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月刊》核心期刊,创刊于1979年,是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型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现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和湖北省优秀期刊。
《理论月刊》一贯秉持理论研究、理论宣传、理论创新、理论普及的办刊宗旨,将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研究和宣传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我国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促进我国社会科学学术繁荣和发展、努力为广大作者读者服务作为自己的责任。受到国和湖北省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广大作者、读者的广泛欢迎。
《理论月刊》被北大2008版核心期刊收录,获得湖北省优秀期刊。
理论月刊杂志栏目设置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学术论坛、理论与实践、探索与争鸣、热点分析、全球视野、企业改革与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等栏目
理论月刊杂志荣誉
CSSCI 南大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含扩展版)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社科双效期刊
阅读推荐:工会理论研究
《工会理论研究》(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学报)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开门办刊;鼓励理论创新;以质量为本。办成以经济、金融学科为主,兼顾管理、法律等其它学科,体现高等教育研究成果的学术性、应用性、理论性刊物,成为经济金融类刊物和高校学报中有一定影响和知名度的刊物。
理论月刊最新期刊目录
数字乡村建设过密化的发生逻辑、非预期效应及纾解路径————作者:贾文龙;
摘要:数字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在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由于中心工作空泛、政策适配性弱化、考核强度加码、权责匹配失衡等因素约束,数字乡村建设出现内容过密化、规则过密化、考核过密化、策略过密化等问题。数字乡村建设过密化引发数字乡村建设的治理资源过度消耗、行政负荷持续加重、自治空间受到挤压、基层政府治理权威削弱等非预期效应。纾解数字乡村建设的过密化困境,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梯度推进数字乡村建设,设置政策转...
马克思交换理论的批判性建构及其思想内涵——以“鲁滨逊”隐喻为中心的考察————作者:王文浩;徐梦瑶;
摘要:马克思在不同时期对“鲁滨逊”的选择性评述,是理解其交换理论建构逻辑及思想内涵的一条重要线索。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批判了蒲鲁东以独立生产且没有交换行为的“鲁滨逊”为研究起点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倾向,驳斥蒲鲁东和布雷将平等交换视为理想社会基石的空想社会主义观念,确证了交换范畴的历史性。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批判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家、文化史家、卢梭等人对“鲁滨逊”故事的过度诠释及其渲染...
生活世界的“自我殖民”:vlog博主的媒介生活实践与生计生产异化————作者:杨倩云;张军;
摘要:日常生活的深度媒介化引发了网络空间生活化叙事的崛起,不断推动生活世界的数字化转型。数字化生存中的生活世界是线上线下交互相融的时空连续体,人们在其中体验碎片化、流动性、交互式媒介生活实践的同时,也在从事隐性数字劳动,甚至生产出数字化生计。作为数字化生存中具有典型性的媒介生活实践,vlog生产不仅以其记录性、生活性和日常性表征着一种生活方式,也在生计发展的过程中揭示出日常生活景观化、生活实践劳动化、自...
政社关系视域下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建构机制及其优化————作者:张金金;石伟;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乡村治理的制度空间和社会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随着村落熟人社会解体与农民日常生活实践中的事务转型,村社集体的整合能力不断弱化,呼唤着与现代公共精神、公共规范相匹配的政社合作的协同治理模式。政社合作的治理实践中,乡村治理体系受治理环境、治理主体、治理内容和治理方式的影响,建构了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框架。但就治理成效而言,政社合作下建构的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其价值凝聚和社会整合功能发挥...
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主要论域与深耕进路————作者:周仕德;
摘要:“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命题的提出引发了学界的广泛响应,适时回顾近年来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学术成果有其重要意义。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在建构要因上,指向知识体系的更新,是巩固文化主体性的必然要求;在建构意义上,能够为塑造人类知识体系的理想图景奠定本体论与知识论基础;在概念内涵上,存在着“自主—中国自主—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三个递进的概念层级;在建构方式上,从外部介入和内生建构两条路线展开。同时,部分研...
新时代人文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论纲————作者:桑明旭;
摘要:研究阐释新时代人文经济学,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布置的一项重大理论任务,这要求我们加快构建与之相应的自主知识体系,系统阐明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本质内涵、出场背景、思想渊源、核心概念、轴心原理、方法论、思想史、实践样本等基础知识内容。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本质内涵蕴含在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之中,出场背景是对“两个大局”时代全球经济转型趋势进行经济学表达的迫切需要,思想渊源包括马克思主义之“魂脉”、中华优秀...
