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月刊》(月刊)是由河南大学及河南省历史学会主办的大型史学专业刊物。
《史学月刊》发表高水平的史学研究成果。尤其欢迎史学理论、史学评论、社会史、城市史、乡村史、生态环境史、文化史、学术史、电脑与史学应用、新资料的发掘与研究等方面的优秀稿作。
《史学月刊》被北大1992版核心期刊、北大1996版核心期刊、北大2000版核心期刊、北大2004版核心期刊、北大2008版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08年版)收录。
史学月刊杂志栏目设置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史学评论、专题研究、社会史研究、城市史研究、乡村史研究、电脑与史学应用、生态环境史研究
史学月刊杂志荣誉
CSSCI 南大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含扩展版)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Caj-cd规范获奖期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效期刊
阅读推荐: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The Phenomenological and Philosophical Research in China(年刊)1994年创刊,中文,16开,出版地:上海市,本刊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防灾科技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史学月刊最新期刊目录
周秦变革与秦汉模式————作者:孙闻博;
摘要:<正>“历史研究者的重要职责是对一个时代的本质作出说明”(彭卫:《走向未来的秦汉史研究》,《史学月刊》2011年第5期,第9页)。“秦并天下”,成就帝业,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汉广益强”,承秦法周,又使中国在疆土巩固拓展的同时,实现了文化与族群凝聚。秦汉,是一个在经历空前大变动下结束纷乱,建立起中央集权统一王朝的历史时期,影响后世深远,对理解今日中国与世界也很重要
政治制度史研究的三个层面及可能————作者:代国玺;
摘要:<正>政治权力支配社会,是传统中国的基本特征。古人因此特别关注王朝权力运行的架构、机制与政治行为的规则、规范,从而形成了悠久的记录、整理和研究典章制度的学术传统。近代以来,受益于现代历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理论和研究方法,学者推陈出新,更是将政治制度史研究提升到新的高度。总结学界以往对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可以看出,它虽以“政治制度”为名,却不仅仅探讨政治活动的规则,而是涵括甚广,...
区域文化成因之科举史视角:以南宋浙东地区为例————作者:包伟民;
摘要:南宋时期,浙东地区科举考试的成就异常凸显,如果深入分析浙西与浙东以及浙东地区内部不同州府的演进路径,可以发现其中呈现出明显不同的特征。温州的案例说明了地区经济一旦达到某种相对发达的水准,就可以满足作为科举考试活动发展的基本前提。王朝国家的政治总是凌驾于一切之上,科举作为选官制度的性质,不仅规范了考试内容,也影响到思想史的演进。与地区经济相比,政治与文教的影响无疑更为重要。向行政型中心城市集聚的向心...
从“暂寓”到“坚拒修署”:清末外国领事进驻成都的交涉————作者:蒋晅正;
摘要:鸦片战争之后,依据条约规定,外国只能在通商口岸设领,然庚子事变后,英国加强了对四川的渗透,试图向非通商口岸城市成都派驻领事。此举与既定条约不符,遭到清政府的抵制,进而引发了双方持续的交涉。英国企图将“驻重庆总领事”的衔名更改为“四川总领事”,以实现其进驻成都的目的。经过交涉,英国领事尽管未能修改衔名,但最终获准“暂寓”成都。随后,法德两国领事也相继获准在成都“暂寓”。这样,外国领事便得以“暂寓”之...
信仰语境中的“科玄论战”新论————作者:袁杰;
摘要:<正>肇始于1923年初的“科玄论战”(也称“科学与人生观论战”或“人生观论战”),距今已逾百年。然而,由于论战涉及许多长期难以解决的复杂问题,因此,从那时起,学术界从未停止过对论战的探讨与反思。尤其是自1980年代以来,一大批海内外学术名家从不同视角对论战进行持续深入研究,极大地深化和拓展了学人对于论战的重新认识。遗憾的是,尽管李泽厚早就揭示出“科玄论战的真实内涵并不真正在对科学的认...
汉代图像研究与历史考古学的古典主义传统————作者:王煜;
摘要:<正>图像是人类再现和表现事物与观念最重要的形式之一,它承载了当时事物的形态、用途,人们的知识、观念和社会的制度、习俗,等等,因此也成为我们了解这些方面的重要考古遗存和历史资料。受到厚葬风气以及墓葬形制变化(横穴室墓的兴起)的影响,西汉中期以后壁画、画像石(砖)等大量流行,使得存留下来的图像材料异常丰富。而汉代图像与当时的代表性文学——大赋似乎拥有同样的精神,对天上、人间、历史故事、理...
