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气象

所属栏目:科技期刊 热度: 时间:

广东气象

《广东气象》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44-1353/P
国际标准刊号:1007-6190
主办单位:广东省气象学会
主管单位:广东省气象局
上一本期杂志:《福建地质》地质工程师论文
下一本期杂志:《北京测绘》测绘工程研究生论文发表

  搜论文知识网并非《广东气象》的官网或杂志社,为客户提供期刊征稿、论文发表等中介服务,在客户与期刊杂志社之间搭建了一座省时、省力的便捷桥梁。本站与《广东气象》等上百家同类正规期刊保持着多年的密切合作关系,切实提高客户期刊发表的质量与效率。通过本站发表论文,客户将获得更大的选择空间、更高的通过率、更快的发表速度、更满意的服务质量。

  【杂志简介】

  《广东气象》主要刊登有关气象及相关领域学科,有一定创造性的学术论文、研究综述、简评,国内外气象发展动态综合评述,学术争鸣以及相关学术活动报道等。反映气象及相关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和进展,促进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为西部大开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万方数字化期刊(网络版)源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源刊、广东金科信息网科技期刊源刊

  【栏目设置】

  天气与气候、应用气象、气象与经济、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大气探测与仪器、每季天气与气候

  2014年01期目录参考:

  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气象现代化大力加强和优化公共气象服务——2014年全省气象局长会议工作报告 许永锞

  1319号超强台风“天兔”强度变化的诊断分析 于玲玲,麦健华,程正泉,YU Ling-ling,MAI Jian-hua,CHENG Zheng-quan

  “韦森特”台风的路径和强度分析 郑浩阳,涂建文,詹棠,许连丰,ZHENG Hao-yang,TU Jian-wen,ZHAN Tang,XU Lian-feng

  最近5年深圳大暴雨降水特征及主要影响系统 陈元昭,林良勋,陈训来,陈潜,张蕾,郑群峰,CHEN Yuan-zhao,LIN Liang-xun,CHEN Xun-lai,CHEN Qian,ZHANG Lei,ZHANG Qun-feng

  2013年广东省气候综述及气候异常成因分析 郑璟,伍红雨,王兵,ZHENG Jing,WU Hong-yu,WANG Bing

  海陵岛温度≥10℃活动积温变化趋势的预估 刘胜文,游大伟,汤超莲,LIU Sheng-wen,YOU Da-wei,TANG Chao-lian

  东江流域汛期降水时空分布的非均一性特征 段海花,侯学源,郝建平,郭志萍,DUAN Hai-hua,HOU Xue-yuan,HAO Jian-ping,GUO Zhi-ping

  西南季风爆发背景下东莞两轮强降水的特征分析 张劲梅,莫伟强,鄢俊一,ZHANG Jing-mei,MO Wei-qiang,YAN Jun-yi

  1961-2010年开平市高温的气候特征分析 邓明,余江华,潘心顺,DENG Ming,YU Jiang-hua,PAN Xin-shun

  1999-2011年茂名市灰霾天气的气候特征分析 萧飞,李英,XIAO Fei,LI Ying

  用两种极值推断法推算粤中上百年一遇最大日降雨量 李文斌,吴振强,史成,刘祖健,邓明,张兴铃,LI Wen-bin,WU Zhen-qiang,SHI Cheng,LIU Zu-jian,DENG Ming,ZHANG Xing-ling

  大埔县的气候特征分析 李恒宇,李鸿洲,谢龙生

  珠三角地区人工增雨消霾的可行性分析 高建秋,林镇国,林俊君,赵博,钟晨,郑凯

  高级工程师论文制导雷达回波信号模拟器设计

  【摘 要】 运用雷达信号模拟技术,研制了指令制导舰空导弹武器系统用目标模拟系统。阐述了模拟器的系统结构、收发模块及基于数字储频技术的信号模拟模块硬件设计方法,构建出适用于指令制导武器完整作战过程的雷达信号模拟系统。建立了指令制导武器系统多频段雷达回波信号幅度、结构、多普勒频率等参数模型。

