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发展科学技术的“双百”方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在工作中坚持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相结合、中西医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提高为主的办刊方针。以报道口腔医学领域内国家重点科研成果、热点学术问题研究现状以及导向性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成就作为中心任务。是我国创办最早的口腔医学期刊,被全国口腔医学工作者视为代表国家水平的学术刊物。目前该刊设有20余个栏目,是中文核心期刊,自80年代以来为10余个国际检索机构与数据库收录。该刊在国内医学期刊中较早设立“快速通道”的发表方式,具有国内外创新价值的论文可在3个月内予以发表。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本刊是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多年来一直受到国内外文献检索系统的重视,被美国《医学索引》、荷兰《医学文摘》、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等10余个著名国际检索期刊和数据库收录。
总被引次数1023。影响因子0.771;各项基金和资助论文数所占比例0.37;他引率0.93。本刊科技期刊评价的各项指标逐年上升,多年来在国内口腔医学类期刊中排序第一。
本刊2001年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的“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2002年再度获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三等奖。2002~2004年连续获得“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奖。
【栏目设置】
刊有由国内著名权威专家撰写的“述评”、“专论”、“回顾与进展”、“专家笔谈”;有中华医学会各专业委员会拟订的“诊疗指南”;有具有学术导向性的“会议纪要”;有规范临床操作的各种系列“讲座”等,还有按专业分栏目的论著。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人胚胎干细胞向角质形成细胞分化方法的专家共识 创建人胚胎干细胞的预测健康安全新体系项目专家组
鼠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生物钟基因Per1与细胞周期基因昼夜节律的表达 谭雪梅,叶华,杨凯,陈丹,唐洪,Tan Xuemei,Ye Hua,Yang Kai,Chen Dan,Tang Hong
唑来膦酸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郎淼杰,周稚辉,毛静静,任曼曼,朱莉,王彦亮,Lang Miaojie,Zhou Zhihui,Mao Jingjing,Ren Manman,Zhu Li,Wang Yanliang
上颌快速扩弓对颅颌面骨及上气道影响的锥形束CT分析 李磊,齐素青,王宏伟,任素锋,班建东,Li Lei,Qi Suqing,Wang Hongwei,Ren Sufeng,Ban Jiandong
赤藓糖醇对嗜酸乳杆菌影响配方奶中乳酸代谢量的定量分析 姚军,张琰君,张佳丽,杨秀娟,Yao Jun,Zhang Yanjun,Zhang Jiali,Yang Xiujuan
羧甲基壳聚糖锌多肽复合材料对四种牙周致病菌体外抑菌作用的研究 宋佳,邓婧,吴园园,刘万顺,宋福来,Song Jia,Deng Jing,Wu Yuanyuan,Liu Wanshun,Song Fulai
局部应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明胶海绵对骨质疏松鼠种植体骨结合影响的研究 唐成芳,李晓红,王峰,崔晓明,朱勇,Tang Chengfang,Li Xiaohong,Wang Feng,Cui Xiaoming,Zhu Yong
穿膜肽纳米类脂质体包载利多卡因的透皮特性及表面麻醉效果初探 王悦,张连云,李长义,王汉杰,李芹,Wang Yue,Zhang Lianyun,Li Changyi,Wang Hanjie,Li Qin
紫外线对钛表面蛋白吸附及竞争吸附的影响 秦泽曼,滕伟,Qin Zeman,Teng Wei
不同温度热处理后TiO2-SiO2-SnOx纳米薄膜对钛-瓷结合强度的影响 张子川,张佩,Zhang Zichuan,Zhang Pei
噬菌体肽文库筛选人成骨细胞特异性结合多肽的实验研究 吴明月,周玉琴,杜明亮,钱海燕,李全利,Wu Mingyue,Zhou Yuqin,Du Mingliang,Qian Haiyan,Li Quanli
医学论文代发:门诊口腔科医院感染预防与管理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和医护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门诊口腔科是医院最易造成交叉感染的场所之一, 因此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抓好口腔科的各个环节, 防止污染扩散,是控制医院感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是医学论文,主要探讨门诊口腔科医院感染预防与管理问题。
关键词: 医学论文代发,口腔科,医院感染,预防措施
1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按照《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技术操作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上海市医疗废物卫生管理规范》、《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的要求, 同时结合本院特点制定了口腔诊疗消毒隔离制度、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制度、口腔诊疗器械清洗灭菌操作规程、口腔科器械消毒灭菌处理流程、手卫生规范制度及职业卫生安全防护、消毒灭菌状况监测制度、医疗废物处置制度、人员岗位管理制度、消毒产品采购、验收制度。做到人人知晓、有章可循。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最新期刊目录
种植体周病——口腔被忽视的重要疾病————作者:冯向辉;韩劼;释栋;孟焕新;
摘要:种植体周病是口腔疾病谱中的一类炎症性疾病, 因种植体周菌群失调和微生物与宿主失衡所致。种植体周病分为种植体周黏膜炎和种植体周炎:种植体周黏膜红肿, 探诊出血和(或)溢脓, 病变局限于软组织的为种植体周黏膜炎;病变累及种植体周软硬组织, 不仅出现黏膜组织炎症表现, 而且具有骨丧失特征的为种植体周炎。种植体周病如同牙周炎具有明确的病因、组织病理学特征、临床表现, 目前也具有国际共识的诊断标准。本文简要...
