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研究

所属栏目:经济期刊 热度: 时间:

金融研究

金融研究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11-1268/F
国际标准刊号:1002-7246
主办单位:中国金融学会
主管单位:中国科协
查看金融研究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经济前沿经济期刊
下一本期杂志:金融论坛金融研究期刊

   《金融研究》(月刊)创刊于1979年,是中国人民银行主管、中国金融学会主办,对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正式出版物。已经成为在中国金融理论研究和实践考察中占据重要地位,扎根金融改革和发展实践,引领学术前沿的理论性、政策性、实践性兼备的权威学术期刊。2005年,《金融研究》荣获中国新闻出版业最高政府奖——第三届国家期刊奖。

  《金融研究》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防灾科技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金融研究杂志栏目设置

  金融银行体制、方针政策及其阐述、银行制度与业务、金融商场、信贷与投资、保险理论、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金融银行理论

  金融研究杂志荣誉

  CSSCI 南大核心期刊(含扩展版)上海图书馆馆藏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优秀期刊国家期刊奖获奖期刊

  阅读推荐:金融言行

  《金融言行》坚持“以金融人为本”的经营主张,致力于职业经理人的人文关怀,积极为现代金融企业职业经理人提供前沿的金融理论、独到的管理理念,成为从事金融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专家学者及各界同行的交流平台。

  金融研究最新期刊目录

数字经济发展与居民收入流动性————作者:宋全云;章辉;吴雨;

摘要:数字经济发展能否促进共同富裕,关键在于其能否增加弱势地区或群体由贫变富的机会、缓解阶层固化。本文将城市层面的数字经济指标与2013—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相结合,分析数字经济时代中国居民收入流动性的演变特征,并考察数字经济发展对居民收入流动性的影响。研究发现,2013—2019年间,中国居民收入流动性先降后升,中等收入群体向上流动情况的改善是中国居民收入流动性提升的主要动力来源。实证分析表...

估值修复还是信息混淆?——基于多方ESG评级与股票错误定价的研究————作者:张伟伟;张景静;陈攀;张德涛;

摘要:准确把握企业估值逻辑、促使股价回归合理水平,是更好发挥资本市场功能的关键一环。本文基于理论模型和经验数据,探讨了多方评级机构发布差异化ESG评级结果(ESG评级分歧)对股票错误定价的影响。模型结果表明,ESG评级分歧会加剧股票错误定价。实证研究发现:(1)ESG评级分歧通过加深异质信念、降低信息透明度、增加噪声交易者等机制加剧股票错误定价,引发了“信息混淆”。(2)在卖空约束下,ESG评级分歧主要...

数字鸿沟会加剧老年家庭金融脆弱性吗?————作者:龙海明;闫文哲;

摘要:降低老年家庭金融脆弱性对于防范化解老年家庭金融风险、增进民生福祉至关重要。在老龄化与数字化交织背景下,基于家庭微观数据,本文从可及性和使用度两个层面构建家庭数字鸿沟指数,实证分析数字鸿沟对老年家庭金融脆弱性的影响,并探讨其微观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鸿沟会显著加剧老年家庭金融脆弱性,对农村、低人力资本以及未购买商业保险等相对弱势的老年家庭而言,这种影响更为明显。上述影响的作用机制体现在三个方面:弱...

不确定性冲击、结构性失业与稳就业政策——基于公共—企业两部门定向搜寻匹配模型的研究————作者:林滨;孙乾;王弟海;

摘要:经济不确定性是导致失业率特别是青年失业率上升的重要原因。选择公共部门就业是劳动力对冲不确定性的自然反应,但鲜有研究探讨不确定性冲击通过扭曲劳动力求职行为对经济波动产生的影响。经验证据表明,不确定性冲击下,求稳心态使劳动力更加偏向公共部门岗位,导致公共部门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更趋紧张,产生结构性失业。基于公共部门—企业部门二元劳动力市场划分,本文构建包含两部门定向搜寻匹配的NK-DSGE模型,研究发现...

外资退出与产业链风险敞口测算————作者:陈福中;罗科;董康银;

摘要: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不同于产业链完全暴露于国外的显性风险,外资退出可能存在双重隐性风险。本文基于区分内外资企业的全球投入产出表和生产分解模型,运用假设提取法,全面测估2000—2020年外资退出引致的产业链风险敞口(外资风险敞口)水平,并拆解外资风险敞口的“双循环”结构。研究发现:(1)若外资完全退出,中国产业链暴露的最大风险敞口大致呈“先上升—后下降”演变态势,且...

