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是中国地震观测技术类科技期刊,是从事地球物理专业的科技工作者及大专院校师生的重要参考文献。该刊1979年创刊,1980年正式出版,16开本,双月刊,每期120页,主编修济刚。封面由已故地震学家李善邦先生题字。
主要刊载地震学、地磁学、地电学、重力学、地球物理观测技术和研究的最新成果;地震仪器设计原理;实验方法;地震台网布局;台站仪器标定;台站技术革新;计算机数据处理方法和各种技术在地震学、地磁学中的应用。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中国科技引文统计源期刊等,被多家国内检索机构收录。现为中国地震局核心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地震学、地磁学、重力学、地球物理观测技术、地震仪器设计原理、实验方法、地震区网布局、计算机数据处理。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自主创新发展中国地震观测和地震仪器系统 庄灿涛
安徽北淮阳构造变形带特征与应力状态研究 刘东旺,倪红玉,沈小七,刘泽民,Liu Dongwang,Ni Hongyu,Shen Xiaoqi,Liu Zemin
利用空间大地测量资料研究临汾盆地及边界断裂形变场演化特征 宁亚灵,吕海杰,程紫燕,王翾潞,韩磊,Ning Yaling,L Haijie,Cheng Ziyan,Wang Xuanlu,Han Lei
山西地区断层形变异常强度与地震关系 张仰辉,荆红亮,李军,郭国祥,韩磊,罗振东,张聪聪,Zhang Yanghui,Jing Hongliang,Li Jun,Guo Guoxiang,Han Lei,Luo Zhendong,Zhan Congcong
2012年6月24日宁蒗-盐源M S5.7地震序列M L≥3.5余震震源机制解 杨军,李春海,陈佳,高琼,邓嘉美,Yang Jun,Li Chunhai,Chen Jia,Gao Qiong,Deng Jiamei
2013年7月18日重庆石柱M4.5地震震源深度探讨 王同军,蒋璀,贺曼秋,王洪超,陈凯,Wang Tongjun,Jiang Cui,He Manqiu,Wang Hongchao,Chen Kai
山西地区地震震源深度特征及构造意义 梁向军,黄金刚,李丽,刘林飞,张蕙,Liang Xiangjun,Huang Jingang,Li Li,Liu Linfei,Zhang Hui
青海地区S波非弹性衰减Q值、场地响应特征研究 马建新,姚家骏,陈继锋,Ma Jianxin,Yao Jiajun,Chen Jifeng
安徽及近邻区地震烈度衰减特征研究 丁娟,何琳,叶峰,马犇,张洁,Ding Juan,He Lin,Ye Feng,Ma Ben,Zhang Jie
黑龙江鸡西地区一维速度模型 吴宝峰,张永刚,徐建权,郝永梅,Wu Baofeng,Zhang Yonggang,Xu Jianquan,Hao Yongmei
2008年、2009年大柴旦两次6级地震序列地震视应力特征 李国佑,姚家骏,Li Guoyou,Yao Jiajun
丹江口库区本底地震与水库地震趋势分析 刘文清,朱建,徐新喜,宋伟,刘华清,黄飞,Liu Wenqing,Zhu Jian,Xu Xinxi,Song Wei,Liu Huaqing,Huang Fei
农业科技论文范文:物探方法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应用
摘 要: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工程地质勘查过程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先进理论和技术。在现代地质勘察过程中,物探方法属于一种实用性较高、应用较为普遍的方法,它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工程地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对于提升我国工程地质勘察水平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本文主要从我国工程地质勘察理论为基础,重点分析工程地质勘察中常用的各种物探方法,从而提升工程地质勘察的效率以及质量。
关键词:物探方法,工程地质,勘察
在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的影响下,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受到了专家学者和一线工作人员的较大重视。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让很多勘察方法都能够准确运用在现代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物探技术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运用具有快速、准确、损伤探测可能性较小的特点。因此,做好物探方法的研究,对于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促进工程地质勘察有着显著的作用。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最新期刊目录
河北省曹妃甸地震台2024年3月数字电扰动异常分析————作者:张志相;贾立峰;赵建明;孟令焕;
摘要:自2024年3月3日以来,曹妃甸地震台CNEM08-Ⅱ型电扰动仪NS、EW向测道均出现背景值增大的高值脉冲变化现象,且每日异常时段基本一致。通过观测系统检测和环境调研,排查各种干扰因素。为明确干扰源,采用现场实验和比对观测等手段进行分析,结果认为,此次异常由台站综合楼加固施工过程中打桩机电机供电干扰所致,非地震地球物理异常
2018年7月会昌地震台洞体应变观测异常分析————作者:谢斌;赵爱平;肖孟仁;刘宽;邓月圆;余志成;查小惠;冯亮;钟智东;罗叶美;
摘要:2018年7月13日至20日,会昌地震台洞体应变测项,即SS-Y型伸缩仪NS分量出现趋势转折,呈拉张上升变化,最大幅度约9.7×10-7(相当于35倍日变幅度),与台站往年6月初的年度低点相比较存在显著差异。从观测系统、气象因素、环境干扰等方面展开分析,并结合台站其他测项进行对比分析,认为此次异常可能是2次不同来源的环境干扰异常叠加所致,基本可以排除地壳构造运动的影响,地震地...
