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山工程

所属栏目:科技期刊 热度: 时间:

中国矿山工程

《中国矿山工程》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国家级
国内统一刊号:11-5068/TF
国际标准刊号:1672-609X
主办单位:中国有色工程有限公司
主管单位:中国有色金属协会
上一本期杂志:《超硬材料工程》科技期刊论文
下一本期杂志:《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矿业工程论文

  【杂志简介】

  本刊是实用性很强的有色金属矿山采、选综合性期刊,其内容与矿山生产、设备应用情况紧密相连,本刊主要报道国内外矿山生产和科研成果,介绍国内外矿山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和加强科学管理、降低能耗等经验,在各有色矿山、黄金矿山及其他有色企业有很大影响。

  《中国矿山工程》(原《有色矿山》)系国家科委批准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是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原北京有色设计研究总院)主办的国家级科技期刊,1992年、1996年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本刊原来主要报道有色矿山的生产建设和科研成果,现在以工程为核心,报道所有矿山工程,包括有色矿山、黑色矿山、黄金矿山、煤矿及非金属矿山等。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地质和采矿、选矿、企业管理、计算机应用、其他。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1.田家河钒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刘旭林,王银茹,任明,张生旭

  2.分段矿房法切槽爆破技术改进与实践 张俊锋

  3.获各琦铜矿充填系统的改造 朱天平,蔡曙光,郭超华,彭福军,毛富邦

  4.松软岩层巷道掘进支护若干技术问题探讨 王燕

  5.尾砂膏体蒸发实验研究 杨凌云,杨盛凯,尹升华

  6.某铁矿选矿厂设计方案研究 陈名洁

  7.某国外矿山开发实践与启示 张建华,习泳,高明权

  8.望儿山断裂蚀变带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刘青国,杨延东,隋广圆

  9.前卸式箕斗在盲斜井施工中的应用 陈桢宇,张乐乐,薛田喜,曲相屹,孙彬彬

  10.国外某含砷含碳难处理金矿处理工艺方案研究 金勇士

  11.近距离煤层群联合开采关键技术研究 曹品伟,齐彩红

  12.矿井奥灰疏降水量数值法预测和应用 王剑峻

  13.利用斯列萨列夫公式评价巷道底板突水危害 高明玉

  14.条采控制开采在滑坡治理中的应用 苏龙,刘宝华

  15.一个解决露天矿车辆调度问题的方法 刘浩洋,嵇启春,杨俊杰,贾雷

  16.概率积分法在观山矿地表移动变形预测中的应用 叶永波,陈喜冰

  17.大型矿用电动轮典型事故探究及其预防 周玉华,陈辉明

  矿业工程论文发表:重庆城口高燕锰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过程

  摘 要:重庆城口高燕锰矿床位于大巴山深大断裂南侧,扬子地台与秦岭地槽接合部位,具有良好的成矿条件,震旦纪-寒武纪时期形成了许多大型金属矿床。本文通过详细描述该矿床的矿区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并对其成矿过程进行较深入的分析,得出以下认识:矿体呈层状产出,赋存于震旦系上统陡山沱组顶部与灯影组之间,陡山沱组上段为主要的含矿层位。矿石成分上属于高磷中铁的贫锰矿石,矿石矿物主要为菱锰矿和锰白云石。成矿过程较为复杂,自早震旦世后期到陡山沱早期,先后经历了原生沉积、生物作用和碳酸盐还原等成矿过程。

  关键词:矿业工程论文发表,地质特征,成矿过程,城口高燕锰矿

  1 矿区地质背景

  重庆城口高燕锰矿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大型碳酸盐型锰矿床,位于大巴山深大断裂南侧,扬子地台与秦岭地槽接合部位,扬子准地台北缘巨大坳陷带内。此处不仅是构造上的活动带同时也是良好的成矿带,特别在震旦-寒武纪形成了不少大型金属(铜、铅、锌、汞、锰等)矿床[1,2,3]。

  中国矿山工程最新期刊目录

深部大断面圆形巷道盾构机掘进支护技术研究————作者:崔朋辉;芦盛亮;李胜波;徐宁;杨阳;

摘要:为了研究大断面圆形巷道盾构机掘进巷道支护后的围岩稳定性,以余吾煤业南六采区1#回风下山大巷为工程背景,通过理论分析为支护参数选取提供依据。基于Hoek-Brown强度准则,求解直径为6.3 m巷道围岩松动区半径为8.12 m,塑性区半径为4.20 m,因此巷道支护采用锚杆+锚索交替支护方式。借助巷道监测,深入评估巷道支护效果,对顶板离层量、表面位移及锚杆(索)受力展开分析,结...

