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名《中国医药学报》,1986年创刊,2005年更名)是中国科协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国家级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科协所属的自然科技期刊中反映中医药学术进展的中医药学科杂志。作为中华中医药学会会刊,本刊以“把握前沿、探索未知”为己任,坚持“继承与发展并重、中医与中药并重、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全面反映中医药学科(含中医、中药、针灸、中西医结合、民族医药等)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技术、新成果,交流国内外中医药学术信息,为发展中医药学术、提高人类健康水平服务。本刊读者对象为广大中医药科技工作者。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09)、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1992)
【栏目设置】
本刊主要设有论著、临证经验、标准与规范、专题讲座、继续教育、述评、综述、会议述要、研究报告、临床报道、读者·作者·编者、信息窗等栏目。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1871)《神农本草经》中药理论体系框架研究(上)
孙鑫;钱会南
(1875)论中医“胃”相当于解剖学的整个消化道
郑敏麟[1];阮诗玮[2];林海鸣[1];谢永财[1];李长征[1]
(1879)“证”及“辨证”含义的发展演变
桑荣霞[1];郭蔚君[1];赵洪均[2]
(1882)民国时期中医文献特点探究
万芳[1];侯酉娟[2];钟赣生[3]
(1885)回溯运气学说的争鸣与比较
单施超;赵博
(1889)衰老的中医理论研究
宋昊翀;孙冉冉;张惠敏;王琦
(1893)甘草古今应用规律探究之一
姚天文;王清亮;刘尽美;杨柏灿
(1898)从“一气周流”探“消渴外感”
谢欣颖[1];朱章志[2];林明欣[3,4];张莹莹[2]
(1901)从“双心同调”论治冠心病心绞痛
袁蓉[1,2];何庆勇[1]
(1904)藏象术语的隐喻认知研究
李成华;孙慧明;张庆祥
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中的效用医学期刊投稿
摘要:我国社区服务要广泛深入的发展,更好的为社区居民服务,真正的满足社区居民的健康务求,就要大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医护理方法,利用中医护理其简单、便捷、高效和其在预防、保健、医疗、养生、康复等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很好地适应社区卫生服务功能。
关键词:中医护理社区护理,医学期刊投稿,健康促进
中医护理与社区护理有机结合,在充分利用现代护理健康教育理论、模式、程序以及实施方法的基础上,在社区健康教育内容中不断渗透着中医护理知识与技术。
中华中医药杂志最新期刊目录
试论中医之“悟”————作者:刘立安;谷建军;孟月;周梦情;曹颖;李想;孙永章;周立群;
摘要:中医药乃至中华传统学术的传习、研究和创新均离不开一个“悟”字,但“悟”以其传统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点,貌比“神龙”,难窥“首尾”。站位中华学术与文化视野,结合中医经典知识,考训“悟”的“交”“中”二义,并以之为先导,探察“悟”的外“交”于物与内“中”在心,进一步拓展至“学”与“性”作综合分析。打破“悟”的心之外化与物之内射,在心物一元、主客一元中抓出“悟”所“比类和意”而具化出的综合意象...
功能性胃肠病临床试验中药复方安慰剂模拟制作的关键问题与对策————作者:吕林;黄开月;王凤云;马祥雪;郭绍举;康楠;李娟娟;王晓鸽;唐旭东;
摘要:中医药治疗功能性胃肠病(FGIDs)具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但也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缺乏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在相应的临床报告中缺乏严谨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开展符合要求的中医药随机对照试验(RCT)的前提是需要有行之有效的安慰剂,因此如何制作规范的中药复方安慰剂是中医药走向国际化必须破解的难题。中药汤剂是目前临床上使用最广泛的剂型,在RCT研究过程中,如何让汤剂安慰剂在色、气、味...
基于《黄帝内经》探析缪刺内涵和外延————作者:刘祎玥;黄孝笑;郑思懿;赵贝;郑博习;聂娜;陈炜吉;周杰;周传龙;梁宜;方剑乔;
摘要:文章通过检索第5版《中华医典》收录的关于缪刺、巨刺的原文记载,探讨《黄帝内经》中对缪刺的内涵阐述及后世医家对缪刺的认识延伸和应用。从解读《黄帝内经》原文可知,《黄帝内经》对缪刺内涵的经典论述主要体现在“左右互刺井穴”“刺络出血”“刺其病在奇邪”等方面。基于对缪刺内涵的系统梳理,笔者总结出其在判定病位深浅、指导穴位选用、丰富针刺方式、明确应用体征等四方面的重要应用价值,认为选用缪刺的关键在于判定病位...
