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催化》分子科技杂志,创刊于1987年,由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主办、中国科学院主管、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刊物。主要报道有关分子催化的最新进展与研究成果。内容侧重于配位催化、酶催化、光肋催化、催化过程中的立体化学问题、催化反应机理与动力学、催化剂表面态的研究及量子化学在催化学科中的应用等。
《分子催化》工业催化过程中均相催化剂、固载化的均相催化剂、固载化的酶催化剂等的活化、失活和再生,以及用于新催化过程的催化剂的优选与表征等方面的稿件,本刊也很欢迎。读者对象主要是科研单位及工矿企业中从事催化工作的科技人员、研究生、高等院校化学系和化工系师生。
《分子催化》1992年获中国科学院优秀期刊三等奖。
分子催化杂志栏目设置
快报简报、论文、综述、络合催化、酶催化、光助催化
分子催化杂志荣誉
CA 化学文摘(美)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Pж(AJ) 文摘杂志(俄)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国家图书馆馆藏文摘杂志知网收录(中)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维普收录(中)全国优秀科技期刊
分子催化杂志社征稿要求
1来稿
应主题突出、观点明确,数据可靠,言简意明,重点突出。
来稿为doc电子稿,通栏排版,一级标题采用3号黑体,其他标题采用小4号黑体,正文采用5号宋体,英文采用TimesNewRoman(具体参见本刊来稿《模板》)。
来稿时请推荐3~5位非本单位同行专家,以供编辑部参考,并请推荐与本刊学科领域相关的本单位专家(如有)。
2题名
应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逻辑组合来反应论文中的特定内容。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英文题名一般不超过10个实词为宜,且每一个实词的第1个字母大写。应使用规范的缩略字、符号、代号,非常见的科技名词和化合物在第一次出现时应给出英文全称。避免使用含义笼统及一般化的词语,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语、字符、代号以及结构式和公式。如属系列文章,可用副题名补充说明论文的特定内容。
3第一作者
简介、标准基金全称及批准号以及通讯联系人的E-mail一律以脚注注于首页。作者简介格式为姓名(出生年-)、性别、学历、职称、研究方向。第一作者若为学生,应以导师为通讯联系人,作者简介也请介绍导师信息,以方便读者联系。国家自然基金、重点攻关项目论文,可提前安排发表。
4中图分类号
请参考《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
5摘要
包含目的、方法、主要结果与结论四要素,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采用第3人称撰写,如“采用……方法对……进行了研究”,不要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主语。不出现图表、冗长的数学公式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缩略语,不引用参考文献,不对论文内容作出诠释和评论。中文摘要约200字左右,英文摘要应尽量详细,要反映文章的主要内容。
选取3~5个关键词,关键词要有代表性,尽量采用经过规范化并收入主题词表中的词或者词组。
6引言
言简意赅,突出重点,而且要起笔切题,切忌绕圈子,主要写明研究的理由、目的和背景;理论依据、实验基础和研究方法;预期的成果及其作用和意义。
7图
论文中的图要求:准确、清晰,尽量精选(插图最好不超出5幅),插图线条应均滑易辨,图上字符数码必须工整到位,提供中文和英文图题(英文论文只需要英文图题),有分图时,请给出分图题目。图不要太大,通栏图宽不超过17.5cm,半栏图宽不超过8.5cm。标清纵轴和横轴所代表的物理量和单位名称(格式为物理量/单位,并全部采用英文表述)。所有的图都应用阿拉伯数字依次编号,图中注释用中英文对照标注。
8表格
采用三线表,表题采用中英文对照表述,表中内容采用英文表述。表中的内容尽量精炼,源于同一实验数据,经过简单代数运算而得的数值不应列入表内,避免过分增加表格的长度,出现太多的栏或太多空格。注意表中数据有效数字的处理。
9物理量及单位
一律使用我国法定的计量单位,以GB3100~GB3102-93为准。
物理量符号(斜体):浓度用小写c,压力用小写p,摄氏温度用小写t或θ,热力学温度用大写T,产率Y,选择性S,转化率X,结合能Eb,化学位移δ,质量比m/m,体积比V/V,摩尔比n/n,质量分数w,体积分数φ,摩尔分数x.
单位符号(正体):秒s(不用sec),分钟min,小时h(不用hr,hrs),天d(不用day),浓度mol/L(不用M或N),压力Pa(用atm,Torr,bar者换算为Pa),转速r/min(不用rpm),换算为nm,化学位移的单位是1(可不写,用ppm者应去掉ppm).以ppm,ppb等表示某物质的含量是不确切的,应根据具体情况改为质量分数w,体积分数φ,摩尔分数x或质量浓度(g/ml)等.
