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石油实验地质》是一份报道我国油气普查、勘探及开发成果,反映我国石油地质研究水平的学术性、技术性刊物。它创办于1963年,现为双月刊,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由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和中国地质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石化无锡实验地质研究所承办。
本刊遵循"双百"方针,提倡学术民主,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为发展我国石油科技事业和提高油气勘探开发效率服务。本刊紧密结合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战略,以石油工业上游所涉及的油气勘探的热点、难点问题为重点进行报道和分析,同时重点报道国内外油气实验测试的最新技术和方法。 本刊为中文核心期刊,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和"中国石油文摘"、"中国地质文摘"所收录,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来源期刊,并全文收录于"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国外数据库收录:俄罗斯文摘杂志、美国化学文摘、美国石油文摘、英国动物学记录
【栏目设置】
本刊设有盆地·油藏、石油地球化学、方法·技术、简讯等栏目。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扬子陆块下古生界页岩气保存条件分析 徐政语,姚根顺,梁兴,熊绍云,何勇,张介辉,王高成,廖勇,石元会,Xu Zhengyu,Yao Genshun,Liang Xing,Xiong Shaoyun,He Yong,Zhang Jiehui,Wang Gaocheng,Liao Yong,Shi Yuanhui
川西坳陷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四段气藏气源分析 谢刚平,Xie Gangping
致密油充注过程中储层润湿性变化对含油性影响--以川中侏罗系致密油为例 公言杰,柳少波,刘可禹,姜林,袁选俊,陶士振,Gong Yanjie,Liu Shaobo,Liu Keyu,Jiang Lin,Yuan Xuanjun,Tao Shizhen
下扬子区上古生界构造作用与油气保存条件分析 彭金宁,张敏,刘光祥,吕俊祥,Peng Jinning,Zhang Min,Liu Guangxiang,L Junxiang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无机成因CO2气成藏条件分析 李贶,王果寿,周卓明,Li Kuang,Wang Guoshou,Zhou Zhuoming
松辽盆地彰武断陷九佛堂组碎屑岩储层特征研究 洪雪,周卓明,刘福春,Hong Xue,Zhou Zhuoming,Liu Fuchun
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石炭系火山岩系烃源岩识别与预测 柳波,贾梦成,黄志龙,陈旋,申英,吴红烛,Liu Bo,Jia Mengcheng,Huang Zhilong,Chen Xuan,Shen Ying,Wu Hongzhu
迈陈凹陷东部涠洲组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以XW6油藏为例 陈平,马英俊,施琰,成为,Chen Ping,Ma Yingjun,Shi Yan,Cheng Wei
南海琼东南盆地东区天然气成因类型与烃源探讨 张迎朝,范彩伟,徐新德,袁冰,Zhang Yingzhao,Fan Caiwei,Xu Xinde,Yuan Bing
墨西哥湾盆地深水区油气分布特征及勘探潜力 韩彧,黄娟,赵雯,Han Yu,Huang Juan,Zhao Wen
埃塞俄比亚欧加登次盆Karoo期碎屑岩成藏组合地质特征与勘探潜力 王建君,李浩武,王青,胡湘瑜,周超,赵旭,Wang Jianjun,Li Haowu,Wang Qing,Hu Xiangyu,Zhou Chao,Zhao Xu
工程师职称论文发表:公路路面沥青施工质量控制技术
摘 要:现阶段在公路路面的施工中,沥青材料被广泛的应用。由于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就对沥青技术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这样就必须提高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但是采用沥青材料施工还有一个问题是不可避免的,那就是路面比较容易出现裂缝,所以就必须提高沥青抗裂缝的能力,从而就必须采取与其相适应的质量控制技术。
关键词:公路路面,沥青,施工,质量,控制
1 目前我国的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状态
(1)开始施工之前的控制。在公路施工之前,要对可能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进行具体地分析和控制。这个控制阶段主要是控制施工的原材料、机械设备以及施工人员等,并且还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确定材料的参数和施工工艺的参数
石油实验地质最新期刊目录
北部湾盆地海中凹陷勘探思路创新及H3X井钻后认识————作者:江东辉;杨鹏程;程雪彤;曹倩;余永琪;牛华伟;
摘要:北部湾盆地海中凹陷前期历经几十年油气勘探,一直未取得商业发现,分析认为受“优质烃源岩不落实、规模储层发育区不清以及有利成藏区带不明”3个方面问题的制约。为了实现该地区的勘探突破,按照盆地分析的思路,重新开展了关键成藏要素的落实,基于原型盆地恢复以及“三古”特征明确了海中凹陷发育始新统流沙港组优质烃源岩;重新厘定了源—汇体系,发现在涠西南低凸起倾末端的海中陡坡带地貌平缓地区发育三角洲—滩坝有利沉积体...