南沙岛礁地磁台勘选与建设————作者:陈坤;陈三江;王浩展;蔡伟;汤民强;冯晓;
摘要:文章介绍了我国南沙岛礁地磁台的现状和需求,建站的意义、自然本底、现有条件保障;场址勘选、建设方案、材料选择与检测、磁场梯度监控、验收检查、建站的困难及相关经验总结。通过竣工磁场梯度检测,满足专项工程技术规程海岛礁数字地磁台站建设规范的技术要求,说明方法切实有效,可为其他海岛礁地磁台站的新建、改造提供参考
崇礼定点形变观测资料质量评价————作者:张秀萍;王曰风;马广庆;王志敏;
摘要:张家口地震监测中心站定点形变测项迁至崇礼形变观测山洞,选取2020年1月—2024年3月地倾斜、洞体应变、钻孔应变等观测资料,从台址条件、仪器设备运行稳定性、干扰因素、观测质量精度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分析认为:观测资料连续、稳定、可靠,固体潮汐观测精度指标优于国内定点形变Ⅰ类台标准,与国内同类先进台站相媲美,尤其是DSQ型水管倾斜仪,其观测资料质量达国内领先水平
江西测震台网地震预警和烈度速报能力评估————作者:李清武;肖健;项月文;董俊;许杰;
摘要:对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江西子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介绍,根据项目建设完成后全省监测站点布局和数量情况,重新计算了江西省测震台网地震监测能力,并对地震预警能力和烈度速报能力进行评估。结果显示,项目建成后使得江西省测震台网地震监测能力得到了提升,并具备一定地震预警和烈度速报能力
基于Python的地震前兆数据实时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作者:李蒙;周佳如;陈军辉;李慧峰;郎嘉瑾;
摘要:基于Python的地震前兆数据实时监控系统旨在高效解决地震前兆观测中数据采集与分析的难题。遵循《前兆仪器网络化通讯规程》,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及波形的实时监测。采用前后端分离架构,后端负责数据采集与分发,前端利用matplotlib.pyplot模块实时展示波形数据。系统具备实时波形显示、阈值超限告警等核心功能,能够帮助运维人员及时掌握设备运行状态,并对异常数据进行预警。经宁波地震监测中心站试运行验...
国家地震台网数据中心机房智能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作者:余丹;林捷;
摘要:随着地震业务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地震基础设施、数据资源、业务应用和信息服务构成的地震信息化能力体系逐步朝着“透彻感知、韧性网络、数据治理、资源共享、集成管控、协同运用、安全防护、智慧应用”的目标发展,系统和设备的集约化管理对国家地震台网数据中心的机房管理提出更高要求。针对国家地震台网中心多期建设、分散部署、功能复杂及设备数量快速增长的现状,机房智能监控系统可以对机房的动力环境、供电保障、安防监控、能...
中国大陆典型构造活动区垂直形变图数据集————作者:陈欣;薄万举;郑智江;万文妮;畅柳;李腊月;刘文龙;杜雪松;成立辉;费靖淇;杜猛猛;孙大利;徐佳垚;
摘要:2021年验收的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重点专项“中国大陆现代垂直形变图集的编制与资料整编”,完成新一代多时空垂直形变图集的编制工作。图集包含中国大陆垂直形变图、典型沉降区垂直形变图、典型构造活动区垂直形变图、部分典型强震同震形变图以及相关数据,为我国城市规划、国防建设、重大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抗震设防等提供科学依据和基本信息,为强震趋势和危险区预测工作提供支持。通过介绍典型活动构造区垂直形变图数据集...