  【关键词】 高级工程师论文,制导雷达,回波模拟器,DRFM,FPGA

  雷达回波信号模拟器广泛应用于雷达调试、试验及雷达对抗等领域,能够逼真模拟雷达信号替代实际回波。本文基于DRFM技术设计一种雷达回波模拟器,用于模拟指令制导导弹武器作战过程中相关雷达信号,通过接收搜索警戒雷达、跟踪制导雷达等的辐射信号,经过存储和分析,变换和转发,模拟搜索警戒雷达、跟踪制导雷达,导弹制导指令等不同频率回波信号,代替实际配合目标,保障武器系统完成从搜索、目指、跟踪制导全过程。

  广东气象最新期刊目录

2024年广东前汛期降水异常的特征及成因————作者:汪明圣;胡婷;胡娅敏;杜晖;董少柔;

摘要:为提高对区域极端降水事件成因的认识,基于NCEP/NCAR再分析数据和常规气象观测数据,采用统计与环流诊断方法,对2024年广东前汛期(4—6月)降水的异常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前汛期全省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52%,为历史同期最多,降水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11.2 d,存在明显的季节内变化特征。2023年5月开始的中等强度厄尔尼诺事件在冬季达到峰值,并引发了热带印度洋和北大西洋海温的...

2023年“4.21”顺德降雹过程中的降水微物理特征————作者:肖帆;李遥;黄永盛;谭颖姿;吴蔚忠;

摘要:为了解2023年4月21日佛山市顺德区出现的一次冰雹天气过程的微物理过程,通过处理DSG5型激光雨滴谱仪观测数据资料,分析冰雹过程中粒子分布特征,并计算瞬时雨强、雷达反射率因子等微物理量,结果表明:该次冰雹过程的降水粒子主要集中在0.3~3.0 mm粒径档,2~7 m·s-1速度档。降雹时粒子谱由单峰向双峰结构演变,雨强迅速增大,粒子谱的粒径和速度都出现明显的拓宽,粒子数浓度...

基于机器学习的气象多因子影响浪高分析————作者:林晓凤;聂会文;

摘要:为了解机器学习在海浪预测中的准确性,选取广东茂名浮标站2013年2月至2024年6月逐小时观测数据,应用机器学习方法分析了风速、气温、气压等气象因子对广东近海有效浪高的具体影响,并评估了10种机器学习模型在预测有效浪高方面的性能特点,结果表明:风速是SWH预测最重要的因子,气温和月份的影响次之;在单因子(风速)和多因子(风速、月份、气温)模型拟合两个实验中,支持向量机回归在两种拟合实验中均表现最佳...

气象小主播大赛推动气象小科普员发展的思考————作者:马夏妮;李建程;刘蕾;

摘要:为探索培养小科普员的机制,基于近3年广东省气象小主播大赛情况,提出以气象小主播大赛推动气象小科普员发展的建议,结果表明:气象小主播大赛参赛作品多从实际出发,在指定命题中选择自己熟知的或者想了解的气象科普知识作为参赛主题,做到气象科普创作源自于民;气象小主播大赛作为一个平台,促进了气象科学知识的传播与应用,做到气象科普创作用之于民。提出通过建立定向化选拔、科学化管理、多方位培训、多指标考核等机制;多...

AIGC技术在气象影视节目中的开发与应用————作者:范梓豪;杨楚雯;李丹丹;

摘要:为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气象影视中的应用,研究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气象影视节目中的创新应用,通过集成声音克隆、虚拟人生成、视频合成等技术,打造了一体化制作流程,主要包括使用GPT-SoVITS和wav2lip将真实主持人转化成虚拟气象主持人,树立独特的品牌形象;利用PaddleNLP和MaterialSearch实现自动化素材匹配,极大提升内容生产效率;全流程本地化确保了成本的可预见性和可控性。成果...