数值与单位之间留一空格,如20min.两种物质之比应注明是质量比、摩尔比还是体积比.温度单位在同一篇文章内应统一用K或℃.
10图题目录说明
包括:题名、作者、《分子催化》的英文缩写、图和简短的文字说明。全部用英文描述。
图题目录不同于正文摘要,是对您的文章内容的简短概括,不能写成总结结果。以2~3句英文描述为宜,起到引导读者阅读的效果。
图表的选取,以能反映全文要点的简图或示意性说明(如图式、反应式、线条图等)为佳,图的大小;单栏不超过(长×宽:6×5),双栏不超过(长×宽:9.5×5),请按此比例将您选中的图做合适的缩放。
阅读推荐:高分子学报
《高分子学报》是 1957 年创办的中文学术期刊,曾用名《高分子通讯》,月刊,中国化学会、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主办,中国科学院主管。主要刊登高分子化学、高分子合成、高分子物理、高分子物理化学、高分子应用和高分子材料科学等领域中,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论文、研究简报、快报和重要专论文章。
分子催化最新期刊目录
氮掺杂石墨烯负载双金属分解甲醇制氢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作者:刘璐;金哲民;朱雨欣;曹飞飞;胡延岗;刘建华;王广钊;
摘要:甲醇催化裂解制氢是氢能储运的重要环节.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研究了甲醇在氮掺杂石墨烯负载七种双金属催化剂(Ir-Pd、Rh-Pd、Ru-Pd、Ni-Pd、Ni-Ni、Pd-Pd、Ru-Ru)表面的吸附特性及分解路径.计算结果表明,甲醇吸附时,分子的羟基氢与表面金属成键,其中Ru-Pd催化剂对甲醇的吸附能最强(-0.83 eV),显著优于其他体系.在氮掺杂石墨烯负载Ru-Pd上的甲醇分解反应存在...
多壁碳纳米管负载对苯二酸用作氧还原催化剂性能————作者:杨晓武;李宏涛;张康;李培枝;王晨;
摘要:创新性地设计了多壁碳纳米管负载对苯二酸的新型氧还原反应(ORR)催化剂,旨在寻求替代贵金属铂基催化剂的可持续解决方案.该催化剂的制备过程经过精细调控,通过控制多壁碳纳米管(CNTs)与对苯二酸(PTA)的负载比例,优化催化活性中心的分散和电子传递效率.为准确评估该催化剂的综合电化学性能,采用旋转圆盘电极测试系统,评估其在不同电位下的电流密度、过电位等关键指标.实验结果表明,PTA与CNTs的最佳比...
《分子催化(中英文)》征稿启事
摘要:<正>《分子催化(中英文)》是由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主办、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科学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刊物.主要报道有关分子催化方面最新进展与研究成果.辟有研究论文、研究简报、研究快报及综述等栏目.内容侧重于配位催化、酶催化、光催化、催化过程中的立体化学问题、催化反应机理与动力学、催化剂表面态的研究及量子化学在催化学科中的应用等.工业催...
2,3-己二酮-双缩(4-甲基氨基硫脲)席夫碱镍配合物与硫化铟锌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光催化析氢性能研究————作者:牛学丽;赵晓燕;杨光;窦建民;
摘要:2,3-己二酮-双缩(4-甲基氨基硫脲)席夫碱配体与金属Ni盐通过水热法成功制备出一种单核镍配合物(C1).配合物C1与ZnIn2S4复合,构成一个高效光催化分解水析氢体系C1/ZIS.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可见光照射4 h,C1/ZIS平均析氢速率为345μmol·h-1,是纯ZnIn2S4...
粉煤灰基Silicalite-1分子筛用于吉木萨尔页岩油催化裂化反应性能的研究————作者:陈昌宏;刘佳辉;刘凯菲;则拉莱·艾尼瓦尔;艾沙·努拉洪;
摘要:本研究以粉煤灰为原料,开发了一种绿色环保的Silicalite-1分子筛合成方法,并探讨了其在页岩油加氢裂化提质中的应用潜力.首先,通过化学提取法从粉煤灰中提取高纯度二氧化硅作为硅源,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Silicalite-1分子筛.系统研究了晶化时间、晶化温度、水硅比和模板剂对合成分子筛的影响,确定最佳合成条件为:晶化时间12 h,晶化温度180℃,水硅摩尔比48,模板剂为TPAOH.在此条件下...
