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学研究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热度: 时间:

宗教学研究

宗教学研究

关注()
期刊周期:季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51-1069/B
国际标准刊号:1006-1312
主办单位: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
主管单位:四川大学
查看宗教学研究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青年研究》核心期刊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人口研究》核心期刊信息

  【杂志简介】

  《宗教学研究》杂志,是继中国社会科学院世宗所主办的《世界宗教研究》杂志之后我国第二家公开出版的宗教学专业性的学术研究刊物。它 创建于1982年8月,在当时它属于内部刊物,由四川大学主管文科副校长许琦之签发同意创 办的,为不定期刊物,编者是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编辑室,由卿希泰教授主持,办报行 家古存云先生具体承办。1984年2月,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室改称为研究所后,从1984年4 月出版的第5期开始,编者改为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宗教学研究》编辑室。因原来为不定期、连续编号的内部刊物,根据读者来信意见,从这一期起去掉年号。至1985年上半年, 共出内部刊物6期。同年,经四川省新闻出版局批准公开出版发行,四川省期刊登记证317号 , 为半年刊,组建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编辑部,设有编委会,由四川省新华书店发行。从 1988年起改为季刊,并设主编卿希泰、副主编石衍丰,除仍由四川省新华书店发行外,四川 大学宗教学研究所也可直接发行。从1995年第3期开始,编委会进行了调整,主编卿希泰、 副主编李刚,常务副主编潘显一(从潘显一任社科处处长后,常务副主编改为唐大潮)。1996 年 起,《宗教学研究》杂志的封面重新设计,完全按季刊出版发行,不再有合刊现象。迄至目 前仍为全国高等学校系统唯一公开发行的宗教学专业学术刊物,并先后被评为中国人文社会 科学论文数据库系统核心刊物、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

  【读者对象】

  哲学、宗教学、历史学、文学、考古学工作者和高等院校师生。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有道教研究、佛教研究、伊斯兰教研究、基督教研究、天主教研究、少数民族宗教研究、宗教学理论与其他宗教研究、研究生论坛等。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陆希声《道德真经传》的形上学 强昱

  早期天师道财神三天万福君研究 蔡林波

  从“伦理缺失”到“伦理固化”——道教神仙传记的文学研究与宗教学研究 苟波

  《道德经》“治大国若烹小鲜”新解 康德衡

  简论《老子中经》的神仙信仰及其特点 何江涛

  论道教叩齿养生的理论基础 张崇富

  刘名瑞内丹思想略论 丁常春,吴振亚

  宋元道教神霄派遣瘟送船仪研究——以《神霄遣瘟送船仪》为中心 姜守诚

  清代四川全真道发展略说 田茂泉

  早期道教对文艺构思理论的影响 李斯斌

  王屋山“第一洞天”独尊地位的形成 李留文

  法律、私庙与官官相争:兰州朝元观庙产纷争案研究 邵彦涛

  刘国钧在道教史研究方面的贡献 由申

  陀罗尼字门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吕建福

  敦煌伪经《佛说要行舍身经》考略——兼及与三阶教的关联 于淑健

  “法施”、“无畏施”和“财物施”的融汇与实践——以我国东南沿海佛教社会福利发展为例 谭苑芳

  中国济生会所见近代绅商居士之济公信仰 张佳

  “人间佛教”的社会观研究——以太虚、巨赞和赵朴初的佛教思想为中心 赵翠翠,李向平

  太虚大师与民国“维持佛教同盟会”研究 于光

  中古史上佛教与城市空间流变研究 付志刚

  当代教育与文化投稿:马士英的话语权从何而来

  摘 要:崇祯十五年,马士英由废员起复,总督庐州凤阳军务,击败张献忠军,迫使其改变进军方向,保卫了南京的安全。南都议立,史可法向他咨询商议,他的话语权是“捍御数有功”而获得。

