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中国劳动》杂志为国家一级刊物,全国社科类核心期刊。本刊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主管,劳动科学研究所、中国劳动学会主办。《中国劳动》主要以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工作者、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和工会工作者、相关研究人员以及关注劳动保障和人力资源管理动向的各界人士为服务对象。
本刊在50多年的办刊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以其权威性、实用性、指导性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中国劳动》介绍专家学者最新的理论研究动向和成果,关注热点难点问题,探讨劳动保障制度改革;介绍人力资源管理前沿理念和实用管理技术,以及企业经验,探讨工作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合同管理、薪酬管理、绩效管理等等);研究劳动争议处理办案经验,讨论典型案例,解读法规政策,探索劳动争议处理程序改革和实体法应用。本刊还通过部分版面介绍各地劳动保障部门的工作经验和各地最新的劳动保障政策规定。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04年度核心期刊
【栏目设置】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1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举办调解仲裁业务骨干培训班 2
2 2015年二季度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情况 1
3 依法构建我国劳动用工诚信制度保障体系 李雄;田力; 4-7
4 网络嵌入视角下农民工返乡创业支持研究 袁华萍; 8-10
5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郑圆; 11-13
6 社会保险协议无效的处理方式比较分析 王贤斌;药恩情; 14-17
7 劳动者医疗期问题探析 盛振全;姜腾飞; 18-20
8 谈社会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制度及其适用 肖婷婷; 20-21
9 完善创业孵化器建设 提升创业孵化质量 邓宝山; 22-25
10 提高仲裁工作业务水平 加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自信 栾居沪;程宇明; 26-28
11 无锡市人才招聘立足于精品化专业化 杜林; 28-29
12 常德市破解“三不”难题促进创新创业 庞飞; 30-31
13 淮南市多举措保持新常态下就业形势平稳 张仁宗; 31
14 包钢实施经营管理人员素质提升工程 白华裔; 32-34
15 企业如何建立有效的内训师体系 江涛;邱虹; 34-38
16 综合工时制度下延时加班费计算方式辨析 何日升; 38-41
17 基于《劳动合同法》的劳动定额定员标准改进策略 罗冬军;康宇; 42-44
18 新职工薪酬准则对企业薪酬管理的影响分析 黄予川; 45-47
19 谈竞业限制违约金的法律适用 张朴田; 48-52
论文发表期刊投稿:家具消费者购买行为及模式研究综述
摘要:家具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研究对于刺激消费和家具行业创新性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消费者购买模式的研究引导企业创新商业模式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对家具消费者购买行为和模式进行回顾和总结,从购买行为和购买模式分别进行梳理探析,对家具消费者购买行为及模式的问题和进展简要总结,提出未来应对影响家具消费者购买的因素
关键词:家具,购买行为,购买模式
我国已进入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阶段,新增的城市人口增加了对家具的消费需求。目前,家具行业存消费品行业中是继汽车、食品、服装之后的第四大行业,是拉动国内消费的重要行业。为更好研究家具行业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购买模式,本文从家具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类型和影响因素,分别对家具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进行阐述,以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个不同视角总结消费者行为类型;第二部分将家具消费者购买模式分为传统门店购买模式、电子平台购买模式和020购买模式三个维度进行论述,最后做出总结。
中国劳动最新期刊目录
数字金融发展与小微企业就业————作者:易定红;曾祥金;
摘要: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对于稳就业而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中国小微企业调查数据,考察了数字金融对小微企业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不仅显著提升了小微企业的就业规模,而且显著改善了小微企业的就业质量。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发展一方面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扩大了小微企业的就业规模,另一方面通过促进技术创新和生产升级优化了小微企业的就业质量。异质性分析表明,与高...
新质生产力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及空间效应研究————作者:彭勃;王可;张红岩;
摘要:新质生产力作为信息化与智能化生产环境下涌现出的生产力新形态,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了显著影响。本文基于2012-2022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新质生产力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呈现出先扩大后缩小的“倒U”型趋势;机制分析表明,城乡融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新质生产力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效应;异质性分析显示,新质生产力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
中俄周休日制度异同————作者:王永生;黄伟;
摘要:周休日制度是工时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我国在周休日制度的确立和演进过程中,特别是在制度建立的早期阶段,曾广泛参考借鉴前苏联的相关法律规定。然而,现有研究普遍缺乏对中国与俄罗斯(前苏联)自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周休日制度的系统梳理与深入比较,致使对两国劳动法律的相关表述易引发歧义。本文通过对两国周休日制度的百年发展历程进行比较分析,领会把握实事求是的制度逻辑和实践取向,旨在探寻适应中国国情的周休日制度...