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进路————作者:张君;
摘要:全过程人民民主是重大理念、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的复合体,制度程序位居其间,起着连接重大理念和参与实践的关键作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与以往提出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一脉相承,强调从中微观的制度程序和参与机制层面更好地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改革任务,其意涵不仅与全过程人民民主三个层面的内在逻辑紧密相关,更与全过程人民民主从...
生态能力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一种迈向环境维度的国家能力理论————作者:杨旭;陈廷栋;
摘要:国家能力建设是现代国家治理的一项核心任务。国家能力的环境维度蕴含着丰富的治理资源,可被视为国家能力的一种全新理想类型——国家生态能力。伴随中国式现代化向纵深推进,投入政策注意力加强国家生态能力建设恰逢其时。国家生态能力作为特定的行动指向,能够通过国家治理活动中生态意义的生产与再生产,促成“政党—国家—社会”生态意图的连接与执行。其中,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引领国家绿色发展的政治轴线,通过“战略规划”“政...
新质生产力价值创造、价值实现与价值转移的数理政治经济学分析————作者:李佳;张俊山;
摘要:新质生产力理论亟待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进行系统化、数理化研究。新质生产力的数理政治经济学分析框架包含价值创造、价值实现与价值分配三部分内容。在新质生产力价值创造方面,复杂劳动者占比增加有助于提升单位平均劳动效率。在新质生产力价值实现方面,需关注新质生产力社会总资本再生产隐形失衡问题,提升传统行业劳动者的收入水平,确保前沿技术与新兴技术在行业间的全面、无障碍供给。在新质生产力价值转移方面,...
论新时代边疆治理理论的科学内涵、品质特征及其时代价值————作者:徐汉明;伊力夏提·艾合麦提;
摘要:新时代边疆治理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具有原创性贡献的内容。随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边疆各族人民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日益增长的“法福利”需求与“平安”公共品的精准高效优质供给不协调的矛盾日益突出,美西方发达国家“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加速推进,这些给边疆治理带来了复杂变化的新治理难题。新时代边疆治理理论科学回答了什么是、为什么以及怎么样推进边疆治理...
共生式嵌入:返乡资本与村庄社会协同发展机制——以贵州省H公司为例————作者:罗力群;赵书婧;
摘要:鼓励资本下乡是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下乡资本如何更好地嵌入村庄社会并实现双赢也随之成为重要的理论与现实问题。下乡资本分为外来资本与返乡资本。现有研究集中关注外来资本,并且多数停留在化解困境层面。“识别嵌入主体—探索嵌入策略—维系嵌入结果”的共生式嵌入分析框架,可以将下乡资本的嵌入重新拉回协同发展的立场。返乡资本先采取关系嵌入顺利进入村庄社会,再运用利益嵌入实现与村庄社会的资源互补和利益共...
环境无产阶级是新兴革命主体吗?——福斯特的生态革命主体理论及其评析————作者:李素琴;张云飞;
摘要:面对人类世的灭绝性危机,J.B.福斯特基于其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观点提出,环境无产阶级是实现生态社会革命的新兴革命主体。他从更广泛的物质生活条件出发,重新理解马克思的阶级理论,将遭受经济和生态双重压迫视为环境无产阶级的本质特征。同时,在揭示人类世危机的资本主义根源的基础上,他阐明了变革资本积累制度是环境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生态社会革命是环境无产阶级实现其目标的革命路径。但他在环境无产阶级的界定、革命目...
资本下乡中村干部的角色类型与行为逻辑研究——基于四个典型村庄案例的经验考察————作者:刘凤萍;李海金;
摘要:资本下乡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路径,而村干部则是联结外来资本与乡村社会的关键主体。资本下乡过程中,受到政府干预和村社理性的双重影响,村干部在国家代理人与村庄当家人的角色定位中会出现变异或偏移,呈现出“补偿型经纪”“行政型经纪”“保护型经纪”和“赢利型经纪”四种经纪角色类型,从而形塑资本下乡的实践模式和发展成效。在资本下乡实践中,应发挥有为政府的引导、监管和服务作用,调动有能集体的统...
从界域到节点:基于空间实践的西安城墙意象再造————作者:李淼;
摘要:不同于媒介表征范式下城市意象呈现符号化、单面化导致的真实城市与再现城市的二元对立,空间实践视角强调在物质空间、媒介及人等行动者的联合中审视意象生成的动态过程。聚焦西安城墙这一城市物质性构成,可从城墙内外、墙与门三重物质维度探讨空间实践对城市意象的塑造。基于空间实践,城墙之于西安城市的意象从隔离、分界的空间界域转变为意味着连接、纽结及关系建立的网络节点。这种意向性并不仅指其能明确固化空间的边界,更是...
