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所属栏目:医学期刊 热度: 时间: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31-1752/R
国际标准刊号:1008-0678
主办单位:复旦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主管单位:复旦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上一本期杂志:《脑与神经疾病杂志》医学期研究生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医学科技论文发表

  【杂志简介】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复旦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主办,本刊主要介绍国内外有关中枢、周围神经和骨骼疾病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成果,并指导实践和临床发展。本刊报道我国临床神经科学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及临床诊疗经验。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本刊自20世纪80年代末即被美国医学索引(MEDLINE)收录,并被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等国内重要数据库等收录;为国内临床神经科学同类期刊的核心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论著与交流、实验方法、报道、讲座、综述、疾病的新认识和新治疗。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永久性脑缺血模型建立的研究 霍亚静,丁晶,卓丰昊,葛安岩,乔伟伟,范薇,HUO Ya-jing,DING Jing,ZHUO Feng-hao,GE An-yan,QIAO Wei-wei,FAN Wei

  《神经流行病学》出版

  烟酰胺单核苷酸腺苷酰转移酶1对慢性帕金森病小鼠模型黑质中酪氨酸羟化酶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表达的影响 郑雨,刘贤,侯文龙,谢安木,ZHENG Yu,LIU Xian,HUO Wen-long,XIE An-mu

  NOTCH3基因外显子区rs3815188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徐州地区汉族人群缺血性脑卒中及其亚型的相关性 许艳,牟英峰,单君君,朱晓莉,耿德勤,XU Yan,MU Ying-feng,SHAN Jun-jun,ZHU Xiao-li,GENG De-qin

  帕金森病不同亚型患者的多巴胺转运体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研究 焦方阳,武猛,王坚,司展,葛璟洁,张慧玮,蒋承峰,管一晖,左传涛,吴平,JIAO Fang-yang,WU Meng,WANG Jian,SI Zhan,GE Jing-jie,ZHANG Hui-wei,JIANG Cheng-feng,GUAN Yi-hui,ZUO Chuan-tao,WU Ping

  冻结步态的帕金森病患者多巴胺转运体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研究 林伟,邬剑军,郭思思,唐一麟,关荣源,吴平,左传涛,丁正同,王坚,LIN Wei,WU Jian-jun,GUO Si-si,TANG Yi-lin,GUAN Rong-yuan,WU Ping,ZUO Chuan-tao,DING Zheng-tong,WANG Jian

  慢性运动性中枢疲劳大鼠海马5-羟色胺及血清氨基酸的相关研究 刘占东,吴岩珏,王得新,刘天会,李任,谢敏豪,薛启蓂,LIU Zhan-dong,WU Yan-jue,WANG De-xin,LIU Tian-hui,LI Ren,XIE Min-hao,XUE Qi-ming

  华东六省一市第六届神经病学协作委员会名单

  脊髓性肌萎缩伴呼吸窘迫1型1例回顾性研究 麦嘉卉,马伟科,韩春锡,何颜霞,廖建湘,MAI Jia-hui,MA Wei-ke,HAN Chun-xi,HE Yan-xia,LIAO Jian-xiang

  颅内脊索瘤型脑膜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毛仁玲,钟平,徐健,徐铭,江澄川,MAO Ren-ling,ZHONG Ping,XU Jian,XU Ming,JIANG Cheng-chuan

  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范文: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探析

  摘要: 目的 探讨手法复位配合外固定架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和疗效。 方法 对本院采用手法复位配合外固定架治疗3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37例患者骨折愈合情况中,优94.6%,良5.4%,差0.0%,无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 手法复位配合外固定架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好,创伤小,可以推广。

  关键词: 核心期刊发表,手法复位,外固定架,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指股骨颈基底至小粗隆水平之间的骨折,该病症多见于老年人。由于老年人骨质较为疏松,一旦跌倒或其他原因造成下肢突然扭转或急剧过度外展、内收就可能引发骨折。现代医学上多采用手术治疗,切开复位成为常规选择,但是治疗中老年患者多不能耐受手术创伤和麻醉风险,造成切口复位内固定受到限制[1]。本院自2013年1月―6月共收治了3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手法复位配合外固定架治疗后,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最新期刊目录

