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论文知识网并非《经济体制改革》期刊的官网或杂志社,为客户提供期刊征稿、论文发表等中介服务,在客户与期刊杂志社之间搭建了一座省时、省力的便捷桥梁。本站与《经济体制改革》等上百家同类正规期刊保持着多年的密切合作关系,切实提高客户期刊发表的质量与效率。通过本站发表论文,客户将获得更大的选择空间、更高的通过率、更快的发表速度、更满意的服务质量。
期刊简介:
《经济体制改革》四川省经济论文征稿,创刊于1983年,是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经济理论刊物。探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辟有现代企业制度研究、产权改革探讨、宏观经济管理与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农村经济改革、股票与证券、金融体制改革、经济学家改革思想介绍等。适合经济研究人员和经济工作者阅读。
期刊栏目:
专论、农村经济发展与改革、西部大开发、产权制度改革、经济结构调整、金融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换、市场问题研究
期刊收录:
CSSCI 南大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含扩展版)上海图书馆馆藏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征稿要求:
1、《经济体制改革》来稿需提供200字以内的论文摘要。摘要应概括出文章的主要观点,或选摘出文中最重要、最有新意的某一个或两个观点,只客观地把文中的观点摆出来,摘要不举例证,不叙述研究过程,不作概括性总结。
2、《经济体制改革》来稿需提供三到五个关键词。关键词是便于文献检索、反映文章最主要内容的术语。
3、《经济体制改革》来稿请以打印稿或电子文本形式投寄本刊,并提供作者姓名、专业技术职务、学位、单位名称以及具体的联系电话及通讯地址、邮政编码。
4、投稿若被采用,本刊会尽快以电话或书面信件方式与作者联系,若在两个月内未收到通知,可自行处理,恕不退稿。本刊对决定采用的稿件,有权进行必要的文字删改处里,若不同意,请在来稿时注明。稿件一经登出,本刊即致两本样刊。若有更多需求,可向编辑部购买。
5、来稿中的参考文献与正文注释分别排列。正文注释,即对文章篇名、作者及正文的某一特定内容作进一步的解释或补充说明,用脚注形式排在当页,序号用数字加圆圈标注(如①、②)。参考文献,即写作论文所参考的文献书目,按先后顺序在正文中用标注,同时按先后顺序排列于文尾。
阅读推荐: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是由广西金融学会主办,以理论结合实际为特点的广西唯一的金融类月刊。期刊紧密配合形势,及时反映经济金融领域,尤其是广西地区经济金融改革和发展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成为发现与造就金融人才的园地。
鸣网郑重承诺:
1、搜论文知识网并非各类杂志的官方网站或杂志社,是快速高效发表论文的中介机构,谢绝投递杂志社的稿件。
2、本站提供服务全面,包括期刊推荐、论文发表、论文写作等指导服务,如有需要请点击在线客服人员进行具体咨询。
3、本站只适当收取维持网站正常运转的编审排录费、排版、制作、印刷、邮寄样刊、发票等综合费用,无其他额外费用。
4、本站所合作的期刊,均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www.gapp.gov.cn)认证的正规、合法、双刊号期刊。
5、本站凭借多年的论文发表经验,审核、发表成功率高,文章审核通过确认录用支付费用。
最后,感谢您一直以来对网站及合作期刊《经济体制改革》的关注与支持,我们会认真对待您繁忙之余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我们会再接再厉,与您携手共进!
经济体制改革最新期刊目录
中国式横向转移支付的空间治理潜力:理论基础与机制探索————作者:于棋;石英华;
摘要:运用空间生产理论和空间财政理论,在“空间生产—空间公平—空间选择性”理论分析框架下研究转移支付,探讨横向转移支付参与空间治理的财政逻辑。当前,地方财力处于空间非均衡状态,区域协作面临治理困境,凸显出规范横向转移支付机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横向转移支付作为一种跨区域调配财政资源的动态机制,具有规范地方财政行为,缓解公共产品辖区外溢性和负向激励等问题,重塑地方政府竞争秩序的治理功能。此外,横向转移支付机...
“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国际化程度的影响————作者:杨欣欣;彭正银;
摘要: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0~2023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的研究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国际化程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显著提升了企业国际化程度,且在大规模企业、国有企业与非内向型节点城市中促进效应更为明显。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可以通过削弱制度距离、削弱地理距离、提高技术创新水平提升企业国际化程度。据此,应...
新质生产力赋能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的空间逻辑与实现路径————作者:王丽程;
摘要:当前我国区域发展已迈入实现高质量协调发展的新阶段。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是资源空间配置“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统一,体现为区域“经济—福利—空间”三位一体的高质量协调发展。协调是新质生产力的内生特点,新质生产力具有空间生产、空间正义和空间联动三大空间效应。新质生产力促进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的独特空间逻辑在于三大空间效应基于“效率”“公平”和“空间连接性”对区域“经济—福利—空间”高质量协调发展产生促进作...