论《黄帝内经》运气学说之五运郁发————作者:禄颖;贺娟;
摘要:五运郁发,系运气气化的重要方式,通常被后世与胜复之气合称为运气之胜复郁发。但作为五运郁发理论,其核心内涵与内容迄今在运气学著作中皆缺乏明确阐述。文章从五运郁发的含义与形成,《黄帝内经》五运郁发的经文阐释,包括五郁之发的天地气候与气化、人体疾病与治疗、乃发之象与怫之兆,以及郁发之气与胜复之气的异同进行了阐述
《脉法赞》学术价值探讨————作者:韦美岐;刘桂荣;
摘要:《脉法赞》收录于《脉经》《备急千金要方》。笔者考察其创作年代可能在东汉早期,其脉学思想沿承自《黄帝内经》和《难经》,体现了扁鹊学派阴阳辨脉的特色。通过对“左主司官,右主司府”“左为人迎,右为气口”等脉学术语的探讨,笔者提出左手主三阴经,司精血神志,在阳气的作用下于人迎脉左升,右手主三阳经,司水谷运化,亢盛的火气在阴气的作用下于气口脉右降。此外,《脉法赞》与《伤寒杂病论》在脉诊思路、主病等处相合,是...
明孤刻本《不自秘方》考————作者:温佳雨;王维广;王育林;翟双庆;
摘要:《不自秘方》自明代焦竑《国史经籍志》便多有著录,内容一直未见,后世诸书多认为其已亡佚。而在《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中记载现有梅山逸叟传《不自秘方》藏于国家图书馆。笔者经查看原书后考证得知,现存梅山逸叟传《不自秘方》与他书著录刘党《不自秘方》为同名异书,并可梳理出清晰的成书及流传线索。内容上全书共载14首方剂,其中药物组成及功效为现有医书中未查见的有4首,早于现有医书中记录的有2首,另有多种方剂用法及制...
陈士铎从气、血、精、津液辨治男子不育症探析————作者:肖正;季文达;张洲;任香霖;李应存;
摘要:明代医家陈士铎创立“种嗣九法”,从气、血、精、津液四大方面立论,对男子不育症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选方用药等颇有贡献。脾肾气虚、心肝气滞、肝气大虚者,以补益脾肾、疏理心肝、大补肝气之法,方用助气仙丹、忘忧散、夺天丹;血气不足者,以养血宁心之法,方用当归补血汤;精少髓弱、精热火旺、精寒火衰、精滑难固者,以填精补髓、清散邪火、温补心包、补益君相之法,方用生髓育麟丹、平火散、温精毓子丹、济火延嗣丹;津液...
杨栗山升降散“通透”祛邪探骊————作者:王秋月;岳冬辉;
摘要:文章基于“通透”祛邪法,分析杨栗山升降散及其加减方的应用规律。杨栗山认为邪气袭人先流布三焦,壅滞上下清浊之道,进而由浅入深,伏居血分,阻滞阳气输布,形成郁热,耗动阴血,外达气分,阻滞气分气机,形成三焦怫郁、内外俱热之证,为“通透”祛邪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逐邪通路。因此,杨栗山以逐邪为第一要义,进行三焦分治,实质是以升降散为基础方,用僵蚕、蝉蜕解上焦清道之壅塞,以开腠理透邪外出;用姜黄、大黄启下焦浊...
