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是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与湖北中医学院主办的、国内外肝病领域内唯一的一份中西医结合的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本刊以国内外知名的肝病专家为学术顾问,严格遵循“基础与临床并重”、“普及与提高兼顾”、“中西医结合”的办刊宗旨,力求以最快的速度如实报道国内外中西医防治肝病的新理论、新成果、新进展、新动向、新疗法、新药物、新经验。深受广大肝病临床医务人员和研究人员的喜爱。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系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专论、临床论著、实验研究、老中医心法、经验交流、病例报告、思路与方法、综述。
杂志优秀范例参考:
肝硬化腹水低钠血症药物治疗评述 池肇春
第二届湖北省中医药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第六次学术会议通知 湖北省中医药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
非生物型人工肝对乙型肝炎肝衰竭干预时机的临床研究 徐秋仙,张振纲,聂华,章莉莎,田德英
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与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及意义 刘肄辉,郭艳,张永华,刘莉,周红娟,冯慧
ALT 正常的慢性 HBV 感染者临床特征与肝组织学相关性研究 常海宁,徐葵花,赵守松,CHANG Hai-ning,XU Kui-hua,ZHAO Shou-song
补肾柔肝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观察 郑亚江,祝峻峰,任朦,ZHENG Ya-jiang,ZHU Jun-feng,REN Meng
HBV基因型与临床特征及拉米夫定抗病毒疗效研究 石光英,马晓媛,谢敬东,SHI Guang-ying,MA Xiao-yuan,XIE Jing-dong
温阳健脾化湿活血法配合悬灸治疗黄疸的临床疗效观察 莫冰泉,阮永队,马春玲,谢炎烽,桂平,陈瑛
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应答不佳的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谭力学,宋茂舟,锐坤,范俊杰,叶志明,张东常
活血化痰护肝汤治疗酒精性脂肪肝50例 张亚兵,彭艳芳,叶太生,吴朝妍
膈下逐瘀汤加减方作用人肝癌细胞SMMC-7721蛋白质组学研究 李华成,王建刚,费新应,汪建平
肾气丸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Bcl-2/Bax、Fas/FasL信号通路的影响 吴黎艳,叶蕾,何蓓晖,严茂祥,陈芝芸
二乙基亚硝胺诱导肝细胞癌癌前病变动物模型研究 刘蕊洁,杨先照,焦云涛,李莹,张鹏,叶永安
王宪波教授诊治自身免疫性肝炎思路和经验 刘麟,王宪波
谢昌仁教授采用健脾行水法治疗肝硬化腹水经验 周玉麟
郭纪生教授治肝四法 刘洪德,魏华娟,李青
医学核心论文发表: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分析高尿酸血症心血管的各项指标,探讨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同期选取200例高尿酸血症患者和 200例体检确认血清尿酸正常的健康人员200例,将高尿酸血症患者组命名为观察组,将血清尿酸正常的健康人员组命名为对照组。对两组人员进行心血管危险 因素水平检查,检查项目包括血压、血脂、空腹血糖(FBP)、体质量指数(BMI)等。将检测结果进行组间对照,分析血清尿酸水平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 性。结果:观察组200例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平均收缩压(SBP)水平、平均舒张压(DBP)水平、三酰甘油(TG)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水平以及体质量指数(BM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00例健康人员的平均水平。两组各项检测指标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 论:血清尿酸水平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具有较大的关联性,高尿酸血症是心血管危险的征兆,并且为心血管病致病增加风险,科学检测血清尿酸水平,并采取合理有效 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并减小致病风险。
关键词:医学核心论文,高尿酸血症,心血管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
本次研究主要通过对照200例高尿酸血症患者和200例血清尿酸正常的健康人员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检查结果,分析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联性,探讨血清尿酸水平在临床检查诊断心血管疾病的价值和意义,希望可为心血管疾病临床诊断提供经验,现做报道如下。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最新期刊目录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硬化患者继发肝癌的风险预测模型————作者:唐子芹;刘好;吴智鹏;钟军;王明刚;毛德文;
摘要:目的:探究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硬化患者发展为肝癌的潜在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评分模型,并验证所构建模型的预测准确度,旨在为预测HBV导致的肝癌风险及指导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HBV相关肝硬化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法,将纳入研究的281例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70%,n=196)和验证集(30%,n=85)。采用单因素分析...
