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是由民政部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管理的全方位报道骨质疏松防治与研究的国家级学术核心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每月20日出版,发行量3500册。本杂志已创刊15年,由于我们始终以学术水平高、内容丰富、信息量大、版面新颖活泼为特色,深受国内外同行、专家学者的厚爱,发行量逐年上升。从2002年起被国家科技部列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6年又再次入选。2006年变更为双月刊,后应广大读者要求从2007年起变更为月刊,大16开。本刊一直由我国著名的骨质疏松学专家刘忠厚研究员担任主编。阅读人群主要为骨科、内分泌科、妇产科、老年医学科、放射医学科等部门的医生及各相关研究院校的学者等。
杂志变更为月刊后每期为96页,力争加大国内外信息量,努力提高质量,为读者与作者、读者与厂商之间搭建一个互通有无的平台,并与国际接轨。作者可以以英文形式发表原著,图表可以以中英文双语形式出现。本刊涉及对骨质疏松的基础研究、诊断、治疗、预防、经济和教育等领域的内容。经上级批准,有关骨性关节炎方面的内容也已收入本刊。该病发病率较高,属多发性老年病之一。还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一些新的栏目,比如对诊断标准、诊断方案、HRT的新观点、对不同类型的骨质疏松进行诊断、治疗与预防的指南;增加了科普宣传的内容,为全民提供有关骨质疏松及骨矿疾病方面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还设立了专门的交流版块,欢迎各位医生学者就某些热点问题引发讨论;更鼓励作者经常引用国外在研究、选题、不同诊断设备的诊断标准、新的治疗药物应用方面的最前沿信息,并结合中国实践加以运用。相信通过了以上举措,会令我们的杂志在新的一年里更充满生机、激发无限的活力与源源不断的动力。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09)、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论著、临床研究、流行病学、药物研究、专论、综述、小知识、消息。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检测破骨细胞内活性氧水平方法的实验探究与应用 史俊,杨柳,黄强,刘建,罗卓荆,SHI Jun,YANG Liu,HUANG Qiang,LIU Jian,LUO Zhuojing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关于正文的有关规范 本刊编辑部
含锶羟基磷灰石对骨质疏松症大鼠的影响 刘彪,李运峰,胡静,LIU Biao,LI Yunfeng,HU Jing
局部注射唑来膦酸和 rhBMP-2对兔骨质疏松模型血清生化指标及骨小梁生长速率的影响 郝旭光,孟国林,徐放,刘建,胡腾龙,隋天棋,王军,吕荣,HAO Xuguang,MENG Guolin,XU Fang,LIU Jian,HU Tenglong,SUI Tianqi,WANG Jun,LV Rong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WISP-1调控机制的研究 姜旭,吴成爱,王莹,赵丹慧,JIANG Xu,WU Chengai,WANG Ying,ZHAO Danhui
不同浓度 hTNFα对软骨细胞及其基质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李敏,李舸,贾欢欢,吴玉娥,唐璐,陆幸妍,陈珺,杨国柱,张钰,李青南,LI Min,LI Ge,JIA Huanhuan,WU Yue,TANG Lu,LU Xingyan,CHEN Jun,YANG Guozhu,ZHANG Yu,LI Qingnan
女性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骨密度和髋部结构强度变化 李毅中,蔡思清,颜丽笙,林金矿,姚学东,庄华烽,王培文,LI Yizhong,CAI Siqing,YAN Lisheng,LIN Jinkuang,YAO Xuedong,ZHUANG Huafeng,WANG Peiwen
中医不同治法对骨质疏松症小鼠骨骼、骨骼肌 Ihh 含量影响的比较研究 杨芳,孙鑫,郑洪新,林庶如,王拥军,YANG Fang,SUN Xin,ZHENG Hongxin,LIN Shuru,WANG Yongjun
lncRNA 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阴虚证中的表达特征及调控网络分析 陈娟,谢丽华,李生强,许惠娟,胡智旭,葛继荣,CHEN Juan,XIE Lihua,LI Shengqiang,XU Huijuan,HU Zhixu,GE Jirong
医师职称论文:生物制药技术在制药工艺中的应用
【摘要】生物制药技术在世界各地得到迅速地发展,成为新时期重要的技术之一。生物制药技术在制药行业的广泛应用,为研制出更好、更有效的西药奠定基础,其在制药行业的应用不仅仅有以上几点,更多的是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进步。
【关键词】生物制药技术,制药工艺应用
一、前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生物制药技术日新月异。技术的研究程度也上升到了更高水平,更加准确细致地改善人们身体的各个部分的机能,使人们的身体素质得到更有效的提升。诸如基因工程技术、酶及细胞固定化技术、细胞工程及单克隆抗体等,也已成为生物制药方面的热点词汇,而肿瘤药物、免疫性药物、冠心病治疗药物等也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常见的药品。由此可以看出,生物制药技术在制药工艺方面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同时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生物制药技术逐渐成为制药工艺的中流砥柱,成为制药工艺发展的强心剂。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最新期刊目录
由JAK2/STAT3探讨益气蠲痹方治疗类风湿关节滑膜炎作用机制————作者:康惠琴;李浩林;李伟青;杨彩红;崔馨予;贺佩鑫;程伟刚;王海东;
摘要:目的 研究益气蠲痹方通过调节Janus激酶2/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信号通路(JAK2/STAT3)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CIA)滑膜炎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实验选用SD大鼠,随机均分为七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甲氨蝶呤组、雷公藤多苷片组,以及益气蠲痹方低、中、高剂量组。每7天观察大鼠关节炎指数及关节肿胀程度;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踝关节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对血清白...
