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金融

所属栏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

上海金融

上海金融

北大核心CSSCI扩展版AMI扩展

Shanghai Finance

期刊周期:月刊
出版地:上海市
复合影响因子:3.650
综合影响因子:1.337
官网:https://shjr.cbpt.cnki.net/
平均出版时滞:56.03896

  上海金融最新期刊目录

上海金融动态(2025.04)————作者:张若雪;

摘要:<正>4.2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发布信息显示,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等要求,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市委金融办、市发展改革委、上海金融监管局、上海证监局、市经济信息化委、市财政局和市工商联组织开展“2025年上海金融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月”活动,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流向民营经济

中国上市公司最大杠杆率确定研究————作者:张金清;顾嘉乐;

摘要:已有最大杠杆率的确定方法通常基于资不抵债违约模型进行,而且几乎皆以公司流动性充足为隐含假设,但该假设很难符合现实。为此,本文构建了综合考虑流动性影响与资不抵债的最大杠杆率确定模型,并据此选取上市公司股票与债券的市场价格数据等相关信息,对中国上市公司最大杠杆率进而违约率等指标进行考察,结果表明:(1)样本中约89%的上市公司存在流动性风险,相较于传统方法,考虑流动性影响的最大杠杆率可将违约预测准确率...

客户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会影响供应商现金持有吗————作者:田马飞;肖星;杜亚光;陈晓辉;

摘要:客户作为供应链重要成员之一,对供应商行为产生显著影响。本文以2007-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客户社会责任对供应商现金持有的影响。研究发现,客户履行社会责任后,供应商会显著增加自身现金持有水平,在客户对供应商信任度较高的情况下,客户履行社会责任与供应商现金持有增加之间的正向关系显著减弱。进一步分析发现,客户履行社会责任既存在“溢出效应”,即客户通过供应链风险传导推动供应商跟进履...

中国国债成为全球安全资产的路径探索——基于担保品的视角————作者: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中债担保品业务中心课题组;张婷;

摘要:安全资产是重要的金融公共品。随着金融交易和创新的复杂化,安全资产的主要作用从价值投资逐步过渡到交易履约保障,因此,能否作为全球主流的合格担保品,成为安全资产的关键指征。本文从担保品视角出发,分析当前全球安全资产的供需状况,梳理和评估中国国债成为新全球安全资产的基本条件和可行性,并通过定量模型将中国国债与全球主要安全资产在不同经济阶段的市场表现进行比照。基于上述分析,本文论证了中国国债已然具备全球安...

实体企业融资约束与创新发展——来自企业持股金融机构的证据————作者:汪合黔;陈开洋;万建军;潘敏杰;

摘要:本文以持股金融机构为切入点,考察实体企业融资约束如何影响其技术创新活动,探讨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途径。研究发现,实体企业持股金融机构显著缓解其融资约束,并通过增加实体企业研发投入提升企业专利申请数量,且专利申请质量未明显下降。盈利能力弱、上市时间短的实体企业融资约束缓解,对其专利申请量边际影响更大

投资者权益保护视角下的股票流动性问题研究————作者:王意德;张兵;

摘要:A股市场的股票流动性分布呈现出公司市值越大,股票流动性越强的结构性分层现象,该现象近年来呈现出被逐步强化的特征。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发现上市公司越重视投资者权益保护,越有助于改善其股票流动性。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投资者保护会通过信息改善效应与风险鼓励效应增强股票流动性。进一步研究发现,由于中小市值股票的投资者风险偏好更强,风险鼓励效应成为投资者保护有效缓解股票流动性分层的重要途径。然而,中小市值公司并...

无实际控制人会拉大高管-员工薪酬差距吗?————作者:陈健;周倩文;贾隽;

摘要:以2005-2023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发现,相较于有实际控制人的公司,无实际控制人的上市公司高管-员工薪酬差距更大。中介效应检验表明,管理层权力会进一步强化无实际控制人对高管-员工薪酬差距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无实际控制人且存在两职合一情况的公司中,高管-员工薪酬差距更显著。该研究为企业完善内部治理、政府出台监管政策提供了参考

IPO询价制度改革对机构投资者抱团报价行为的影响————作者:步丹璐;伍荻;李颖;

摘要:本文研究IPO询价制度改革对机构投资者“抱团报价”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2021年询价制度改革提升了注册制下新股市场化定价水平,打破了“抱团报价”格局。一方面,改革加剧了机构之间的竞价压力,使其难以形成合谋;另一方面,倒逼理性机构强化信息研报能力,主动搜集新股价值信息,推动报价向真实价值趋同。此外,我们发现,拟上市公司盈余操纵程度越高,改革的抑制效果越强;而承销商声誉越高,改革的抑制作用则相对较弱...

