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大学报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热度: 时间:

西北师大学报

西北师大学报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62-1086/C
国际标准刊号:1001-9162
主办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主管单位:甘肃省教育厅
查看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清华大学学报》期刊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文学社科论文发表

  杂志简介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由西北师范大学主办、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出版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创刊于1942年3月,初定名《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学术季刊》,刊发本院李蒸、黎锦熙、李建勋等一批著名学者的文章。此后几经停刊、复刊。 1956年曾试办《争鸣》月刊,1957年复名为《西北师范学院学报》,1958年随校名改为《甘肃师范大学学报》。1973年经国务院教科组批准再度复刊,自1981年开始向国外发行,并恢复《西北师院学报》刊名。1989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再度随校名更改为《西北师大学报》。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二为”方向,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突出刊物的学术性、师范性、地域性特色,弘扬民族文化,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为教学和科研服务,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获奖情况

  甘肃省一级名牌期刊

  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首届)

  中文核心期刊

  栏目设置

  开设有中国文学研究外国文学研究、语言学、历史学、哲学、美学、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民族学、政治学、经济学等栏目。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1. 主动城镇化与被动城镇化 李强,LI Qiang

  2. 集体资产分割中的多重逻辑--中国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造与“村改居”实践① 刘玉照,金文龙,LIU Yu-zhao,JIN Wen-long

  3. 城镇化过程中城市广场的生产 李怀,LI Huai

  4. 从“乡政村治”到“双轨政治”:城中村社区治理转型--基于广州市一个城中村的研究 卢俊秀,LU Jun-xiu

  5. 秦风遗响工部精神--清初关中诗人李念慈及其诗歌创作 张兵,ZHANG Bing

  6. 袁沈同时轻薄甚,岂知万古有江河--论清代关中诗人屈复 冉耀斌,RAN Yao-bin

  7. 生态女性主义视域中《红楼梦》的女娲叙事 王明丽,WANG Ming-li

  8. 四大奇书中“上元节”民俗文化析论 刘衍青,LIU Yanqing

  9. 元代“色目人”与二等人制 胡小鹏,HU Xiao-peng

  10. 甘青藏区寺院型市场研究 杨红伟,李稳稳,YANG Hong-wei,LI Wen-wen

  11. 杨慎在科举文化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张亚群,李力,ZHANG Yaqun,LI Li

  12. 民国时期教育家的共相 徐继存,XU Ji-cun

  13. 论地域文化的教育价值 陈婷,JIN Zhiyuan,CHEN Ting,JIN Zhiyuan

  14. 论现代教学论的发展基础 王鉴,姜振军,WANG Jian,Jiang Zhen-jun

  15. 大学生对政府官员腐败的认知归因研究 杜林致,郑钟昊,DU Linzhi,JEONG JongHo

  16. 大学教师工作压力模型的比较研究 景丽珍,JING Li-zhen

  17. 国家建构、族际政治整合与公民教育 王宗礼,WANG Zong-li

  18. 现代国家构建:社会契约的维度 蒋永甫,JIANG Yong-fu

  19. 植入式广告的法律规制--欧盟、美国的经验与启示 李卫刚,牛进原,LI Wei-gang,NIU Jin-yuan

  戏剧论文发表:传统戏曲艺术在工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摘 要:中国戏曲它是一门综合艺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它特有精神文化对于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品质,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艺术氛围,打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等方面具有现实意义。根据工科院校校园文化自身的特点,本文从戏曲艺术特有精神文化、高校校园文化及工科校园文化特色的三个维度,围绕如何创建特色校园文化这个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戏剧论文发表,戏曲艺术,工科院校,校园文化

  1 戏曲艺术与校园文化的有机结合

  中国戏曲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至今3000年前先秦的祭祀活动,而后经宋元发展成型,明清到达顶峰,以至于到近现代随着社会的跌宕起伏而不断发展。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各剧种不断兼收并蓄相互学习,剧种丰富多样各具特色。中国戏曲艺术现可查已存剧种300余种,其中京剧、昆曲、豫剧、秦腔、河北梆子等是的杰出代表。在我国各地又有根植于地方文化的地方戏曲剧种,他们也是中国戏曲艺术的优秀代表。

  西北师大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习近平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重要论述的历史基础、主要特征和价值指向————作者:王金元;

摘要: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形成了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高度凝练且内涵丰富的表达。这些重要论述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鲜明的实践特征和重要的价值指向,对维护国家安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国难思良将”:抗战时期霍去病形象再塑研究————作者:尚季芳;

摘要:抗战军兴,国家板荡,中华民族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艰难境遇。如何提振民气,调动民众抗日的爱国意识,成为当时政府的重要议题之一。霍去病因在汉武帝时期开疆拓土的卓越贡献,被时人当作英雄重新加以颂扬。国民政府通过祭扫霍去病墓,重新生成政治性的“马踏匈奴”概念以及讲述霍去病的丰功伟绩,力图挖掘霍去病英武勇敢、爱国无私的光辉形象,以此激发中华民族抗日报国、抗战必胜的强大内生力量。质言之,国难时期的寻根意识是建设精...