AMPK敲除对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线粒体自噬影响————作者:王晓萍;周明旺;杨波;吉星;李盛华;
摘要:目的 通过体外实验明确AMPK敲除对IL-1β诱导的大鼠软骨细胞的影响,并基于PINK 1/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探讨其机制。方法 将细胞分为空白组(Control)、模型组(Model)、转染组(siRNA)、转染加模型组(siRNA+M),通过siRNA技术敲除软骨细胞AMPK的表达,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线粒体膜电位、ROS表达水平,ELISA检测ATP水平,RT-PCR技术检测AMPK、M...
低氧暴露对小鼠RANKL/NF-κB/NFATc1通路影响及骨代谢变化————作者:张娟;杨历新;王叶;高淑珍;许海琦;樊宇;郭薇薇;
摘要:目的 探讨低氧暴露不同阶段对小鼠RANKL/NF-κB/NFATc1通路影响及骨代谢变化。方法 将48只SPF级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低氧组(hypoxia, H组)和对照组(control, C组),24只/组,低氧组小鼠在低压氧舱中构建缺氧模型,进一步根据时间依赖性分为H1、H5、H14、H28四个亚组,同时为每个时间段设置对照组C1、C5、C14、C28。观察并记录各组小鼠的体重变...
虎杖苷对地塞米松诱导的BMSCs成骨成脂分化影响机制————作者:张俊娇;何敏聪;肖方骏;侯文渊;杨晓强;林锟;廖家如;韩龙飞;方伟华;田佳庆;彭鹏;陆舜;何宪顺;刘振鑫;庄旭锐;杨帆;梁祖建;魏秋实;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虎杖苷(polydatin, PD)对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 Dex)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em cells, BMSCs)成骨成脂分化作用和机制。方法 分离纯化和培养大鼠BMSCs,通过免疫荧光检测BMSCs表面阳性标志物,CCK-8检测不同浓度PD对BMSCs增殖作用影响。将BMSCs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地塞米松组(D...
左归丸经ERK/ETS1/PPARγ信号通路促进MC3T3-E1细胞增殖与成骨分化————作者:顾金光;董永丽;李辰华;秦伟凯;魏戌;杨国华;
摘要: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体外实验,探讨左归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验证左归丸促进MC3T3-E1细胞增殖与成骨分化的能力。方法 使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收集左归丸和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相关靶点,取交集靶点,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交互网络。将20只大鼠分为给药组和空白组,制作左归丸含药大鼠血清和空白大鼠血清用于体外实验,采用MTT法测试左归丸对细胞增殖能力的作用,采用微板法检测细胞中碱性磷酸酶的...