川南威荣地区龙马溪组草莓状黄铁矿形态及其古环境指示意义————作者:赵国伟;邓模;汪远征;蒋小琼;曾华盛;张长江;
摘要:草莓状黄铁矿的形态对页岩沉积环境和页岩气富集具有重要指示意义。以川南威荣地区WY1井龙马溪组一段页岩为研究对象,利用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观察和ImageJ图像处理等技术,获取了草莓状黄铁矿及其微晶形态与粒径特征,并结合微量元素、有机质丰度、含气性等参数,探讨了草莓状黄铁矿形态对古水体氧化还原环境和页岩气富集的表征作用。威荣地区WY1井龙马溪组一段页岩中草莓状黄铁矿平均粒径、微晶平均粒径及微晶晶型等参...
济阳坳陷渤南洼陷沙河街组流体压力梯度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作者:刘鹏;孟涛;闫法堂;李忠新;单程程;
摘要:流体压力梯度是剩余流体压力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速率,可作为指示油气运移方向和聚集区的重要参数,具有重要的油气地质意义。以济阳坳陷渤南洼陷沙河街组为研究对象,基于钻井、测井、录井、地震及分析化验资料,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方法,在古、今流体压力刻画基础上,表征了流体压力梯度的时空展布特征,分析了其受控因素并指出相关油气地质意义。结果表明:渤南洼陷重点层段的横向压力梯度远小于纵向压力梯度,横向压力梯度高值区...
川东北地区侏罗系凉高山组页岩储层孔隙结构及分形特征————作者:李琦;陈睿倩;商斐;李玲;白昕;
摘要:川东北地区侏罗系凉高山组作为四川盆地页岩油重点勘探层段,因勘探程度较低,目前页岩储层特征尚不明确。利用X射线衍射矿物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高压压汞、低温氮气吸附等实验,深入探究其储集空间类型与分形特征。研究区凉高山组页岩矿物组成主要为黏土矿物(平均含量51.57%),其次为长英质矿物(平均含量47.11%),碳酸盐矿物极少(平均含量2.69%)。储集空间类型主要包括黏土矿物层间孔、石英与长石粒...
多期裂陷盆地斜向伸展变形主控因素分析——来自砂箱物理模拟实验的启示————作者:王琦;孙永河;巩磊;王有功;常德双;张万福;
摘要:为了探讨多期裂陷盆地中先存断裂及其与不同伸展方向之间夹角(斜度α)对斜向伸展变形和洼槽结构的影响,利用砂箱物理模拟实验,基于相似性原理,设计了三组物理模拟实验,即不同斜度(α)斜向伸展物理模拟实验和两组斜向伸展—走滑叠加变形物理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1)多期裂陷盆地中,伸展方向与先存断裂之间的夹角变化控制着走向滑动分量和倾向滑动分量的比例,影响洼槽结构,夹角越大,倾向滑动分量越大,洼槽宽度越大...
《石油实验地质》征稿简则
摘要:<正>《石油实验地质》是全国油气普查、勘探方面的一份学术性、技术性刊物,为中文核心期刊之一。本刊遵循“双百”针,提倡学术民主,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为发展我国石油科技事业和提高油气勘探开发效果服务,欢迎广大科技人员踊跃投稿。1 征稿范围与石油地质及实验有关的新理论、新方法、新的研究成果等
断洞体:非碳酸盐岩区油气大规模运聚的可能空间————作者:罗群;王千军;桂诗琦;贺小标;胡婉婧;张曰静;汪亮;曹旭明;
摘要:碳酸盐岩沿断裂发育溶洞形成断溶体是很好理解的,毕竟碳酸盐岩容易被沿断裂活动的流体溶蚀,但在非碳酸盐岩区,流体对非碳酸盐岩的溶蚀作用有限,是否也能形成沿断裂发育的洞穴并能运聚和富集油气?为了证明在非碳酸盐岩区沿断裂也存在大型的洞穴,能形成油气运聚的重要空间,以准噶尔盆地西部车排子隆起为例,通过野外考察、岩心观察、钻井分析、地震解释和物理模拟实验等途径和手段,开展了断裂内部结构、洞穴分布发育特征及油气...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二叠系下石盒子组1段源—汇格局与砂体分布————作者:方旭蕾;王琳霖;齐荣;高辉;杨飞;刘璐;苏娟;
摘要: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富县地区作为上古生界天然气勘探的重要接替阵地,其主力勘探层段——二叠系下石盒子组1段(盒1段)受复杂构造—沉积作用影响显著,导致沉积充填的源—汇分布格局与砂体分布规律仍不明确。因此,深入开展多物源体系下的沉积充填交汇关系、砂体成因类型及其分布规律研究对该地区天然气的高效勘探与规模增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野外露头和岩心观察,结合岩石薄片、重矿物以及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系统开展了富县地...
