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汽车

所属栏目:科技期刊 热度: 时间:

上海汽车

上海汽车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31-1684/U
国际标准刊号:1007-4554
主办单位: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
主管单位: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
上一本期杂志:坦克装甲车辆
下一本期杂志: 世界汽车国家级科技期刊

   《上海汽车》(月刊)创刊于1974年,由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办。是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汽车科技学术交流平台,主要刊登汽车产业理论、科技趋势、新能源汽车、设计研究、制造试验、技术经济、工艺材料、标准法规、市场研究、经营管理和汽车文化等方面论文以及相关文献与数据。《上海汽车》对广大汽车专业技术人员、高校师生和企业管理人员在学习交流汽车科技知识方面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上海汽车杂志栏目设置

  车界评论、新能源汽车、设计研究、技术经济、测量技术、技术导向

  上海汽车杂志荣誉

  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阅读推荐:汽车科技

  《汽车科技》(双月刊)创刊于1973年,由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科技情报所主办。以展示汽车科技成果,报道汽车行业信息,汇集汽车专家论述,传播汽车实用技术为宗旨,以准确、及时传递科技信息为已任。本刊除为汽车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大学教师及在校大学生提供权威性、科学性的科技信息外,还为汽车爱好者和使用者提供具有知识性、史料性、信息性等内容的文章及有收藏价值的图片。主要栏目:特稿、设计研究、试验测试、计算机应用、设备工装、管理、使用维修。

  上海汽车最新期刊目录

RWS整车级功能安全目标及验证研究————作者:黄乾生;

摘要:使用HAZOP分析方法,依次从系统描述、系统功能、系统故障和潜在危害4个方面的内容对后轮转向系统进行了危害分析和风险评估,最终得到了整车层面的安全目标。结合RWS的使用场景,设计了整车故障注入试验,可以对整车层面的安全目标进行全面和详细地验证

新能源汽车尾灯功耗设计优化————作者:陈诗阳;

摘要:基于灯具光学、电子、热学机理,建立功耗、驱动效率和热损效率数学模型。通过线性式恒流和开关式恒流剖析驱动拓扑对驱动效率影响。通过元器件规格导通电压和内阻变量控制试验完成定量分析。通过CAE热学仿真研究LED板端散热尺寸差异造成的影响,提出降低热损耗定量提升手段。最终,提升优化灯具各功能功耗指标

面向新法规的某客车顶部结构强度分析————作者:张遵智;袁刘凯;

摘要:某客车摸底试验顶部承载力无法满足《GB 26134—2024乘用车顶部抗压强度》新标准要求。为了提高其顶部抗压性能,建立某客车有限元模型,进行顶部强度仿真分析。根据车身顶部力的传递路径和主要零件应变大小,锁定顶盖横梁、横梁连接板、B柱薄弱部件为优化对象,确定优化方案,顶部承载力从原来的35.07 kN提高到改进后的58.28 kN,车顶抗压性能提升了66.18%,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车辆的顶部抗压性能...

座椅鞭打头、胸加速度建模方法研究————作者:李忠良;李书源;韩自锋;韩冬梅;

摘要:座椅鞭打颈部伤害指标(NIC)的得分是行业难题,基于C-NCAP管理规则(2024版),选取NIC指标为研究对象,利用拟合的抛物线代替头、胸加速度曲线,同时提取抛物线的几何特征量,基于DOE建立座椅参数与几何特征量的函数关系,实现从座椅参数到NIC指标的建模

融合惯性器件与哈克曼模型的倒车循迹定位法————作者:邢丽;邓一民;马小涵;

摘要:针对现有倒车循迹系统因定位精度低、环境适应性差导致的轨迹偏离问题,文章提出融合惯性传感器与哈克曼模型的定位方法。通过哈克曼模型拟合航向角增量与速度信息,修正惯性传感器位姿误差,试验表明该方法在50 m范围内定位精度达35 cm(1 sigma),显著优于传统技术,有效提升自主倒车可靠性

汽车自适应座椅的应用与研究————作者:辛兢泽;牛慧军;