右归丸入血成分对Wnt/β-catenin、OPG/RANKL/RANK通路相关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作者:商佳璐;叶怡馨;王娅红;章建华;尹华;
摘要:目的 探讨右归丸入血成分对MC3T3-E1和RAW264.7细胞Wnt/β-catenin、OPG/RANKL/RANK通路相关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MC3T3-E1和RAW264.7细胞分别进行成骨和破骨的诱导培养,制备右归丸入血成分的单体干预液进行细胞干预,通过RT-qPCR检测MC3T3-E1细胞中Lrp6、Lrp5、β-catenin、Tcf7、Fzd2、OPG及RAW264.7...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IL-1β、25(OH)D与OP发病风险————作者:秦俊峰;徐国超;陈玉凤;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患者血清钙磷、白介素-1β(IL-1β)、25羟基维生素D[25(OH)D]表达与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将在新乡市中心医院就诊的200例老年T2DM患者,按是否合并OP进行分组,将130例单纯T2DM患者作为对照组,70例T2DM伴OP者归入研究组,比较两组血清钙磷、...
线粒体相关功能障碍在骨代谢研究中的作用机制进展————作者:刘小峰;刘亚兰;储旭东;张亚峰;马勇;郭杨;尹恒;田宝刚;
摘要:线粒体是大多数真核细胞中被双层膜包被的细胞器,其拥有复杂的细胞结构,这些细胞结构能协调各种组织功能,维持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分化和增殖,当这些结构发生异常时,则会影响机体的骨代谢过程。其中线粒体DNA(mtDNA)突变、线粒体膜电位(ΔΨm)变化、线粒体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OXPHOS)异常和线粒体钙单向转运体(mitochondrial Ca 振动疗法介导Piezo1促骨质疏松大鼠H型血管生成————作者:廖家如;杨晓强;侯文渊;田佳庆;林锟;张俊娇;韩龙飞;陆舜;杨帆;何敏聪;陈冠林;魏秋实; 摘要:目的 观察全身振动疗法对激素性骨质疏松大鼠骨组织Piezo1表达和H型血管形成的影响,探讨全身振动疗法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构建激素性骨质疏松大鼠模型,分为空白组、激素组、WBVT组、Yoda1组、WBVT+GxMTs4组。经治疗后,通过Micro-CT分析骨组织形态变化和骨量变化;HE染色观察骨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Piezo1表达,成骨相关蛋白BMP2、RUNX2表达,成血... 富血小板血浆复合振动对OPF大鼠的影响————作者:崔保利;李德龙;李兵; 摘要:目的 探究富血小板血浆复合振动治疗对骨质疏松性骨折(osteoporotic fracture, OPF)大鼠的治疗影响。方法 收集SPF级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富血小板血浆组(PRP)、联合组,10只/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均建立OPF模型,建模后对照组及模型组不进行处理,PRP组于骨折处注入PRP,联合组在PRP组基础上行振动治疗,均干预30 d。采用计算机X射线观察骨愈合,生物力学... 复元活血汤对大鼠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愈合和血管化的作用————作者:张永波;林伟;苏冬冬;毛艳洁;毛艳春; 摘要:目的 探究复元活血汤对大鼠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愈合和血管化的作用。方法 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阿仑膦酸钠组(0.5 mg/kg阿仑膦酸钠)、复原活血汤低/高(1.62、3.24 g/kg)剂量组5组(各10只)。比较5组大鼠椎体最大载荷、最大应力、弹性模量、骨小梁体积百分比(TBV%)、骨小梁吸收表面百分比(TRS%)、骨小梁平均宽度(MTPT)、矿化沉积率(MAR);小动物骨密... Beclin 1调控细胞自噬在骨代谢中的研究进展————作者:王新;王凯;毛天智;柴喜平; 摘要:骨代谢是一个动态过程,它涉及骨骼的形成和重塑,主要是由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共同调节来完成。骨代谢的平衡对于维持骨骼的强度以及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骨代谢紊乱可能会导致一些代谢性疾病。Beclin 1是一个公认的自噬调节因子,Beclin 1通过调控自噬在骨代谢中发挥关键作用,促进成骨细胞的骨形成与重建,同时调节破骨细胞的分化与骨吸收,从而维持骨代谢平衡。其活性变化直接影响骨代谢,过度活跃可能抑制成骨细... Preptin在骨代谢中的分子机制与进展————作者:赵嘉磊; 摘要:骨代谢平衡对于骨稳态的维持至关重要,一旦该平衡被打破不仅会增加骨折风险,还会导致多种骨代谢疾病的发生。因此,探索骨代谢的调控机制对于维持骨骼健康有重要意义。目前激素在骨代谢中的调节作用已成为研究热点,其中Preptin作为一种新型的多肽激素,不仅在调控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和炎症反应等方面具有积极价值,还与骨代谢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近年来研究发现,Preptin可通过发挥促进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的双重作... 