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战线

所属栏目:政治法律期刊 热度: 时间:

思想战线

思想战线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53-1002/C
国际标准刊号:1001-778X
主办单位:云南大学
主管单位:云南省教育厅
查看思想战线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西部新疆社科期刊
下一本期杂志:民族研究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

   《思想战线》(双月刊)于1975年创刊,由云南大学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双月期刊。创刊33年来,在学术界有较高的声誉和广泛的影响。国际影响不断扩大,被国外学术界和出版界视为重点关注的中文学术期刊之一。

  《思想战线》编辑部在学校领导、院、系的大力支持下,秉承云南大学“会泽百家,致公天下”之校训,广纳天下时贤之宏论,博采四海英杰之大作,力主学术创新和思想原创,倡导学术争鸣和思想交锋,探索问题综合加优势学科的发展模式,更新办刊理念,创新运行机制,努力实现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名刊”发展目标。获奖情况: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双效期刊、教育部名刊工程建设期刊、2010年“全国高校社科名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08年版)、北大2004版核心期刊、北大2008版核心期刊。

  思想战线杂志栏目设置

  西部论坛、民族与宗教、东盟论坛、旅游研究、法文化

  思想战线杂志荣誉

  CSSCI 南大核心期刊(含扩展版)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百种重点期刊

  阅读推荐:世纪行

  《世纪行》Cross Century(月刊)曾用刊名:湖北政协通讯,1979年创刊,立足政协,面向社会。致力于凝聚人心、弘扬美德、启迪心智。读者对象:全国政协领导、全省各级政协组织中的政协工作者、湖北省政协委员、驻鄂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主要领导、湖北省直机关负责人、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图书馆及全国各高校图书馆阅览室读者。

  思想战线最新期刊目录

以新质思政工作能力推动高校精准思政:内在机理、现实困境及实践进路————作者:罗永辉;

摘要:新质思政工作能力是指思想政治工作者为适应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变化,而掌握并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于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能力。这种能力与精准思政理念具有同构性,都聚焦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能够有效提升精准思政工作的实施效果。新时代,实现新质思政工作能力与精准思政的最大合力,需要进一步破除阻碍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体制机制,以人为本促进技术与育人的深度融合,完善“三全育...

在老中资企业动态能力对其多元辐射效应的影响研究————作者:韩越;方俊智;

摘要:海外中资企业是深化“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力量。老挝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节点,中老铁路对沿线产业发展的辐射效应日益显著,在老中资企业的辐射效应由经济领域拓展至政治、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中资企业的资源构建、整合、利用及创新动态能力对多元辐射效应的发挥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老中资企业的资源构建、利用和创新能力通过促进当地就业、加速技术转移及提升当地供应链效率,在辐射当地经济和社会方面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试论良好文化生态的科学内涵及优化路径————作者:杨平;

摘要:习近平明确提出“积极营造良好文化生态”,不仅是文化建设方面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而且实现了对“文化生态”概念的内涵整合、层次提升和话语创新。积极营造良好文化生态对于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精神文化需要、建设文化强国、实现民族复兴、文明交流互鉴都有着重大的意义,是文化强国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我国文化强国建设所追求并已经基本形成的良好文化生态是以“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根本目标的导向鲜明的文化生态,...

从“市场换技术”到“市场育技术”:超大规模市场赋能的空间逻辑与培育机制————作者:李娅;官令今;

摘要:超大规模市场是孕育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载体。在“从市场换技术”到“市场育技术”的路径转换过程中,市场都是实现技术创新的主体。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不仅体现在广泛的市场需求和强大的供给能力上,更重要的是其复杂的空间结构、多层次的市场特征,以及区域经济之间的互动模式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提供的广阔空间,这些能够合力形成国内市场的强大内生动力,实现资源的再分配,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链的扩展。当前,应当...

全面抗战与中国共产党的“中华民族”话语构建——以杨松对“中华民族”概念的探析为例————作者:娄贵品;

摘要:全面抗战时期,在挽救危亡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极大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其中,关于“中华民族”概念的话语构建,是一个重要方面,而杨松又是其中的先驱。杨松对“中华民族”概念的探析,是基于世界反法西斯侵略的现实需要,直接目的是驳斥日本侵略者“中国人非民族”及中日“同文同种”的侵华谬论。但杨松的“中华民族”,是指汉人及汉化了的各少数民族,因为他们已经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具有近代民族的特征。然而,...