概念术语与秦汉史研究————作者:张欣;
摘要:<正>秦汉史研究的深入展开,离不开概念术语的界说与厘定(本文所论述的概念术语,是指反映一物或一事之所以为该物、该事的最本质属性的思维形态。参见金岳霖主编:《形式逻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8页)。没有概念术语的精准界说,再优美的论说,再花团锦簇的辞章,都是华而不实、经不起推敲的。反观秦汉史研究的历程,学者对概念术语的重视程度及运用水准,似乎还有一定的可议之处
“第七届新史学青年论坛”综述————作者:张以静;
摘要:<正>2024年11月16—17日,由《史学月刊》编辑部与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联合主办的“第七届新史学青年论坛”在重庆北碚成功举办。本届论坛受到学界广泛关注,共收到投稿论文1100余篇,经专家审阅、评选,最终遴选出71位作者参会,来自国内外35所高校及研究机构的青年学者齐聚一堂,各抒高见,围绕国家治理、外交、政治、经济、文化与思想、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等领域展开讨论与交流
敬告作者和读者
摘要:<正>一、本刊是河南大学和河南省历史学会主办的史学专业刊物,发表高水平的史学研究新成果,尤其欢迎史学理论、史学评论、中外历史各方面的专题研究及最新史学热点问题等方面的优秀稿件。二、专题论文一般不少于15000字,重大选题的稿件不受此限制。囿于经费,恕不退稿。投稿时,请采用打印稿和电子稿同时寄送的办法。打印稿请通过EMS或顺丰寄至“河南省开封市明伦街85号,河南大学《史学月刊》编辑部”,...
清末民初杭州平桥采石场租约交涉研究————作者:郭淇斌;
摘要:杭州平桥采石场是上海工部局最大、历时最久的石料来源地。清末,上海工部局多次实地调查杭州平桥采石场,与杭州府达成以物易物的租赁合约。上海工部局利用路政规模、开采技术和资金等优势,从平桥采石场获取大量石材,且有盈余向法租界兜售;杭州府仅能从实物租金中获取少部分石材。由于杭州平桥采石场效益日增,工部局对采石场的依赖性更强,续签租约意愿也愈发强烈。辛亥鼎革之际,浙江政局动荡不安,民族主义运动迭起,工部局迫...
“江南”的媒介:乾嘉时期陶氏五柳居的善本古籍生意————作者:詹佳如;王晶晶;
摘要:乾嘉时期,陶氏五柳居在京师琉璃厂,苏州郡庙前、胥门等处设有店铺,江南善本古籍经五柳居源源不断地运往京师。五柳居不仅是书籍的流通者,同时扮演着兴起于江南的考据学研究的资料提供者和搜罗者的角色。五柳居向京城输送图书资源的同时,也成为传播和展演来自江南的新兴的书籍使用方式、知识生产方式和学术研究方法的一股力量。与此同时,陶氏五柳居亦凭借其所掌握的善本知识和信息,搜访江南遗书,助力朝廷的四库全书编纂工作。...
数智时代与史学革命——“数智史学”的提出及其构建历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理论意义————作者:展龙;
摘要:新时代,数智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重塑历史研究的范式。这一技术突破传统文本的静态模式,实现历史文本转化为动态交互的知识图谱,使得碎片化的史料得以系统性整合,历史解释得到更为广泛的数据支撑。由此催生的“数智史学”展现出文本活化、知识融合、理论阐释与话语建构并存的学术形态。这种“人机协同”的研究模式,不仅激活传统文化的深层因子,也更新历史叙事的表达方式;既保持人文研究的思辨特质,又增强学术话语的...
理论后行:差异一体化范式对西欧联盟生命史的再审视————作者:贾浩;
摘要:学界对二战后首个也是惟一的西欧军事组织——西欧联盟的理论探讨仍显薄弱。通过解密最新档案和归纳代表性成果可知,不同国际关系学说间存在“对同一国际组织的一体化贡献有区别认知”的“差异一体化范式”:宏观国际关系理论的“自由主义”对西欧联盟寄予厚望,“现实主义”却预言了其“高开低走”命运,“建构主义”则长于诠释其东扩、太空协作和落幕的意义;专业一体化理论的“新功能主义”认为西欧联盟擅长促进政治、文化和社会...
日军对华北敌后抗战军力的调研及中共的对策————作者:左春梅;
摘要:全面抗战时期,在华北的日军构建了多方位、庞大的情报机制,以调查和研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日军企图通过情报的调研加深对中共和八路军的认识,以制定有效的“封杀”游击战的策略。基于情报调研,日军一方面在针对八路军的“治安肃正”战中确实对八路军和根据地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但是却无法从根本上打击敌后抗战力量;另一方面,日军也认识到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战力量是基于党军政民四位一体的。日军情报调研中透...