摘要:文章探索了从用户需求角度出发,基于用户的痛点和应用场景,定义功能,设计产品,组织用户测评并进行优化的正向产品开发思路。自适应座椅的设计与应用,旨在提升驾驶员和乘客的舒适性与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合理设置自适应座椅主动形体贴合和弯道身体平衡两个功能的触发频率和时机,可以有效提升用户在弯道行驶、长途驾驶、不同体型人群等场景的驾驶体验,为用户提供及时有效的舒适贴合和支撑

面向客户的“车-云一体”诊断系统研究————作者:王从鹤;吴兴龙;

摘要:提高车载诊断系统精度,及时进行风险预警和客户提示一直是车载诊断系统改进优化的重要方向。文章提出了一种旨在提高汽车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的“车-云一体”诊断系统。该系统包括车端诊断系统、云端大数据监测与预警系统、基于网络的故障提示与处理系统。基于车端实现故障的精准判断,基于云端大数据进行在线风险识别和预警,结合车机、手机等终端的智能互联途径做到清晰友好的人机交互并对故障进行分级处理,有效提高了诊断的客...

“乐高”模块装配线研究————作者:晏路辉;辛丽娜;王超;宋守俊;

摘要:近年来,随着“造车新势力”蓬勃发展,市场呈现类型多元化、产品多样化并行发展的趋势。汽车制造企业面临巨大的市场变化,传统装配产线面临着如何应对多品种、小批量、产量剧烈波动等诸多难题,如何控制人工成本、如何提高设备利用率,成为了一个重点研究方向。与此同时,在燃油汽车向电动汽车过渡及平衡的过程中,装配线需要实现燃油汽车和电动汽车的共线生产能力,灵活应对产能波动,及时满足市场需求。文章创新性地提出一种“乐...

双层模组动力电池系统仿真分析与研究————作者:胡晓雄;王万林;王军;刘丽荣;刘天航;

摘要:动力电池系统是电动汽车的核心动力源,为了解决电动汽车续航瓶颈问题,设计了一种双层模组动力电池系统方案。文章针对大电量的双层模组动力电池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与研究,通过对液冷板失效件的位置进行分析以及优化设计方案的前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一种比较优异的设计方案。该方案能够满足较为严苛的GB/T 31467.3—2015标准要求,不仅实现了液冷板和中间二层板之间等电位连接,同时又能够确保液冷板不...

应用DDS协议的汽车通信系统设计探讨————作者:刘聪;朴春日;

摘要:文章介绍了DDS协议在汽车领域的应用。首先介绍了DDS协议的概念和主要特点,包括以数据为中心的发布-订阅机制、去中心化架构、自动发现机制以及兼容性等方面。其次论述了基于DDS协议的通信系统设计的主要步骤,包括需求分析、主题定义、通信实体定义、数据类型定义、QoS定义以及通信属性定义。之后介绍了DDS协议的软件集成方法,包括IDL文件编制、DDS协议栈部署、运行配置文件编写、协议栈接口调用以及编译调...

浅谈我国新能源汽车现状及发展趋势————作者:黄宏成;

摘要:<正>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深入理解和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作为绿色、低碳的交通工具,正引领着汽车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尤为引人注目。本文旨在回顾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程,分析2024年的现状,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期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浅析AI代驾系统设计方案————作者:刘伯阳;唐传骏;黄舒怡;

摘要:AI代驾又名“通勤模式”,是一项高阶智能驾驶功能。文章从产品设计角度出发,介绍AI代驾定义和功能设计思路,接着从硬件配置、系统架构、地图方案3个维度出发,设计出一套AI代驾的系统方案,然后通过案例分析市场主流玩家AI代驾的发展现状,最后结合上述研究,剖析AI代驾对智能驾驶整体商业化进程的积极意义

基于充放电非对称特性的磷酸铁锂电池等效电路模型研究————作者:王从鹤;张小莉;

摘要:磷酸铁锂(LFP)电池因其开路电压(OCV)随荷电状态(SOC)变化平坦且存在极大的迟滞电压,对电池各种状态估计带来了巨大挑战。为进一步提升LFP电池的SOC估计精度,文章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充放电非对称的LFP电池等效电路建模方法,考虑了充放电过程中非对称的迟滞与极化特性。同时,对建立的等效电路模型进行了参数辨识,并采用全球轻型汽车测试循环(WLTC)工况结合扩展卡尔曼滤波(EKF)的SOC估计方...