边境旅游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机理与路径————作者:温士贤;

摘要:边境地区是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前沿阵地。在边境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关涉到边境地区的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同时也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作为现代国家彼此区分又相互联系的物理界线,边境地区往往表现出跨国性和杂糅性兼有的社会文化景观。边境地区特殊的地理区位及其独特的多元社会文化景观是天然的旅游吸引物。边境旅游是推动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同时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

司法如何回应不同性别的生育权诉求——基于我国审判实践的考察————作者:姚建宗;李菁;

摘要:法律如何回应不同性别的生育权诉求,这不仅是一个立法理论问题,在司法实践中也值得认真对待。现有的法律规范及理论学说对此都没能给出明确的答案。实证研究显示,我国法院对大多数生育权诉求都选择了回避,只对极少数进行了间接回应,且仅倾向于保障女性的消极生育权;对男性的生育权主张认定则较为苛刻,特殊情况下会以其他途径予以间接的补偿性回应。这体现了司法在面对家事和性别纠纷时相对中立、谦抑的立场,同时也是在法律规...

数字环境下的城市基层自治法律制度:挑战与应对————作者:李晟;于雪;

摘要:信息环境对于城市基层自治法律制度的建构与功能实现有重要影响。在前数字时代的信息环境背景下,我国城市基层自治法律制度的重心从单位制与街居制的功能协同调整为社区自治及网格化管理的培育与建设。进入数字社会后,政府的数字化治理形成了对城市基层自治法律制度的挑战,基于法治的城市基层自治在一定程度上被重塑或架空。为了更好地适应数字环境,城市基层自治法律制度应区分鼓励与限定数字技术运用的自治场景,突出依法自治原...

志愿服务参与社区治理的机制与作用————作者:张书琬;

摘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社区作为国家和社会的微观单元,其角色和功能在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变得更加重要。在垃圾分类志愿服务过程中,志愿服务从“社会互助”向“社会治理”拓展,展现出凝聚社区共识、联动多元主体和促进居民自治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垃圾分类实践,志愿服务不仅提升了社区治理效能,还推动了社会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建设。未来要进一步优化志愿服务,可以从强化顶层设计、党建引领、资源整合、品牌...

数据要素的市场化价格形成与智能定价————作者:沈俊鑫;伊文霞;

摘要:数据要素具有虚拟性、异质性、非竞争性等特性,传统的要素定价理论和方法无法适用于数据要素市场,定价难问题已严重阻碍数据要素的市场化发展。数据交易是实现数据要素市场化的主要途径,数据要素的价格形成包括市场化定价机制和价格发现机制。传统的经济学定价范式以价值为基础,而“数智赋能”定价可基于数据直接发现定价变量的关系,并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动态定价。智能科学定价范式经历了从模型驱动、数据驱动、双驱动到大模...

从矿区纠纷到边疆失序:嘉道时期云南社会矛盾的演化逻辑————作者:马琦;

摘要:嘉道时期云南矿业衰落引发经济停滞,矿民间的经济纠纷借助同乡、宗教等社会关系逐渐发展成为矿厂械斗;而随着失业矿民向乡村流散及外来流民的推波助澜,乡村械斗亦不断爆发,其本质上都是对生存资源的争夺。与此同时,政府处置失当使民间矛盾演变为官民冲突,导致社会秩序逐渐失控。嘉道时期云南从矿区纠纷到社会失序的发展历程,呈现出边疆社会由治而乱的演化逻辑,亦可丰富“嘉道中衰”相关研究

“我们”的建构与发展中国家的国家民族认同————作者:常士訚;

摘要:全球化的发展,不同的民族和国家之间的往来,放大了“我们”和“你们”之间的分野。“我们”是谁?“我们”在哪里?我们要到哪里去?等等问题凸显出来。在以异质性为主要特点的多民族发展中国家,国家民族的建构为“我们”话语的登场提供了现实条件。“我们”的核心是“认同”,认同有其基本的要素,也有实行的基本特性,即行动性、同一性和完整性,从而为认同的展开提供了基本逻辑。在发展中国家的国家民族建构进程中,立足于本国...

