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建设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热度: 时间:

理论建设

理论建设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34-1136/D
国际标准刊号:1007-4767
主办单位:中共安徽省委党校
主管单位:中共安徽省委党校
上一本期杂志:《理论研究》期刊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半月谈》研究生毕业论文

  搜论文知识网并非《理论建设》的官网或杂志社,为客户提供期刊征稿、论文发表等中介服务,在客户与期刊杂志社之间搭建了一座省时、省力的便捷桥梁。本站与《理论建设》等上百家同类正规期刊保持着多年的密切合作关系,切实提高客户期刊发表的质量与效率。通过本站发表论文,客户将获得更大的选择空间、更高的通过率、更快的发表速度、更满意的服务质量。

  【杂志简介】

  《理论建设》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防灾科技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栏目设置】

  开设栏目:理论经济,公路桥梁,施工监理,勘测设计,政工理论、经济纵横、公共管理等。

  本站已成功发表的论文:

  1 安徽的新型城镇化应体现地方区域特色 李本和 5-7

  2 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影响力的思考 方爱东 8-11+22

  3 完善“较大的市”审批制度 黄显鸿 12-14+66

  4 关于社会管理创新的几点思考 庄 祺 15-18+31

  5 社会事业改革创新的路径选择 张丽新 19-22

  6 公众参与地方立法法制化的反思与完善 课题组 23-27

  7 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贯彻群众路线问题探讨 王华华 28-31

  8 “民间资本进入社会公共事业领域”的现状、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 课题组 32-37+44

  9 蚌埠市构建公共资源阳光交易平台的创新实践 黄敬荣 38-44

  10 群众路线与法治思维融合:基于“枫桥经验”的探讨 孙会岩 45-48

  11 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中国梦的价值探究 刘 咏 49-52

  12 实现中国梦要靠共产党 汪谦干 53-57

  13 马克思人本思想的逻辑演进 刘 洋 58-61+72

  14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人本质观真谛 李继武 李 婷 62-66

  15 薪酬问题与对策:A 公司的“结构制”管理方法分析 孟祥林 67-72

  16 粮食主产区地方国有粮企现状与收储网点布局初探 李 征 73-75+112

  17 研究型大学本科招生中的能力素质模型研究 舒忠飞 肖鸣政 76-80

  18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创新发展 周新军 81-84

  美术向导期刊论文范文参考印象主义对我国绘画色彩的影响

  论文摘要:印象主义更注重在绘画作品中对外部光线的描绘与表现,这也必然为而后出现的后印象主义和形式主义开辟了新的道路。虽然在印象主义出现的初期也曾受到过争议,但最终被画界所认可,在印象主义理论和观念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印象主义”各流派,在现代艺术中起着重要作用,更是推进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进程,为世界艺术的发展和革新开启了一扇崭新的大门。

  关键词:印象主义对中国绘画色彩的影响,印象主义对中国当代美术的影响

  一、印象主义绘画色彩的运用对中国绘画色彩的影响

  自从中国的画家接触到印象派绘画观念以后,便对它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他们也开始对本国绘画的发展前途有了更大的信心。在学习了印象派观念之后他们也开始像印象派画家那样去尝试明亮的颜色而摒弃之前灰暗的调子并开始尝试用纯度较高的颜色,使画面在色彩并置的关系中发挥巧妙的作用。如今,在印象主义绘画理念和技法的学习之下,我国的美术教育体系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特别是对写实色彩的研究和实践教学,有了明确的方法。

  理论建设最新期刊目录

《理论建设》征稿启事

摘要:<正>《理论建设》系中共安徽省委党校主管主办的学术刊物。本刊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旨在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探讨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本刊主要栏目如下,欢迎赐稿,一经采用,支付稿费。稿件要求在8000字以上,应当命题醒目,摘要精辟,遵从学术规范,一律实行尾注(详细内容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理论建设”)。所有来稿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稿件进...