山梨醇脱水合成异山梨醇的催化作用研究进展————作者:周昊;冯再兴;贺黎明;杜超;王瑞璞;刘青;
摘要:随着石油资源供应紧张与能源转型,可再生生物基化学品及其衍生物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异山梨醇作为一种生物基功能性二元醇,有望作为石油基原料替代品,广泛应用于聚合物等领域,近年来备受关注.酸催化的山梨醇脱水环化反应是合成异山梨醇的核心步骤,多种适用于糖醇脱水的催化剂体系被探索出来.综述了近年来已报道的均相与非均相酸性催化剂体系,介绍了均相与非均相催化剂的特点,讨论了不同催化体系的优缺点,并对山梨醇脱水合...
8-氨基喹哪啶衍生锰配合物催化苄醇与乙酰胺的脱氢烯基化反应————作者:孙彩玲;刘源;谢银君;
摘要:官能团化烯烃是构筑生物活性分子和功能材料的关键模块.本文创新性地设计并开发了一种基于8-氨基喹哪啶骨架的新型锰钳形配合物,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核磁共振波谱和高分辨质谱等手段系统研究了金属配合物的结构.以此锰配合物为催化剂,实现了苄醇与酰胺的脱氢α-烯基化反应,合成多种α,β-不饱和酰胺.此外,通过对比实验揭示了反应途径.研究结果表明,该催化体系具有良好的官能团兼容性和选择性,且反应过程中只生成水...
In掺杂对CuZn催化剂合成气制低碳醇性能影响————作者:郝家荣;康培森;宋梦泽;韩春;黄伟;
摘要:为解决CuZnAl催化剂在合成气(CO和H2)制C2+醇过程中CO2选择性高、总醇选择性低的问题,采用完全液相法制备了不同In组分含量的CuZnIn催化剂(Cat-Inx).XRD、N2吸脱附和H2-TPR等表征结果表明,In改变了催化剂表面的Cu晶粒尺寸、还原性质和...
CO催化氧化催化剂的研究及应用进展————作者:朱繁;吴林彦;喻瑞;任乐;史光;李加旺;
摘要:一氧化碳(CO)的过度排放对地区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CO的治理迫在眉睫,目前CO催化氧化技术是治理CO最有效的方法.CO氧化催化剂可分为两类:贵金属催化剂和非贵金属催化剂.贵金属催化剂因其催化效率高、耐水抗硫性能好,在CO催化净化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而,贵金属的稀缺性和昂贵的价格以及复杂的烟气组分,限制了其在工业烟气治理领域中的应用.非贵金属催化剂(如Mn、Cu、Co、Ce等过...
用于CO2捕集过程胺溶剂再生的固体酸催化剂研究进展————作者:王斌;韩维高;董芳;冯华;唐志诚;
摘要:化石燃料燃烧及工业过程产生的CO2排放是导致全球变暖和极端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碳捕集与封存(CCS)技术被视为降低CO2排放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化学胺吸收法是目前应用最广的CO2捕集技术,但因能耗高、运行成本高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胺吸收法在工业CO2捕集过程中的应用.因此,降低富胺溶液的再生能耗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原位观测Bi-Bi2WO6表面化学态演变促进光催化CO2还原————作者:高慧影;黄晓卷;张亚军;毕迎普;
摘要:太阳能驱动的光催化CO2还原是生产高附加值燃料和化学品的有效策略之一,然而该过程中电荷迁移动力学行为及其表面化学态动态演变过程却鲜有报道.我们采用改进溶剂热法制备得到Bi-Bi2WO6光催化剂,在可见光辐照下,其CO2还原至CO活性(152.7μmol·g-1·h-1...
富含氧空位的超薄Co3-xMnxO4固溶体纳米花氧化降解甲醛气体————作者:杨宝林;韩苗苗;赵振洵;高嘉琦;李帆;郑昕怡;曹容;闫刚;
摘要:本文采用共沉淀以及煅烧法制备了Co3-xMnxO4固溶体纳米花催化剂,Mn元素的引入有效提高了催化剂的表面氧空位浓度,提高了其甲醛催化氧化性能.对催化剂的结构、形貌、元素价态和氧空位等进行了表征和研究.与C3O4相比,Co2MnO4表现出明显增强...