深部劣化围岩巷道蠕变大变形控制机理研究————作者:李德阳;李鹏飞;李亮;

摘要:随着地下资源开采逐步向深部推进,巷道围岩的流变问题变得尤为突出,成为制约深部巷道支护效果的主要难题之一。本文以晋城胡底煤矿轨道大巷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深部巷道流变变形的控制机制,并借助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理论研究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巷道流变的有效控制与支护反力和地应力的相互关系密切,通过合理提升支护强度,可显著抑制围岩流变的发展趋势,为深部巷道的稳定性控制提供了重要的参...

冲击动载下低温冻胀岩石能量耗散与破坏形态研究————作者:陈才贤;王松;邹圣贤;

摘要:为研究低温冻胀条件下不同埋深花岗岩在冲击动载作用下能量耗散规律与破坏形态特征,本文采用SHPB试验系统对冻胀温度为0、-10、-20℃不同埋深花岗岩进行冲击动载试验,分析了温度和埋深对岩石能量耗散与破坏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花岗岩试件的耗散能和单位体积吸收能呈现出现增加后减低的趋势,耗散能和单位体积吸收能随着埋深的增加逐渐增加;岩石的破碎程度随着温度的降低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

基于scso-catboost混合模型的爆破振动峰值速度预测————作者:王引龙;段云龙;朱宝峰;

摘要:台阶爆破广泛应用于矿山开采与基建,但其振动效应严重威胁邻近设施安全。精准预测爆破振动峰值速度,是确保工程安全的关键。针对传统经验公式及单一机器学习模型泛化能力有限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一种融合沙猫群智能优化算法(Sand Cat Swarm Optimization, SCSO)与Categorical Boosting(CatBoost)的集成预测模型,旨在提升预测精度。实验结果表明,通过SCSO算...

基于遗传算法组合XGBoost模型的开采沉陷预测————作者:韩连昌;

摘要:为了准确预测矿山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引入遗传算法对XGBoost模型进行优化,并运用python程序语言开发了GA-XGBoost组合模型。首先通过随机初始化XGBoost的超参数向量,经过训练与测试得到模型的预测误差,通过GA对XGBoost模型进行优化,最终得到性能最佳的XGBoost模型,并对国内78例煤矿开采沉陷数据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GA-XGBoost模型预测结果的R2<...

基于CNN-SVM卷积神经网络煤矿机电设备安全评价方法————作者:兰德兴;

摘要:煤矿机电设备是直接影响煤炭产出效率的重要因素,为准确预测煤矿机电设备安全评价等级,提出了三个主要影响因素,分别为企业组织管理因素、煤矿井下环境因素与机电设备状态因素,并建立了四个安全评价等级指标,构建了CNN-SVM模型对具有多向量的煤矿机电设备因素特征值进行分类预测。结果表明:CNN-SVM模型与CNN-GRU模型、CNN-BiLSTM模型的训练及预测结果相似,均为安全等级Ⅲ的预测准确率略低,但...

综放巷内预制充填巷帮无煤柱开采技术研究————作者:周茂营;

摘要:在厚煤层开采过程中通常留设了区段煤柱进行护巷,这带来了煤炭资源浪费和巷道维护困难等问题。为了解决这类问题,本文提出了综采放顶煤工作面回采巷道内预制充填巷帮无煤柱开采方法,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综放巷内预制充填巷帮无煤柱开采模型,研究了回采巷道掘进过程中围岩应力分布、位移变化以及塑性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回采巷道掘进会致使围岩应力重新分布,进而导致充填巷帮及实体煤帮应力增加;巷内预制巷帮充填体具有将...

