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中国卒中杂志》为中国科学信息技术研究所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承办、系中国核心期刊,中国卒中学界临床及基础相结合的专业性高级学术期刊。主要报道脑血管疾病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最新国内外研究成果、诊疗技术及临床指南。本刊旨在加强医学信息交流,提高医学学术水平,服务广大医药科技卫生工作者。适合从事脑血管病相关工作的医务人员、预防工作者以及基础医学科人员阅读,脑血管病患者亦可从中吸取有益知识。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知网,万方,维普收录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介绍:
主编手记:主编与您分享工作及生活情趣,畅谈国内外研究最新动态,共同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述评: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对最新动态进行权威评论和深入的分析,了解研究的真实价值;
专题:集中报道临床热点话题,多角度分析同一主题内容,是拓展知识面的良好渠道;
指南与规范:快速追踪国际上最新、最权威的指南和规范,做您临床诊疗的得力助手。
论著:展示国内研究精华,记录最精彩的研究成果;
综述:汇总大量原始数据及资料,让你轻松掌握国内外最新进展;
经典病例:选取临床典型病例,在实战中提高您的临床诊疗水平;
会议热点:报道重大会议主要内容,如同亲临会场,让您追踪实时国际研究动态。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治疗临床研究--春天真的来了吗? 缪中荣
SolitaireTM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研究 高峰,孙瑄,莫大鹏,马宁,刘恋,霍晓川,缪中荣,GAO Feng,SUN Xuan,MO Da-Peng,MA Ning,LIU Lian,HUO Xiao-Chuan,MIAO Zhong-Rong
缺血性卒中慢性期睡眠质量下降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张宁,杨洋,王铄,李菁晶,王春雪,王拥军,ZHANG Ning,YANG Yang,WANG Shuo,LI Jing-Jing,WANG Chun-Xue,WANG Yong-Jun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伴有同侧中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效果研究 曹群,刘长喜,宋程光,CAO Qun,LIU Chang-Xi,SONG Cheng-Guang
脑静脉窦血栓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155例病例回顾性研究 彭圣威,李子孝,宋田,郑华光,赵性泉,王春雪,董可辉,王拥军,PENG Sheng-Wei,LI Zi-Xiao,SONG Tian,ZHENG Hua-Guang,ZHAO Xing-Quan,WANG Chun-Xue,DONG Ke-Hui,WANG Yong-Jun
儿童脑动静脉畸形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陈晓霖,马力,王书磊,赵元立,CHEN Xiao-Lin,MA Li,WANG Shu-Lei,ZHAO Yuan-Li
9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临床、影像及病理特点研究 李伟,李少武,王晶,张在强,LI Wei,LI Shao-Wu,WANG Jing,ZHANG Zai-Qiang
自发性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 杜万良,荆京,王伊龙,王拥军
后循环血流动力学改变导致患者视野缺损恢复1例 刘恋,莫大鹏,宋立刚,缪中荣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2015 高峰,徐安定
卒中一级预防指南: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致医疗专业者的声明(第六部分) 译者吴昊,高文超,徐胜媛,许保磊,王婧冉,毕齐
医学核心论文发表: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分析高尿酸血症心血管的各项指标,探讨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同期选取200例高尿酸血症患者和 200例体检确认血清尿酸正常的健康人员200例,将高尿酸血症患者组命名为观察组,将血清尿酸正常的健康人员组命名为对照组。对两组人员进行心血管危险 因素水平检查,检查项目包括血压、血脂、空腹血糖(FBP)、体质量指数(BMI)等。将检测结果进行组间对照,分析血清尿酸水平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 性。结果:观察组200例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平均收缩压(SBP)水平、平均舒张压(DBP)水平、三酰甘油(TG)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水平以及体质量指数(BM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00例健康人员的平均水平。两组各项检测指标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 论:血清尿酸水平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具有较大的关联性,高尿酸血症是心血管危险的征兆,并且为心血管病致病增加风险,科学检测血清尿酸水平,并采取合理有效 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并减小致病风险。
关键词:医学核心论文,高尿酸血症,心血管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
本次研究主要通过对照200例高尿酸血症患者和200例血清尿酸正常的健康人员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检查结果,分析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联性,探讨血清尿酸水平在临床检查诊断心血管疾病的价值和意义,希望可为心血管疾病临床诊断提供经验,现做报道如下。
中国卒中杂志最新期刊目录
人工智能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展————作者:熊俞婷;王春娟;
摘要: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作为计算机科学领域的重要分支,近年来依托深度学习和大数据处理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我国面临医疗资源分配不均与健康管理需求日益增长的双重挑战,AI技术与临床医学的交叉融合为应对这些挑战提供了创新方案。神经系统疾病因病理机制复杂,导致其早期诊断困难、治疗手段有限,在个体化诊疗与患者管理等方面的挑战尤为突出。本文系统回顾了AI技术在神经系统...