基于社交媒体数据的台风灾害信息传播研究————作者:杨楠;杨琨;

摘要:为提升对网络平台灾害天气传播的认知,应用新浪微博平台数据对台风“杜苏芮”影响期间的信息传播进行了分析,发现平台中台风“杜苏芮”信息传播变化与其生命周期变化大致相同;“杜苏芮”相关话题具有数量多、质量高、内容广泛等特征;平台情感倾向转变因素复杂,与台风预报、灾害、话题引导、政府防台抗灾和灾害自救等相关信息传播有关。针对台风影响期间信息传播特征和规律,提出气象政务微博服务策略建议

基于用户浏览特征分析的广州天气网改版设计————作者:刘畅;李怀宇;刘文君;

摘要:针对广州天气网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气象服务需求,从而导致用户浏览量下降的问题,进行网站改版升级。通过浏览量调研,结合国内外优秀气象网站的设计亮点,从显示风格、栏目设置等方面完成升级网站功能设计

中山市校园气象站的科普效能分析与提升研究————作者:潘登;叶平;

摘要:为了提升校园气象站在科普中的作用,采用实地访问、案例分析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分析了中山市校园气象站的科普效能,提出了提升科普效能的途径,结果表明:中山市校园气象站的科普效能体现在气象知识普及、观测技能培养、科学兴趣激发、实践能力提升等方面,可通过优化气象站硬件设施、丰富气象科普活动形式、构建校内外专家资源共享机制、开发气象科普课程和教材等途径,进一步提升校园气象站的科普效能

台山早稻稳产增产与前汛期气象要素分析————作者:刘兰芳;李晓惠;严金芳;叶树春;

摘要:为做好农业气象服务,利用台山农业气象观测站2010—2022年(2014年除外)早稻产量数据和逐日气象资料,采用回归分析法,探讨产量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分析早稻的主要生长阶段,通过动态分蘖期、抽穗开花期和灌浆结实期,筛选出了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结果表明:低温和光照不足会对早稻动态分蘖产生不利影响;抽穗开花期若遭遇连续强降水,则会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而在灌浆结实期,阳光充足且雨量适中的气候条...

深圳市智慧气象防洪排涝服务系统的研用————作者:杨彦;林晓玲;郭宏博;喻青;

摘要: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的城市内涝挑战,城市积涝智慧决策系统是一个创新的技术解决方案,系统深度集成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算法、雷达图像、地面观测站数据以及数值预报模型、排水管道等相关数据及算法,通过三层体系结构的设计原则,包括表现层、应用层和数据层,实现了对城市内涝情况的实时监控和风险预测,并通过数据分析辅助排水设施的精准调度等功能。2023年6月以来完成了超过2 000万条气象数据的调用,完成超400...

江门主城区大气自净能力特征分析————作者:余兴湛;李樾凌;黄国成;侯智瀚;

摘要:为江门市大气污染的科学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数据支持,利用江门主城区1993—2022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和2014—2022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研究了江门主城区大气自净能力指数时间趋势特征和影响因素,并探讨了大气自净能力与空气质量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1)江门主城区大气自净能力全年都较强,有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清除。(2)江门主城区年均大气自净能力指数具有4.3和10年的周期振荡,总体呈较明显的上...

白云山负氧离子浓度变化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作者:刘庆裕;李和捷;钟博宏;杨一凡;彭彪;

摘要:为评估空气质量、保护人体健康、指导健康环境建设提供参考,基于2023年1月1日到2023年12月19日白云山空气负氧离子观测仪的数据,采用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广州白云山空气负氧离子浓度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白云山负氧离子丰富,鸣春谷蒲谷负氧离子年平均浓度最高,达2 784 cm-3。负氧离子浓度夏季最高,其中鸣春谷蒲谷月均达3 108 cm...

2024年广东省气候异常特征及主要天气气候事件————作者:杜晖;胡娅敏;李芷卉;汪明圣;庄燕洵;

摘要:2024年广东气候表现为暖湿特征。全省平均年气温22.8℃,较常年偏高0.7℃,为1961年以来并列第2高。全省平均年降水量2 133.8 mm,较常年偏多19%;4—9月降水连续偏多,该现象历史首次出现;汛期(2024年为4月5日—10月19日)降水1 908.6 mm,较同期偏多31%,为历史汛期第2多;4—6月降水量1 164.7 mm(历史第一)较常年(765.5 mm)偏多52%;4月暴...