基于“液泡化”现象探索内质网应激和自噬在预知子联合苦参碱抑制肝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作者:张夜航;吴晓;卢文丽;彭佩克;
摘要:目的:观察预知子联合苦参碱对肝癌细胞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并基于伴随的“液泡化”现象探索内质网应激和自噬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噻唑蓝法(MTT)检测预知子提取物和苦参碱对SMMC7721肝癌细胞活性的影响,计算72 h时IC50剂量,进而设置空白对照组、预知子提取物组、苦参碱组、全量联合组和半量联合组,观察药物对肝癌细胞活性的影响。光镜观察细胞形态,共聚焦显微镜检测丹酰尸胺(MD...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外治法的选穴规律————作者:尤圣杰;林筱萱;张晓辉;何强;徐春军;
摘要:目的:基于数据挖掘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中医外治法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建库至2024年4月收录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外治法的中文临床研究文献,提取中医外治法的选穴处方并创建穴位处方数据库,运用Microsoft Excel、SPSS Statistics 20及SPSS Modeler 18.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1篇文章,累计使用70...
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血清M2BPGi和PDGF-BB对NAFLD患者早期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作者:张雨洁;龚翼焕;邵晶;朱晖;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血清Mac-2结合蛋白聚糖异构体(M2BPGi)、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BB)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早期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在本院确诊为NAFLD的患者92例为NAFLD组,根据肝组织活检将患者分为无纤维化组和纤维化组。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志愿者92例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检测患者肝组织...
“肝主藏血”理论内涵与现代医学的融通————作者:毛熙妍;王明刚;毛德文;王娜;李炯汾;李晏杰;
摘要:从“藏”出发,以脏腑理论为基础,结合中医古籍对“肝主藏血”的描述、阐释,从生理与病理角度阐释“肝主藏血”的科学内涵及现代演绎;分析“肝主藏血”研究成果在肝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旨在深化对中医经典理论的理解,也为中西医结合防治肝脏、血液相关病症研究提供新思路与理论支撑。“肝主藏血”理论是中医藏象学说的重要内容,其理论内涵是指肝脏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以及防止出血的功能。从现代医学角度演绎“肝主藏血...
基于列线图构建老年肝硬化腹水患者发生认知衰弱的风险预测模型————作者:徐黎;袁林;周雯;
摘要:目的:使用列线图构建老年肝硬化腹水患者发生认知衰弱(CF)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就诊的老年肝硬化腹水患者234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依照7∶3的比例分为建模队列(n=164)和验证队列(n=70)。根据患者是否发生CF,将建模队列分为CF组(n=45)和非CF组(n=119),验证队列分为CF组(n=19)和非CF组(n=51)。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肝硬化腹水...
还阳通络灸联合常规治疗对肝癌介入术后患者症状、疼痛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作者:胡胜男;李加加;王菊菊;吴春雷;杨利华;单艺慧;刘颖;
摘要:目的:探讨还阳通络灸联合常规治疗对肝癌介入术后患者症状、疼痛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80例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40例,西医治疗)、观察组(40例,西医治疗+还阳通络灸)。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症状评分(恶心呕吐、腹胀、发热、肝区疼痛)、血清疼痛因子[5-羟色胺(5-HT)、β-内啡...
