 省级学术探索
- 省级海内与海外
- 省级意林
- 省级回族文学
- 省级今古传奇
- 北大核心辽宁大学学报
- 北大核心长沙理工大学学报
- 省级文化产业
- 省级家庭之友(佳人)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