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水肿高峰期GCS评分与影像学表现的关系及灶周水肿形成的危险因素————作者:武明明;尤占彪;陈军;高海军;

摘要:目的 探究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水肿高峰期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与影像学表现的关系以及灶周水肿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113例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是否发生灶周水肿,分为灶周水肿组(52例)和非灶周水肿组(61例)。分析灶周水肿组患者水肿高峰期GCS评分与影像学表现的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灶周水肿发生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

MR-DWI逆转的影响因素及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影响————作者:王思思;张健颖;杨烁;蔡翊君;李艳霞;李锦师;杨娟;刘赞华;白青科;赵晓晖;

摘要: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DWI)发生逆转的预测因素及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8年5月至2018年4月予静脉溶栓的252例AIS患者,分为DWI逆转组31例、对照组221例。分析溶栓前和溶栓后24 h的MR-DWI图像。MR-DWI逆转定义为溶栓后24 h DWI高信号体积较溶栓前减少。比较逆转与无逆转患者的基线特征和临床结局差异,分析...

金丝桃苷通过miR-139-5p/DDIT4信号通路调节脑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作者:宋志远;任洪波;牛国栋;韩晓正;胡志恒;曲大成;

摘要:目的 探究金丝桃苷(Hyp)通过miR-139-5p/DDIT4信号通路调节脑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方法 体外培养人恶性胶质瘤细胞U87 MG,(1)分别给予0、25、50、100μmol·L-1 Hyp处理[按Hyp不同剂量分为对照组、低剂量Hyp(L-Hyp)组、中剂量(M-Hyp)组、高剂量(H-Hyp)组。(2)利用Lipofectamine-2000转...

miR-103a-3p和HMGB1在垂体瘤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作者:牛国栋;孙青青;任洪波;吴锋;李文;柳素英;韩晓正;宋志远;

摘要:目的 探讨垂体瘤组织中微小RNA-103a-3p(miR-103a-3p)和高迁移率组蛋白1(HMGB1)的表达水平,及其在垂体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神经外科和内分泌科收治的垂体瘤患者73例,在手术过程中收集垂体瘤组织和正常垂体组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织中miR-103a-3p和HMGB1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各...

肿瘤相关和非肿瘤相关的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临床特点及短期预后分析————作者:李明哲;罗叶婷;刘逸奇;闫翀;宋捷;奚剑英;赵重波;罗苏珊;

摘要:目的 探讨肿瘤相关和非肿瘤相关的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LEMS)患者在临床、电生理及生存预后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收集1997年1月至2023年6月经电生理确诊的80例LEMS患者的临床资料、电生理及血清抗体,以及从肌无力发病至诊断后1年肿瘤筛查结果及生存状态。根据有无合并肿瘤可分为肿瘤相关LEMS(T-LEMS)组(44例)和非肿瘤相关LEMS(NT-LEMS)组(36例)。结果...

淀粉样蛋白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的定量评估及临床应用专家意见————作者:黄琪;赵倩华;王杰;任树华;富丽萍;鲁佳荧;葛璟洁;杨赟豪;高识;蒋皆恢;张祥松;兰晓莉;田蓉;丁正同;赵红光;赵军;谢芳;左传涛;郁金泰;管一晖;上海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核医学工程专业委员会;

摘要:淀粉样蛋白正电子发射扫描(PET)显像可实现淀粉样蛋白病理的在体可视化和定量,是阿尔茨海默病诊断的有效手段。本专家建议主要就淀粉样蛋白PET显像的定量方法予以总结和推荐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与肠道菌群及认知损害的相关性研究————作者:常琳;章隽;高永红;

