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所属栏目:政治法律期刊 热度: 时间: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国家级
国内统一刊号:32-1002/D
国际标准刊号:1001-9774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
主管单位:总政宣传部
上一本期杂志:《中北大学学报》编辑部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北京行政学院学报》政治论文

  【杂志简介】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于1979年创刊,原名《南京政治学校校刊》,1986年更为现刊名并于次年9月正式公开发行。其办刊宗旨为军事院校的教学、科研服务,为军队的建设服务,着重研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是由解放军总政治部直属的南京政治学院主办、全军唯一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理论刊物,以研究部队思想政治建设和院校政治理论教学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融思想性、理论性与现实性为一体。作为全军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阵地,军队和地方理论学术交流的信息平台,《南京政治学院学报》受到了全国、全军学术理论界的高度关注和重视,目前,它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确定的“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是总参谋部、总政治部确定的“全军军事学核心期刊”,是中国人文社科学报的“全国百强社科学报”,连续四次被列入“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并荣获首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期刊奖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国家期刊奖是我国期刊界惟一的政府奖,也是期刊界的最高奖)。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社科双效期刊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第三届(2005)国家期刊提名奖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有:邓小平理论研究、哲学研究、伦理学研究、经济学研究、政治学研究、史学研究、军事理论研究、政治工作研究、军事人才学、新闻与传播等。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中国道路对马克思主义的“证实”——论中国道路的马克思主义意义之一 陈学明1-9+140

  邓小平国家治理辩证观及其时代价值 伲永贵10-14

  意识形态动态观察

  充分认清当前军队意识形态建设的复杂背景 姜延军15-18+140

  不断夯实军队意识形态安全的文化根基 李书吾19-25

  性别气质的建构与批判——基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的诠释 刘丹丹;戴雪红26-29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形态凝聚力培育研究 陈勇;方蒸蒸30-33

  经济与政治

  分配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课题 吴晓宇;颜晓峰34-37+140

  科技社团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路径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黄涛珍;杨冬生38-41

  新时期人民军队民主建设动力略论 万佳;胡海桃42-46

  军用标准化改革与军民融合发展 陈晓和;平洋51-56+140

  国防工业全要素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及其实现机制 杜人淮57-63

  我国义务兵征召的“低容征率选征制”特征:困局与前景 罗敏64-69

  国家安全与军事战略

  军民融合发展国家战略探析 赵耀辉;梁君47-50

  中国人看世界

  北域强邻:近代以来中国人的俄国印象 吴贺70-78+141

  多彩浪漫:近代以来中国人的法国印象 张子恺79-83+141

  论文发表代理投稿:博弈论视角下的征地实践:基于鄂中L村的考察

  摘要:基于对既有征地研究中政治抗争视角以及批判我国当前土地制度视角的反思,研究发现,需要将国家征地行为置于村庄之中,实现征地情境的还原,揭示征地本身的复杂性、所牵涉征地主体及其利益诉求的多样性,才能整体和客观理解征地纠纷和冲突产生的实质。通过对鄂中L村征地实践过程的详细展现和考察,发现征地纠纷主要是村庄内部各主体针对征地利益博弈的结果,与抗争政治视角中农民的利益或权利受损无关,也与当前我国土地制度(包括征地制度)所隐含的土地发展权国有的规定无关。村民在利益博弈过程中,因博弈能力的差异造成了村庄利益分配秩序的失衡,引发了村庄公共资源分配失序、村庄社会关系紧张、村庄历史遗留问题被激活等社会后果,侵蚀着村级组织的合法性。

  关键词:征地,村庄,利益博弈,社会失序

  一、问题的提出

  征拆研究中比较典型的是抗争政治视角,其将征拆实践中频发的诸多问题和冲突置于农民与国家关系的范式中探讨,二者呈现出强烈的对立性,主要体现在因土地非农化收益的分配在二者间存在的严重不公[1],导致农民权利或利益受损,引发农民针对政府的抗争。然而,城郊农民盼征地拆迁[2]的事实越来越为学者发觉。农民尤其是“钉子户”的抗争抗拆行为实则是为了获得更多的额外利益,而非权利或利益受损。征地拆迁在本质上是“对土地增值收益的再分配过程”[3]。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新时代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话语叙事构建————作者:蔡胜;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现代国际秩序的分水岭,其历史叙事本质上是一场关于文明记忆的话语权博弈。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全球反法西斯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然而,欧美中心主义叙事长期通过割裂时空关联与矮化战略价值等方式,对中国战场地位与贡献形成系统性遮蔽。基于此,亟待建构全球史观下的中国抗战历史坐标体系:还原十四年抗战的完整脉络、确立中国战场作为欧亚大陆战略枢纽的地位、阐释抗战精神的世界意义及...