张聿青“流化八法”析微————作者:王磊;陈旭;贾波;郑玉玲;
摘要:张聿青为晚清著名医家,擅长治疗湿证,以“流气化湿”思想为理论基础,提出“痰与湿,皆不可力制”,应以“化之”为宜。通过疏理分析《张聿青医案》中湿证医案,总结出其湿证证治规律,分立“流化八法”,即宣化、清化、燥化、疏化、温化、芳化、泄化和补法。“流化八法”体现了张聿青治疗湿病“以化为用”的学术思想,也为当今临床治疗湿证、湿疫提供新思维、新模型、案例和治疗手段,以期提高疗效
《千金要方》宋校本与新雕本胎产文献异文考————作者:杨必安;曾凤;
摘要:通过对勘《千金要方》宋校本与新雕本胎产文献专篇,发现两版本的篇次篇题、条文顺序及文字表述等多有不同;宋校本增补大量文献。比对结果的分析显示,宋校本增加病种,病名更简洁规范,条文排列更具逻辑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该版本胎产文献学术框架的完整性与严谨性,也便于检索和使用,强化了临床实用性。但从异文的学科性内涵分析,宋校本存在主观臆改及失误之处,其文本的不确定性值得重视。两版本胎产文献的学术差异及其后世...
基于内丹学先天炁之中医先天之气内涵、范畴发微————作者:李智慧;罗强;梁建庆;杨晓轶;梁永林;
摘要:由于内丹学先天炁对中医先天之气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文章从内丹学对先天炁的认识角度出发探讨中医先天之气的内涵与范畴。文章认为中医先天之气的内涵是先于天地万物存在的气,是阴阳未分的混沌之气,是可以在人身被内证体悟到的气。中医先天之气的范畴包括原气、元气、真气、真元、元真、真阳、元阳、祖气等,这些都是在内丹学先天炁影响下形成的具有中医先天之气内涵的概念范畴
基于“致中和”思想探讨胃癌复发与转移————作者:刘月颖;屈元果;柳皖东;黄雪茹;张光霁;
摘要:“致中和”是世间亘古不变的规律,其奥妙在于强调相对的平衡状态,而非绝对的平衡,其思想也贯穿于中医治疗之中。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胃癌的复发与转移则是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从中医上讲,胃癌属于反胃、噎嗝等脾胃病证,胃癌患者术后本大伤脾胃,少量邪气蛰伏,若经后期调养脾胃及机体致“中和”之态则疾病不生,“中不和”则易助长伏邪,从而发生胃癌的复发与转移。文章基于“致中和”思想探讨了其与胃...
从脾胃论治糖尿病肾脏病探讨————作者:刘江腾;阮智超;洑晓哲;林元媛;潘星如;李泽宇;王乐;赵进喜;
摘要:糖尿病肾脏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重要原因。其病位虽在肾,但与脾胃关系密切。脾胃主运化,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失健运,水湿、瘀血等病理产物内生,互相胶结于络脉形成“微型癥瘕”,是糖尿病肾脏病的主要病机;脾失健运,无以升清固涩精微,随水湿之邪下注则形成蛋白尿;脾失健运,气血化生不足,风邪袭扰,是影响蛋白尿的重要因素;水湿日久,气化不利,浊毒内生,败坏脏腑,脾胃升降之...
基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桥本甲状腺炎动物模型分析————作者:罗茂丽;张晓萍;谢逸轩;朱飞鹏;苗明三;
摘要:文章基于桥本甲状腺炎(HT)的中西医临床诊断标准和病症特点,对HT动物模型的吻合度进行量化评价。结果显示,HT动物模型主要是由甲状腺球蛋白、弗氏佐剂和碘剂诱导的病理模型。其中,吻合度最高的是“球蛋白+佐剂+碘剂”联合造模,该模型符合HT的临床病理,适用于HT病因病机、生殖系统并发症和中西药新用研究;此外,NOD.H-2h4小鼠诱导的自发性模型模拟了临床高碘环境,与HT的自然病程高度相似;病证结合模...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舌诊临床特征分析————作者:伍嘉琪;黄清春;钟子劭;徐友华;刘良;潘胡丹;
摘要: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以下简称类风关)不同舌象特征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为舌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设计,收集2018年1月至2024年2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风湿科就诊的类风关患者487例。采集患者性别、年龄、中医辨证分型、中医舌诊信息、关节压痛数(TJC)、关节肿胀数(SJC)、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疾病活动度(DAS28)等信...
