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

所属栏目:教育期刊 热度: 时间:

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11-4525/N
国际标准刊号:1009-8097
主办单位:清华大学
主管单位:教育部
上一本期杂志:湖北招生考试高中教育期刊
下一本期杂志:时尚育儿幼儿教育杂志

   《现代教育技术》核心教育期刊,创刊于1991年,由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为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会刊。本刊刊名由清华大学胡东成教授题字。2001年获正式刊号,对外公开发行之际,著名教育家顾明远教授率先为本刊题词:“开展教育技术研究,促进教育现代化”。

  《现代教育技术》秉承“立足学术研究、带动实践探索、促进教育技术发展、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办刊宗旨,本刊面向教育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探索的诸多领域,尤其关注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建设,为教育技术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学术园地。本刊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2009年《现代教育技术》特别策划并重点推出了“美国教育技术学领军人物学术思想研究”系列专题。2010年《现代教育技术》将重点关注三大主题: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创新应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与研究案例、精品课程建设及其可持续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杂志栏目设置

  专家访谈、特约稿、理论研究、实践探索、其它

  现代教育技术杂志荣誉

  CSSCI 南大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含扩展版)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现代教育技术杂志社简介

  1、现代教育技术有价值:围绕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研究信息技术切实推动教学、科研、管理和学习等的变革与提升,论文具有启发引导、总结提升或示范推广的作用。切忌为论文而论文。

  2、现代教育技术有创新:除了文章选题的创新外,研究视角、论述角度、研究方法等方面的新颖性往往也可以得原创性的观点或结论。当前我刊特别关注教育技术应用层面的创新实践。

  3、有观点:观点是文章的核心思想,要求作者在论文中能够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或研究得出的结论,并要能自圆其说。

  阅读推荐:苏州教育信息化

  《苏州教育信息化》苏州省教育期刊投稿,本刊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防灾科技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现代教育技术最新期刊目录

GenAI模型与中国教育的价值观对齐:如何评测?如何提升?————作者:喻梅;戎璐;

摘要:GenAI模型能否与中国教育的价值观对齐,是决定其能否在教育领域有效落地的关键因素,而这主要涉及“如何测评”“如何提升”两个问题。围绕“如何评测”的问题,文章首先构建了价值观对齐评测框架。之后,文章以210道试题为评测样本,对8个前沿的国内外GenAI模型在三大题型(即客观题、主观题和情景题)、四大维度(即目标导向、价值取向、价值标准和价值根基)上与中国教育的价值观对齐能力进行了测评。测评结果表明...

眼动行为能表征科学知识建构吗?——基于论证视角的多维数据分析————作者:张琪;黄志南;蒲圻彬;

摘要:通过细粒度数据探索学习过程中的认知机制,是教育学科亟待突破的课题。对此,文章构建了知识建构编码体系,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科学学习过程中眼动指标与知识建构的关系,并对关键注视点进行多维数据(包括注视时间、注视频次、皮肤电唤醒水平和眼动热图)分析。研究发现,眼动行为与知识建构之间存在密切关联,平均注视时间正向预测知识建构水平,其中第2个、第3个、第7个注视点的持续时间最具预测效能,且对应更高的唤醒水平...

智能时代的在线教师数据素养形成与发展模型研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方法————作者:岳敏;刘世民;何婧;乔燕;王新洁;

摘要:《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印发,对教育工作者的数据素养提出了要求,使教师数据素养研究受到广泛关注,但其内在形成机理和发展规律尚不明确。为此,文章首先梳理了教师数据素养模型的相关研究,明确了教师数据素养概念及其构成要素,并依据素养形成与表现模型和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构建了在线教师数据素养形成与发展模型的雏形。之后,文章基于1594名在线教师的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模型的雏形进行了修订与优...

知识耦合视角下在线问答学习社区的知识共享演化博弈——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知识共享行为仿真实验————作者:陶金虎;董伟;

摘要:明晰在线问答学习社区知识共享演化博弈的作用机制,可以促进社区成员之间的知识交流与问题解决。基于此,文章首先从知识耦合的视角,采用演化博弈方法,构建了在线问答学习社区知识共享演化博弈模型。之后,文章基于系统动力学进行知识共享行为仿真实验,并使用Matlab编写模型代码进行仿真分析,解析了社区成员行为特征对知识共享的影响。文章发现,能力水平齐平的协同效应与能力水平差异的互补效应并存推动知识共享,知识共...

智能体赋能高等教育变革:基于DeepSeek-R1的范式重构与“浙大先生”实践探索————作者:陈默;杨玉辉;杨清元;陈娟娟;陈文智;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以DeepSeek-R1为代表的推理模型为高等教育变革注入了新动力。在此背景下,文章首先梳理了从单一智能体到多智能体协同的技术演进历程,并分析了智能体赋能高等教育变革的可能场景与潜在优势,发现多智能体协同通过技术整合与策略优化,能够有效弥补单一智能体在面对复杂多变的教育场景时的局限性,实现教育场景中的复杂任务处理。之后,文章以“浙大先生”智能体平台为例,开展了多智能体协...