不同骨移植材料用于重度牙周炎磨牙拔牙同期牙槽嵴保存术的前瞻性病例研究————作者:任钰莹;张浩筠;胡文杰;徐涛;危伊萍;
摘要:目的比较使用添加或不添加胶原成分的异种骨移植材料对重度牙周炎磨牙实施拔牙同期微翻瓣牙槽嵴保存术(MCF-ARP)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23年5至11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牙周科, 因重度牙周炎需拔牙行种植修复的患者。共纳入24例重度牙周炎患者的24颗磨牙, 分为脱蛋白牛骨矿物质(DBBM)组和含胶原DBBM(DBBM-C)组, 每组纳入12例患者的12颗磨牙, 两组均实施微创拔牙同...
后牙牙槽嵴保存术后种植辅助植骨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作者:邓家琪;杨泽;刘熠;曹若妍;潘亚萍;
摘要:目的通过构建风险预测模型, 评估各因素对后牙牙槽嵴保存术(ARP)后种植是否需要辅助植骨的影响。方法根据样本量计算公式, 采用R 4.1.3软件的pmsampsize程序包计算样本量后, 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 选取2018年1月至2024年5月于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病科进行ARP治疗的98例患者, 共计110颗后牙,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 按7∶3比例将患牙随机分为建模组与验证组...
Ⅳ期牙周炎早期正畸介入治疗的可行性研究————作者:包佳琦;雷利红;王中秀;冯贻苗;孙伟莲;陈莉丽;
摘要:目的比较Ⅳ期牙周炎早期正畸介入治疗与常规牙周正畸治疗对牙周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4年8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牙周病专科就诊, 完成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的Ⅳ期牙周炎患者30例。将龈上洁治、龈下刮治同期或治疗后1个月内开始正畸早期介入的患者纳入早期正畸组(15例), 将正畸治疗前已完成龈上洁治、龈下刮治及相应的牙周手术, 已获得牙周炎症控制的患者纳入对照组(15例), 回顾...
肥胖对牙周炎小鼠牙槽骨吸收及肠道菌群的影响————作者:郑丽纯;陈日新;王南南;王敏;钱俊;李丽丽;闫福华;
摘要:目的研究在肥胖背景下, 牙周炎小鼠牙槽骨吸收和肠道菌群的变化。方法 24只7周龄雌性C57BL/6J小鼠通过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正常饮食组(NFD组)、高脂饮食组(HFD组)、正常饮食牙周炎组(NFDPD组)和高脂饮食牙周炎组(HFDPD组)。NFD和HFD组小鼠分别喂养普通饲料和高脂饲料持续12周;NFDPD和H...
脂多糖激活的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信号对牙周膜细胞的影响————作者:周逸;王丹蕾;蔡华阳;张然;徐艳;
摘要:目的探索脂多糖(LPS)激活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信号对牙周膜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使用磷酸盐缓冲液(PBS)和牙龈卟啉单胞菌(ATCC 33277)来源LPS刺激人牙周膜细胞(hPDLC)12 h, 分别为PBS组和LPS组, 使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内损伤DNA信号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在细胞内的分布情况和STING信号的激活水平, 采用活细胞探针法检测细胞内...
止血夹对血管内膜的损伤研究及保护策略的优化探索————作者:任立志;王倩倩;王丹;张泽鹏;武晓芬;孙睿;
摘要:目的观察两种止血夹在不同夹闭力下对血管内膜的损伤情况, 并优化及验证最小夹闭力(MOF)计算公式, 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止血夹降低血管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96只体重280~300 g雄性SD大鼠(山西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金属止血夹组(n=48)和一次性止血夹组(n=48), 每组内均包含夹闭力大小为30、60、90、120 g四个亚组进行腹主动脉的损伤实验,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
基于锥形束CT影像组学与临床特征的上颌切牙中重度正畸诱导炎症性牙根吸收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作者:左志刚;付甜甜;李馨兰;尹斌;乔峰;李佳晔;吴丽更;
摘要:目的基于101例错畸形患者的锥形束CT影像组学特征和临床特征建立上颌切牙中重度正畸诱导炎症性牙根吸收(OIIRR)的风险预测模型, 以期为临床矫治计划的制订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4年1月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由同一名主治医师接诊的101例错患者的临床和锥形束CT资料, 其中Ⅰ类错42例, Ⅱ类错52例, Ⅲ类错7例, 年龄(19.7±6.3)岁, 纳入上颌切牙394颗。...
