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建筑

所属栏目:科技期刊 热度: 时间:

广州建筑

广州建筑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44-1229/TU
国际标准刊号:1671-2439
主办单位: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管单位:广州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上一本期杂志:基建管理优化上海基建期刊
下一本期杂志:建筑师国家级建筑期刊

   《广州建筑》广州建筑杂志,创刊于1973年,由广州市建筑总公司科学技术信息中心主办。本刊以发表建筑领域的应用性研究成果或实践经验性技术论文为主,内容包括建筑设计、施工、检测与监测技术、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及科研成果的应用等。可供从事建筑设计、科研、施工、监理、质检和房地产开发等专业的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及有关专业大专院校的师生参考。

  期刊栏目:

  综述、工程设计、施工技术、检测与监测、建筑材料、管理技术、建设信息

  期刊收录:

  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广州建筑杂志社征稿要求:

  一、《广州建筑》摘要与关键词:文章要提供100-200字的摘要,客观反映论文的主要内容;提供3-5个关键词,用分号隔开;撰写的文章字数以2500-4500字为宜。

  二、《广州建筑》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月)、性别、工作单位、邮政编码、职称、职务、学历、主要研究方向等(研究生须注明博士研究生或硕士研究生)。

  三、《广州建筑》注释:注释序号(上标)用带圆圈的阿拉伯数字表示,附于文末。

  四、非正式出版物(如博士或硕士学位论文)、未正式发表的讲话等不能作为参考文献引用。

  五、参考文献的格式:

  1、参考专著:[序号]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2、参考报纸、期刊:[序号]作者.文题.报刊名,出版年,卷(期、版次),其止页码(具体情况可以参照国家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六、资助项目需注明资助者、项目编号。

  七、体例要求:以“一”、“1”、“(1)”作为文章层次,(1)之下以小标题方式提炼主要观点。

  八、图表要求:表格:将表名置于表上方居中;图:将图名置于图下方居中。表、图内文字统一用楷体。

  阅读推荐: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学报是经国家科委、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她以繁荣科学文化、促进学术交流、发现培养人才、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为办刊宗旨。主要刊登工业与民用建筑、环境工程、建筑学、给排水、暖通、空调、计算机技术、采矿、地质、机械工程、电气工程、数学、物理、化学和管理工程等方面的学术论文。

  搜论文知识网并非《广州建筑》期刊的官网或杂志社,为客户提供期刊征稿、论文发表等中介服务,在客户与期刊 杂志社之间搭建了一座省时、省力的便 捷桥梁。本站与《广州建筑》等上百家同类正规期刊保持着多年的密切合作关系,切实提高客户期刊发表的质量与效率。通过本站发表论文,客户将获得更大 的 选择空间、更高的通过率、更快的发表速度、更满意的服务质量。

  广州建筑最新期刊目录

山体地区花岗岩风化层标贯击数衰减的岩土性状判定与工程验证分析————作者:谭土贵;

摘要:广东地区现行规范中花岗岩风化层的定名依据是标贯实测击数。然而,对于山体地区,采用实测标贯击数划分地层会引起定名争议。本研究解决了山体开挖前后花岗岩风化层因标贯击数显著衰减引发的岩土定名争议。通过系统性因素分析,揭示了试验条件变异是标贯击数衰减的主导机制。静载试验与标贯试验数据表明,开挖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500 kPa)与勘察报告参数高度吻合。这一结果证实,可直接采用既定岩土参数进行工程验收。针对...

基于LSTM模型对开挖过程中隧道基坑位移响应预测与应用————作者:冯健胜;朱毅;李岩;李祥新;朱烈;乔升访;

摘要:隧道基坑开挖过程中,传统监测方法在复杂作业环境下存在数据缺失处理困难以及趋势预测不准确等问题,难以满足工程安全评估的高精度需求。因此,本研究融合了深度学习技术与智能化监测系统,提出了一种隧道基坑开挖安全评估方法。通过整合长期实测数据构建特征样本库,利用LSTM算法的高维非线性数据处理优势,建立动态监测预警模型。针对开挖期(动态施工阶段)与稳定期(结构平衡阶段)两种不同的工况,分别构建了时序预测模型...

横琴某深基坑开挖超大变形风险应急处置案例分析————作者:李岳;徐德平;曾军;

摘要:针对横琴深厚软土地层深基坑施工中出现的超大变形风险,以某实际工程为研究对象,结合多源监测与数值模拟方法,系统分析支护结构与周边土体的变形演化规律及深层滑移破坏机理。研究发现:基坑东侧受排洪渠水位动态变化影响,淤泥层固结沉降显著;支护结构因软土流变特性发生刚度弱化;被动区土体抗剪强度持续损失,形成贯通滑裂面。基于上述诱因分析,本文提出了一种“动态反压+分步封闭”的应急处置技术。该技术通过土体反压回填...