内质网-线粒体轴在骨质疏松症中的研究进展————作者:张浩令;刘志;李洪凡;赵瑞;齐雅茜;Sandai Doblin;王薇;梁秋冬;宋志靖; 摘要: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骨病,其主要特征为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结构退化,导致骨脆性增加,显著提高骨折风险。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内质网-线粒体轴(ER-mitochondria contact sites, ERMCS)在OP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内质网和线粒体是细胞内两个关键的细胞器,通过紧密的物理和功能联系,共同参与细胞代谢、钙稳态和细胞凋亡等核心过程... 由态靶辩证理论探究骨质疏松症相关信号通路————作者:谭佳玮;张海瑞;王卓尔;孙镜涵;孙佳;张维; 摘要:骨质疏松症作为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其发病机制与多条信号通路的异常调节密切相关。态靶辩证是中医现代化进程中发展出的一种创新辩证模式。本文旨在系统阐述态靶辩证与骨质疏松信号通路之间的关联。通过对相关研究的综合分析,探讨态靶辩证如何基于中医整体观与现代医学对骨质疏松信号通路的认识相融合,从分子、细胞及整体水平剖析其作用机制。总结态靶辩证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对信号通路的干预效果与潜在优势,为开发更具针对性与... 表观遗传在骨质疏松症中的作用及针灸干预临床研究进展————作者:滕润霞;魏清琳;邹昕宇;樊佳煊;汪军强;席金梦; 摘要:表观遗传学是在不改变DNA序列的情况下改变基因表达,调节成骨与破骨细胞的分化,进而参与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的发生发展,其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ncRNA),然其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此外,针灸治疗OP疗效确切,安全性高,该文综述了OP的表观遗传学机制研究,归纳总结针灸靶向调控表观遗传学防治OP的临床研究成果,以期为OP的机制研究及针灸对OP的临床治疗提供... miR-22-3p调控ROS/TXNIP/NLRP3通路对骨质疏松小鼠破骨细胞活性的影响————作者:黄晓辉;季泰令; 摘要:目的 基于ROS/TXNIP/NLRP3通路探讨miR-22-3p对骨质疏松(osteoporosis, OP)小鼠破骨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雌性小鼠采用双侧卵巢摘除法构建OP模型,并随机分为OP组、agomir-NC组、miR-22-3p agomir组、miR-22-3p agomir+pc-NC组、miR-22-3p agomir+pc-TXNIP组,每组12只;另取12只小鼠为假手术(Sha... 耆鹿逐痹胶囊联合西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效————作者:蒋欣;杨小龙;张泽臣;汪成杰;吴振宇;李钰祎;李威;叶佰盛;黄振;史晓林; 摘要:目的 探究耆鹿逐痹胶囊对肝肾阴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平衡能力及跌倒、骨折风险的影响。方法 将2024年6月至2024年12月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70例肝肾阴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予阿仑膦酸钠片+骨化三醇胶丸+碳酸钙D3片三联药治疗,治疗组则是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耆鹿逐痹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骨密度、平衡能力、跌倒风险和跌倒及骨折... 时钟基因对骨质疏松症调控作用研究————作者:朱欢;谢小蓉;徐世红;赵军;王小强;王培鑫;李玙璠;张辰;王晓帅; 摘要:时钟基因参与调控睡眠-觉醒周期、心血管健康、葡萄糖代谢和脂代谢等诸多生理反应过程,除此之外,最近的研究表明,时钟基因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主要作用机制在于时钟基因能够改善异常的骨细胞代谢,对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骨细胞以及内皮细胞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基于此,本文对时钟基因调控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进行论述,并探讨这些机制在骨代谢中的作用,以期为在临床中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新的靶点 SIRT3在骨质疏松中的研究进展————作者:李文杰;张贤;李超;廖翼涛;范志鸿;许业楠;徐先发;许太川;肖文涛; 摘要:骨质疏松症发病率高、危害大,已成为我国中老年人群的重要健康问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SIRT3被发现在骨代谢中扮演重要角色,靶向SIRT3可能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有效策略,例如激活具备抗氧化作用的SIRT3/SOD2轴。该文介绍了SIRT3的结构和功能并阐述了SIRT3促进成骨细胞生成、调控破骨细胞生成、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和抑制其衰老的作用与机制,以及目前靶向SIRT3影响骨代谢或骨质疏松症的... 相关医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