就业保障理论与实践研究————作者:楚珊珊;陈云;
摘要:就业保障理论是一种以就业需求为导向,以就业增长为先的理念,旨在于为所有想要工作但在市场经济部门没有找到工作的人直接创造就业机会,最终目标是在经济运行的不同周期都实现充分就业。本文从理论层面廓清了就业保障理论的基本原理及其核心思想,并探讨其理论价值,从实践层面梳理了中国部分就业保障举措的功能演进和实践拓展,扼要论述了在中国制度环境下构建就业保障计划的可行性。本文认为实施中国就业保障计划可以作为一种“...
职业指导服务对象分类分级指标设计及应用研究————作者:袁良栋;
摘要:针对求职者个体差异化求职需求,本文基于职业可持续发展理论对职业指导服务对象就业困难进行类别分析和维度划分,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心理和行为资本三个维度对34个可能影响就业困难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合对四川省和苏州市一线职业指导服务实例的跟踪调查分析,完成了就业困难分级指标筛选和修正,对健全职业指导分级服务体系提出相关建议
影响劳动参与的宏观因素实证研究——基于21个国家的分析————作者:李灵春;
摘要:近年来中国劳动参与率呈下降趋势,如何稳定并提升劳动参与率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议题。本研究使用国际比较数据分析发现经济发展、教育发展、社会福利制度、人口生育和性别平等等宏观因素均会对劳动参与率产生影响且存在性别差异。本研究拟合五个宏观因素维度构建了宏观因素协调发展指数,发现社会福利水平越高的国家宏观因素协调发展指数得分越高,宏观因素协调程度更好。相比于男性,协调等级和宏观因素协调发展指数对女性劳动参与率...
我国养老护理员的培训困境与对策研究————作者:解智宇;孙健敏;
摘要:我国养老护理服务需求快速增长,但护理员数量短缺、素质不高等问题日益凸显。尽管当前多元培训体系初具雏形,但仍存在课程未分层分类、护理员参训意愿不强、评估激励机制不健全、培训资源区域差异大等不足。本文在实地调研和文献综述基础上,提出需从课程内容、考核标准、资格认证与信息管理四个方面实现统一。同时,通过强化职业认同与完善培训激励制度,激发养老护理员的培训自主动机;此外,强调媒体传播、公众互动和从业者表达...
弹性工作制对劳动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作者:罗娟;荣喜;马梦贞;倪佳颖;
摘要:本研究聚焦于延迟退休政策背景下劳动者如何平衡工作与家庭生活这一现实问题,以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5年数据为基础,运用工作-家庭冲突理论,探讨弹性工作制对劳动者主观幸福感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工作方式和工作时间的灵活性能显著提升劳动者主观幸福感,而工作地点灵活性影响不显著。工作家庭冲突在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工作方式灵活通过降低工作家庭冲突间接提升主观幸福感。此外,家庭责任对弹性工作制与工...
隔代照料责任对农村中年女性非农就业的影响——基于CHARLS2020的实证研究————作者:何志扬;徐冉;吴琼;
摘要:在我国城镇化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农村中年女性的非农就业受隔代照料等家庭责任制约,释放其劳动潜力对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家庭分工理论与人力资本理论,利用2020年中国养老与健康调查(CHARLS)数据,采用Logit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隔代照料责任对农村中年女性非农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隔代照料责任显著降低了农村中年女性的非农就业概率,并对工资收入产生负面影响。尽管对正规就业...
绿色就业的概念、政策效应与政策工具:从理论走向实践————作者:吴文武;王强;
摘要:在“双碳目标”背景下,绿色就业与就业绿色化成为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议题。然而,当前绿色就业研究存在概念界定模糊、政策效应分歧以及路径选择不明等问题。本文从理论与实践双重视角出发,首先系统梳理了绿色就业的概念演变与本土化发展,阐释了绿色就业在就业创造与破坏效应之间的理论分歧,并系统分析了多种实现绿色就业的统计测量方法与政策工具选择。其次,基于“差异化绿色就业理论”框架,结合区域...
长寿时代下微观家庭人力资本投资的代际冲突研究————作者:华静;范璐杰;陆祺灵;
摘要: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加重,日益增加的养老负担使得三代家庭需要重新权衡内部资源的分配比重,很有可能挤占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引发代际冲突或矛盾。本文立足长寿时代下微观家庭人力资本投资视角,构建三期世代交叠模型,从理论层面探究人口老龄化对家庭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机制,运用2012-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4期数据验证家庭人力资本投资的代际冲突,并阐释人口老龄化对家庭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路径,以期...
网络视角下人口流动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分析————作者:张乃丹;
摘要:基于网络视角,利用2011-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CMDS),构建省际二维人口流动矩阵和人口流动网络,经分析发现,人口流动遵循“胡焕庸线”的人口分布格局,表现出明显的空间指向性和稳定性,具有链式流动特征,具体表现在省际人口流向存在东西部显著差异,同时中西部地区邻近省市间人口流动也在不断演化。进一步地,基于QAP方法分析,证实了人口的链式流动出于流动选择的路径依赖,体现了人口流动的累积...