人工智能赋能教师专业发展的效果如何?——基于33项实验或准实验研究的元分析————作者:王梦倩;王帆;李敬昭;史怡然;

摘要:教师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融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人工智能赋能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效果尚不明确。对此,文章经过文献检索和文献筛选,对33项实验或准实验研究进行了元分析,包括纳入样本文献的合并效应值计算及异质性检验、组间效应分析和调节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整体来看,人工智能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中等偏上程度的赋能效果;细分来看,人工智能对教师理论性知识、实践性知识的专业发展分别具有高等程度、中等偏上程度的赋...

教师对XR技术的教学采纳行为意愿研究——基于S省教师数字素养培训的实证调查————作者:葛文双;严晶鑫;

摘要:教师如何将培训中所学到的新技术有效融合应用于课程教学,成为教师数字素养培训中亟待破解的难题。基于此,文章依托技术接受模型,设计了XR-TAM模型和教师对XR(Extended Reality)技术的教学采纳行为意愿量表,通过在S省教师数字素养培训中对量表的试测、正式施测和对培训效果的研究分析,发现: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和可预测性,适于应用推广;任务技术适配、感知有用性和知觉行为控制是影响教师对XR...

培养共情能力的VR教育资源设计与评价————作者:蒋希娜;纪文岩;李圣田;杨玉芹;周雯;

摘要:共情是理解与感受他人情感的重要能力,对个人社会化和教育实践具有深远影响。虽然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的沉浸感和互动特性为共情培养提供了独特的技术支持,但当前仍然缺乏针对VR设计的系统化研究,尤其是缺乏清晰的设计原则和框架来指导如何创建用于共情训练的虚拟环境。为此,文章从教育需求出发,构建了虚拟现实共情框架,并以“阿尔茨海默症患者体验”为主题,自主开发VR干预作品《突触再生》...

基于多模态大模型的CST2差异化评课模型及其应用研究————作者:廖剑;胡玉立;张茜;陈笑浪;刘革平;

摘要:近年来,利用自然语言处理、音视频智能分析等技术进行自动化评课成为研究热点,然而深度学习技术支持的自动化评课系统在实践过程中存在标准固定、灵活性不足、适切反馈缺乏等问题,难以适应复杂多样的教学环境,其评价结果也难以为教师教学提供具体详细的指导。为此,文章结合大模型技术的语义理解与动态生成优势,提炼了包含文化背景、课型、学科、学段、教学主题、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六个核心要素的CST2差异化评课模型。以此模...

如何进行AI伦理通识课的教学设计?——以“深度伪造”一节为例————作者:田凤娟;邹欢秀;程显英;江苑民;

摘要:AI伦理通识教育应时而生,但AI伦理通识课存在教学过程随意、教学效果欠佳、师资匮乏等问题。对此,文章以建构主义理论群和通识教育理念为理论基础,进行了基于云平台+BOPPPS模型的AI伦理通识课教学设计,并以“深度伪造”一节为例在高校开展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完全实施该教学设计能显著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满意度;参与式学习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与伦理推理能力的关键因素;AI伦理态度受已有经验和价值观的影响,需...

数智化赋能的高校教学服务体系研究——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例————作者:屠增辉;刘淼;徐建春;许炜;陈小丽;

摘要:数智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教育领域的深入应用,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深刻变革。在此背景下,高校教学服务的建设理念和实践路径正在经历着转变,而这种转变带来了数据安全风险、技术实施瓶颈、应用成效欠佳、数智素养不足等问题。对此,文章从数据管理、数据分析、数据应用、教学保障四个维度提出了数智化赋能高校教学服务体系的解决方案,并依托此方案设计了数智化赋能高校教学服务体系的架构。之后,文章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例,介绍了其...

中小学数学教师数字素养评价指标研究————作者:董黎明;焦宝聪;张清利;

摘要:随着教育数字化战略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的持续推进,以及数字技术与中小学数学学科有效融合的不断深入,通用教师数字素养评价指标已经较难全面反映数字技术在数学学科教学中的学科特点和具体应用特征。为此,文章首先对中小学数学教师数字素养进行理论探索,然后以数字技术有效促进数学教师写、画、测、算、演、编、推和变八个方面的能力发展为核心,构建了由数字化意识、数字技术资源知识与技能、数字化应用、数字社会责任、专业发...