竞争对手模仿会抑制绿色债券“漂绿”行为吗?——基于新质生产力水平和环境规制的异质性视角————作者:刘建梅;刘心怡;

摘要:本文以2016-2023年上市公司发行的绿色债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竞争对手模仿对绿色债券“漂绿”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竞争对手模仿能够显著抑制绿色债券“漂绿”行为,其作用机制通过竞争对手模仿激发管理层危机意识、增强企业话语权和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来抑制“漂绿”行为。异质性分析表明,当企业所在地区新质生产力水平较低或环境规制较弱时,竞争对手模仿的抑制作用更显著。进一步引入外生环境冲击,调节效应表明...

注册制下取消市盈率管制对IPO抑价的影响研究————作者:徐奕雯;

摘要:本文以2014-2025年创业板和主板上市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向固定效应、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模型,深入探讨注册制改革中取消市盈率管制对IPO抑价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表明:取消市盈率管制显著降低了IPO抑价水平,信息披露强化发挥部分中介效应,询价制调整具正向调节效应。经安慰剂检验、替换被解释变量后,研究结果依然稳健。异质性检验表明,取消市盈率管制后,选择高声誉承销商的企业IPO抑价率显著更低,国有...

货币政策价格之谜现象研究——基于115个经济体的经验证据————作者:皓星;周若溪;

摘要:本文基于115个经济体1999-2022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价格之谜现象的存在性、成因以及应对方案。研究结果表明:贷款利率对通货膨胀的系数显著为正,价格之谜现象确实存在,价格之谜现象在通货膨胀严重时期、金融发展程度较低以及直接融资占比较低的经济体中更为严重,直接融资占比的提升能够使价格之谜现象得到缓解;货币政策收紧后消费、投资与政府购买需求均有所上升,即货币政策的需求侧效应存在价格之谜现象,主要...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影响家庭负债行为吗?——基于中国社会信用体系示范城市建设的准自然实验————作者:张正平;李雪;张桐桐;

摘要: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这不仅有利于宏观环境的改善,也会对微观主体产生影响,然而,学界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微观经济效应的关注却并不多。为此,本文以社会信用体系示范城市建设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1-2019年数据,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家庭负债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显著提升了家庭负债的可能性和负债...

上海金融动态(2025.03)————作者:张若雪;

摘要:<正>3.7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发布信息显示,截至2024年末,上海市绿色贷款余额超1.4万亿元,同比增速超20%。为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充分发挥央行政策工具引领作用,强化信贷政策导向,引导更多金融资源向绿色低碳领域聚集。2024年全年,向中外资地方法人银行发放碳减排支持工具资金5.9亿元,展期6.3亿元,支持银行新发放碳减排贷款20.4亿元,预计带动年度二氧化碳减排量36...

大数据政策对企业的价值赋能效应研究——来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证据————作者:孙一铭;张耿;

摘要:大数据是国家战略体系中的核心要素,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将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视作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方法探讨大数据政策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主要发现如下: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设立提升了企业价值,且政策效果与企业规模存在倒U型关系,即试验区的设立对中等规模企业的价值提升效果最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政策通过转型赋能和降本赋能两条路径影响试点地区企业价值。其中,转型...

重思并购中的公司董事信义义务:独立价值与实现路径————作者:刘汉广;

摘要:我国并购制度中,监管逻辑与合同逻辑占据主导地位,而信义逻辑相对薄弱。然而,监管逻辑和合同逻辑本身存在较大的局限性,难以有效替代信义逻辑。此外,当前的信义义务设计与保护少数股东利益的目标尚未完全契合。本文在分析德、英、美等主要资本市场中董事信义义务模式的基础上,建立价值中性的收购法律逻辑,包括提升董事信义义务的可操作性、完善收购法规的中立设计、引入评估权制度、加强母子公司合并及事实合并的公平性保护等...