大气季节内振荡对粤东5—6月高温天气的影响————作者:刘泳涛;温俊贤;谢洁宏;林伟彬;王洁瑜;刘芷晴;

摘要:为了解粤东高温特征和形成机制,利用1981—2022年5—6月粤东20个国家气象站逐日最高气温、APCC的北半球夏季季节内振荡(BSISO)指数资料、NCEP和NOAA再分析资料等,通过线性回归、趋势分析、功率谱、ButterWorth带通滤波和卡方检验等方法分析了粤东5—6月高温气候特征及BSISO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近42年来粤东5—6月高温增速显著,其中东部和南部沿海增加速率略高于北部内陆...

珠三角地区2023年“5·7”飑线过程的中尺度特征————作者:蔡奕萍 ;冼星河 ;黄朝盈 ;李婵珠 ;尹淑娴 ;

摘要:研究尝试从飑线系统发生的天气背景、雷达回波演变过程、飑线内部微物理特征及中尺度表征等方面对飑线系统进行分析。利用广东省区域自动站、ERA5-Interim再分析资料、多普勒雷达和雨滴谱仪等多种观测资料,对2023年5月7日发生在珠三角地区的一次飑线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飑线发展于高空短波槽前、低层切变辐合区、地面锋区中。飑线发生前大气层结表现为较强对流不稳定、上干下湿垂直结构、较高的温度垂直递减...

2023年12月广东强寒潮过程成因分析————作者:姜晓岑;胡娅敏;黄锋;莫伟强;

摘要:为了解2023年12月16—25日广东一次寒潮过程气温异常偏低的原因,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NOAA海温和广东86个国家站气温资料等,对该次过程的可能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尺度环流场上,高空急流东移及偏强利于西伯利亚高压、阿留申低压偏强;极涡位置偏向东南且与东欧槽位相叠加、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和东亚大槽偏强,利于欧亚上空环流经向度加大和冷空气南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北且略偏强,利于...

基于微波辐射计的大气静力不稳定应用分析————作者:黄菲;王世强;詹棠;刘洋;许杨;

摘要:为探索珠江口西海岸的大气静力稳定度状况,以期在对流天气的业务预报预警中发挥关键作用。通过微波辐射计温湿廓线计算对流温度、抬升凝结高度和对流凝结高度3个物理量,分析珠江口西海岸大气静力不稳定特征及其在热对流降水中的应用,结果表明:(1)大气温湿日际变率剖面分布相反:大气温度在边界层之下日际变率较大,边界层之上逐渐减小;大气相对湿度在中高层日际变率更大,低层变化不显著。(2)对流凝结高度季节变化幅度大...

清远极端短时强降水的精细化特征及地形影响————作者:韦翠;张陈娴;黄晴曦;胡小妮;王超;魏睿;

摘要:为探讨清远市极端降水的特征及成因,采用2011—2022年清远加密气象监测站的逐时降水资料,分析了清远市极端短时强降水的精细化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清远市极端短时强降水发生的频次总体呈“南多北少”分布,且有4个大值中心;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月际分布呈“双峰型”特征,5、6月为主峰,8月为次峰;下午到傍晚、凌晨到早晨是最易出现极端短时强降水时段。极端短时强降水的发生与地形密切相关,多出现在迎风坡和河...

清远南部一次大暴雨过程的水汽输送特征————作者:张金宇;陈洁雯;骆宇豪;黄永基;

摘要:为了解清远一次暴雨过程的水汽来源情况,基于降水观测数据、ERA5再分析数据,对2022年5月10—12日发生在清远南部大暴雨过程的水汽通量、水汽收支进行分析,并引入拉格朗日混合单粒子轨道模型(HYSPLIT4)定量分析暴雨过程中的水汽来源以及各水汽源地对暴雨的定量贡献。结果表明:(1)该次大暴雨过程是由高空槽、低涡切变和低空急流共同作用导致的。(2)后向追踪216 h发现,暴雨过程的水汽源地主要是...

丹霞山地区云移动矢量的特征分析————作者:王四化;李黎微;

摘要:为了解云移动规律,提升临近预报水平,基于韶关站2021—2022年逐6 min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采用交叉相关跟踪法和Barnes滤波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丹霞山地区云移动矢量特征,结果表明:丹霞山地区云出现频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特征,其中云出现频次峰值分别在6和9月;12:00—20:00是日变化中云出现的高频时段。云的移动速度在晚秋、冬季和初春(11月—次年4月)都较大;而在暖季节(5—1...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