摘要:目的 探究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与肠道菌群及认知损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98例AD患者为AD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再分为轻度组(27例)、中度组(51例)和重度组(20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98例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MicroScan微生物鉴定分析系统分析肠道菌群;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

主观认知损害的临床特点与研究进展————作者:姜文斐;王晓平;

摘要:主观认知损害(SCD)是指个人主诉或抱怨记忆力下降,但客观认知功能测验仍处于正常范围。SCD与阿尔茨海默病(AD)和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早期阶段之间的相关性正日益受到关注和研究。除了受人种、性别、遗传等不可调控因素外,抑郁、睡眠状况、认知储备等因素同样可影响SCD。与AD相关的生物标志物阳性往往与SCD有关,如Aβ42、tau蛋白以及蛋白质糖基化。在SCD阶段,大脑结构和功能已经发生变化,表现为特定...

帕金森病相关认知损害的生物学标志物研究进展————作者:王红飞;白雪;张亚丽;

摘要:帕金森病(PD)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之一,预计到2040年全球超过1亿人将受这种运动障碍性疾病影响。认知损害是其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极大影响。关于PD相关认知损害的生物学标志物研究对PD认知损害的诊疗意义重大,是近年的研究热点,文中尝试从神经相关蛋白、神经营养因子、炎症与氧化应激标志物及影像学角度,浅谈PD相关认知损害的特征性生物学标志物,以期为PD认知损害的诊疗提供...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的脑干危象(附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作者:李瑞球;邓波;杨文波;刘小妮;李亚蓉;金晶;耿艳芹;张祥;陈向军;俞海;

摘要:目的 描述因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累及脑干而出现急性呼吸衰竭(ARF)患者的临床特征,提出“NMOSD脑干危象”的概念,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此型患者的认识以及提升对发生ARF患者的预警。方法 报道NMOSD累及脑干并出现ARF 2例患者临床资料,结合国内外文献复习,对该类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病例1,17岁女性,临床表现为顽固性恶心、呕吐、面瘫、伸舌无力、四肢无力,因ARF而...

血管源性脑白质高信号消退与认知功能的关联:一项基于社区人群的纵向研究————作者:曹瑾怡;仲伟逸;夏忆玮;王潇潇;梁宗辉;丁玎;程忻;

摘要:目的 探讨社区老年人群中血管源性脑白质高信号(WMH)消退与认知功能的关联。方法 本研究纳入上海老年队列中基线无痴呆或脑卒中病史且具有基线和随访影像资料以及认知功能评估的社区老年人群。采用基于U-Net模型的自动分割技术量化WMH体积,根据纵向体积改变将所有受试者分为WMH消退组、进展组和稳定组。使用广义线性模型分析WMH消退与随访认知功能的关联。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86例社区老年人,中位年龄68...

以认知损害与亚临床癫■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抗γ氨基丁酸A型受体脑炎(附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作者:李金垚;杨欣;黄志强;王晓明;刘全生;

摘要:目的 总结抗γ氨基丁酸A型受体(抗GABAAR)脑炎的临床、影像学、脑电图特征及其治疗,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抗GABAAR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及报道的9例病例进行讨论。结果 患者男性,81岁,以记忆力下降为主要临床表现,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评分提示重度认知损害。头颅...

卒中后癫■的研究进展————作者:康慧;刘颜芬;张金浩;高强;

摘要: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预期寿命延长,脑卒中发病率逐年增加,卒中后癫■(PSE)患者的数量也随之增加。PSE是脑卒中严重并发症之一,是60岁以上老年性癫■患者的最主要病因,据统计60岁以上新发癫■患者中,PSE约占50%[1],PSE会延长脑卒中患者住院时间,增加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及长期病死率,对脑卒中预后和神经功能康复影响较大。PSE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越来...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投稿须知

摘要:<正>1总则和内容 主要刊登与临床神经病有关的神经科学基础、应用基础和临床研究文章。设“论著”、“疾病的新认识和新治疗”、“实验方法与诊断技术”、“论著报道”和“进展”等栏目。国内外公开发行,以从事临床神经疾病及相关基础研究的医疗、科研、教学和医学生为主要读者对象。2各类稿件要求细则 2.1论著栏目字数约5 000字(不包括图表,中文、英文摘要,等),采用中英文双语形式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25年征订启事