“一带一路”倡议下跨境输出就业社会保障制度的体系化完善————作者:王茜;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下人员跨境流动在数量和范围上的扩展,使跨境输出就业面对更为复杂的社会保障参与标准冲突及待遇可输出性、可携带性需求。我国当前跨境输出就业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本土制度与国际合作面临系统性设计、待遇输出规则及类型化规则相对欠缺,合作模式及事项单一,实际覆盖群体有限的困局,不能适应共建“一带一路”发展的现实需求。为满足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对人员流通质量的新要求,跨境输出就业社会保障制度的体系...
从数据财产权到数据民主——基于“财产所有的民主”的理论分析————作者:张樯;
摘要:财产权是一种旨在消弭物质利益冲突的制度设计。在一个物质的世界里,财产权的配置构成了政治生活的物质基础。财产分配的严重不均会导致少数人在经济上的垄断和政治上的权力集中。罗尔斯提出的“财产所有的民主”试图实现财产权与民主政治相结合的一种理想状态,进而确保每个人参与政治生活的物质基础是平等的。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个人数据作为一种新型财产的属性得到确认。为了实现对个人数据的流转与保护,现有确权思路尝试将数...
中华文化认同视域下民族博物馆空间建构的内在机理————作者:曹莉莉;姜敏;
摘要:作为各民族共建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的标志性象征,我国的民族博物馆借由“编码”和“解码”的文化表征实践,建构出一套以民族文物为主要载体的符号系统,实现空间文化意义的赋予。其空间的生产通过民族文物“语言”符号能指、所指、意义三元组合的意指实践,将具体与抽象、真实与想象、实在与象征相互勾连,形成了物理再现维度上空间实践的感知、知识生产维度上空间表象的叙事以及象征意义维度上表征性空间的体验这三...
基层政府内生动员短板与实践策略————作者:冯晓娟;李全利;
摘要: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离不开基层政府对人民群众的有效动员。客观来看,基层政府在巩固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过程中分别面临社会结构中的内生动员场域空心化、经济结构中的内生动员资源禀赋离散化、文化结构中的思想动员排斥化及政治结构中的基层动员权威低效化等问题。实现基层小农理性与集体主义理性的融合共生是形塑基层内生动员型政府的主要治理逻辑,需要调节基层政府动员与乡村内生主...
农村搭伴养老的实践逻辑及产生的结构性成因————作者:杜姣;
摘要:农村丧偶老人的搭伴养老行为在我国农村地区具有一定普遍性。在实践中,农村搭伴养老表现为老人同居不共财、对双边家庭的脱嵌性以及搭伴养老时间的阶段性特征。搭伴养老内含有资源交换与养老需求满足、契约拟定与子代责任回归以及责任有限与关系持续三重实践逻辑。搭伴养老是特定结构下的产物,其产生的结构性成因包括代际居住空间结构、家庭资源配置结构以及村庄舆论结构。其中,代际居住空间结构的城乡分离、家庭资源配置结构的向...
回应养老:“留守型”村庄的乡村振兴实践路径探析————作者:何倩倩;
摘要:在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一部分村庄出现人、财、物流失的现实趋势,对于一些不具备“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人才条件的“留守型”村庄,如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将成为重要实践问题。在建设方向上,可以从搭建乡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的角度出发,精准而高效地满足大多数在村生活人口的需求。“留守型”村庄组织开展的养老服务实践表明,通过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少量投入,将包括留守老人在内的村庄留守群体变为村庄自...
相关政治法律期刊推荐
- 省级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 北大核心 中国青年研究
- 省级NBA特刊杂志
- 省级四川劳动保障
- 国家级中国统一战线
- 北大核心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 省级档案天地
- 北大核心现代法学杂志
- 省级学习月刊
- 国家级政工研究动态
- 省级现代领导
- 北大核心法学研究
- 省级决策探索(下半月)
- 省级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省级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 国家级真理的追求
- 北大核心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 省级民族大家庭
- 北大核心南开管理评论
- 省级跨世纪(学术版)
- 省级人民司法
- 省级改革与开放
- 省级统一战线学研究杂志
- 南大核心历史研究杂志
- 省级楚天法治
- 省级国际论坛
- 省级法商研究
- 省级国际展望
- 省级世界军事
- 省级新民周刊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