高速铁路大跨度连续梁桥线形控制对轨道静态平顺性影响分析————作者:任怀平;
摘要:高速铁路大跨度连续梁桥的成桥线形是保障轨道平顺性与行车安全的核心环节。结合沈阳至白河铁路某(60+100+60)m高速铁路连续梁桥工程案例,对桥梁线形控制及基于成桥线形的轨道平顺性进行优化研究。通过Midas/Civil建立全桥仿真模型,分析不同施工阶段的线形误差,探讨不同混凝土徐变和温度梯度规范的适用性;结合成桥线形特征与道床厚度调整限值,提出基于成桥线形的轨道线形优化策略。结果表明:实际成桥线...
内蒙古东部及邻区中强地震震源机制解————作者:尹战军;赵铁锁;包文超;王禄军;徐岩;吴军;王勇;倪铭;
摘要:收集2009—2022年内蒙古东部地区6次和邻区13次M≥4.0地震宽频带地震波形资料,采用CAP(Cut and paste)方法进行震源机制解反演。结果表明,内蒙古东部地区震源机制以走滑型为主,应力场方向呈NEE向
丽江极低频观测背景变化及基于视电阻率的地震异常回溯分析————作者:范晔;韩盈;韩冰;王立凤;汤吉;
摘要:为获取地震发生更全面的电磁异常信息,我国建设了多参量、宽频带信号的极低频地震电磁观测台网。因其数据格式复杂,数据量庞大,之前多年监测数据未能在地震预报工作中得到持续使用。本文以云南省丽江地震台为例,介绍极低频台站观测数据产出及背景变化特征,并利用视电阻率形态法对台站周边中强震进行回溯性分析,有以下几点发现:①由丽江地震台电磁场功率谱随频率的变化可知,5个分量变化形态相似,水平电场在同一数量级发生变...
川滇地区流动重力变化场源特征分析————作者:程程;陈兆辉;王青山;刘志行;曹振柯;赵子达;
摘要:地震重力分析是指,通过研究时变重力场变化,进而获取地球内部介质物性变化信息。本文选取川滇地区2013—2017年流动重力观测资料,采用欧拉反褶积方法,对研究区重力变化场源深度及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反演和解释,分析研究区重力观测网总体监测能力。以2014年鲁甸MS 6.5地震为例,通过反演计算研究区重力场差分变化,发现重合度较好地区集中在鲁甸以南垂直于昭通断裂的NW向条带状区域,整...
贵阳市常规土类剪切波速与埋深的相关性分析————作者:李世杰;罗丹芩;唐德龙;包海梅;陶卓;代虎;张瑞黎;李巍;
摘要:基于贵州省地震灾害普查项目及贵阳市地震安全性评价中钻孔及剪切波速资料,对研究区内常规土类埋深和实测剪切波速进行统计分析,通过4种拟合模型分析二者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贵阳地区覆盖层常见土类为人工填土、粘土、红黏土、黄粘土、碎石土,埋深均较浅,多为2—6 m;剪切波速与埋深间存在较好的正相关性;采用ExpGrow2模型进行拟合,效果更优。基于实测数据,对常见土类在1—10 m埋深下的波速中位数和平均...
2020年唐山市古冶区MS 5.1地震震源机制解及地震活动性分析————作者:刘丽;刘檀;马旭东;朱音杰;杜航;
摘要:2020年7月12日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区发生MS 5.1地震,唐山市区震感强烈。本次地震发生在唐山老震区,可能为1976年唐山MS 7.8地震序列的余震。选取河北区域地震台网近震波形资料,采用CAP方法得到此次地震震源参数。结果显示,此次唐山地震为右旋走滑型破裂,矩震级为MW 4.9,发震断层为节面Ⅰ:走向236.0°,倾角77.0°...