榄香烯乳状注射液联合索拉非尼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作者:王毅青;杨英;朱建忠;朱明华;
摘要:目的:探讨榄香烯乳状注射液联合索拉非尼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观察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多吉美(索拉非尼片),观察组患者给予榄香烯乳状注射液(6支,1次/d),静脉滴注。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生活质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i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基于数据挖掘探析中药专利复方治疗脂肪性肝病的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作者:程苏灵;李克;胡尧琴;杨家耀;
摘要:目的:基于中国专利公布公告网,通过数据挖掘、网络药理学分析治疗脂肪性肝病中药专利复方的用药规律及核心处方作用机制。方法:检索中国专利公布公告网,收集治疗脂肪性肝病的中药专利复方,借助Excel、SPSS Modeler 18.0、Cytoscape 3.10、Rstudio R 4.4.2等软件分析用药规律,筛选出核心处方。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核心处方的作用机制。结果:496个专利复方中包含42...
磁共振多翻转角T1 mapping结合血清CCNA2和GP73诊断肝癌的影像学特征分析————作者:张倩倩;刘珂;赵丹蕾;蒿景龙;孙勇;
摘要:目的:探究应用磁共振多翻转角T1 mapping结合血清细胞周期素A2(CCNA2)、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诊断肝癌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效能。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65例疑似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确定48例为肝癌患者,其余17例为肝病变,均进行磁共振多翻转角T1 mapping和血清CCNA2、GP73检测,分析磁共振多翻转角T1 mapping...
中医证型及NLR对华蟾素胶囊联合靶向免疫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疗效的预测价值————作者:孙霖;解婧;卞修亮;王苏皖;袁晔;刘磊;朱耀东;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证型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华蟾素胶囊联合靶向免疫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科62例中晚期(Ⅱ~Ⅲ期)PLC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使用华蟾素胶囊治疗分为华蟾素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32例)。通过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R及中医证型对华蟾素胶囊联...
基于肠道菌群探讨中医药防治肝癌的研究进展————作者:王梦珂;孙敏;刘玉欣;蔡凌云;鲍姝畅;吕涵宁;孙阳;
摘要:近年肝癌的诊治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患者术后复发率及生存率仍未达到预期水平。随着肠道微生态学的发展,肠道菌群失衡与肝癌的密切联系被发现。从西医角度讲,肠道与肝脏经肝-肠循环进行沟通,且肠道菌群可以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炎症、内毒素、凝血系统影响肝癌的发生发展。中医认为肝癌的主要病机为邪实正虚,邪实中肝内瘀血与肠道菌群产生的邪毒(尤为热毒)是导致肝癌发病的重要因素,在治疗上主张祛邪扶正,治法采用活...
肥胖症基层中医门诊建设规范专家共识(征求意见稿)————作者:Tong Xiaolin Master Physician Heritage Studio,Hubei Provincial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摘要:肥胖症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健康问题,其与多种慢性疾病密切相关还易引发一系列健康、社会和心理问题。前期临床实践证实,融合“中药内服+中医适宜技术+综合生活方式干预”三位一体的中医诊疗方案,在肥胖症治疗中展现出独特优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着慢性病防控的主要任务,是肥胖症防控管理的重要阵地。《肥胖症基层中医门诊建设规范专家共识》采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包含人员配置、功能区域划分、设备配置、检验...
逍遥散加减联合鳖甲煎丸对肝癌TACE术后综合征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作者:焦应强;孙云朝;郭娜;张欣;
摘要:目的:探讨逍遥散加减联合鳖甲煎丸对肝癌经肝动脉导管化疗栓塞(TACE)术后综合征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4年6月收治的肝癌TACE术后综合征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3组,每组40例,汤药组患者以逍遥散加减治疗,成药组患者以鳖甲煎丸治疗,联药组患者以逍遥散加减联合鳖甲煎丸治疗,评价患者治疗效果、TACE术后综合征持续时间、免疫功能。结果:联药组患者治疗...
人工肝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疗效及预后预测模型构建————作者:段磊;刘洋;孙光燕;黄松;陈孝敏;朱秀云;
摘要: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经人工肝治疗的疗效,分析预后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探索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于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接受人工肝治疗的HBV-ACLF患者140例,疗程1个月,观察短期预后,并根据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并构建预测模型分析预测价值。结果:140例HBV-A...
