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高校地质学报》是全国高等地质院、校(系)联合创办的地球科学类综合性学术刊物,由南京大学主办,其主管部门是国家教育部。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德滋教授任"学报"主编,副主编分别由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西北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的8位著名教授兼任,全国20多所大学(含台湾大学和香港大学)的46名地质学专家教授组成本刊编委会,此外有6位高校以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受聘为本刊特邀编委。
高校地质学报的办刊宗旨是:努力把学报办成反映我国大学地球科学研究水平的窗口,及时报道当代地球科学研究动态,促进地质学科的发展与更新,成为校际之间交流学术思想的重要园地,为加速高层次地球科学人才的培养、促进新世纪人才的脱颖而出,为我国的经济繁荣和昌盛作贡献!
“学报”于1995年9月创刊,16开本120页,为季刊(每年的3、6、9、12月末出版),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全国高等学校地质学或地球科学院、系的师生,及其他科研、生产单位学者在地球科学领域中理论性高、观点较新、学术性强的研究论文,不同学术观点争鸣论文,科研动态报道,评述性论文及先进方法研究论文等。“学报”创办以来,获得了同行专家的好评,并引起国内外科技界的关注。2004年入选为全国地质学类核心期刊,并编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目前为国内外重要检索刊物和数据库定期收录的有:美国《ChemicalAbstracts》,俄罗斯《AbstractJournal》,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核心期刊”,以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地质文摘》和《古生物学文摘》等。
《高校地质学报》目前的影响因子在全国地质学类期刊中排前20名;在全国1500多种科技期刊中排前150名以内。2005年本刊将改为大16开本。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目前将本刊列入统计源核心期刊、并定期检索的国内外重要检索机构或刊物的有:
1.美国的Chemical Abstracts;
2.美国地质学会编辑的GeoRef;
3.俄罗斯的Abstract Journal;
4.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5.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
6.《中国地质文摘》;
7.《古生物学文摘》;
8.《石油地质文摘》。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岩石、矿床、地球化学、古生物、地层学、地球物理、构造地质学、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学、石油地质或资源地质学、学术讨论与争鸣。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右江盆地构造和演化及对卡林型金矿床的控制作用 刘寅,胡凯,韩善楚,孙泽航,LIU Yin,HU Kai,HAN Shanchu,SUN Zehang
长江中下游溧水盆地火山岩的时代、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张少琴,王丽娟,杨颍鹤,ZHANG Shaoqin,WANG Lijuan,YANG Yinghe
藏南扎西康整装勘查区岩浆岩地质特征及研究意义 赖杨,周清,秦建华,夏祥标,吴建阳,李应栩,LAI Yang,ZHOU Qing,QIN Jianhua,XIA Xiangbiao,WU Jianyang,LI Yingxu
常见含水流体包裹体体系pH值的程序计算 张月沙,毛世德,ZHANG Yuesha,MAO Shide
云南大红山铜铁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初探 李俊,肖斌,范玉华,杨光树,戚金栋,孙明书,覃龙江,武贤文,赵应班
羌塘角木日地区中二叠统龙格组泥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黄静,李琦,胡俊杰,杨强强,葛东升,陈若瑜,HUANG Jing,LI Qi,HU Junjie,YANG Qiangqiang,GE Dongsheng,CHEN Ruoyu
贵州锦屏地区新元古代下江群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研究 牟军,罗香建,王安华,张厚松,覃永军,刘天强,吴滔,MOU Jun,LUO Xiangjian,WANG Anhua,ZHANG Housong,QIN Yongjun,LIU Tianqiang,WU Tao
城口-鄂西海槽西侧晚二叠世碳酸盐台地边缘发育新认识 杨巍,张廷山,魏国齐,杨威,刘满仓,刘治成,YANG Wei,ZHANG Tingshan,WEI Guoqi,YANG Wei,LIU Mancang,LIU Zhicheng
异重流沉积过程和沉积特征研究 谈明轩,朱筱敏,朱世发,TAN Mingxuan,ZHU Xiaomin,ZHU Shifa