中国隐含碳全要素生产率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作者:胡剑波;樊国杰;李潇潇;
摘要:基于非竞争型投入产出与SBM-BDDF模型对中国隐含碳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解构其网络结构特征,并借助QAP方法剖析网络结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期间隐含碳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现波动式上升态势,其中一次和三次产业隐含碳全要素生产率在波动中下降,二次产业在波动中上升;并呈现出典型的网络结构特征,存在着显著网络关联及溢出效应,其网络稳定性向波动中下降演进,农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
省际经济增长要素效率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作者:张又嘉;刘殿国;
摘要:构建经济增长要素效率综合影响因素模型,运用多层统计模型分析1998~2022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发现:市场化、对外贸易、产业结构高级化、金融结构正向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外商直接投资、金融规模负向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外商直接投资负向影响资本效率,正向影响劳动和人力资本效率,对外贸易负向影响人力资本效率,城市化正向影响资本效率、负向影响劳动效率,产业结构高级化正向影响劳动效率;对外贸易、金融结构在20...
区域一体化提升了城市经济韧性吗——基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准自然实验————作者:陈雨佳;吴富强;华桂宏;
摘要:基于2003~2022年中国248个城市面板数据,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长三角一体化政策的实施显著提升了城市经济韧性水平,且在服务功能专业化、经济集聚度较低、基础设施水平较差的城市推动效果更好。机制检验表明,一体化政策是通过提高城市创新绩效、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扩大市场规模来增强经济韧性的。鉴于此,应进一步健全区域一体化配套机制,优化产业结构,...
未来产业赋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机制与路径————作者:范巧;
摘要:未来产业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产业依托。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逻辑包括其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核心内涵与发展外延等三方面,其发展外延包括以科技创新为新引擎、以绿色生产力为新底色、以新型生产关系为新保障等;未来产业的发展范畴包括发展方向、重点领域与重点行业等三个层次,不同地区不同级别政府对未来产业发展范畴的界定有所区别;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式包括未来产业选育、调整与体系建设、产业链与价值链建设、空间布局...
海南自贸港打造“三极一带一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政策演进、时代价值与推进策略————作者:裴广一;林小钰;
摘要:海南自由贸易港是新时代引领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肩负探索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重任。梳理和分析海南自由贸易港打造“三极一带一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的政策演进,明确其独特的时代价值和深远意义,探索打造“三极一带一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的实践策略。研究认为,应做大做强海口经济圈,建设自贸港核心引领区;做优做精三亚经济圈,打造国际旅游胜地、自贸港科创高地;促进儋洋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打造自贸港港产城融...
数字金融与农户家庭消费:理论线索与微观证据——来自2023年“千村调查”的经验证据————作者:李亭;杨珂凡;冯玲;
摘要:数字金融发展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的关键要素。基于2023年上海财经大学“千村调查”的微观数据,实证分析数字金融使用对农户消费水平及其不平等的综合效应,并揭示其作用机制和个体差异。研究发现,数字金融使用显著增强了农户家庭的消费能力,并有效缓解了内部消费不平等,其中数字支付的影响效应最为突出。此外,提高融资可获得性和拓宽信息获取渠道是数字金融发挥作用的传导机制。进一步研究表明,在不同的消费水平、消费...
高水平对外开放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逻辑及路径————作者:戴翔;
摘要:对外开放不仅能够引发生产力“三要素”升级,且有助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以及在促进体制机制改革中形成更加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新型生产关系,从而具有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积极作用。但不同发展阶段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发展战略,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三要素”升级等新需要,必须实施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以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深层次为表现的高水平对外开放,有助于在更加广阔地理空间和产业空间,整合和集聚全球资源尤其是创新...
西部大开发视域下三线建设对西部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作者:贾灿;王卓;李文琢;
摘要:基于大三线西部地区2000~2005年的县级数据,运用实证分析与空间RD模型研究三线建设对西部地区城市经济发展的长期影响,剖析西部地区三线建设县域与非三线建设县域在长期经济发展水平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三线区域边界线两侧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呈现跳跃特征,外部事件冲击影响了原来地理特征相似县域的经济发展状况。三线建设对西部城市经济发展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该结论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异质性分析表明,...
绿色信贷与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诱发机制及化解路径————作者:昂昊;吴成颂;
摘要:在复杂转型背景下,绿色发展的内生性矛盾亟须绿色信贷的内源性支撑,其引致的风险源在不断积聚后,可能会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造成一定冲击。为解锁商业银行这一转型是否会诱发系统性风险形成与传染,在理论模型框架下,以2001-2023年中国73家商业银行为样本进行准自然实验。研究发现:绿色信贷政策会在一定程度上诱发系统性风险形成与传染,但在时间上呈现滞后现象并显现出“先增后降(倒U型)”的非线性影响趋势;通过...