论劳动合同解除制度中的“不能胜任工作”————作者:蔡予杭;
摘要:既有法律和指导案例未对“不能胜任工作”作出明确的定义,缺乏认定标准和司法审查程序的规定,致使司法适用混乱。以法学基本解释方法对“不能胜任工作”的意涵进行界定。构建以状态阶段为“不能胜任工作”认定核心的原因、状态和结果三阶段理论,其中原因阶段“客观兼主观不能说”学说更符合体系与实践逻辑。通过实证研究提炼出司法实务中常见四类问题:既有规定抽象,指导案例作用有限,相近事由间易生混淆,培训和调岗性质争议。...
失业保险基金收支平衡与可持续研究————作者:田大洲;
摘要:失业保险基金是失业保险制度社保属性和就业政策属性的中间链接,是制度正常运行的关键。实现基金收支平衡和长期可持续,是失业保险基金管理的核心目标,更是失业保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本文从基金运行管理的视角分析我国失业保险基金收支平衡性的变化态势,用以检视失业保险基金管理的基本原则、基本现状与当前失业保险制度发展阶段的适用性,借鉴典型国家失业保险基金管理的成熟经验,明确与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功能相适应的...
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和就业创造————作者:蔡昉;
摘要:人工智能和以之作为赋能平台的数字经济发展,既提高生产率进而创造新就业岗位,又以自动化技术的载体如机器人的形式替代劳动者。由于新技术浪潮的性质,这种就业创造和就业破坏之间的适当平衡,不会自然形成。基于研究文献和经验事实,本文总结了几个有关技术对就业冲击的特征化事实:就业往往从生产率较高部门向较低部门逆向转移;同时具有高成本和高收入需求弹性的部门,就业吸纳能力趋于扩大;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新技术,具有提...
促进还是抑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作者:李峰;黄志玲;
摘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基于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样本,实证考察新型基础设施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新型基础设施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非线性影响,表现为先扩大后缩小的倒“U”型特征,其传导途径主要通过创新活力提升效应和就业结构优化效应影响城乡收入差距。新型基础设施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先虹吸后溢出”的空间效应,且这种空间溢出效应主...
数字经济发展中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研究————作者:鲍春雷;袁可;
摘要: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经济形态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数字经济通过技术创新、产业更新、业态革新、消费振兴等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优化了就业结构,扩展了就业空间,增强了就业匹配,促进了就业质量。与此同时,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也会产生岗位替代、就业稳定性下降以及结构性失业等负面影响。因此,要着力构建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就业政策与服务体系,加大数字人才培养力度,加强灵活就业和新...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与扩大就业研究————作者:楚珊珊;
摘要: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也是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近年来,制造业的“压舱石”作用显著,稳增长促就业能力突出。制造业就业发生结构性调整,细分行业就业有降有升,大中小企业用工差异增大,东部地区制造业承载能力依然较强,岗位需求层次发生结构性调整。同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扩大就业带来新的机遇,包括就业溢出效应强化、就业创造效应显著、就业迁移效应加大和就业保障效应提升。但制造业稳就业扩就业也面临制造业就业...
改善收入分配与扩大就业————作者:刘军胜;杨艳玲;祝慧琳;杨璐;
摘要:改善收入分配与扩大就业是新时代背景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求,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本文首先厘清了改善收入分配和扩大就业两者的相互作用及共同作用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和作用机理,其次指明了当前我国收入分配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比如收入水平整体偏低、收入增长趋缓尤其是工资性收入增长缓慢、收入差距较大且呈扩大趋势、中等收入群体尚待进一步增加以及财富存量差距较大。最后,借鉴国际发达地区收入分配制度...
关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增强促进就业动能研究————作者:张小建;刘明媛;闫蕊;
摘要:当前,经济运行面临许多新的困难,并由此导致就业增长动能减弱和青年失业率升高等突出问题,形成了对中国就业新一轮的挑战。本文在前期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实地调研,对民营企业和平台头部企业深入调查,与地方部门和基层服务机构交流座谈基础上,通过对推动经济恢复发展与增强促就业动能如何结合进行研究,分别从宏观、微观和政策等三个层面挖掘就业新动能提出对策建议,为有关部门决策、制定政策提供参考
相关经济期刊推荐
- 省级精品购物指南杂志
- 省级税务纵横
- 省级西部财会
- 省级沿海经贸
- 国家级财务与会计
- 省级天津社会保险
- 省级现代营销
- 北大核心兰台世界
- 省级丝绸之路
- 国家级铁道经济研究
- 北大核心现代情报
- 省级创造
- 省级财讯
- 北大核心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杂志
- 国家级企业研究
- 省级新财经理论版
- 北大核心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 省级中国管理信息化
- 省级市场经济与价格
- 省级管理工程师
- 南大核心经济与管理研究
- 国家级现代商贸工业
- 省级新西部
- 省级创新时代
- 北大核心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
- 省级科技经济市场
- 国家级中国化工贸易
- 国家级创业邦
- 省级致富时代
- 北大核心管理世界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