易“浮”成“嵌”:GenAI赋能大学生数字素养教育的技术困境与纾解方略————作者:管佳;孔新宇;徐国兴;姜浩哲;

摘要:强化大学生数字素养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议题,虽然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GenAI)为其提供了新的机遇和赋能思路,但当前GenAI赋能大学生数字素养教育的过程中仍存在实践缺位、应用错位、工具越位等技术困境,两者的深层次融合方式亟待进一步研究。为此,文章基于嵌入理论,构建了GenAI赋能大学生数字素养教育的理论分析框架,从常...

智能体支持的人机协同学习心理障碍研究——基于一项英语口语交流实验的多模态数据对比分析————作者:曹晓明;叶小露;罗九同;郑琳怡;何涛;

摘要:随着智能体支持的学科教学实践不断深入,人机协同学习或将成为智能时代学习的新常态。当前,对学习者在人机协同学习场景中的心理障碍影响机制研究存在不足,制约了教育智能体的情感化设计与优化。为此,文章设计了与学科智能体对话、与通用智能体对话、与真人对话三种对话场景,通过英语口语交流实验采集脑电数据、量表数据和访谈数据,通过以上多模态数据对比分析,探讨了不同对话场景对学习者英语口语交流心理障碍的影响机制。研...

“嵌入式”教育数据服务生态构建:观念、路径与保障————作者:陈思睿;余胜泉;

摘要:数据作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要素,对于赋能教育质量提升具有重要价值,而当前区域和学校的教育数据尚未发挥理想的作用,主要问题在于数据并未以服务的形式主动嵌入复杂多样的教育业务中以促进实际问题的解决。为解决以上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嵌入式”的教育数据服务生态,并从三个层面论述其构建过程:一是实现以应用为导向的数据观念转变,从新观念出发把握数据服务与教育治理的关系;二是设计“嵌入式”教育数据服务生态的技术...

活动理论视域下对师范生实践智慧生成的探索————作者:刘丽;马潇;王永超;马池珠;

摘要:师范生实践智慧的生成,既是师范院校人才培养的现实省思、是“新师范”教育建设的时代诉求,也是弘扬教育家精神的实践体现。文章聚焦师范生实践智慧的生成,首先依托活动理论,从内涵结构、契合性、理论模型三个方面,进行了活动理论视域下师范生实践智慧生成的理论研究。之后,文章采用探索性案例与描述性案例相结合的方法,对72名顶岗实习师范生进行了为期18周的跟踪调研,并从中选择3名师范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典型案例分析...

数字时代如何有效设计社群化学习——基于三类典型案例的分析————作者:王志军;吴芝健;周萍;虞昕培;任臻;

摘要:数字时代社群化学习既是日益重要的学习方式和终身学习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教育数字化深度推进的必然选择。文章基于联通主义交互与认知参与(Connectivist Interaction and Engagement,CIE)模型,结合学习者在线学习成熟度,将社群化学习分为三类,即互动创生型、合作共研型、知识获取型。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比较研究法,文章从学习目标、学习者类型、教师角色、知识类型、社群作用...

个性化学习调节学业情绪的实证研究——以小学数学“圆的初步认识”单元教学为例————作者:刘相聪;董玉琦;陈兴冶;裴源清;高子男;

摘要:学业情绪作为影响学习者发展的重要非认知因素,近年来持续受到关注。个性化学习能否有效促进学习与学业情绪密切相关,但研究者对此探讨不足。基于此,文章聚焦于探讨个性化学习调节学业情绪的效果与机理,首先在学习技术研究范式的指导下,确定了包含效价、唤醒度、发生频率的学业情绪测量指标;之后以小学数学“圆的初步认识”单元教学为例开展对比实验,分析了学业情绪、学习成绩和学业情绪的中介效应。文章发现:参与个性化学习...

从Deep-Learning到DeepSeek:人工智能赋能大学功能范式重构的挑战、转型与新生态————作者:杨满福;桑新民;

摘要:近年来,以深度学习(Deep-Learning)为代表的AI核心技术的快速进步,带动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多个领域大放异彩。而继ChatGPT大语言模型大获成功之后,DeepSeek的横空出世改变了全球AI竞争版图,并加速推动了AI深度赋能各领域各行业的进程。在高等教育领域,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AI前沿技术的深度应用正在解构传统大学的职能边界。为此,文章以“技术挑战-功能转型-生态重塑”为分析框架...

从支持工具到学习主体:“GenAI-学习者”协作学习系统的模型构建与促进策略————作者:刘永贵;眭雨婷;

摘要:GenAI正重塑技术与学习者的关系,从支持工具进化为学习主体,与学习者共同建构知识,并赋能各自发展。基于此,文章首先依托协作学习理论,构建了“学习者-GenAI-集体知识”三元协作学习系统模型,分析了要素特点。之后,文章剖析了“学习者-GenAI-集体知识”三元协作学习系统模型的运行机制,包括协作知识建构中学习者的发展机制、协作知识建构中GenAI的发展机制、学习者与GenAI协作建构集体知识的机...

  相关教育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