基于数值模拟的煤矿巷道支护结构优化研究————作者:赵荣斌;李汉明;周云帅;

摘要:在煤层开采过程中,巷道围岩变形严重且支护困难的问题突出,极大地影响了煤矿的安全生产与高效作业。本文以西山煤矿36405工作面为具体工程背景,设计出3种巷道支护方案,运用Midas数值模拟软件,对这3种不同支护方案下巷道的围岩变形情况、应力分布状态以及塑性区分布范围进行了细致的比较分析。经全面评估,最终成功确定了优选支护方案并开展现场试验。现场试验表明,巷道围岩顶底板和两帮围岩变形基本稳定在23.6...

基于记忆依赖型导数的岩石黏弹塑性蠕变模型————作者:程艳晨;孙林娜;张黎明;王在泉;文金浩;

摘要:为准确表征岩石非线性加速蠕变阶段特性,本文基于记忆依赖型导数理论,构建一个能反映岩石黏弹塑性特性的非线性蠕变模型。将记忆依赖型黏壶、胡克体、塑性元件与记忆依赖型黏壶并联组成的非线性黏塑性体串联,建立了一个新的岩石非线性黏弹塑性蠕变模型,并将其推广到三维空间。应力水平较低时,胡克体和记忆依赖型黏壶可有效描述岩石的瞬时应变和等速应变特征;当应力水平超过岩石的长期强度时,非线性黏塑性体可准确反映岩石的非...

某铁矿露天转地下采矿方法选择及开采方案研究————作者:李诗雨;李晓宾;黄俊;李琦;

摘要:安徽某铁矿由于地表资源开采殆尽,从而开展露天转地下开采工作。采矿方法的选择和开采方案的确定是其脱产达产的关键,本文针对这个问题,根据矿山实际的地质情况、并参考众多影响采矿方法选择的因素,初选并优选采矿方法,从而设计合理的开采方案。经研究表明,暂定采用上向分层进路充填法作为开采方法,该采矿方法的选择为矿山实现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实际应用的意义

新疆某铜镍矿浮选回水回用试验研究————作者:王亚运;

摘要:以新疆某铜镍矿为研究对象,针对铜镍矿浮选回水直接回用严重影响铜镍有效回收的问题,本文研究了调整剂对消除浮选回水对铜镍有效回收的影响。在100%回水条件下,采用两粗-三扫-三精的混合浮选工艺得到铜镍混合精矿,混合精矿以活性炭和石灰为调整剂,采用一粗-两精-两扫的铜镍分离流程可获得镍品位为9.78%、回收率为74.23%的镍精矿,铜品位为21.09%、铜回收率为78.64%的铜精矿。本研究可以较好地解...

卡莫阿-卡库拉铜矿选矿工艺剖析与EPCM创新管理策略探究————作者:陈名洁;吕鸿;陶志勇;

摘要:本研究深入聚焦刚果(金)的卡莫阿-卡库拉铜矿,对其选矿工艺展开全方位剖析,涵盖原矿性质、设计流程、设计指标以及碎磨工艺流程等关键要素,并详尽阐述创新EPCM管理策略。通过对该项目的系统分析,充分展现高质量设计与创新管理在项目成功进程中的关键效能,旨在为类似矿业项目提供极具价值的参考范例

卡莫阿项目施工安全管理实践及分析————作者:吕鸿;陈名洁;陶志勇;

摘要:安全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为了解决当前建筑工程中安全管理系统不到位,管理效率低等问题,本文以刚果金卡莫阿项目的施工安全管理实践为基础对安全管理进行了系统剖析和比较,为国内类似矿山选矿厂建设项目提供借鉴和参考。通过分析比较表明,形成群体安全意识、开展多元化安全教育培训、完善安全制度和落实安全创新理念更有利于安全管理

铜绿山矿中深孔爆破参数优化研究————作者:尹东升;熊国雄;贾贝;王怀勇;杨志国;

摘要:铜绿山铜铁矿采用中深孔爆破落矿,为了得到铜绿山高阶段采场的中深孔爆破参数,本文基于利文斯顿爆破漏斗理论,推导了适用于中深孔爆破的柱状药包理论公式,并在一定的矿岩和炸药性能条件下进行了一系列爆破漏斗试验。结果表明:药包的最佳中心埋深为0.42 m,最佳爆破漏斗体积为0.016 m3,最佳爆破漏斗半径为0.45 m,最小抵抗为0.79 m;铜绿山铜铁矿同段爆破漏斗试验最佳孔底距为...