《安徽乡村振兴研究》征稿启事

摘要:<正>《安徽乡村振兴研究》是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主管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34-1341/S,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2097-1931。本刊聚焦“三农”发展,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主要刊载乡村振兴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创新案例,栏目主要有理论视点、乡村治理、乡村经济、乡村观察、法治乡村、数字乡村、和美乡村、城乡融合等

以抗战精神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内在逻辑、价值意蕴及实践路径————作者:王留群;

摘要: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力量。就内在逻辑而言,其理论逻辑体现为精神内核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度契合,历史逻辑体现为民族精神传承与历史使命的延续,现实逻辑体现为时代使命与行动方略的同频共振。就价值意蕴而言,抗战精神为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激励开拓进取、坚定理想信念、培育创新精神;促进民族大团结与社会和谐稳定,增强民族认同与团结协作,构建安定祥和的社会格局;提升民族复兴的国际话语权,...

《共产党宣言》中坚持敢于斗争思想及其当代价值————作者:杨帅;

摘要:中国共产党坚持敢于斗争的思想理念并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是有着深厚的理论之源。《共产党宣言》蕴含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敢于斗争的思想理论资源:揭示无产阶级政党铸牢斗争之魂的价值依托,奠定无产阶级政党发扬斗争精神的理论基石,阐明无产阶级政党实现斗争之能的内在缘由,指明无产阶级政党掌握斗争艺术的策略和方向。《共产党宣言》深刻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坚持敢于斗争的逻辑理路,揭示了无产阶级政党坚持敢于斗争的内在要...

新时代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源与流、时与势、理与路————作者:张少难;

摘要:从提出建设“文化昌盛的新中国”、建设具有“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再到“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奋斗的源与流。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创立以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规划,为实现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时与势。因此,应乘时顺势,进一步坚定方向、深化改革、站稳立场、赓续文脉并放眼世界,在明确...

人工智能时代日常生活文化图景的变革————作者:刘建;

摘要:人工智能生成了一种新型的文化治理术,推动了日常生活文化图景的变革。在日益智能化的情境中,人工智能发挥了重组社会的功能,推进了文化生态、时间结构及生存方式的转换,以功能可见性的方式重构了文化生产、传播及消费的流程。智能媒介与人在深度互构的过程中,建构了人机进化的文化交互、观念共生的文化认知及媒介转换的文化惯习的实践图景,进而形塑了一种智能化的文化生活方式。在文化图景结构化再生产的过程中,由于在文化圈...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与全过程人民民主双向赋能的内在逻辑分析————作者:章荣君;

摘要: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与全过程人民民主彼此双向赋能。其中,共通性是彼此赋能的逻辑起点,协同性是长期形成的历史逻辑,吸纳性是运行过程的实践逻辑,整合性是现实需求的功能逻辑,同向性是目标指向的价值逻辑。两者遵循着“共通性—协同性—吸纳性—整合性—同向性”的基本内在逻辑。反过来,同向性是更高层级的共通性,共通性也包含着协同性、吸纳性和整合性,从而使得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与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实践中能够双向赋能并不断完...

数字劳动与性别平等:机遇、挑战与促进策略————作者:黄金泉;

摘要:数字劳动作为现代社会一种新兴的劳动方式,其兴起为促进男女之间的性别平等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在机遇方面,数字劳动的兴起带来的变化主要有:就业技能的转变与就业机会的增加;提高了女性收入,增强了女性的经济独立与经济赋权;促进了家务劳动社会化与母职身份的解放;赋能网络性别平等文化的构建与传播。在挑战方面,数字劳动的兴起仍然存在数字技能与数字素养的性别鸿沟、就业质量与职业发展的性别差异、情感剥削与性...

邓小平教育理论人才观的理论渊源、丰富内容与时代传承————作者:袁维海;

摘要:邓小平教育理论中蕴含的人才观,是马克思主义人才观在中国的新发展,是科学的、富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创新精神的邓小平理论的组成部分。邓小平教育理论人才观在引领中国教育现代化、着力人才培养和尊师重教方面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对新时代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社会智治:社会治理数字赋能机制耦合与重构————作者:倪东辉;程淑琴;

摘要:面对新形势、新挑战,迫切需要以数字技术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完善社会治理数字赋能机制必须牢牢把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要求。从成本效益角度看,数字赋能是行政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理性选择,数字赋能推动社会治理“科技革命”和“制度革命”演化融合。在社会治理数字赋能建设过程中要秉承正当程序、凝聚社会共识,构建数字赋能顶层设计、评审和监管良性机制。通过优化数字赋能项目具体建设方案与实施策略,增强技术透...