历史认识的转变——基于外国记者对中国抗战和中国命运的观察————作者:牛天玉;
摘要:<正>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始,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柳条湖爆炸,在时空坐标上与1931年长江流域的特大洪灾、资本主义世界大萧条形成历史共振,将中国革命嵌入资本主义全球危机与社会主义蓬勃发展的世界图景之中。以埃德加·斯诺、哈里森·福曼为代表的外国记者群体,怀揣着对战争真相的追寻和对东方古国命运的关怀,深入中国战场,用敏锐的笔触记录中国,同时也对中国革命的走向和中国命运...
“一时用人救济方法”:北洋政府时期县知事试验再探————作者:王亚飞;
摘要:“二次革命”后,北洋政府开始加强中央集权,其中县官的选拔与任免是重要一环。在北洋政府的筹划中,文官高等考试乃是未来选拔县官的机制,而当下县官任免的混乱亦须亟待解决,故其决定举行“县知事试验”,以考试的方式整顿吏治。县知事试验只是北洋政府重整权力结构的过渡办法,可视为军事胜利后增强中央权威的政治手段。北洋政府与各省围绕现任县知事的调京试验不断进行互动和博弈。尽管县知事试验多少有些虎头蛇尾,但基本达到...
“亚洲门罗主义”视域下的日美在华外交竞合————作者:蔡百松;戴宇;
摘要:日俄战争后,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劝诱日本政府在亚洲实行门罗主义政策,代理美国在亚洲排除英、法等国势力的渗透。日本政府接受了这一政策,此后一方面在华不断侵略扩张,一方面与美国签署相关协定以寻求国际认可,日美关系一度处于协调状态。但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改变了这种局面,日本政府此后将门罗主义改造为“亚洲门罗主义”加以运用,使之演变为排除一切西方列强的干预、独霸亚洲,同时在华建立独占势力范围的区域霸权思想,...
欧亚非阿利亚运动研究:一项系统性综述————作者:高嵩;熊晶;
摘要:犹太人阿利亚是全球移民史的重要议题。以“阿利亚运动中的区域不平衡与族群经验异同”为问题导向,依托Scopus数据库,借助文献管理器软件和统计工具SPSS,对55篇关于欧亚非犹太人阿利亚运动的学术论文进行系统性综述。研究发现,21世纪国际学界更多关注以色列建国后的阿利亚现象,并逐步突破以犹太复国主义为中心的单一框架,转向跨国、跨区域分析;推拉理论依然是分析阿利亚动因的主要路径,强调多重动力与阻力对不...
出土文献视野下的周厉王集权新论————作者:张靖;
摘要:周厉王集权的方式有三:宠信荣夷公与虢公长父以集中卿权;收拢军官效忠自己及扞敔王身;加强王权对社会的控制。周厉王三十七年的叛乱是公卿大夫联合国人发动的政变,公卿大夫在背后谋划政变,国人在政变中冲锋陷阵。政变爆发之时,厉王仓促出逃到彘地。丼氏家长武公就是在背后策划政变的公卿大夫之一,周宣王即位之后就对丼氏进行了政治清算。宰与膳夫成为宣王时期政治极其活跃的力量,宣王注重发展内朝势力,削弱外廷卿大夫的权力...
南宋两宫体制下“侍宴官”的政治角色————作者:胡斌;
摘要:两宫体制是南宋孝宗、光宗两朝君主官僚政治的基本结构。在两宫体制下,北内“禁中”既是太上皇居所,也是两宫以“家人”身份从事宴饮、游赏与文艺创作活动的主要空间。北内“禁中”与朝廷相区隔,是宰执、侍从等外朝臣僚(“从驾官”)难以进入、难以探知内中信息的封闭空间。有资格进入北内“禁中”随侍两宫宴游的“侍宴官”,包括宗室、戚里、武选官、内侍等内朝官及两宫熟识的宫僚、将帅等。“侍宴官”职在随侍两宫宴游并以文艺...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 省级时代人物
- 国家级当代贵州
- 省级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 省级社会学研究
- 南大核心文史哲
- 国家级纪实
- 省级地方文化研究
- 北大核心人文杂志
- 南大核心出版发行研究
- 省级文学界理论版
- 北大核心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 国家级中国纪念馆研究
- 北大核心山西师大学报
- 国家级国家人文历史
- 国家级形象史学研究
- 国家级宠物世界(狗迷)
- 省级长江论坛
- 省级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 省级中国文字研究
- 省级八桂侨刊
- 省级文苑青春纪事
- 省级青岛文学
- 省级百花洲
- 省级戏友
- 国家级中华诗词
- 省级攀登
- 国家级民族文学
- 省级鸭绿江
- 省级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 北大核心编辑之友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