预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生存率列线图模型构建————作者:杨怡霖;赵媛;朱晓玲;张青;董薇;
摘要:目的 构建预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生存率的列线图模型,实现对患者的个体化风险评估。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9月1日—2021年8月31日在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疾病资料和生存资料,并于发病后1年、3年、5年进行随访。通过寿命表法估计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通过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通过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
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对脑小血管病患者白质高信号及认知障碍的影响————作者:刘万虎;步玮;孟令惠;董玉娟;刘翠翠;任慧玲;
摘要:目的 探讨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EPVS)对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患者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y,WMH)及认知障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22年10月—2024年6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经神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CSVD的患者。根...
C反应蛋白-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与进展性卒中的相关性研究————作者:于骁;孙亚召;黄捷;
摘要:目的 评估C反应蛋白-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C-reactive protein-triglyceride glucose index,CTI)对进展性卒中的影响,为该类患者的炎症、血糖及血脂水平综合管理提供新的证据和指导。方法 本研究纳入了2019年1月—2024年12月在沧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355例缺血性卒中患者,终点事件为住院期间是否发生进展性卒中。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亚组分析、...
卒中后感觉性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与非语言认知功能的相关性————作者:卢肖;张玉梅;陈心雅;
摘要:目的 探讨卒中后感觉性失语症[韦尼克失语症(Wernicke’s aphasia,WA)]非语言认知功能与语言障碍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连续纳入2021年3月—2024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缺血性卒中后WA患者。采用西方失语成套测验-修订版(western aphasia battery-revised,WAB-R)评估语言功能(包括自发言语、听理解、复述和命名);采用...
丁苯酞对氧糖剥夺后星形胶质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作者:高雨田;刘文娟;金玉玲;王克健;
摘要:目的 探讨丁苯酞(3-N-butylphthalide,NBP)对氧糖剥夺后星形胶质细胞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及调节机制。方法 采用CTX TNA2大鼠星形胶质细胞构建氧糖剥夺模型,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8型评估细胞活性,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与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以评估氧化应激水平;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焦亡相...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的演变与应用:从历史发展到评估标准的改进————作者:董茜;胡晓;李琦;
摘要:自1989年被首次提出以来,NIHSS一直是卒中评估领域的核心工具。目前,该量表已成为评估卒中严重程度的“金标准”。本文全面回顾NIHSS的诞生与发展、临床应用现状及局限性,并介绍了5种改良版NIHSS,旨在优化NIHSS的学习路径,提升神经科医师在临床中应用该量表的水平,并为NIHSS的改良和应用提供参考
改良Rankin量表用于卒中临床试验结局评价及其统计方法研究————作者:朱金巧;夏雪;胥芹;冯涛;王安心;
摘要:mRS是卒中临床试验中常用的终点评估工具。然而,目前许多临床试验对不同mRS切点对应健康状况的定义仍欠规范,mRS的统计分析方法在不同临床试验中也存在差异。本文旨在对mRS在卒中临床试验中的应用进行概述,并对mRS的推荐术语及统计分析方法进行重点讨论
NCCT血肿密度不均匀对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及预后不良预测价值的研究进展————作者:付媛媛;王丽琨;
摘要:自发性脑出血是一种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卒中类型,主要有高血压脑出血、脑淀粉样血管病脑出血及原因不明脑出血。血肿扩大是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之一。对存在血肿扩大风险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进行预防性治疗可能改善其预后,因此,用于快速筛选血肿扩大高危患者的可靠影像学标志物已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头颅非对比计算机断层扫描血肿密度不均匀是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及预后不良的预测因子...
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的研究现状与展望————作者:李子恒;刘毅;
摘要:静脉溶栓治疗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恢复脑血流灌注最主要的措施之一,目前急性缺血性卒中相关诊疗指南多建议在静脉溶栓后24 h后启动抗血小板治疗。然而,研究显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至启动二级预防前,仍有症状加重和病情反复的风险。针对静脉溶栓后仍然呈现病情进展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若早期启动包括抗血小板治疗在内的二级预防,有望改善其预后。本文对近年来有关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24 h内启用抗...
脑微出血分布模式与缺血性卒中的关联研究进展————作者:朱霄宇;周凡敬;徐运;张梅娟;
摘要: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是一种亚临床的脑实质病变,也是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的重要影像学标志。根据分布模式,CMBs可分为脑叶皮质型、脑深部型和混合型。CMBs常伴发于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IS)。其中,脑叶皮质型CMBs与脑淀粉样血管病相关,易引起IS患者的皮质下认知障碍;脑深...
泛凋亡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作者:刘嘉;刘雪梅;
摘要:泛凋亡(PANoptosis)是一种全新的炎症性程序性细胞死亡形式,由泛凋亡体(PANoptosome)复合物调控并激活,具有细胞焦亡、凋亡和坏死性凋亡的主要特征。泛凋亡在病毒、细菌、真菌感染性疾病中发挥自我防御功能,在炎症性疾病中则加重疾病损伤。本文介绍泛凋亡的定义及分子调控机制,探讨多种细胞死亡形式的串扰和关联关系,阐述泛凋亡在卒中、脑肿瘤、脓毒症相关性脑病、癫痫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BMI与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患者院内结局的关系——基于中国卒中中心联盟登记数据库的分析————作者:熊俞婷;程爱春;尹金风;李子孝;王春娟;张静;
摘要:目的 探讨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住院患者的BMI与其院内结局的关系。方法 基于中国卒中中心联盟(China Stroke Center Alliance,CSCA)登记数据库,纳入2015年8月—2022年12月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BMI及体重的变化趋势。根据患者的BMI,将其分为体重过低(BMI<...