锂离子电池单体在侧向挤压工况下损伤容限研究————作者:赵杨;刘超;孙文婷;

摘要:随着新能源汽车近几年突飞猛进的发展,锂离子电池在机械外载下损伤失效引起的安全事故逐渐增多,使得锂离子电池的碰撞安全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基于典型的侧向挤压工况,设计了SOC分别为20%和50%的锂离子电池单体在Y方向的动静态挤压试验,研究了电池单体在侧向挤压工况下的机-电响应。研究结果表明:电池单体Y方向靠近负极的侧面受载易引发内短路,靠近正极的侧面可以抵抗较大的侵入变形,同时电池单体抵抗垂...

基于OptiStruct的电机控制器NVH分析与设计优化————作者:于沅鑫;薛平;沙潇;刘艳;冉晓惠;

摘要:针对某电驱总成异响问题,运用Altair OptiStruct软件进行声学分析及结构优化。首先建立自由场下声学分析模型,确定NVH问题产生的原因是电机控制器上盖的模态频率较低造成电机控制器与电驱系统的共振频率耦合。然后通过增加质量块等方式进行控制器结构优化。最后,通过试验验证有效性。验证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结构可以有效降低部分频率下的噪声,优化后的电机控制器NVH性能满足设计要求,顺利通过NVH试验...

敏行致远,溯本归真:汽车造型及车身结构的创新与发展————作者:罗仁平;

摘要:<正>1敏捷开发:飞速发展与深层挑战2020年至2024年间,中国汽车产业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强有力推动,如鼓励技术创新、推动结构调整、促进绿色转型等,为汽车行业注入了强大动力。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放宽市场准入,提供财政激励,推进了产业的快速增长。《专用汽车行业“十四五”专项发展规划》明确了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目标;《“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强调提升新能源汽车在城市交通中的占比;而《新能源汽...

一种纯电动车用低压锂电池充电策略研究————作者:孔祥创;

摘要:随着新能源汽车及整车电子电气架构的快速发展,低压用电附件及用电场景逐渐增多,12 V铅酸电池被低压锂电池取代已成发展趋势。文章提出一种CI-CD (Charge Increasing-Charge Depleting)低压锂电池充电策略,在保证锂电池能量平衡的前提下,提升系统能量利用效率,增加整车续航

基于电芯RVE模型的电池包底部球击工况仿真研究————作者:钱鹏伟;华晓波;刘耀东;

摘要:基于某方壳电芯及电池包底部球击工况试验与仿真的对标分析研究,建立了一种较为准确的电级代表性体积单元(RVE,Representative Volume Element)等效模型及电池包级有限元仿真模型,用于电池包底部球击工况的仿真分析与风险预测。结果表明,基于该模型模拟的电芯级底部球击工况,电芯残余变形的仿真值与试验差值小于0.5 mm。模拟的电池包级别底部球击工况电芯残余变形的仿真值与试验差值小...

新能源车辆在整车路试中托底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研究————作者:刘振东;邹涵;彭涛;陈逸飞;

摘要:新能源车辆底部的电池包离地间隙最小,发生托底碰撞后会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文章对新能源车辆在整车路试中托底的根本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案。结果表明,弹簧的衰减是导致整车轮眉高度和最小离地间隙减小的根本原因,进而发生托底碰撞的问题。通过增加弹簧的载荷力可有效避免托底问题的发生,提高新能源车辆的通过性和安全性

车门系统疲劳损伤谱等效冲击试验方法研究————作者:刘怡伶;郭方方;

摘要:车门系统在用户开关过程中,主要受到车辆Y向的瞬时冲击载荷激励,主要的失效模式为疲劳损伤。文章基于疲劳损伤谱等效的原则,对车门系统冲击试验进行优化设计。现有冲击试验主要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典型冲击波形的冲击试验;第二种是激励经过单自由度系统响应等效的冲击响应谱试验。第一种试验,波形固定,要求指定点响应最大幅值相等,容易在振动设备上实现。第二种是基于单自由度系统响应相等,能准确地模拟实际激励冲击波形,...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