乡村教育的百年实践与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探索————作者:白亮;

摘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特有实践,在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中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乡村教育的百年实践正是中国教育理论发生最真实、最丰富的样本,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反思,能够揭示中国教育学自主创新道路。对“文化自觉”与“世界眼光”文明互鉴关系的理论认识、乡村教育道路选择的经验观察、调查研究和教育实验的方法传统等,无一不是乡村教育百年实践生发的中国教育学知识积累和方法选择的独特体认。由此,应基于理论、经验、...

共生、共建与共享:再论作为传播观念的“中国”————作者:谢清果;王皓然;

摘要:将“中国”作为本土文明传播的代表性观念,可以阐释中华文明在创造认同、实现传承、构建秩序的历史过程中走出的原生路径。传统语境下的“中国”,有别于以民族国家为核心的现代政治认同,它强调一种可沟通、可持续的文化主体性。由此带来的一种特别影响是,处在华夏文化辐射范围内的其他周边民族,也常不自觉地将“中国”这一身份表征代入到自身的文化实践中去。它们不单以“中国”自称,更将“中国”视为思考自我及世界的观念工具...

刑事审判速决程序书面审的应用及其边界————作者:拜荣静;贾祖莲;

摘要:刑事审判速决程序已经形成速裁、简易程序两种模式。开庭对席审理方式能够坚守程序正义,但是诉讼效率受限,速决程序书面审理方式可以体现多种诉讼价值。速决程序书面审理方式适用以“案件事实清楚”为前提,由法庭对案件进行类型化处理,并及时公开审判信息以保障公众认可度和司法权威性;同时保障被追诉人各诉讼阶段适用书面审理程序的异议权、程序选择权和回避权,以确保书面审理方式的可行性。速决程序书面审理方式应建立审前同...

论明清之际雪苑社诗人贾开宗的杜甫情缘————作者:张兵;苏欢;

摘要:杜甫是中国文人忧国忧民的楷模,杜诗是唐以后众多诗人诗歌创作之典范。明末清初,诗坛上曾出现崇杜热潮,学杜、注杜、评杜蔚成风气。雪苑社是当时河南重要的文学社团,他们广结名流雅士,评点诗文,诗歌创作以杜甫为宗,力图恢复诗道风雅。雪苑社发起人之一贾开宗更是极为褒崇杜甫,称杜甫得风雅之传,杜甫之诗接续三百篇之统。他创作了杜诗专论——《秋兴八首偶论》,并承袭杜甫崇高的人格精神。他在诗歌创作中学习杜甫,化用杜诗...

晚清中国学者的世界认知与“学术戍边”————作者:张丹丹;

摘要:晚清学者的“学术戍边”行为是伴随其世界认知的不断深入而次第展开的。鸦片战争爆发后,明末以来传入的西方近代地理学知识促使林则徐、魏源等人自觉编译近代地理学著作,部分学者的夷夏观念和中国中心观发生动摇,他们主动了解“夷情”开启对世界的全新认知,拉开了“学术戍边”的序幕。十九世纪初,欧洲的东方学兴起,探险家来华考察,刺激了中国“经世致用”的传统学术理念,推动了中国边疆史地学向近代具有“戍边”意义的研究转...

新物质主义视域下中华“物”的国际传播研究————作者:吴瑛;苏洁;

摘要:在中国国际传播的历史进程中,中华“物”作为中华文明标识的物质载体,具有独特的符号意义和文化传播价值,能促进多元文明的交流互鉴。通过对能动性的中华“物”的分类,梳理从历史文物到现代博物馆、从丝绸之路到数字丝绸之路、从四大发明到新四大发明、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发展历程,展现出中华“物”在文化传承、互联互通、变革创新和主体互动等方面的能动性价值。但物与观念、物与人、物与物的关联和纠缠也包蕴着中华“物”...

数字时代“睡眠终结”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作者:马乔恩;

摘要:进入资本主义阶段以来,睡眠时间的普遍缩短成为人类无法逃避的生存境况,睡眠问题成为生产方式重塑时间模式、生活方式、生命境况的一个重要方面,睡眠终结也成为剖析资本主义不同发展阶段共性和特性的重要切入点。在工业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以工作日为压缩睡眠最直接、最基本的方式,工厂纪律成为规训睡眠最具约束力和普遍性的机制,工作伦理则成为剥夺和压缩睡眠的隐性而又持久的价值支撑。在数字资本主义时期,信息爆炸导致的时间...

习近平关于全球气候治理重要论述的思想渊源、基本要义与实践路径————作者:许梦婧;

摘要: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习近平关于全球气候治理重要论述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汲取中华文明的传统智慧和世界文明发展成果的重要理论发展,为我国参与和推动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关于全球气候治理重要论述的基本要义在于坚持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公平正义的价值、国际合作的路径、法治的方式推进全球气候治理。在习近平关于全球气候治理重要论述的指导下,我国应当以多边...