基于倾斜摄影与BIM技术的土方算量方法————作者:李梓豪;李春余;成桃园;冯梓君;郑宇鑫;

摘要:为了解决传统土方量测算方法存在的作业效率低、精度不足、复杂地形适应性弱等问题,本文以某看守所项目作为研究案例深入探究。在该项目中,基于倾斜摄影技术,利用无人机快速采集场地影像测量数据。经测算,无人机在9.5万平方米的复杂地形范围内,仅用1.4个小时便完成数据采集,效率相较于传统方法大幅提升。基于采集的数据成功创建数字高程模型DEM。同时,运用Revit构建BIM模型,并将二者有机结合应用于土方量计...

广州白云区广从断裂带石炭系地层关键工程地质特性研究————作者:汪波;廖先斌;赵新杰;程世耿;

摘要:广州白云区分布着广从断裂带和石炭系地层,部分石炭系地层上存在广从断裂带。石炭系地层具备岩溶的岩性条件,而断裂带则提供了岩溶的地质作用,使得该区域的岩溶工程地质条件极其复杂。白云区作为广州重要的经济发展地区,建设工程众多,因此有必要对其地质条件进行深入研究,以提供地质参考依据,保障建设工程的安全与顺利进行。本文依托白云区上百个工程勘察项目,结合广州地质图和断裂构造图,采用收集、整理、统计分析等手段对...

不同减振措施对防微振建筑的减振效果分析研究————作者:陈裕钧;李俊华;胡涛;吴从晓;苏恒强;罗仲亚;

摘要:针对某防微振建筑,本研究旨在提出有效的减振方案,以降低外界振动对建筑内部的干扰,满足防微振控制要求。本研究提出了多种减振方案,包括地下室筏板厚度调整、防微振区域四周隔振沟填充材料选择、地下室构件的设置与否以及地下室外侧排桩的布置等。通过建立桩-土体-隧道-防微振区域的整体有限元模型,对不同防微振方案进行了参数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地下室筏板厚度为1.4 m,隔振沟中填充0.2 m厚橡胶方案最为有效。...

CFRP加固预制钢筋混凝土箱梁力学性能研究————作者:田时雨;宋琢;卢德辉;陈明;

摘要: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布加固是预制混凝土箱梁目前常用的加固方式之一,然而,CFRP布纤维布设角度和纤维层数对加固效果的影响尚未明确,这限制了该加固方式的优化应用。本研究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铺设角度和纤维层数对钢筋混凝土箱梁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模拟不同纤维铺设角度(正交、斜交、杂交)和不同纤维层数(2、4、6、8层)的加固方案,对比分析了加固后箱梁的初始刚度、峰值荷载以及破坏形态...

基于OCR技术在室内环境报告制作中的应用————作者:刘淑波;朱一驰;潘萍玲;刘辉廷;胡贺松;

摘要:随着智能建筑的快速发展,室内环境质量监测对保障居住者健康与舒适性至关重要。然而,传统的室内环境报告制作依赖人工数据采集与编辑,存在效率低、耗时长、易引入人为误差等弊端,难以满足智能建筑对实时监测与高精度报告的迫切需求。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OCR技术的室内环境报告自动化制作方法,旨在实现从数据采集到报告生成的高效转化。研究以OCR技术为核心,集成图像分割算法、自然语言处理、Python自动...

建设工程检测行业典型安全事故分析————作者:梅诚;

摘要:近年来,建设工程检测行业安全事故频发,安全形势严峻,亟需系统性梳理弊病。本文浅析了建设工程检测领域的安全生产特点,对10年来建设工程检测行业的典型安全事故数据进行统计汇总。创新性地从事故发生等级、事故发生概率、事故频率趋势、事故类型、事故原因、事故救援、事故伤亡人员等7个维度总结分析了检测行业典型事故特点。从宏观层面,剖析了当前行业形势下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陈述了建设工程检测行业的安全管理弊病。从...

铜尾矿作路基材料的性能研究与工程应用————作者:任园;牛京涛;

摘要:铜尾矿是铜矿石冶炼后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大量未利用的铜尾矿不仅占用土地,还污染环境,已经严重影响了产业和环保事业的发展。因此,其规模化、资源化利用已经迫在眉睫;与此同时,筑路材料短缺也逐渐制约着公路建设的进度和质量。因此,本文旨在探索铜尾矿在路基材料中的应用,以实现其高价值、高性能、高利用率的资源化利用,同时缓解筑路材料短缺问题。本文分析了铜尾矿理化特性和力学特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铜尾矿作路基使用...

RAP料的预处理工艺技术及试验研究————作者:林海成;柳伟;马辉;沈权;兰永军;

摘要:随着绿色环保理念普及,沥青路面再生材料(RAP)在道路建设中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为提高RAP的利用效率,本文深入研究了0 mm~10 mmRAP料的预处理工艺,构建了预处理-配比-施工全体系应用流程。通过实验室试验和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对不同预处理工艺参数下的RAP料进行沥青含量测试、马歇尔试验以及施工质量检测,以评估其在超薄罩面和薄层罩面中的应用效果。在超薄罩面应用中,预处理后的RAP料沥青含...