跨境资本流动、金融稳定与结构性货币政策——基于区制特征和时变特征的双重视角————作者:祝林;何剑;
摘要:在构建时变权重金融稳定指数的基础上,从区制特征和时变特征的双重视角出发,运用MS-VAR和TVP-VAR模型探讨跨境资本流动、金融稳定与结构性货币政策的联动关系。研究表明:2004年以来中国跨境资本流动和金融稳定呈现波动和平稳的二区制特征,2015年后各区制处于频繁交替状态;结构性货币政策对跨境资本流动和金融稳定均发挥较为稳定的调控作用,2021年后定向降准工具在调控持续性和稳定性方面均优于中期借...
大数据发展对企业脱实向虚的影响研究——基于金融错配的视角————作者:宋宪萍;李娇娇;
摘要: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进步推动企业管理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变,对于企业资产配置产生重要影响。基于2010~2023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政策效应,发现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对企业脱实向虚行为产生显著抑制作用,金融错配的缓解是大数据作用于企业金融资产配置行为的重要路径。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对东部地区、国有企业以及非高科技企业脱实向虚的抑制作用更强。进一步研究发现,营...
数字化转型、企业金融化与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作者:王磊;李吉;王兴启;
摘要:构建“数字化转型-企业金融化-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框架,基于2007~2023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探讨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能提升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作用机制表明,数字化转型可通过降低企业金融化程度、抑制过度金融化,推动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体表现为降低企业金融渠道收益率和减少企业金融资产配置占比;区分金融化双重动机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能...
数字经济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作者:夏文豪;于津平;
摘要:在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背景下,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否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竞争新优势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议题。基于2012~2023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的微观数据以及地级市层面数据,探究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走出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有助于当地企业“走出去”,这一影响对非国有企业、制造业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以及东部地区企业更为显著。在使用工具变量法和双重差分法解决内生性问...
数字化投入能否发挥“固链”作用——基于产业链安全水平视角————作者:杨梅;江静;
摘要:采用2007~2023年的跨国数据研究数字化投入与产业链安全水平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数字化投入显著促进了产业链安全水平的提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固链”作用;数字化投入可以通过增强产业关联、扩大产业竞争力、优化治理效率提升产业链安全水平;数字化投入的影响具有行业异质性。此外,本国来源的数字化投入能够显著提升产业链安全水平,而国外来源的数字化投入却显著抑制了产业链安全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数...
国际技术封锁与中国科技自立自强——基于国内、国际技术双循环的对冲机制解释————作者:卢一斌;方叶祥;
摘要:立足于中国遭受外部技术封锁的现实背景,聚焦“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国内、国际技术循环之间的对冲关系,探索以科技创新双循环共轨驱动科技自立自强的可能性及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国内技术循环促进了中国科技自立自强,能有效对冲国际技术循环对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破坏性影响;在国际技术循环的冲击下,国内技术循环对中国科技自立能力的促进效果被削弱,同时国内技术循环对中国科技自强水平的影响表现出“N型”趋势。因此,应持...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对城市经济绿色低碳转型的影响:空间效应与机制检验————作者:李靖;张晖;韩青;
摘要:基于2011~2023年中国284个城市面板数据,考察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对城市经济绿色低碳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城市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水平、城市经济绿色低碳转型水平均呈现东高西低的发展差异与稳定上升趋势。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能够推动城市经济绿色低碳转型,且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通过改善要素配置效率、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与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推动城市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在...
农户生产性正规信贷:关于需求、可得性及其基本特征的考察————作者:米运生;马亚飞;薛钊杰;
摘要:农户的正规部门生产性贷款可得性是考量农村金融市场现代化的一个关键维度。采用2015年CHFS数据和2021年CHFS-SCAU数据,对我国农户生产性正规信贷市场的最新需求与可得性状况及其基本特征行了全面考察。研究发现,农户的生产性信贷需求呈增长态势。尽管民间金融仍是其主要的融资渠道选择,但值得关注的是,在有生产性信贷需求的农户中,正规金融机构的信贷可获得性与信贷规模均已取得显著提升。同时,不同地区...
相关经济期刊推荐
- 省级新周刊
- 国家级中国招标
- 国家级财经界
- 国家级互联网经济
- 国家级中国中小企业
- 省级新商务周刊
- 国家级中国城市经济
- 南大核心金融研究
- 北大核心统计与信息论坛
- 省级广西粮食经济
- 北大核心会计研究
- 国家级财务研究
- 省级 财经天下
- 国家级经济
- 国家级粮食科技与经济
- 北大核心预测
- 国家级国企
- 省级应用经济学评论
- 国家级科学投资
- 省级中国采购发展报告
- 国家级行政管理改革
- 省级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省级旅游时代杂志
- 北大核心经济与管理
- 省级中大管理研究
- 省级物流技术
- 北大核心国际经济合作
- 省级港口装卸
- 省级税务
- 国家级中国三峡建设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