经营预算信息链式传递与供应链长鞭效应——基于信息溢出与风险自治的视角————作者:许楠;毛奕欢;刘浩;

摘要:企业披露的经营预算数据传递了产品特征、生产流程和上下游互动等基于经营维度的内部信息,但这一信息如何作用于供应链的治理尚缺乏实证研究。本文手工收集2007—2020年A股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的近百种经营预算指标,分析经营预算信息对供应商供需波动和供应链长鞭效应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客户经营预算信息的披露显著降低了上游(一级和多级)供应商的供需波动;同时,供应链的长鞭效应也被显著抑制,实现了供...

进口竞争、创新风险与创新质量——基于单一企业和企业集团的再考察————作者:魏浩;封起扬帆;

摘要:本文利用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和企业集团关系网络数据,研究了进口竞争对不同组织形式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1)进口竞争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因企业组织形式不同而差异明显,对单一企业的创新呈现出抑制效应,对集团附属企业的创新表现出促进效应。(2)集团附属企业创新表现较好的原因在于,企业集团不仅会利用内部市场在同行业附属企业之间策略性地配置资源、跨行业调整研发创新重心,还会调整组织结构,通过淘汰劣势企...

中小企业发展与银行结构——基于进出口经营权改革的经验研究————作者:夏俊杰;邓尚沅;徐铭梽;

摘要:银行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促进作用。银行结构已成为广受关注的研究议题,但银行结构调整的内在原因仍缺乏深入探讨。本文以2003年中国进出口经营权改革为准自然实验,考察中小企业发展对银行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放宽企业直接贸易门槛后,在中小企业相对密集的地区,银行结构倾向于向中小银行主导的模式转变,支持了中小银行擅长服务中小企业的比较优势观点。机制分析显示,中小企业的贸易参与推动了地区...

驻村帮扶对农村家庭资产负债表的影响——基于六省普惠金融调查数据————作者:吴卫星;张明欣;

摘要: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过程中,驻村帮扶等创新工作机制起到了关键作用。与全球范围内广泛采用的转移支付等传统反贫困措施不同,我国通过大规模派驻帮扶人员到农村地区,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扶贫模式。本文基于“六省普惠金融调查”数据,分析了驻村帮扶对当地居民家庭资产负债表的影响。结果表明:(1)驻村帮扶人员到村工作显著推动了农村家庭资产和负债的增长,同时家庭财务健康状况保持稳定,未给家庭造成财务压力。(2)生产经营...

跨地司法协同增进了地区福利水平吗?————作者:张可;

摘要:本文基于中国裁判文书网2011—2022年222个地级市法院异地委托案件的裁定书文本数据,采用IV-2SLS、空间杜宾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考察跨地司法协同对地区福利的影响及其潜在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跨地司法协同显著增进了地区福利水平,但此影响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呈递减特征。相对跨省司法协同,省内司法协同对地区福利的增进作用更大。相对刑事、交通和其他民事案件的跨地司法协同,合同和债权纠纷、公...

商帮文化与中小金融机构使命漂移————作者:侯晓辉;赵婧雯;陈耸;

摘要:锚定“支农支小”服务定位,避免使命漂移,是强化中小金融机构金融普惠能力、完善我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体系的关键。本文基于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的使命视角,构建中小金融机构使命漂移的指标体系,并使用地理邻近型变量来构建商帮文化影响程度的度量指标。实证分析表明,商帮文化能显著抑制中小金融机构的使命漂移,这一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和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检验分析表明,商帮文化可以通过提高群体间的...

批发业外资开放、供应链整合与消费福利——基于微观视角的理论与经验分析————作者:孙浦阳;杨易擎;蒋殿春;

摘要:本文聚焦商品批发这一重要的供应链环节,检验批发业外资开放通过优化供应链结构,最终对消费市场产生的重要影响。首先,本文理论分析表明,批发业外资开放,会增加选择直接进口零售商的市场份额,削弱零售商通过批发商间接进口商品的成本加成,并且降低在位零售商边际成本,进而降低国内市场零售价格。其次,本文构建了中国批发行业的外资开放指标,并且通过商品名称与消费市场信息匹配,获取了中国2000—2019年城市—行业...