端部U型CFRP的木材剪切性能正交试验研究————作者:郭轩;张占峰;黄厚军;徐忠根;吴本刚;

摘要:为了推进CFRP在木结构修复及加固中的应用,本文针对性地提出一种端部U型CFRP的方式并在正交试验设计条件下进行剪切性能的正交试验研究。该研究主要考虑了受剪长度、受剪面高度、缺角角度、试件宽度、受剪厚度和CFRP层数的影响。试验发现端部U型CFRP能较好地延缓木材剪切断裂特征,且令剪切荷载位移曲线出现了明显断裂失效过渡阶段。此外,基于正交参数分析,得到了各因素对剪切性能的影响规律及程度。结果表明:...

系杆拱桥吊杆更换的索力转移规律与施工控制研究————作者:丘北刘;何檩;梁伟俊;罗万强;

摘要:本文以某服役期超过20年的某系杆拱桥为工程背景,针对桥梁吊杆普遍存在的PE护套开裂、钢丝锈蚀等病害问题,探讨了在原位切断旧吊杆并安装新吊杆的施工方案,并利用有限元数值计算和实体桥梁工程施工监测数据,研究了吊杆切除过程索力在临近吊杆的传力规律。为确保结构在换索过程中的受力安全,采用“临时吊杆分级张拉+旧吊杆钢丝分级切割”和“新吊杆分级张拉+临时吊杆分级放张”的两级力系转换方式,实现旧吊杆向新吊杆的平...

不同连接构造的拼接梁段型钢混凝土节点力学性能数值模拟研究————作者:许世兴;何聪;何必伍;贺文武;

摘要:为研究不同连接构造拼接梁段型钢混凝土节点的力学性能,本文以螺栓直径、连接板厚度、悬臂梁长度及连接构造类型为参数,采用ABAQUS软件建立了18个精细化有限元数值模型,并进行了参数化分析。通过模拟不同参数组合下节点的力学行为,研究此类节点的失效机理及组件的承力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螺栓直径增大会导致连接板剪力增大,出现剪切板破坏的连接断裂现象,而增大连接板厚度则会导致混凝土过早剪切破坏,因此不宜将连接...

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在水库大坝三维精细化建模中的工程应用————作者:孙茜;

摘要:随着水利工程管理对数字化和精细化要求的提升,水库大坝的精准监测与管理至关重要。传统人工检测方法存在诸多局限,而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出现,为大坝的三维建模带来新契机。本文以贵州省毕节市胜天水库为例,运用倾斜摄影测量技术进行三维建模。研究过程中,选用大疆“御”Mavic 2 Pro专业版无人机搭载内置高分辨率光学相机采集数据,通过图像畸变校正、特征提取、区域网平差、多视影像匹配等技术处理数据,构建三维实...

矿渣粉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抗氯盐腐蚀劣化规律分析————作者:陈广升;

摘要:为了探究不同质量比的再生粗骨料替代碎石(0、50%、100%)以及25%质量比矿渣粉替代水泥后,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抗氯盐腐蚀劣化规律,本研究开展了相关试验。采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对不同配比的再生粗骨料混凝土进行了0、150、300次干湿循环腐蚀试验和氯化物渗透试验。通过测试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质量损失率以及抗氯化物渗透性能,分析其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抗氯离...

某装配式公厕复杂屋面造型及防水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作者:莫志军;尹继;梁秋河;

摘要:在当前城市建筑建设过程中,各地政府致力于改造公厕建筑的外在形态,以提升其美感,进而美化城市市容市貌。装配式公厕建筑因其高效、环保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但其屋面铝单板造型安装及定位要求高,施工效率、定位精度及安装精度控制难度大,屋面防水问题也备受关注。因此,本文旨在研究装配式公厕建筑屋面复杂造型和屋面防水施工的关键技术与流程,以提高施工质量,推动公共厕所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本文采用案例分析法和实地调研法,...

《广州建筑》审稿专家征集启事

摘要:<正>为进一步提升《广州建筑》学术水平和影响力,为建筑领域专家学者搭建高质量的学术交流平台,本刊拟组建一支专业、高效的审稿专家队伍。现面向国内外公开招募《广州建筑》审稿专家,诚邀业界专家学者加入,共同推进期刊的高质量发展。欢迎中青年教师专家自荐!一、审稿专家申请条件1.年龄原则上不超过60周岁;2.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具有较宽的学术视野,熟悉国内外理工科及相关交叉学科领域的研究前沿...

《广州建筑》征稿启事

摘要:<正>《广州建筑》是由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广州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主管、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专业学术性期刊,创刊于1973年,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4-1229/TU,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671-2439,被中国知网及其系列数据库以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和《超星期刊域出版平台》收录,“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

后注浆技术对灌注桩承载力的影响分析————作者:王小威;

摘要:为研究后注浆技术对灌注桩抗拔性能的加固效果,本文开展了相关试验研究,旨在通过后注浆技术提升灌注桩的承载能力,优化其抗拔性能,为工程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采用静载试验方法,对2根钻孔灌注桩注浆前后承载特性进行对比分析,并对3根注浆处理后的灌注桩承载特性进行详细研究,着重分析注浆前后灌注桩承载性能的差异。根据试验数据对比,抗拔桩注浆后的承载力相较于注浆前提升了35.15%-148.54%;最大上拔量相...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