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中医病机与治法探析————作者:李书娇;周雅琪;张明明;王露露;邢凯;杨征征;袁慧艳;亢泽峰;
摘要:视网膜色素变性(RP)属中医“高风内障”范畴。亢泽峰教授提出RP的核心病机为“肝肾亏虚、阳气下陷、目络瘀滞”,属本虚标实、虚中夹瘀之证,病位在肝肾。在治疗上,提出以“补益肝肾、升阳举陷、活血通络”为治法,标本兼顾。常用枸杞子、菟丝子、楮实子、熟地黄、沙苑子等药,以滋养肝肾、充养目络;重用黄芪、葛根、柴胡、升麻等益气升提之品,以扶助元阳、升阳举陷;配伍川芎、丹参、全蝎等活血祛瘀之品,以通络明目。临证...
基于“三焦膜原理论”探讨恶性肿瘤胸腹膜转移的中医辨治————作者:杨旭;张怡雯;宋凤丽;康宁;孙颖;王爱丽;王文雯;高辰;李志明;李仝;
摘要:晚期恶性肿瘤常见胸腹膜转移,治疗难度大且缺少系统的中医论治方法。李仝教授基于“三焦膜原理论”认为三焦包含现代解剖中的胸腹膜,具备化生营卫、通行气血水火的生理功能,在病理条件下易成为恶性肿瘤胸腹膜转移的病位,并据此提出恶性肿瘤胸腹膜转移的病机为三焦火气衰弱、邪毒相抟,治法为健运三焦、攻毒抑瘤,并附医案1则
中医乳腺癌辨治思维与道术结合实践策略述要————作者:王桂彬;司徒红林;郭莉;文灼彬;林毅;
摘要:文章总结国医大师林毅乳腺癌临证辨治思维,并结合道术理念阐述具体实践策略,进一步从“道”思维层面之“识病-动机-养真-复衡-化气”维度阐述其思辨规律、思维模式,涵盖“识病为本、直击靶标,审机求属、守正和中,扶中护胃、复运为要,升降复衡、以平为期,寓通于调、化生之气”5个方面,在具体实践策略方面,治病本,释病机,首推调气达邪;重气机,复升降,强调脏气调衡;宣郁滞,和枢机,力求三焦调畅;合其时,顺其势,...
花宝金运用虫、藤类药物治疗癌性疼痛阐微————作者:尚璐;任娟霞;郑广达;鲍艳举;
摘要:目前西医临床多采用三阶梯止痛法治疗癌症疼痛,但是这种治疗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依赖性,同时研究表明中医药缓解癌性疼痛效果显著。癌痛产生的病理因素有气、痰、瘀、毒、虚5种,以虚为本——不荣则痛;以气滞、血瘀、痰凝、毒聚为标——不通则痛。花宝金教授长期从事中医药治疗癌性疼痛,在防治肿瘤领域取得一定的成就,文章首先介绍了虫、藤类药物的基础理论,其次论述了花宝金教授在临床上常用的虫、藤类中药,虫类药以毒攻毒...
范永升运用赤小豆当归散治疗风湿病经验探析————作者:余奥;李正富;金萌;叶项盛;范永升;
摘要:文章总结了范永升教授在临床中运用赤小豆当归散治疗风湿病的独到经验。通过范教授诊治结节性红斑、白塞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贫血以及混合痔4个典型案例的整理和剖析,展现了赤小豆当归散在治疗风湿病领域的广泛适用性和良好的疗效。范教授运用赤小豆当归散的经验为临床用好本方提供了良好的范式,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关医学期刊推荐
- 北大核心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 省级临床麻醉学杂志
- 北大核心中国卒中杂志
- 北大核心肿瘤
- 北大核心浙江中医杂志
- 国家级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 国家级外科理论与实践
- 省级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 国家级健康大视野
- 北大核心复旦学报
- 北大核心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 北大核心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 国家级国医论坛
- 省级医学美学美容
- 省级医学信息
- 国家级中华血液学杂志
- 北大核心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 北大核心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 省级现代养生
- 省级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 国家级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 省级实用中医药杂志
- 国家级中国卫生工程学
- 北大核心浙江医学
- 北大核心中国药学杂志
- 国家级中国科学美容
- 北大核心肿瘤防治研究
- 省级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 省级中华产科急救电子
- 省级罕少疾病杂志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