纯钛表面富组蛋白涂层改性及其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黏附和伸展的影响————作者:王硕;陈宝仪;赵陆;刘畅;
摘要:目的探讨纯钛表面富组蛋白1(Hst 1)和D构型富组蛋白1(D-Hst 1)涂层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BMSC)早期黏附和伸展的作用。方法制备纯钛试件后分为4组, 分别为纯钛组、食人鱼溶液处理组、硅烷偶联剂处理组、Hst 1改性组或D-Hst 1改性组(席夫碱反应), 每组5个。各组试件进行相应处理后, 测试水接触角, 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试件表面微形貌, X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
细胞骨架相关蛋白4基因敲除抑制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及上颌扩弓成骨的研究————作者:王晗哲;陶地豪;常士平;何小宁;李蓓;赵铱民;
摘要:目的探讨细胞骨架相关蛋白4(CKAP4)基因敲除对小鼠上颌扩弓成骨的影响及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成骨分化的调控机制。方法选取6~8周龄野生型(WT组)和CKAP4基因敲除纯合子(Ckap4-/-组)小鼠各19只, 建立小鼠上颌快速扩弓模型。术后7、14 d取材, 采用显微CT、HE染色评估骨再生情况, 收集小鼠腭中缝造模区域组织蛋白, 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碱性磷酸酶(ALP)、Runt相...
重度牙周炎多学科联合诊疗10年观察随访1例————作者:曹润;杨柳;徐楠;熊紫云;彭思敏;马莉;曹正国;
摘要:重度牙周炎除严重的牙周组织破坏之外, 常伴有牙齿缺失、咬合紊乱、咀嚼功能障碍等混杂因素, 严重影响口腔健康、功能和美观。根据欧洲牙周病学会2022年发布的Ⅳ期牙周炎S3级临床诊疗指南, 重度牙周炎在去除龈上、龈下菌斑后, 需要通过多学科联合诊疗, 重建正常的咬合功能, 最大程度改善美观, 并长期维持疗效的稳定。本文展示1例重度牙周炎(Ⅳ期C级)牙周-正畸-修复联合治疗10年观察随访的病例, 并基于...
Ⅳ期C级切磨牙分布型牙周炎多学科联合治疗9年纵向观察1例————作者:郭红梅;王喜军;孙钦凤;葛少华;
摘要:Ⅳ期牙周炎常继发功能及美学并发症, 严重影响患者口腔健康与生活质量。单纯的牙周治疗不足以稳定口腔状况, 常需制订严格的多学科诊疗计划, 其治疗目标不仅局限于恢复牙周健康, 还应恢复完整牙列、重建咬合功能、改善美观效果, 以提高生活质量。本文报道1例Ⅳ期C级切磨牙分布型牙周炎患者, 经牙周基础治疗, 联合正畸和种植、修复等多学科治疗, 以及牙周支持治疗, 纵向观察9年, 最终达到恢复健康、重建功能及...
重度牙周炎患者行意向性牙再植术保存天然牙1例————作者:张潇月;周婕妤;叶畅畅;黄萍;赵蕾;
摘要:保存天然牙是重度牙周炎患者的重要目标之一。意向性牙再植术作为一种保存难治性患牙最后的方法, 在牙周病学领域的应用逐渐增加。本文报道1例通过应用意向性牙再植术保留预后不良牙周炎患牙的病例, 通过牙周基础治疗及意向性牙再植术, 在术后2年随访期内患者牙周状况稳定, 获得牙周组织的有效再生, 恢复了美观及功能, 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
基于人工智能的多模态融合诊断——牙周炎精准诊断新进展————作者:柴桢;李晔;游民黎;宋皓楠;徐峰;李昂;
摘要:牙周炎是一种全球流行的炎症性口腔疾病, 影响全球约50%的人口, 对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显著负担。早期、准确诊断对预防牙周炎病情恶化至关重要。然而, 现有的传统诊断方法通常依赖医师的主观判断, 仅能评估疾病的累积状态, 难以实现早期精准识别。近年来, 人工智能(AI)在医疗诊断中的应用快速发展, 特别是通过多模态数据的整合实现了更全面的信息捕捉与分析。多模态数据融合技术结合了来自图像、临床参数和...