以正确抗战史观传承伟大抗战精神————作者:徐志民;季驰炜;

摘要: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抗战史学科基本形成,抗战史研究的成果颇为丰硕,却鲜见关于抗战史观的研究成果。在究竟何为正确抗战史观上,学界或有不同认识,但至少包括四点共识:一是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二是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三是中国抗日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四是必须坚决维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坚决维护战后国际...

全球视野下九一八事变的历史坐标再探————作者:崔瑾;

摘要:对于九一八事变在二战史研究中的历史坐标,中外学界长期存在认知分野,因而有必要从全球视野下对其定位进行全面审视,揭示其作为二战起点的深层逻辑。事实证明,九一八事变凸显了日本的扩张野心,标志着法西斯国家对国际公序良俗的挑战,以其为序幕的十四年抗战已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申九一八事变作为二战起点,既是解构和突破西方中心主义的二战史研究的需要,亦是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作用的必然...

“第二个结合”巩固文化主体性的发生机理与发展进路————作者:何美子;徐健;

摘要:“第二个结合”根源于近代以来的文化主体性危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契机为根基、马克思主义普遍性与民族性的辩证统一为内核、精神独立自主性的强化为特征、新的文化生命体的生成为标志,从“被动应对”到“主动生成”重建了文化主体性。在发展进路上,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发展观,推动中华文化主体性重构与中国式现代化同步演进。通过“第二个结合”推动中华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从“外在关联”转向“深层互构”...

新质生产力赋能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逻辑关联、问题检视与纾解之道————作者:胡伯项;侯世伟;

摘要: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共同富裕的重大时代要求,必须从生产力高度进行整体把握。新质生产力赋能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既恪守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本逻辑,也遵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逻辑,更符合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文明逻辑。当前,新质生产力赋能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在驱动、初衷、进程方面,应尽力避免生产偏离、分配失衡、精神异化的问题。为此,协调物质生活、打造优质产品、调度失衡配给、净化异质空间成为新质生产力赋能精神生活...

从异化到解放:马克思资本主义批判的时间向度与当代审思————作者:徐斌;侯晓玉;

摘要:时间是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变迁的关键维度,也是马克思展开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核心范畴。马克思批判了资本主义时代的时间异化现象,时间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从人类发展的积极存在降格为资本增殖的抽象工具,结构失衡、节奏失控、意义失落和权力失范共同形塑了资本逻辑的时间宰治格局;马克思描述了共产主义社会的时间解放图景,届时劳动时间将从“外在折磨”转变为“自我享受”,自由时间将从“劳动附庸”升华为“财富尺度”,时间文明也将...

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作者:古琳晖;孙文广;

摘要:在抗日战争的伟大斗争中,中国共产党秉持民族大义,胸怀战略全局,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在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战洪流中,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深邃的思想引领力、强大的群众组织力、广泛的社会号召力,唤起民族觉醒、把握历史主动、创新理论指导、挥师敌后战场、加强自身建设、动员人民群众,彰显其中流砥柱作用。这也是新时代引领我们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实现中华...

“亲诚惠容”周边外交中的中日关系发展及走向————作者:吕耀东;鞠佳颖;陆思影;

摘要:“亲诚惠容”是中国在周边外交环境出现新情况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外交战略理念。十多年来,影响中日双边关系的国际权力格局、地区局势、两国国内环境均发生了变化。受制于亚太地区地的缘战略格局变动、美国因素对中日关系的长期影响、日益加剧的日本政治右倾化等因素,中日双边关系总体上在“冷”与“暖”之间反复波动。“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提出的10多年来,中日关系在发展过程中,既展现在经贸领域相对稳定的互惠一面,也凸显...

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体制机制创新研究————作者:周文;白佶;

摘要: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路径。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以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应坚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完善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不断完善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在新发展阶段,必须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以经济高质量发展...

西方媒介民主赤字与资本主义意识工业批判————作者:孙炳炎;

摘要:西方社会多方面现状显示,西方媒介的发展不仅没有促进政治的民主,反而带来媒介公共领域的萎缩、媒介不平等的增加以及社会个体传播权利被侵蚀,阻滞了社会个体的政治参与,造成日益严重的民主赤字。西方媒介发展过程中所引发的社会不平等和民主悖论,归根到底是由媒介所属的资产阶级意识工业的阶级性所决定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制度的确立内在深刻地影响着包括媒介在内的意识工业,使其更加明确地服务于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诉...

从管理到治理:军事治理的演进逻辑、本质特征与实践路径————作者:吴应明;唐健;

摘要:军事治理体现我国军事组织和管理方式的变迁,映射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变化,是我党我军在建军治军理论创新与实践创造的经验总结和思想结晶。军事治理的演进过程由内生性演化和创新性发展所驱动,以党的绝对领导为根本政治原则,以法治建设为善治之基,以机制重塑为运行之轴。全面加强军事治理,必须坚持政治引领、创新治军理念和方式、尊重官兵主体地位,以改革创新的思路和办法解决我军发展中的矛盾,为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打牢坚...