强制性内部控制审计的治理效应研究:基于投资效率的视角————作者:郑忠良;吕可夫;黄塨宇;

摘要:本文以强制性内部控制审计政策为例,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探讨内部控制审计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强制性内部控制审计能够显著提升企业投资效率,支持“遵循收益说”的观点,该结论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强制性内部控制审计主要通过降低代理成本、提升会计信息质量以及缓解融资约束等途径提升企业投资效率。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外部治理环境和内部治理条件较好的情况下,主回归效应得以加强。拓展性...

碳信息披露对分析师行为的影响研究————作者:王晓珂;于晓淇;

摘要:“双碳”目标下,碳信息披露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本文以2011-2022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文本分析法构建碳信息披露指数及碳信息披露迎合指数,研究其对分析师行为的作用。研究发现,碳信息披露有助于提升分析师的跟踪人数,降低预测误差和预测分歧度,从而改善资本市场的信息环境。然而,当企业存在与实际减排行为不符的碳信息披露迎合行为时,会降低碳信息披露对分析师预测误差和预测分歧度的改善作用。进...

上海金融动态(2025.02)————作者:张若雪;

摘要:<正>2.6上海金融监管局近日发布2024年《上海科技保险创新发展报告》。该报告梳理了上海财险业在健全科技保险发展机制、提升科技保险发展质效、扩大科技保险辐射范围等方面所做的探索,展现了财险业服务上海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及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所取得的成果。2024年,上海财险业实现科技保险保费收入50.6亿元,提供风险保障金额超25万亿元

定向降准、贷款可得性与小微企业创新投入——基于断点回归设计分析————作者:胡玉梅;姚鹏鹏;张国建;

摘要:小微企业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主体,是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但长期面临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使其创新投入受到极大限制。本文基于新三板上市企业数据,采用断点回归方法,分析了央行的定向降准政策对小微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定向降准政策显著促进了小微企业的创新投入,此结论在多种识别假定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发现,从融资视角来看,定向降准政策主要通过提升贷款可得性和降低融资成...

现代化税收征管体制改革对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基于国地税合并的证据————作者:王姝勋;董珑;

摘要:本文以国地税合并为外生政策冲击,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税收征管体制改革对于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地税合并显著抑制了企业金融化。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国地税合并通过融资约束缓解效应、纳税预期稳定效应、公司治理优化效应抑制企业金融化。拓展分析显示,国地税合并征管的金融化抑制效应在避税程度较高、地方政府财政压力较小、内部控制质量较差的企业中更为明显。本文研究为理解税收征管体制改革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提...

  上海金融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 奔跑的辣椒酱

    超级好的期刊,强烈推荐!!!由于是小导的原因,本人硕一作,小导二作(毕业要求是大导一作或者学生一作,文章也是小导认真负责的改了七、八稿写好的,所以自己也非常希望是这样的作者顺序),但是投核心四处受挫,唯有这里一周不到就过了初审,意见也都很专业修改,录用了会来发表记还愿的。

    2024-12-08 14:28
  • 带头大哥666

    之前投过c刊侥幸进复审被拒,然后改投这个,9月23日晚上投稿,27查看的时候发现编辑部退稿,没有退稿理由和邮件,速度还是非常快的,就是文章的确在现在不好投出去看

    2024-09-27 13:20
  • 画个圈圈兜住幸福

    从投稿到录用大约不到三个月时间,经历一次内容上的小修和格式上的修改,且不久就能知网检索,编辑部认真负责,沟通顺畅

    2024-09-03 16:18
  • Yangming_ak

    8月5号投稿,8月6号直接退稿,在读博士独作,无基金。本以为这只是c扩,要求不高,我大意了啊,没有闪

    2024-08-06 21:38
  • 带头大哥666

    6月初投的稿为什么一直显示编辑部处理中啊?有没有UU也是这样的呢?

    2024-06-30 17:31
SCI服务

常见问题及解答

Q:上海金融是C刊吗?
A:还不是C刊,目前还被CSSCI拓展版收录。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