《从头再来:揭开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管理的秘密》书讯
摘要:<正>从头再来——揭开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管理的秘密科学管理脑卒中以重塑之姿迎接新生别人说“你变了”其实我升级了2.0系统主编:马锐华出版日期:2025年5月出版单位: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书号:978-7-5235-2159-5开本:32开定价:59.8元专家推荐本书的作者团队由长期从事脑卒中管理的临床一线医生组成。从脑卒中患者和家属的视角出发,图书内容紧扣临床实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
人工智能赋能终端设备驱动的神经系统疾病全病程闭环管理————作者:周宏宇;李子孝;王春娟;
摘要:人工智能与终端设备的深度融合正推动着神经系统疾病全病程管理向智能化、连续化和精准化转型。本文系统阐述了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环境智能与机器人等终端设备在疾病全病程管理中的应用,提出以“监测-分析-决策-干预-反馈”为核心的闭环管理框架,并强调构建“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服务模式,为建立神经系统疾病全病程闭环管理新范式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路径
基于智能手机的卒中后院外智慧管理系统应用需求的质性研究————作者:马锐华;熊俞婷;王春娟;
摘要:目的 了解卒中患者对基于智能手机的院外智慧管理系统应用的功能需求、使用偏好及潜在障碍,为卒中患者院外危险因素管理智能手机应用的开发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描述拟开发的基于智能手机的院外智慧管理系统应用的功能,对15例卒中患者及其对应的15名家属进行半结构化访谈,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资料分析方法对资料进行剖析与解读,以分析患者及其家属的需求,并提炼核心主题。结果 受访者的需求包括“功能需求与使用体...
卒中临床决策中马尔可夫模型的应用研究进展————作者:黄馨莹;柯嘉雯;陆作林;姜勇;邵瑞太;
摘要:卒中病程较长且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深入探究不同干预措施对其病程和预后的作用,可为精准化卒中干预策略的制订提供重要依据。马尔可夫模型能够计算疾病在一定时期内的状态转移概率,模拟疾病的发展过程,并清晰比较各个病程阶段下不同干预措施的效果,助力卒中预后结局的精准预测与改善。基于此,本研究综述了马尔可夫模型的定义、原理、构建方法及其在卒中临床决策研究中的应用情况,以期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有益思路
抽吸取栓与支架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作者:刘安利;薛茜;杨金水;苗瑞瑞;王欢欢;
摘要:目的 探讨抽吸取栓与支架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 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中英文数据库,筛选比较抽吸取栓与支架取栓治疗AIS效果的研究。有效性指标包括90 d m RS评分、血管再通成功和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安全性指标包括出血转化、90 d全因死亡和其他并发症...
急性卒中院前诊断识别研究进展————作者:王荣;何松;岗瑞娟;王琪;唐宇杰;刘飞凤;杨杰;李刚;林亚鹏;
摘要:卒中作为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和首要致残因素,其救治效果高度依赖早期识别与及时治疗干预。目前,院前卒中预测工具主要包括传统量表、机器学习模型及生物标志物三大类,这些诊断工具各具特点但均存在明显局限性。传统量表(如FAST、辛辛那提院前卒中量表)因其操作简便成为基层筛查的主要手段,但对后循环卒中识别不足,而针对大血管闭塞的专项量表(如洛杉矶运动量表、动脉闭塞快速评价量表)虽特异性较高,但仍面临假阳性率偏...
脑出血超急性期血压管理的研究进展————作者:杨若彤;陈晨;刘飞凤;李刚;
摘要:脑出血是一种致残致死率高、疾病负担重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其超急性期血压升高与血肿扩大及不良预后独立相关。现有研究表明,脑出血发病6 h内以130~140 mmHg(1 mmHg=0.133 kPa)为目标进行强化降压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且降压干预越早,患者的预后越好,尤其在救护车上2 h内启动强化降压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然而,针对超高收缩压(≥220 mmHg)、超大体积血肿等特殊患者降压策略...
相关医学期刊推荐
- 国家级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 北大核心中国药业
- 省级实用肿瘤学杂志
- 国家级临床荟萃
- 国家级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 北大核心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 省级肝博士
- 省级临床护理杂志
- 国家级国医论坛
- 国家级当代医药卫生
- 省级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 国家级按摩与康复医学
- 北大核心生态毒理学报
- 国家级中华麻醉学杂志
- 北大核心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 省级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 省级旅行医学科学
- 国家级传染病信息
- 北大核心神经解剖学杂志
- 省级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 北大核心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 北大核心创伤外科杂志
- 省级东方养生
- 省级结核与肺部疾病杂志
- 国家级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 北大核心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 国家级中国医疗前沿
- 省级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 北大核心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 省级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