数字化时代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逻辑机理与困境破解————作者:方建春;李红亮;

摘要:数字化的时代浪潮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全面转型,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现代化离不开数字技术的支撑引领,数字信仰教育是推动教育强国建设、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途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与数字技术在信仰认同建构、理论研究范式、教育功能属性上的耦合,为数字技术赋能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提供了充分可能。但信仰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同时也面临着数字缺位、技术失当、关系异化等现实困境。基于此,应当在领导之维完善党...

构建关于中美关系的正确战略认知——基于美国认知场域变化与对美舆论策略调整的研究————作者:欧阳向英;

摘要: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而正确战略认知对于中美关系发展起着基础性、关键性作用。从“繁荣叙事”到“安全叙事”,美国国内认知场域的变化使其对华政策逐渐走向偏执。美国对华“战略竞争”定位是美中关系紧张的认知来源,而相对实力下降是其不断强化“威胁认知”的主要依据。而中国视美国为重要的国际行为体,希望与美国相互“视为伙伴”,形成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为此,构建正确战略认知...

本刊启用“腾云”期刊协同采编系统的公告

摘要:<正>尊敬的各位作者:为进一步加强期刊投稿、审稿及反馈流程的系统化、高效化、便捷化管理,本刊已于2025年7月1日正式启用中国知网“腾云”期刊协同采编系统。请广大作者通过网址https://lzzb.cbpt.cnki.net/登录系统,投递稿件。原投稿邮箱(zysxllzx@126.com)自8月1日起停止接收稿件,仅用于沟通联系。注意事项:1.投稿前请仔细阅读本刊《2025年重点选...

2025年重点选题方向

摘要:<正>根据新闻出版署批准,原《南京政治学院学报》更名为《思想理论战线》,由国防大学主管,国防大学政治学院主办,于2022年复刊。本刊定位为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融思想的创新性、理论的前沿性、战线的导向性为一体,刊发马克思主义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等党、国家和军队建设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的创新性研究成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思想武器,为高层决策提供...

“两个结合”视域下统一战线话语的建构语境、核心要义与时代价值————作者:杜艳华;刘晨晨;

摘要:话语是统一战线凝心铸魂、聚同化异的重要载体。“两个结合”视域下统一战线话语的建构,是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在统一战线领域的深刻体现。这种话语建构既是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选择,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更是新时代巩固党执政基础的重要保障,丰富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两个结合”视域下统一战线话语涵盖内容广泛,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需要统一战线、需要什么样的统一战...

“亚洲冷战公理”的缘起:冷战初期的中美关系————作者:马建标;田喆;

摘要:“门户开放政策”和“冷战遏制政策”内容各异却同出一源:均为美国门罗主义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政策表现。门罗主义的精神内核是美国中心主义和霸权主义。在19、20世纪之交,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意味着局限于美洲大陆的“不干涉原则”打破了“空间限制”,成为不受地域空间限制的普遍干涉主义原则。经过一战时期威尔逊总统的发扬光大,门罗主义披上了“自由民主”的外衣,在“自由的世界贸易”或“自由的世界市场”幌子下,向全...

中美“新冷战”是一种伪命题————作者:荣霞;

摘要:近年来,美国国内频频炒作中美“新冷战”的论调。但是,“新冷战”需要满足视为冷战的三个基本构成条件,即对抗的意识形态,对立的军事联盟和两个独立的经济体系。按此标准,如今中美之间的关系,与上述条件并不吻合,因此“新冷战”本身是一个伪命题,是一种极其险恶的战略诱导性提法。尽管“新冷战”是一个伪命题,但冷战的教训却不能不吸取。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如何在长期对抗的“冷和平”之下生存和发展。从历史的角度看,如何在...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实践对象化”思想探析————作者:许慧洁;吴宏政;

摘要:“实践对象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奠基性理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人的本质的现实性思考充分蕴含了“实践对象化”思想。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提出的“意识第一性”的基础上继承了劳动是人的对象化及其扬弃的辩证思想,在批判费尔巴哈提出的感性直观片面的自然人的基础上继承了人的类本质及其对象性思想。“对象化”以“实践”为中介才能实现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化,“实践”本质上就是人的主体力量的“对象化”活动...

美西方计算政治宣传的监控资本主义实质批判————作者:王威;王海稳;

摘要:时下社交媒体宣传操纵的全球泛滥及其对国际安全带来的不确定性,凸显了起底计算政治宣传之根源和实质的重要性。现代社会中的宣传是深蕴世界历史意涵的国际性政治行为,不同社会制度的宣传共同构成了整体意义上的现代宣传,因而“宣传”历来是两种意识形态斗争的主要战场。起源于美西方的计算政治宣传,仰仗资本主义与信息技术的政治联姻,正逐步演化为“新冷战”思维逻辑下典型的破坏性煽动,而其实质无非是算力时代资本主义求生存...

  相关政治法律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