川中北部地区下寒武统沧浪铺组一段碳酸盐岩微孔隙特征及其成因————作者:周春宇;和源;李宗泽;周刚;杨岱林;孙奕婷;张亚;文华国;刘四兵;
摘要:直径小于10μm的微孔隙是目前深埋藏致密储层研究的热点。四川盆地下寒武统沧浪铺组具有良好的天然气勘探潜力,沧浪铺组一段(沧一段)白云岩中发育的大量微孔隙是天然气的主要储集空间,因此明确微孔隙的发育特征及成因机制是寻找有利勘探区的关键。通过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分析和岩心CT扫描,开展了川中北部地区寒武系沧一段白云岩微孔隙表征,并结合沉积环境与成岩作用探讨了微孔隙的成因机制。研究区沧一段鲕粒白云岩样...
异地盐席发育区输导体系油气运聚物理模拟——以墨西哥湾博格斯盆地Perdido构造带为例————作者:樊妍;向才富;杨松岭;逄林安;陈经覃;李爱山;陈亮;蒋善斌;司永康;杨明慧;
摘要:博格斯盆地是墨西哥湾西部典型的含盐被动陆缘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其Perdido构造带异地盐席发育区形成了由异地盐席底部构造、断层和古新统—始新统Wilcox组构成的油气输导体系。由于Perdido构造带水体较深且盐构造活动复杂,其异地盐席发育区的油气输导特征和输导效率不明。因此,定量评价Perdido构造带异地盐席发育区油气输导体系的输导效率、厘清不同类型输导体系输导效率的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对减少...
四川盆地北部灯影组四段台内地区油气来源及成藏过程————作者:杨毅;朱祥;张雷;徐祖新;代林呈;
摘要:四川盆地上震旦统灯影组四段台内地区是天然气勘探的重要接替领域。为落实川北灯四段台内地区油气成藏富集规律及分布特征,基于台内和台缘地区天然气和沥青地球化学特征、薄片鉴定以及流体包裹体等分析化验资料,开展了川北灯四段台内地区油气来源与成藏过程研究。研究表明:(1)与台缘地区相比,川北灯四段台内地区具有储层沥青碳同位素重,天然气甲烷、乙烷碳同位素重,甲烷氢同位素轻的特征,说明台内地区油气主要来源于筇竹寺...
致密油藏压裂吞吐动态渗吸产油贡献量化研究————作者:刘红现;白雷;罗强;刘同敬;孙江飞;刘佳幸;
摘要:致密油藏压裂吞吐是一个动态渗吸过程,主要通过压差驱替作用和自发渗吸作用实现原油增产,但目前尚不清楚这两种增油机理对产油量量化的贡献程度。为研究致密砾岩油藏压裂吞吐采油过程中,动态渗吸增油机理对产油贡献的量化分析问题,借助高温高压多功能岩心驱替系统和高温高压在线驱替核磁共振成像系统,采用天然致密砾岩油藏岩心,开展室内物理模拟实验。首先通过不同类型压裂驱油剂的渗吸特征实验,筛选渗吸效果较好的压裂驱油剂...
多因素敏感性分析在低勘探程度区块价值评估中的应用与探讨————作者:封永泰;赵琳洁;王保华;李龙龙;段铁军;
摘要:随着矿业权竞争性政策在全国范围内的落地实施,油气勘查开采市场全面放开,但出让区块大多位于低勘探程度区。低勘探程度区存在资料缺乏、认识薄弱等现实因素,增大了各大油公司在“扩矿权”进程中所面临的区块评价、优选及竞标获取难度。在此背景下,对于各大油公司而言,如何在勘探认知有限的情况下,快速且有效地评估低勘探程度区块的价值,对各油公司在区块获取中掌握主动权显得尤为重要。考虑油气勘探中地质的复杂性、勘探的局...