云南临沧晚中新世槭属叶片和翅果研究 王云峰,邵洋,李斌科,刘珂男,解三平,WANG Yunfeng,SHAO Yang,LI Binke,LIU Kenan,XIE Sanping
柴北缘中侏罗统湖相泥页岩储层矿物组成与脆性特征 原园,姜振学,喻宸,郭天旭,申玉山,赵若彤,YUAN Yuan,JIANG Zhenxue,YU Chen,GUO Tianxu,SHEN Yushan,ZHAO Ruotong
新疆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石炭系原油形成过程及勘探意义 吴红烛,黄志龙,张成林,涂小仙,罗权生,孔宏伟,范谭广,张新顺
工程论文:复杂大水矿床井巷过断层破碎带突水防治问题探究
【摘 要】矿山突水防治技术是矿山井下建设中的关键环节,在防治的过程中一定要采取科学的措施确保取得良好的效果,并保障安全施工操作。为了综合的防治井巷过断层破碎带突水情况发生,相关人员需要对大水矿地区的地质条件和矿床突水的规律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本文工程论文就以此为中心,结合工作实际,对复杂大水矿床井巷过断层破碎带突水防治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复杂大水矿,断层,突水防治,工程论文
一、大水矿断层突水机理分析
断层是在岩体形成之后的地质运动过程中,沿着岩石体内的破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而造成的地质构造,断层的周围存在的结构被称为断层的破碎带,在复杂大水矿井巷过断层破碎带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生突水现象,一般情况下,断层突水根据机理构造可以分为直接突水和间接突水两大类。
高校地质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甘油对活性污泥合成PHA效率的影响及碳源竞争机制研究————作者:谭露;方芳;翁佳玉;梁茜娅;罗景阳;操家顺;
摘要:聚羟基脂肪酸酯(PHA)是一类具有与传统塑料相似物化特性和优异生物可降解性的高分子材料,但高昂的生产成本制约了其大规模商业化应用。该研究以废弃甘油为低成本碳源,结合活性污泥法合成PHA,采用好氧及底物充足/缺乏交替培养模式和批次实验,系统探究了甘油对活性污泥合成PHA和其相关副产物胞外聚合物(EPS)和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的影响和碳源竞争机制。实验结果表明:(1)活性污泥能够利用甘油高效合成...
柴达木盆地北缘主要氦源岩地球化学特征与生氦潜力评价————作者:杨元元;殷万熹;强晓农;马永福;刘清;马寅生;胡俊杰;施辉;
摘要:氦源岩的生氦潜力是决定氦气资源形成的首要条件,地壳中富含铀、钍的花岗岩、富有机质页岩等均是良好的氦源岩。本次研究针对柴达木盆地北缘开展了野外地质调查和钻井岩心观察,综合前人研究资料系统梳理了区内不同地层单元的元素地球化学和年代学数据,研究了柴北缘主要氦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生氦潜力。研究结果表明:基底型氦源岩古元古代达肯大坂岩群片麻岩-麻粒岩与其上叠加的早古生代滩间山群浅变质岩系生氦强度分别为0.5...
热液沉积稳定钨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对海洋钨循环的启示————作者:刘澍;胡镕;李涛;杨瑞钰;李高军;
摘要:稳定钨同位素(δ186/184W)是示踪地表物质循环、重建古海洋环境方面极具潜力的新兴地球化学指标。明确稳定钨同位素在海洋中的源汇过程是进一步应用该指标的基础。研究表明,河流输入是现代海洋钨的主要来源,非硫化沉积中铁锰氧化物或氢氧化物对钨的吸收是现代海洋钨的主要汇,但目前缺乏对不同形式非硫化沉积汇的通量和钨同位素组成特征的系统研究。热液沉积物中富含热液来源的铁锰氧化物和氢氧化...
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研究进展————作者:南统超;谢晓婷;叶逾;徐腾;沈城吉;吴吉春;鲁春辉;
摘要: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是决策支持系统在水资源领域的应用与发展,是针对地下水在内的水资源问题决策特点所开发的人机交互系统,利用计算机及相应的软件(包括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等技术)完成数据提取、逻辑推理、信息处理和管理决策等功能,不仅能够帮助决策者及时了解水资源现状,还能为决策者提供较为全面、科学、合理的综合管理方案,提高决策效率和可靠性。本文对决策支持系统在国内外水资源管理特别是近年地下水管理中的应用...
150 ka以来东赤道太平洋深水Pb同位素演化的机制研究————作者:王伟鸿;胡镕;
摘要:铅(Pb)同位素是示踪洋流和风化演变的重要指标,以往的研究主要依赖于分辨率较低的铁锰结壳。近年来大西洋和印度洋沉积物自生组分Pb同位素研究在轨道和千年尺度上揭示了冰川活动和风化输入的变化,反映了区域风化过程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为理解全球海洋Pb循环及其与气候系统的相互作用提供了重要依据。然而太平洋Pb同位素如何响应短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仍不清楚。本文以东赤道太平洋ODP 1241钻孔深海沉积物为研究...