2021年贵州七星关MS4.5地震序列重定位————作者:陈国江;王丽艳;袁琦东;张金龙;鄢天柱;汪洋;
摘要:采用双差定位法,对2021年8月21日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MS 4.5地震序列进行重定位,共获得93个地震事件的重定位结果。结果显示:此次地震引起的破裂可能由深部延伸到浅部;重定位后震中分布更加集中,余震序列呈现早期密集分布、后期分散分布的特点,且早期余震序列呈NW向密集展布于朱昌断层东侧,初步推断发震断层为朱昌断层东侧发育的一条浅层次生断裂
云南地区MS≥5地震与强震发生的关联性分析————作者:蒋启金;
摘要:基于川滇地区及云南省地震目录,统计并分析1900年以来云南地区M≥6.8地震发生特点,并选取1965年1月1日到2023年12月31日云南地区(21°00′—28°30′N,97°30′—105°00′E)MS≥5地震进行统计分析,以楚雄地震窗和滇东北地区MS≥5.0地震为例,分析MS≥5.0地震与云南地区强震的对应关系。结果显示:...
基于支持向量机和BP神经网络法的地震与爆破事件的自动识别————作者:贾昊东;王禄军;王耀临;胡玮;冯雪东;石伟;于建明;周煊超;
摘要:乌加河、乌力吉、策克测震台隶属于巴彦淖尔地震监测中心站。选取各测震台2020—2023年记录的内蒙古西部天然地震和人工爆破事件,使用小波基函数sym6、db7、rbio1.5,进行静止小波变换、离散小波和小波包分解,得到相应近似系数和细节系数,提取各层能量比、能量熵和香浓熵,进行单独、两两组合、全部组合后作为特征参数,并采用BP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对其进行训练,对比分析2种方法训练成果的识别准确率...
大青山山前断裂带东北部测震台站背景噪声分析————作者:包文超;张荣莲;郭雷;甄齐;王西;郭晔;
摘要:选取大青山山前断裂带东北部地区的2个地表台站和2个山洞台站2022年1月的测震观测数据,进行背景噪声计算和特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地表观测台站,山洞观测抗人文活动所致噪声干扰优势明显,尤其体现在噪声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RMS)值的变化上;高频段背景噪声主要来自人类活动,噪声水平与台站和干扰源的距离密切相关,应根据台站背景噪声合理规划台站建设;台站长周期背景噪声水平主要受...
台基观测方式改变对地震台站背景噪声的影响————作者:白玛桑布;单增曲珠;洛桑罗布;普穷;
摘要:2020年7月,西藏自治区仲巴地震台台基观测方式由地下深坑摆墩观测改造为地表观测,改造后垂直向高度提升近2.3 m,其他条件保持不变,计算台基改造前后不同时间段的噪声功率谱密度PSD及相应概率密度函数PDF,并以未进行台基改造的八宿地震台为参考台站(两台站观测房布局及相关设施条件基本相同),计算并对比分析2019—2021年两台PSD及相应PDF值,以评估观测方式改变对仲巴地震台台基背景噪声的影响...
乌加河地电场优势方位角地震前后变化特征————作者:刘伟;柴宁娇;王耀临;李东;冯雪东;
摘要:选取2017—2023年乌加河地震台周边500 km范围内10个MS≥4.0地震事件(其中2个震例发生在蒙古),以台站记录的地电场数据资料为研究对象,基于地电场潮汐波岩体裂隙水(电荷)渗流模型,计算并分析地震发生前后优势方位角变化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在所选10个震例中,6个地震事件方位角在震前1—2个月出现显著变化,震后逐渐回归正常,其中5个震例方位角呈增大趋势、1个震例呈减...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 国家级《中国机电工业》
- 国家级现代兵器
- 省级《云南化工》
- 省级《空军工程大学学报》
- 省级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北大核心《煤田地质与勘探》
- 国家级《供用电》
- 省级中国排球
- 省级《世界橡胶工业》
- 省级《发明与创新》
- 省级宁波化工
- 省级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省级舰船知识
- 国家级《国际造纸》
- 北大核心《轻金属》
- 北大核心《电镀与环保》
- 省级田径
- 国家级《大众科技》
- 省级声屏世界
- 省级杭州科技杂志
- 国家级光谱仪器与分析
- 省级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省级家具
- 国家级《安全与环境工程》
- 国家级分子细胞生物学报
- 省级《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北大核心《矿物岩石》
- 省级新体育
- 国家级《合成技术及应用》
- 国家级《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理工卷》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