摘要:<正>刊号:ISSN 1008/0678/ CN 31-1752/R 国内邮发代号:4-602 国际代号:BM3644 本刊主要刊登与临床神经病学有关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如生化、解剖、病理、心理、电生理、免疫、神经影像流行病、药理、动物实验、分子生物学,WHO及国外医学信息等内容。设有论著、论著报道、专家建议和共识、进展、讲座、实验方法、疾病的新认识和新治疗、教育·思考·分析、罕见病专栏...

累及脑实质的IgG4相关性疾病的临床特征分析————作者:王立珍;李阳;邱山峰;解尹红;谭娟;林虹宇;王顺先;周睿姣;王培;侯前梅;张军;杨双凤;马英;

摘要:目的 累及脑实质的IgG4相关性疾病(IgG4-RD)报道罕见,分析累及脑实质的IgG4-RD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并进行总结,以期提高对IgG4-RD的诊疗水平。方法 收集神经内科经治的1例颅内病灶疑似脑肿瘤的IgG4-RD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诊疗经过等资料,结合目前文献报道的11例累及脑实质的IgG4-RD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本例患者为中年男性,头颅MRI提示右小脑半球及小脑蚓...

PNPLA6基因变异导致Boucher-Neuhauser综合征(附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作者:程妍;章悦;卫杰;顾超;

摘要:目的 报道1例PNPLA6基因突变导致的Boucher-Neuhauser综合征(BNS)病例。方法 收集1例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遗传与运动障碍门诊就诊并经临床、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基因检测确诊为BNS病例,于CNKI、PubMed数据库检索既往报道的BNS相关文献,结合病例临床资料进行讨论。结果 患者男性,49岁,因“行走不稳48年余,加重3年”就诊。头颅MRI见:小脑萎缩,双侧视神经轻度增...

基于Nrf2/NLRP3/caspase-1信号通路探讨毛兰素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元焦亡的影响————作者:朱超霞;李志营;吕晓飞;赵倩;程宝仓;杨会杰;周丽平;曾利敏;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核因子E2相关性因子2(Nrf2)/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3(NLRP3)/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信号通路探讨毛兰素(Eri)对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大鼠神经元焦亡的影响。方法 通过线栓法建立脑I/R大鼠模型;将造模后的大鼠随机分为I/R组、Eri 5 mg·kg-1组、Eri 10 mg·kg-1组、Eri 20 ...

评估中国健康受试者在不同进食条件下口服DP-VPA片剂后的药动学和安全性————作者:詹惠中;李熠;范亚新;陈渊成;郁继诚;郭蓓宁;刘笑芬;虞培敏;洪震;曹国英;张菁;

摘要:目的 评估中国健康受试者在不同进食条件下口服丙戊酸(VPA)的磷脂前体药物DP-VPA后的药动学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开放、3周期、3交叉、自身对照研究设计方法,选取12例健康受试者分别在空腹状态、进食普通餐或高脂餐后口服DP-VPA片剂900 mg。采用液质联用法测定血浆中DP-VPA的两个主要成分及其活性代谢产物浓度。以非房室模型法计算药动学参数,以峰浓度(cmax)...

川芎挥发油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对胶质瘤细胞替莫唑胺耐药性的影响研究————作者:路旭辉;周玲;郝玉梅;

摘要:目的 分析川芎挥发油(CH)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对胶质瘤细胞替莫唑胺(TMZ)耐药性的影响。方法 (1)构建U87 MG/TMZ耐药细胞株(U87 MG/TMZ细胞组),依据不同CH干预剂量分为:低剂量(L-CH)组(CH 20μmol·L-1)、中剂量(M-CH)组(CH 40μmol·L-1)、高剂量(H-C...

  相关医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