面向地质灾害数据的检索技术研究————作者:程刚;吴亚熹;王晔;施斌;游钦凉;
摘要:我国是全球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地质灾害易发频发,且种类多样。受近年来极端天气的叠加效应影响,加速了各类地质灾害的发生频次与致灾程度,由此导致各类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应急救援和灾后恢复重建的难度日益增大。如何引入信息化新技术开展地质灾害数据的深度分析与利用,已成为未来地质灾害防治的新突破口。为全面精准地开展地质灾害数据的检索与分析研判,论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地质灾害研究背景与当前检索技术发展现状;...
苏北盆地小洋口地热区域的三维构造与速度模型————作者:梁铂雨;王毛毛;钱佳威;于鹏飞;李晗;张超;闫兵;苏金宝;马皓然;
摘要:小洋口地热田位于苏北盆地海安凹陷南缘,区域上被近东西向的栟茶河断裂、北东向的金坛-如皋断裂所围限。小洋口RRY1地热井是目前江苏省内温度最高(92°)的唯一高产中温型地热井,然而对于该地热资源的形成、分布及其与区域断裂体系之间的关系尚未完全确立。结合区域内地震反射剖面、钻井等资料,本文开展了栟茶河断裂与金坛-如皋断裂三维深部构造与速度建模工作,探讨小洋口地热资源形成的构造控制机制。通过布设密集台阵...
酸性矿山废水形成过程:来自反应运移模拟与同位素的启示————作者:邱文杰;杜卓然;尹子悦;孙媛媛;祝晓彬;吴剑锋;
摘要:采矿活动形成的酸性矿山废水(AMD)是世界范围内的环境问题,研究AMD的产酸机制及影响重金属和硫酸盐的释放、迁移和转化等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能够为定量预测AMD的形成过程与修复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文章基于TOUGHREACT/EOS3程序构建水—气二相流的多组分反应运移模型,模拟尾矿堆中硫化物矿物(如黄铁矿)在大气降水和氧气作用下的氧化溶解产酸过程。同时,进一步考虑相关组分在含水介质中迁移转化的物理...
基于自组织映射机器学习方法的酸性矿坑水污染特征聚类分析:以福建龙岩林坑煤矿为例————作者:贾文慧;叶淑君;车巧慧;许万强;郑文明;王帮团;
摘要:酸性矿坑水(Acid Mine Drainage, AMD)是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该研究选取福建龙岩林坑煤矿为研究区,运用自组织映射(Self-Organizing Map, SOM)技术对研究区AMD污染特征进行系统的聚类分析,旨在准确评估该区域AMD污染现状并有效识别主要污染源。本研究利用SOM方法对37个水样的4种水质指标(pH、Fe、Mn...
地下水污染监测网优化设计研究综述————作者:刘明力;骆乾坤;吴剑锋;宋健;杨蕴;孙晓敏;
摘要:矿山开采、垃圾填埋及化工产品生产过程都可能对地下水造成污染。无论是追溯污染源信息还是监测污染物运移趋势都需要合理设置相应的监测网。长期运行设计不合理的地下水污染监测网势必会造成高昂的监测成本。因此,必须要开展地下水污染监测网的优化设计研究,力争用较少的监测成本最大精度地获取污染物浓度变化数据。地下水污染监测网的主要优化内容包括监测井在空间上监测位置的优化和时间上监测频率的优化两个方面。目前,针对地...
基于综合物探的金属矿山地下导水通道识别————作者:方运海;钱家忠;马雷;丁丹;谢伟;
摘要:地下导水通道精细刻画对于矿山安全开采以及矿坑水多技术协同治理至关重要。废弃采空区和导水断裂深埋于地下,其复杂的空间结构难以低成本、快速识别。该研究以天马山硫金矿区作为研究区,综合运用瞬变电磁法和高频大地电磁法识别地下导水通道发育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矿区接受大气降水补给的导水通道主要有三处,分别位于矿区西侧的尾矿回填区、40线以南冲沟地形区以及冲沟区西南侧的断层破碎带。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冲沟地形区域,...
ERT法监测含水层重金属污染及原位化学修复过程研究————作者:张勇;骆乾坤;刘鑫;李迎春;邓亚平;马雷;钱家忠;
摘要:含水层重金属污染修复需要经济高效的动态监测手段作为支撑。然而传统的监测方法存在耗时长、成本高、数据滞后以及对现场扰动较大等问题。该文以铜离子为例,采用电阻率成像法(Electrical Resistivity Tomography,ERT),这种方法具有快速、低成本、实时动态监测和原位无损的优势,并通过一维和二维砂箱实验验证ERT方法监测含水层重金属污染及原位化学修复过程的可行性,同时探讨监测精度...