南川常压页岩气田注CO2吞吐矿场实践————作者:高玉巧;郑永旺;张莉娜;任建华;张耀祖;房大志;
摘要:受吸附态甲烷占比高、地层能量弱等影响,常压页岩气藏采收率普遍不足30%。中国石化率先在四川盆地南川常压页岩气田开展注CO2吞吐矿场试验,验证了海相页岩气注CO2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为推广该技术,以南川常压页岩气田为研究对象,开展室内实验—数值模拟—吞吐动态分析全链条研究,分析CO2在不同页岩储层中竞争吸附差异性,探究矿场CO 川东北南江地区须家河组四段砂砾岩体储层预测——基于正反演结合的概率体岩相建模储层预测方法————作者:龙涛;刘明;张玉玺;孙均中; 摘要:川东北山前带南江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发育大规模典型砂砾岩含气储层,勘探程度低、潜力巨大,其中须四段是重要的含气储层,构造与岩性复杂、地球物理参数敏感性较差、多解性强,储层表征难度大,有利储层分布特征与规律认识不清。鉴于此,针对勘探初期的砂砾岩储层预测方法进行攻关研究,将地震正演、反演与序贯高斯模拟的岩相建模方法相结合,形成了正反演结合的概率体岩相建模储层预测方法,即应用地震正演确定储层边界、地震反... 中亚主要含盐盆地油气成藏特征及其富集主控因素————作者:刘丽;张凯逊;于刚;郁林军;邱海华;周妍;葛贝琦;Bakhtier NURTAEV;Shukhrat SHUKUROV; 摘要:中亚地区阿姆河盆地和滨里海盆地油气资源潜力巨大,是中亚盆地中最具代表性的含盐盆地。基于最新的油气地质资料,对阿姆河盆地和滨里海盆地的构造沉积演化、石油地质特征和油气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对比,深入探讨了影响含盐盆地油气分布的主控因素,从而加深对中亚地区区域性油气分布规律的认识。尽管阿姆河盆地和滨里海盆地是在不同地质背景下形成的富油气盆地,二者的构造演化过程、沉积地层和油气地质特征存在明显差异,但盆地的... 页岩油岩心孔隙度测量的若干问题————作者:张金晴;陶国亮;黄代;罗翠娟;刘凌波;仰云峰; 摘要:页岩孔隙度的测试方法主要分为流体侵入法和电子/射线辐射法两大类。其中,辐射法因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目前应用范围不广。由于页岩孔隙结构具有纳米级特征,氦气凭借其分子小、化学性质稳定、渗透性优异,成为测量页岩孔隙度最常用的流体介质。氦气流体在侵入页岩内部时,其渗透效果受样品尺度和孔隙连通性的影响。块状样品因其复杂的孔隙迂曲度而需要较长的压力平衡时间,而颗粒样品能够显著改善页岩纳米孔隙的连通性,探测到更多... 塔里木盆地博孜—大北逆冲推覆带超深层致密砂岩地应力场模拟及分区评价————作者:邢梓萌;李瑞雪;邓虎成;宿航;张家维;何建华;张辉;胡笑非;马顺婷; 摘要:塔里木盆地博孜—大北地区白垩系致密砂岩储层是我国超深层致密砂岩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层系。受逆冲推覆构造及盐构造双重影响,该地区发育了叠瓦状褶皱构造及一系列断距大、倾角变化显著的断裂,导致地应力场分布复杂多变,难以准确预测,严重制约了该区的勘探开发进程。为揭示其应力分布规律,建立了一套适用于逆冲推覆构造特征的地应力场模拟方法,并结合储层地质特征与工程改造需求对研究区进行了应力分级分区评价。基于岩心测试、... 全直径岩心核磁扫描数据超分辨率重建技术——一种基于全局非负最小二乘的方法————作者:马莹颖;彭泽波;陈敬智;吴飞;聂昕;廖中枢;张宫; 摘要:全直径岩心核磁共振扫描技术是非常规油气勘探中重要的探测分析技术之一,可以得到连续高分辨的钻井岩心孔隙度、渗透率及流体饱和度等信息。但由于其测量敏感区较大,不同位置信号混叠在一起,测量结果纵向分辨率远低于仪器采样的分辨率,无法满足薄互层储层对纵向分辨率的要求。为提高全直径岩心核磁共振测量结果的纵向分辨率,将测量数据作为仪器敏感区函数和岩心真实信号的卷积,并通过全局非负最小二乘的方法实现原始信号的高分...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始新统不同岩性烃源岩有机质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作者:陈玥;朱晓军;张丽丽;向绪洪;曾翔;朱伟林; 摘要:珠江口盆地珠二坳陷深水区的白云凹陷发育泥岩、碳质泥岩和煤3类烃源岩。现有研究缺乏充分的实验数据支撑,难以准确评估不同岩性烃源岩的生烃潜力差异及区域资源潜力。为厘清白云凹陷始新统烃源岩的岩性特征及生烃潜力,综合运用岩石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分析、孢粉相识别及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等手段,系统开展了岩性划分、有机质组成解析和生烃潜力评估。白云凹陷始新统烃源岩矿物成分和有机质组成差异大,沉积构造多样。按照总有机...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