乡村教师助推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新乡贤”使命————作者:程良宏;李蓉荣;

摘要:以“新乡贤”身份引领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教师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使命,这意味着乡村教师以乡土文化的传承者与创新者、乡风文明的引领者与改造者、乡村学校与乡村社会的“文化中间人”等身份积极投身乡村振兴行动。强调乡村教师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的“新乡贤”使命,既是乡村高质量发展对其“本土精英”肩负使命的国家要求,也是承续中国历史传统赋予其社会改造职责的客观要求,亦是重塑新时期乡村教师乡村文化精...

1949年以来我国城乡教育关系的历史演进与时代使命——兼论城乡教育融合发展的必然逻辑————作者:周晔;董慧;

摘要:1949年以来,伴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特别是城乡关系的发展变化,以及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我国城乡教育关系经历了“统一无别——二元分割——统筹发展——一体化发展——融合发展”的历史演进。城乡教育关系的历史演进以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为理论依据,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提供根本保证,遵循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逻辑主线,彰显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旨归。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城乡教育关系发展需要构建全面融合发展的新型城...

“社会学想像力”的再想像————作者:岳天明;

摘要:20世纪五六十年代,米尔斯使马克思主义的批判传统在美国社会学界有了“另类”的声音。他直面时代的困扰,认为人们之所以没有将对自由与理性构成威胁之物明确地表述出来,这缘于阐明它们所需要的基本能力与心智品质的逐渐退化乃至缺乏。米尔斯提出“社会学的想像力”这一概念,一方面是为了从经典社会学家的学术智识中汲取学术智慧,另一个更为重要的方面是基于他对美国社会现实和学术研究现实的不满,预想借助于它能够改变存在于...

中国社会学中的两类人文性知识——以潘光旦和费孝通的学术思想为例————作者:刘亚秋;

摘要:以潘光旦和费孝通为代表的中国社会学思想蕴含着两类人文性知识。费孝通的学术研究重心经历了从生态到心态的转变,从早期关注组织制度到晚年关注社会伦理,这是第一类人文性知识。这类人文性知识在中国社会学范式中居于主流地位。潘光旦的社会学思想立足于人,重视人性的生物学和遗传学基础,关注人之生命本身,它以独特的人本思想给社会学提供了第二类人文性知识。这两类人文性知识之间并不排斥,二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回答了人和社会...

智能化应用对城镇就业的影响研究——基于行业技能结构的视角————作者:郭爱君;周子毅;

摘要: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对劳动力市场带来强烈冲击。本文利用2011-2021年全国284个地级市的智能化应用数据和就业数据,从行业技能结构的视角出发,探讨了智能化应用对城镇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智能化应用总体上显著促进了城镇就业规模的增长,该结论通过了外生政策冲击、替换核心解释变量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第二,智能化应用对不同技能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对高技能劳动力就业具有促进作用,而对低技能...

金融能力与财富不平等——基于城镇家庭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作者:方舒;王艺霏;

摘要:基于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中的城镇样本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了居民金融素养指数与家庭金融普惠指数以测度居民的金融素养及金融机会水平。通过RIF-Gini回归模型,分析了金融素养对财富不平等的影响,及金融机会在此过程中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显示,金融素养对缓解财富不平等具有显著作用,金融机会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即金融机会在金融素养产生缓解财富不平等效应的过程中发挥了路径作用...

积极老龄化理念下意定监护制度的补足——以信义关系的嵌入为视角————作者:李萌;

摘要: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失能失智老人生活照顾、财产管理成为困扰许多家庭的难题。《民法典》中正式确立了意定监护制度,为解决养老难、监护难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也充分体现了我国积极应对老龄化的国家战略。从大量实践案例来看,仅依靠监护协议无法有效解决监护人尽心尽力履职、委托人救济自己权利等关系到意定监护制度顺利实施的关键性问题。意定监护委托人选择监护人的决定性因素就是信任,据此认定二者之间的信义...

财富生产的人民性与中国式现代化——义乌小商品市场的田野考察————作者:范丽珠;王恕桥;

摘要:以人民为主体的中国式现代化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通过肯定、保障个体获得财富的合法性,高效调动全社会参与经济建设的积极性。作为改革开放以来从乡土中国“无中生有”发展出的世界小商品中心,义乌创造了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传奇,是探究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的典型样本。基于2019-2025年在义乌小商品市场的田野调研,义乌小商品市场中具有主体性地位的基层商户小微企业的财富生产是地方经济活力所在。小商品市场的财富生产...

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我国民族理论的创新发展————作者:陈立鹏;闫芸;范航;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高度,深刻把握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基本国情和民族工作的新形势,鲜明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等思想,并进行了系列论述。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其思想经历了一个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从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到2024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民族共同体问题进行了...

全球共通:超越西方国际传播的冲突范式————作者:吴飞;吕澄欣;

摘要:传播学一直在探究为什么传播以及理想的交往如何实现的问题。在全球化时代,数字共通语境中的人类交往需要摆脱“文明冲突论”的阴影,以全球共通的新理论范式即事实共享、价值共振与情感共鸣的理论向度,重构国际传播的理论基础和逻辑。具体而言,国际传播需要坚持以事实信息作为人类沟通的基础,保证新闻真实性以促进事实共享、意义显明和信任确立;积极推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下求同存异,实现价值共振;促进...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