基于可变模糊集理论的高硫矿区地下水质量评价————作者:谢伟;钱家忠;马雷;方运海;丁丹;
摘要:对高硫矿区进行水质评估、全面掌握地下水环境质量是实现酸性矿坑水治理与防控的前提。在水质评价中地下水的污染程度是一个模糊的慨念,这种模糊属性源自于水质分类标准及其阈值固有的不确定性。为解决模糊数学方法在矿山地下水水质评估中存在的评价标准不匹配以及隶属度绝对化问题,该研究以铜官山矿区作为研究区,引入可变模糊集理论,建立高硫矿区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动态识别水质类别的模糊性。结果表明,相对隶属度定量表...
典型干旱区地下水动态对农业灌溉响应的模拟研究————作者:王北大;宋健;尹子悦;林锦;吴剑锋;
摘要:研究干旱和半干旱区不同作物生长条件下农业灌溉对地下水动态的影响,对区域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基于GMS软件中的MODFLOW-NWT程序及非饱和带模拟子程序包UZF1,建立了邻近焉耆盆地开都河北岸的数值模型,结合逐日地下水水位数据进行校验和水均衡分析。该研究采用作物系数法计算5种典型农作物(辣椒、番茄、小麦、甜菜、玉米)需水量,开展盆地不同种植情景下地下水埋深动态变化与农业灌溉关...
气候变暖对典型半干旱地区地下水潜在补给量的影响————作者:强郁城;谢月清;陆士昂;戴鑫;
摘要:降雨入渗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补给的主要来源,研究其补给机制对于这些地区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全球气候变暖日益加剧,气候变暖会改变降雨时空变异性从而对地下水补给量产生显著影响,然而气候变暖对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补给量的影响尚不明确。该研究选取典型半干旱地区鄂尔多斯高原作为研究区,构建了野外气象和土壤水分层数据观测站,基于HYDRUS-1D建立了一维非饱和水流模型,并利用实际观测...
基于水均衡分析与记忆曲线模型估算流域地下水径流量————作者:陈子昂;曾献奎;吴吉春;
摘要:地下水循环是全球陆地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确描述流域地下水径流量对查明流域地下水循环过程至关重要。文章基于水文气象遥感数据,通过构建蒸发、地表径流等记忆曲线模型,结合水量平衡方程,并进行参数不确定性分析,估算了流域降水释放的地下水径流量。以巴西热基蒂尼奥尼亚河流域(Jequitinhonha river basin)为研究区,结果表明:记忆曲线模型能较好地模拟研究区蒸发、地表径流与陆地水储量变化...
致谢2024年审稿专家
摘要:<正>2024年本刊的审稿工作得到了地质界各领域专家的大力支持,各位专家严谨认真的评审为提高本刊的质量提供了重要保障。在此,本刊编辑部谨向各位审稿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希望今后能继续得到各位专家的支持
基于升尺度离散裂隙—基质模型的裂隙水反应运移数值模拟与软件开发————作者:刘殿广;杨蕴;袁奕梁;窦智;吴剑锋;吴吉春;
摘要:裂隙水反应运移模拟是地球科学和环境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与难点,传统的等效多孔介质模型或离散裂隙网络模型在刻画复杂裂隙网络中的水流和溶质运移过程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文章开发裂隙水反应运移数值模拟软件FracRTM,基于离散裂隙网络(Discrete Fracture Network, DFN),采用升尺度离散裂隙—基质模型(Upscaled Discrete Fracture Matrix Model...
中国高硫煤矿区地下水特征污染物筛选————作者:丁浩然;程天航;黄沿畅;尹子悦;路平;
摘要:中国煤矿储量丰富,部分矿区煤及矸石中含有大量的含硫矿物,煤层开采后氧化还原条件变化,化学组分释放并进入水环境,造成地下水或地表水污染。该文基于中国高硫煤矿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实地测试数据和调研数据,对潜在危害指数法、综合评分法和Hasse图解法进行结合和改进,筛选出中国煤矿区地下水中的特征污染物,筛选结果表明酸性地下水特征污染物为Mn、Ni、Fe、Se、SO42- 准铝质-过铝质稀有金属花岗岩体系岩浆初始物理化学特征研究————作者:段昕昊;谢磊;王汝成;陆建军; 摘要:我国江南造山带上分布有一系列~130 Ma形成的准铝质-过铝质稀有金属花岗岩,通常以多岩性为特征,早期为(含角闪石)黑云母花岗岩,演化到晚期为黑云母花岗岩和铁锂云母钠长石花岗岩,全岩化学成分上具有明显的富铌、锆、稀土特征,以铌铁矿为特征矿石矿物。这些特征区别于华南广泛分布的~150 Ma的强过铝质稀有金属花岗岩(如宜春岩体等),后者以白云母花岗岩-铁锂云母/锂云母花岗岩为主要岩性,多以富锂、钽、铷...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