TiO2涂层的CuMnCeOx催化剂协同脱除氯苯和NOx研究————作者:魏琛;黄琼;毛君杰;童熙;杨孜素;单佳鑫;杨波;李大伟;陶涛;
摘要:PM2.5和O3污染问题仍是当前大气污染控制中的重大难题,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和氮氧化物(NOx)是这两类污染物的重要前驱体.因此,高效去除VOCs和NOx已成为改善空气质量的重要策略.虽然去除VOCs和NH3-SCR脱硝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行业,但协同脱除VOCs和NO...
FeMo双原子催化CO2氧化C3H8反应机理的DFT研究————作者:高鑫海;王婉楠;石涛;任瑞鹏;吕永康;
摘要:CO2氧化C3H8脱氢反应可有效抑制过度脱氢现象并提高丙烯产率,但如何设计高效催化剂是关键.本研究构建了Fe/Mo-C2N和Fe/MoS-C2N两种催化剂模型,并基于密度泛函理论探索了C3H8和CO2在催化剂表面的反应机理....
无机铁盐改性雷尼镍催化1,4-丁烯二醇加氢研究————作者:张欢茜;何芳;毛波;柳永鹏;张潇;陆江银;
摘要:为了抑制在企业Reppe法生产1,4-丁二醇过程中生成副产物正丁醇,降低企业更换催化剂的成本,本研究通过浸渍法采用四种无机铁盐溶液FeSO4·7H2O、Fe(NO3)3·9H2O、FeCl2·4H2O、FeCl3·6H 共沉淀法Ni/Al2O3中镍含量对2-甲基呋喃加氢催化性能的影响————作者:王金鼎;张金玉;李天宇;孙锟;刘蝈蝈;张雅静;王康军; 摘要:以硝酸镍和硝酸铝为前驱体,碳酸钠为沉淀剂,采用共沉淀法制备镍含量分别为5%、10%、15%和20%的Ni/Al2O3催化剂,采用固定床反应器评价其2-甲基呋喃(2-MF)气相加氢制2-甲基四氢呋喃(2-MTHF)的反应性能.通过N2吸附-脱附、XRD、TEM和H2-TPR对催化剂结构和还原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了... 布洛芬光化学合成技术的研究进展————作者:袁紫亮;秦晓燕;王茜;吕洁;任彦荣;张有理; 摘要:布洛芬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非甾体解热、镇痛和抗炎药,社会发展对其合成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光化学合成技术具有条件温和、高效和绿色可持续等特点,为布洛芬的绿色合成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本文系统性地总结了光化学合成布洛芬的研究进展,涵盖了布洛芬光化学合成技术的具体方法及优缺点,并展望了光化学合成技术在布洛芬合成中的未来发展方向.通过本文的分析,期望为布洛芬光化学绿色合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银盐/离子液体体系催化制备恶唑烷酮————作者:郭凯旋;王重丽;王超男;柴多镇;段康;曹东风;Francis Verpoort;原晔; 摘要:恶唑烷酮作为重要的含氮五元杂环骨架,因其独特的生物活性与其在农药、医药领域的广泛应用而备受关注.本研究以构建一条温和条件下以二氧化碳和炔丙胺底物合成恶唑烷酮类化合物的绿色反应途径为目的,筛选了一系列胆碱-维生素基离子液体和金属组分的催化体系,得到了活性最优的催化体系和最优条件,并进行了循环稳定性实验和底物适应性的拓展实验,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和普适性,之后又提出了一种可能的反应机理.多方面的研究表明... 脂肪族羧酸电化学脱羧偶联反应研究进展————作者:王雨康;吕加营;曹瑜;杨捷;李晶;赵方园; 摘要:电化学脱羧偶联反应作为一种绿色、高效的有机合成方法,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电化学脱羧反应在构建C―C、C―N、C―O和C―X键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金属催化下的电化学脱羧反应机制,详细阐述了自由基介导、碳正离子机理以及光电协同催化等关键反应过程,同时展示了该反应在复杂分子合成中的应用潜力.文章还探讨了电化学脱羧反应的优势和局限性,同时对该领域当前所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 羧酸直接酰胺化的催化研究进展————作者:夏新宇;梅家乐;查步寒;刘晓晖; 摘要:酰胺在生物学、药学、化工等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合成方法也是有机合成领域中最为基础且关键的方法之一.在生物体内,酰胺键是氨基酸通过酶脱水缩合而成的;而化学合成时,酰胺键通常是使用化学计量的偶联剂将羧酸转化为活性更高的酰氯等中间体,再同胺进行缩合反应,但这种方法存在原子经济性差、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相比之下,羧酸和胺直接脱水合成酰胺的过程在单一官能团参与的理想反应条件下只有副产物水,原子利用率高,...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