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人的全面发展————作者:杨艳琴;

摘要:新质生产力作为新时代新征程的先进生产力,是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动力。在人类社会历史演进中,生产力发展和人的发展在历时态和共时态维度上呈现出一致性,但生产力的资本宰制使人陷入主体性危机,而中国提出的新质生产力全面彰显人的主体性,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不仅有助于夯实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而且还拓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践方式,为人的全面发展赢得了更多自由时间。在生产力发展进...

中国政党制度的传统文化根基——基于制度内涵、运行和发展的讨论————作者:谭小熙;王郑旭;

摘要:中国政党制度的传统文化根基可从内涵、运行和发展三个方面加以探讨。从制度内涵来看,民本文化包含民心、民意、民力、民治等观念,与中国政党制度以人民民主为价值诉求相契合;公道文化包含共有、公义、公心等观念,与中国政党制度以国家治理为根本目的相契合。从制度运行来看,和合文化蕴含万物一体、和而不同、合为一统观念,稳固中国政党制度的“一核多元”运行结构;友道文化蕴含志同道合、以友辅仁、情理相生精神,规范中国政...

习近平关于防沙治沙重要论述的生成理路、理论意涵和价值意义————作者:赵恩德;刘博;

摘要:荒漠化防治是关系人类生存延续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伟大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为指导,传承中国共产党防沙治沙的经验方法,思考回应新时代防沙治沙的严峻挑战,形成了关于防沙治沙的重要论述。这一论述阐释了防沙治沙的科学理念和策略方法,围绕坚持系统观念、践行“两山”理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弘扬“三北精神”和参与荒漠化全球治理等提出了一系列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习近...

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六个坚持”重大原则的道理学理哲理————作者:黄森森;

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六个坚持”从总体上揭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证、价值取向、内生动力、关键路径、重要保障、思维方法“。六个坚持”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改革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汲取和呈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高度凝练和升华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

《理论建设》征稿启事

摘要:<正>《理论建设》系中共安徽省委党校主管主办的学术刊物。本刊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旨在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探讨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本刊主要栏目如下,欢迎赐稿,一经采用,支付稿费

制度与舆论: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构建国际话语权的双重路径————作者:陈金;

摘要:在现代化语境下,国际话语权是制度性话语权与舆论性话语权的有机组合。制度性话语权将国家的全球治理理念和规则标准嵌入国际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路径。舆论性话语权关涉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阐释权和形象塑造,旨在营造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当前,制度性话语权未能充分体现中国的大国地位和国际贡献,西方对华认知偏见与舆论攻势呈升级态势。基于此,在制度性话语权方面,应依托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优势,积极参与全...

民粹主义概念的界定路径及其与民主的比较————作者:薛祥;

摘要:近年来,民粹主义逐渐成为当代政治图景的一个主要特征。民粹主义术语已被用来描述跨越不同地理、历史、意识形态背景下的政治运动、政党和政治人物,也是政治学中具有争议的概念之一。文章分析了意识形态、政治话语、政治策略和政治风格这四种民粹主义概念界定路径之间的联系与差异,并对民粹主义与民主的概念进行辨析,以期增进学界对其的理解与共识

以改革精神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党内法规智库(安徽)学术研讨会综述————作者:戴传利;柳晓珊;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命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完善党内法规,增强党内法规权威性和执行力。在此背景下,党内法规智库(安徽)“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改革精神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学术研讨会于2024年12月21日在安徽合肥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这一主题,就“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完善党内法规制度、加强党...

中国《资本论》时间哲学研究三十年:范式演进与未来展望————作者:张朝阳;

摘要: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资本论》哲学研究发生时间转向,即阐释《资本论》的时间哲学思想成为《资本论》哲学研究的重要主题。三十年来,中国《资本论》时间哲学研究经历探索、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并先后形成基于实践逻辑的社会时间范式、基于人本逻辑的时间异化范式、基于资本逻辑的时间批判范式等三大研究范式。从思想史角度看,三大范式的演进呈现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结构,其中基于资本逻辑的时间批判范式实现了对前...

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意蕴————作者:杨玲艺;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意蕴。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提供了思想政治教育出场的价值基点,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高扬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回应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旨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彰显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蕴含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国际面向。深入探究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意蕴,有利于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并通...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