中国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估值差异及其理论解释————作者:魏志华;梁方志;李培功;张嘉伟;

摘要:本文以2007-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估值差异并提出相应理论解释。研究发现,国有企业的市净率(PB)显著低于民营企业,但市盈率(PE)显著高于民营企业。本文基于EBO理论模型解释这一有趣现象——国有企业低PB现象主因是市场对其未来超额收益的预期较低,国有企业高PE现象主因是其权益资本成本较低。进一步分析发现:(1)研发投入不足、社会责任承担较多和分红水平较低...

数字经济背景下的共同富裕实现机制研究——基于流动人口视角的诠释————作者:余静文;李媛媛;谭静;王勋;

摘要:流动人口是我国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流动人口增收问题对实现共同富裕至关重要。本文基于2011-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以“宽带中国”建设事件构建双重差分模型,从流动人口视角探究数字经济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的机制和路径。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通过促进信息流通、改善企业经营环境,从劳动力供需两端改变流动人口就业模式,进而提高流动人口的收入水平。(2)数字经济发展还发挥了显著的分配效应,...

专利质押贷款的创新激励效应————作者:许锐;王艳艳;于李胜;

摘要:专利质押贷款是银行支持企业创新的重要工具。随着专利质押贷款的日益推广,其促进企业创新的实际效果仍有待检验。本文研究2008—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专利质押贷款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专利质押贷款通过将专利作为质押品获得银行贷款支持,并产生引导作用(吸引和撬动风险投资资本的进入)和信号作用(带动其他银行提供更多的信贷资源),三个途径均可缓解融资约束,促进企业的创新投入,最...

常态化财会监督与企业资本市场定价————作者:叶永卫;张静堃;何凡;

摘要:完善财会监督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对于规范企业财务行为和改善资本市场信息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20年财政部开展地方监管局改革试点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了常态化财会监督对企业资本市场定价的影响。结果显示,常态化财会监督显著降低了企业的股票定价偏差。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常态化财会监督主要通过改善信息不对称发挥“纠偏”效应,具体表现为企业财务违规和税收操纵显著减少,会计师事务...

碳市场激励下的企业ESG表现——来自中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经验证据————作者:温慧愉;杜佳月;高昊宇;李欣明;

摘要:作为落实中国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的核心政策工具,碳市场建设是促进高质量发展和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制度创新。本文基于中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和渐进双重差分方法,研究碳市场建设对上市公司ESG表现的经济影响。研究发现,在区域碳市场设立后,被纳入碳交易管控的企业相比非管控企业显著提高了ESG表现。机制分析表明,碳排放权交易机制通过强化企业低碳减排在生产经营中实现的经济...

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与企业跨境并购完成率————作者:栗宇丹;罗炜;

摘要:本文从跨境投资交易成本的角度,探究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与我国企业跨境并购完成率的关系。基于2006—2020年我国企业发起的跨境并购交易样本,研究发现:我国与标的企业所在国(地区)签订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可降低双边关系成本、外汇监管成本及汇兑成本,有利于提升我国企业跨境并购交易的完成率。在三种情形下,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的作用较明显:(1)我国与标的企业所在国(地区)双边合作关系不够紧密;(2)我国外汇储备...

境外投资者持股缓解了控股股东掏空行为吗?————作者:张浩;谭雯倩;韩永辉;

摘要:如何有效约束控股股东“掏空”行为,是当下中国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的重点。通过手工整理中国A股上市公司境外股东的持股比例和来源国(地区)信息,本文考察了资本市场开放背景下境外投资者持股对于上市公司中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1)境外投资者持股能够改善被投资企业的信息披露质量(“内部治理机制”),提高分析师和媒体的关注与监督程度(“外部监督机制”),从而有效抑制控股股东的“掏空”...

多模态会计信息与投资者关注——来自上市公司官方微博的证据————作者:李青原;李厚渊;胡龙吟;

摘要:基于多媒体和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企业会计信息披露方式为财务监督工作带来了全新挑战。本研究旨在通过自然语言处理(NLP)与光学字符识别(OCR)技术,以新浪微博为研究场景,构建中国上市公司多模态会计信息披露指标,剖析其对投资者关注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多模态会计信息披露能够通过提供增量信息和视觉显著性吸引投资者关注。进一步分析发现,当公司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比率较低时,多模态会计信息披露对投资者关注的...

  相关经济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