高毒力肺炎克雷伯杆菌致肝脓肿合并脑干脑炎1例并文献复习————作者:钱国清;刘颖;赵瑞红;严丹莹;王楚雯;张文伟;盛吉芳;
摘要:目的:报道1例肝脓肿合并脑干脑炎的病例,探究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诊治方法,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确诊为高毒力肺炎克雷伯杆菌致肝脓肿合并脑干脑炎的病例,收集其临床数据,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诊治经过。结果:该病例为65岁亚裔男性患者,主诉为乏力纳差1周,发热4 d。影像学检查提示肝内多发低回声团块及脑桥出血伴水肿改变。肝脓肿脓液细菌培养及外周血病...
基于中医探讨肠道菌群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作者:杨惠栾;郭碧玉;陈依凡;杨晓密;毛羽;姚政;
摘要: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备受关注,患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在机体健康环境中充当重要的角色,肠道菌群变化对NAFLD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肠道菌群总体多样性和丰富度均显著低于健康人群;肠道菌群减弱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如机械屏障、化学屏障、免疫屏障和生物屏障,使肠道内炎症因子、外源物质、微生物等进入肝脏,从而导致肝脏出现病理改变;其代谢产物如短链脂肪酸、支链氨基酸、内源性乙醇...
胆汁酸质谱检测技术在儿童胆汁淤积中的应用————作者:刘腾;王建设;
摘要:胆汁淤积性疾病是儿童肝病医生面临的重要挑战。胆汁酸/胆盐代谢紊乱是胆汁淤积性肝病的关键致病环节。随着高通量液相色谱-多反应监测质谱技术的发展,使得对人体胆汁酸代谢谱的精准绘制成为可能。先天性胆汁酸合成缺陷及胆汁酸转运体缺陷等患者的研究显示,胆汁酸质谱分析可提供理解胆汁淤积病理生理机制的新视角,可能是帮助解释患者表型的决定因素。发现疾病特异性的胆汁酸代谢指纹图谱可用于早期诊断疾病和/或评估患者对治疗...
不同脂肪性肝病命名下的中医证型差异分析————作者:刘云霄;王晓忠;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脂肪性肝病命名下中医证型分布的差异,阐明同证异名下临床特征差异。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9月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肝病科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诊断分别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代谢性脂肪性肝病(MAFLD)、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变性肝病(MASLD)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脂肪性肝病命名下的中医证型分布的差异及同证异名下临床特征差异。结果:无论脂肪性肝病是何种命名,...
从《内经》理论谈解剖学的肝脏属脾非肝————作者:孙鲁艳;刘甜;辛玲杰;袁成民;杨铂;
摘要:《内经》是中医理论形成的基石,西医解剖学中最大的消化腺肝脏与《内经》中对于脾的论述有高度的一致性。作者试从肝脾的位置、慢性肝病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脾气散精、脾主运化、脾主统血、脾主肌肉以及经络理论、阴阳太极图、土壅木郁等方面阐释两者之间的关系,提出解剖学肝脏疾病应主要从脾论治,一是补脾气促流消积;二是健运脾胃,恢复“散精”之职;三是温补脾阳治疗肝硬化腹水
相关医学期刊推荐
- 省级心电与循环
- 北大核心上海精神医学
- 学报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
- 北大核心临床内科杂志
- 北大核心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 北大核心实用放射学杂志
- 省级中药与临床杂志
- 国家级青春期健康
- 省级抗癌
- 北大核心脊柱外科杂志
- 省级黑龙江医药科学
- 省级河南诊断与治疗杂志
- 北大核心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 北大核心实用癌症杂志
- 北大核心癌症
- 北大核心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 北大核心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 省级应用心理学
- 国家级卫生软科学
- 北大核心中国医药导刊
- 国家级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杂志
- 北大核心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 南大核心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北大核心中华疝和腹壁外科
- 省级保健事业
- 北大核心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 北大核心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 北大核心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 北大核心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 省级东方食疗与保健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