水口山矿田鸭公塘3#岩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岩机制分析————作者:左昌虎;蔡亚飞;沈延治;

摘要:本文以鸭公塘岩体为研究对象,对岩体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探讨了其成岩机制。研究表明,鸭公塘岩体岩性相对简单,其主要为花岗闪长岩,属准铝质富钠高钾钙碱性岩系。岩体在挤压向伸展过渡的环境下,沿着构造裂隙上升,在侵入近地表的构造空间而形成,成岩物质为壳幔混合型,属于典型的I型花岗岩。稀土元素曲线配分图为左高右低的右倾型,显示轻稀土较重稀土相对富集且分异程度高,轻、重稀土的分馏相对明显,为强烈重...

低孔隙率难注水煤层机械造穴增透注水防尘技术研究————作者:杨乐;徐慧刚;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山西新元煤炭有限公司下属矿井煤层孔隙率低、难注水的特点,采用机械造穴的方法对煤层进行增透,进而实现注水防尘的目的。首先,结合现场条件,通过PFC2D5.00软件进行造穴钻孔数值模拟,研究表明,在500 mm直径钻孔孔径下,裂隙初期均匀分布,随后向垂直方向扩散;在弹性区域内,水平方向孔隙率呈现增长趋势,垂直方向则呈现减小趋势。其次,结合现场环境以及相关规定,选取合适的钻孔间距、造穴间距与...

动压影响下厚硬石灰岩顶板区段煤柱合理宽度优化及支护技术————作者:石新起;张建忠;李坤;

摘要:为了解决厚硬顶板条件下受多次采动影响巷道区段煤柱留设宽度不合理的问题,以东泰鑫源煤矿10109运输顺槽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计算分析、数值模拟和工程实践等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针对厚硬顶板进行切顶卸压,理论计算得到切顶高度27 m,切顶角度0°;数值模拟结果显示煤柱宽度低于16 m时受两次采动影响后煤柱均存在高应力集中,塑性破坏严重。煤柱宽度高于16 m后,煤柱内弹性核区面积占比大于50%,巷...

采动巷道煤柱分区演化特征及控制技术研究————作者:何建宏;龙鑫;韩连昌;

摘要:本文以某公司110303工作面回风巷道为研究对象,针对采动巷道帮部变形量大、变形持续时间长的问题,采用现场调研、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工作面回采对巷道保护煤柱稳定性的影响规律。以巷道保护煤柱水平应力和垂直应力为研究对象,进行巷道煤柱应力分区,提出巷道煤柱应力分区判据,并对各分区特征进行描述。根据巷道帮部围岩变形规律受邻近工作面回采影响的特征,分析采动巷道煤柱分区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基于倾斜航测与FLAC3D的矿山边坡地震动力稳定性分析————作者:尚玉淼;王卫红;王立娟;蔡嘉伦;

摘要:本文旨在利用无人机航测技术结合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攀西地区及及坪露天采场边坡进行地震动力稳定性分析。本研究采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获取高精度影像数据,利用Midas GTS-NX软件将航测数据转化为FLAC3D可识别的网格文件,并通过设置合理的参数,模拟边坡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地震作用对边坡稳定性有显著影响,地震前后边坡的安全系数分别为1.289和1.199;东帮边坡的...

富水条件下露天坑回填体力学特性研究————作者:宫长亮;孙健;张建立;许译心;

摘要:为了研究露天坑回填排放施工时出现降雨和料浆回填后泌水情况对回填体强度影响的变化规律,以辽宁省鞍山市大孤山露天坑为工程背景,对2种不同料浆配比开展浸水试验和施加7种不同类型降雨量的淋雨试验,获取不同条件下回填体抗压强度及强度折减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浸水时间为1 h时,回填体抗压强度下降最为明显,但随着浸水时间的增加,抗压强度折减幅度降低;降雨强度对回填体早期抗压强度(3 d、7 d)影响显著,降雨强...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