“传”与“承”的分离:比较视野下潮汕英歌的非遗生态————作者:姬广绪;

摘要:英歌舞是潮汕地区流行的民间活动,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其传承过程中出现了城乡两种实践分野。乡村英歌队延续“生活遗产”话语体系,传承实践紧密嵌入游神赛会等民俗仪式,强调集体记忆的社区再生产。城市英歌队则依托“官方遗产”话语,通过文旅展演、数字化传播重构文化符号,形成面向公众的文化消费产品。两类群体对遗产“可供性”的差异化感知,导致传承目标的分化——乡村侧重信仰共同体维系,城市聚焦文化资本转化,这...

感恩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路径————作者:罗强强;

摘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立足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感恩教育作为共同历史记忆基础上的个体情感价值重塑,缔结了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情感主线。它在推动感恩文化受之于身、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多重转化过程中能够有效破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边界效应递减”困境,避免出现“塔西佗陷阱”现象。可以说,感恩教育从个人心理与民族心理双重维度...

画文化与观文化——人类学绘画的“深描”与“观看”路径————作者:胡继宁;

摘要:绘画人类学跨学科实验的画文化行动,不仅是对族群文化、地方性知识的研究与他者文化的“深描”,还是包括“写文化—画文化—观文化”等多环节、多手段的系统性文化行为。人类学绘画作品既在艺术史视阈之下,更在文化整体性的综观下生发而成。画文化的诗学表达不仅在于“怎么画”,更在于“画什么”和“怎么看”,本土理论的方法论建构了绘画人类学跨学科实验的互动极致与认知极致。因此从现象学、图像符号阐释、目光考古学、本土理...

“内卷式”竞争祛魅: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工人之间竞争的原理分析————作者:刘明明;

摘要:工作场所的内卷是其他一切内卷产生的诱因,准确把握“内卷”现象应该回到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工人之间竞争的分析。工人间的“内卷式”竞争,表面上看是机器广泛应用、工人对高工资的要求和工人数量增加三个因素作用的结果,但实质上可以从资本竞争中找到根源。对“内卷式”竞争应该持总体批判态度,若将内卷的部分效应合理化,会堵塞真正的解放之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工人之间竞争的分析,有助于帮助我们揭开“内卷式”竞争的神秘面纱...

医学人类学视觉场中的疾病与健康————作者:杜靖;

摘要:从生病到恢复健康过程中觉知到的世界,不同于健康状态下人们置身其中的世界。这些世界包括体内物质性世界、体内精神世界、体外自然世界、社会生活世界和宇宙论世界。疾病及治疗是我们看到不同层级世界的一种缘起和媒介。在生病和治疗过程中,不同行动主体的觉知机制与方式不一样。有的借助富有习性的身体,有的借助现代技术,有的借助梦的解析和催眠手段,让病人身体内部世界图像及病因显现出来。在知觉现象学看来,生病中的医学人...

建构具有中国特色和普遍意义的民族学学科————作者:何明;

摘要:作为以人类社会从古至今产生重要影响的民族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民族学具有普遍意义。民族学传到中国之后,“从实求知”的知识生产模式及特有的文化敏感性使其自觉探索中国化的学术实践道路,并坚持面向各个历史时期的“国之大者”,成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不可或缺的具有支撑作用的学科。进入新时代,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民族学学科框架结构的滞后性和不适应性逐渐显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中华民族及国族的主体对象缺失...

断裂与重构: 中国中亚研究的知识线索与生产机制————作者:李如东;

摘要:道咸之际的西北史地学不仅拓展了中国的域外知识,而且成为其后一段时期内我国诸学术领域“西域—中亚”研究的知识源头之一。19世纪2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地缘结构与知识制度的重构过程中,“西域-中亚”知识的本体关联性被转换到域内与域外两个空间范畴,其知识也转移到不同的研究领域,并在新的知识本体中被加以运用。重返西北史地研究,追踪其知识流变过程中的断裂、转移以及它在不同学术语境中的转换过程,有助...

中国式现代化解答时代课题的本质根据————作者:孙辉;

摘要:人类文明在客观上提出的时代课题是人类文明究竟向何处去,以人的现代化为本质的中国式现代化则是对此时代课题的中国解答。以资本原则为导向的西方现代化及其产生的现代文明所蕴含的内在矛盾已经非常尖锐,因此,一种新的发展原则、新的现代化方案和新的文明形态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迫切需求。中国解答植根于“两个结合”;“两个结合”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造就了新的文化生命体,凸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自我主张,而中国共产党的...

  相关政治法律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