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在颞下颌关节盘修复中的研究进展————作者:罗洁;傅柏平;金晓婷;徐婷;
摘要:颞下颌关节盘(TMJD)是颌面部重要的生理结构, 其损伤后的自我修复能力有限, 常导致功能性退化。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为TMJD修复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 其中支架提供了基础的物理支持和适宜的细胞微环境。支架材料包括天然生物材料、脱细胞外基质、合成聚合物, 目前通过材料复合、表面修饰和化学改性等材料改进方法以及电纺丝技术和三维打印技术的优化, 支架的整体性能得到显著提升, 在不同程度缺损的TMJD修复...
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联合再生术保存重度软硬组织缺损天然牙2例————作者:童慧;轩东英;熊紫云;汤思敏;郁雯科;陈丹鹏;
摘要:牙周炎患者天然牙软硬组织丧失不仅削弱患牙功能, 影响长期预后, 在前牙美学区还会更加影响美观。牙周再生手术是治疗骨内缺损的有效措施, 但对于仅存一壁等非容纳型骨下缺损, 牙周再生手术效果有限;尤其当患牙局部同时存在牙龈退缩或角化龈宽度不足等膜龈缺陷时, 单独行牙周再生手术预后不佳。本文报道此临床场景下软硬兼施、多学科交叉有序进行保留天然牙的重度软硬组织缺损病例2例, 以期探索软组织移植与牙周再生手...
减少游离糖预防龋病专家共识————作者:曾晓娟;刘雪楠;刘敏;司燕;张颖;赖建强;丁贤彬;苏畅;司向;卢友光;林焕彩;郑树国;荣文笙;杜民权;欧晓艳;邱荣敏;周脉耕;王春晓;
摘要:当今社会, 含糖饮食已成为许多人生活中难以避免的一部分, 但糖的过量摄入对口腔健康和全身健康都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是导致全球口腔疾病、心血管疾病、癌症、肥胖和糖尿病增加的危险因素之一。为应对高糖饮食对健康造成的危害, WHO和世界牙科联盟已提出倡议, 各国政府也实施了相应的政策和策略, 以减少糖的摄入。2019年我国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提出, 到2030年实现"人均每...
《口腔卫生全球战略和行动计划(2023—2030年)》的解读与展望————作者:刘帆;余诗畦;韩向龙;
摘要:口腔疾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2023年WHO颁布的《口腔卫生全球战略和行动计划(2023—2030年)》是推动全球口腔健康的里程碑式文件, 是落实全球口腔卫生决议及战略的关键举措之一。该行动计划以全民覆盖为核心, 通过加强预防、早期干预及综合管理等多项策略和具体行动, 以提高全球口腔卫生水平。本文将全面梳理和解读《口腔卫生全球战略和行动计划(2023—2030年)》在提升口腔卫生领...
人工智能在口腔美学中的应用与未来————作者:陈江;
摘要:人工智能(AI)在口腔美学领域通过深度学习等技术提升了牙齿修复设计、微笑动态分析及个性化治疗的精确性和效率, 为患者提供更精准且高效的美学治疗方案。然而, AI的应用仍面临技术瓶颈、伦理争议以及数据多样性不足等问题。未来, 通过高质量数据的引入、实时学习技术的优化以及多学科融合的推进, AI有望进一步推动口腔美学的智能化与人性化发展, 为患者和临床实践带来深远而积极的影响。本文结合近年研究成果, ...
基于修复体-牙-牙周界面的美学区固定修复诊断分型及边缘策略————作者:林淑贤;刘伟才;
摘要:固定修复中制订合理的边缘策略, 获得修复体-牙-牙周(RTP)界面的协调关系, 是实现修复成功及疗效长期稳定的关键。本文围绕这一核心问题, 阐明理想的RTP界面关系, 并详述基于RTP界面考量的美学区固定修复的生物学-美学双轴诊断分型, 以及基于该分型的临床治疗决策及方案。进一步从如何降低RTP界面破坏、提升牙周软组织保护作用的角度, 对美学区修复体的边缘策略及相应临床操作进行阐述
相关医学期刊推荐
- 省级兵团医学
- 省级《时珍国药研究》
- 省级《器官移植》
- 北大核心《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 省级《社区医学杂志》
- 国家级中外女性健康研究杂志
- 北大核心《中华病理学杂志》
- 省级《赣南医学院学报》
- 北大核心《中国病案》
- 北大核心《微生物学通报》
- 省级《中医外治杂志》
- 省级《中华养生保健》
- 国家级《中国执业药师》
- 省级《现代食品与药品杂志》
- 北大核心肿瘤研究与临床
- 北大核心《腹部外科》
- 北大核心《中华精神科杂志》
- 北大核心《心血管病学进展》
- 北大核心《医学教育探索》
- 北大核心《中医药学报》
- 北大核心《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 省级保健事业
- 省级西藏医药
- 北大核心《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 国家级《疾病监测与控制》
- 北大核心《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 北大核心《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 北大核心《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 国家级 国外医学(卫生经济分册)
- 国家级《磁共振成像》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