  关键词:贵阳,马士英

  明末清初,贵阳马士英家族因马文卿、马明卿兄弟科第蝉联而光耀里闾,亦因南明弘光朝东阁大学士马士英背负对于各种晚明史籍关于马士英的记载,如果套用今天大数据时代的观测方法,跳出一言一行的具体记录,作宏观的审视,会感觉到两个现象比较突出:一是在对马士英的各种叙写记载中,空泛攻击的多,具体说实事的少。即使说了的,有些是语焉不详,似有如无;有些则同其他人(如阮大铖)扯在一起说,其实到底是谁做的,还需辨析。真正能落到马士英头上的不多。(关于这一点,笔者今后将另作研讨)二就是马士英的话语权显得超常。

  宗教学研究最新期刊目录

中国道教文献研究札记——《六朝道教古灵宝经的基础研究》评介————作者:山田俊;

摘要:<正>对于中国的古典文献进行实证研究时,我们能做些什么?或者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是否应该根据我们的逻辑性判断,将古典文献整理成能“读懂”的内容呢?或者需要尽量保留文献的原貌,哪怕是留下逻辑性判断读不懂的内容呢?尽管说是“逻辑性判断”,然而既然有判断的主体存在,完全排除主观性是不可能的。因此,无法避免与他人的“逻辑性判断”之间会产生差异。或者,尽管我们要“保留原貌”,可是把它判断为“原貌”...

从圣子走向现实:再探恩格斯与谢林的对话————作者:张政;

摘要:恩格斯对谢林的批判有很多审视角度,其中关于圣灵与圣子的讨论有继续拓展的空间。以恩格斯对谢林“圣灵”的批判为切入点,可以梳理谢林在“圣子”问题中的逻辑起点和隐含目的:以基督教三位一体结构和黑格尔三位一体论为叙述起始,隐含着通过推崇圣子而向肯定哲学跨越之意图,并尝试超出概念化的否定哲学而追索现实的人。通过分析谢林肯定哲学中圣子的象征意义,一方面可以看到谢林超出观念论哲学的“非哲学”的努力,另一方面也在...

论道教内丹学中的“天人阴阳”————作者:戈国龙;

摘要:内丹学的阴阳交媾具体而言可分为三大类型,即天人阴阳、人体阴阳和男女阴阳。天人阴阳即是以人的生命系统和宇宙大生命系统组成一对阴阳,这里面不仅有重要的天人关系的理论课题,更是高层次的内丹修炼的实修功夫与天人合一的境界,是内丹学“阴阳交媾论”中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从“天人同构”“天人合发”和“先天大道”等方面对内丹学中的“天人阴阳”作一专题研究

言理致仙:成玄英《道德经开题序诀义疏》的问题意识————作者:梁鑫;

摘要:在去神化的时代学风中,前贤多关注成玄英在义理方面的建树,而寡于研究其仙道思想。信仰是成玄英运思的底色,义理与仙道的互构是其思想的展开过程,通过疏《老》随机惬当地为众生诠解生命超越之道是成玄英的终极关切。成玄英的问题意识当为:综括义理与仙道以诠解圣人之教,接引众生回向道本

白银市平川区福寿山道教摩崖石刻校勘考证————作者:刘永胜;

摘要:在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水泉镇福寿山遗留有三方清代道教摩崖石刻,对研究明清时期陕甘地区的道教传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据福寿山《太上混元宗派》石刻显示,福寿山和北武当是清代早中期全真道龙门派在河东和河西地区传播的结合地带上的重要地域,为研究全真道龙门派在陇中地区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的传播发展提供了新的证据。从这些摩崖石刻的内容还可以看出,福寿山曾是清代甘肃著名的道教活动场所,道教传播十分兴盛。福寿山位于汉...

对《解深密经》“幻喻”的再诠释——以汉藏译本的对比为基础————作者:李光起;

摘要:本文在对比《解深密经》“胜义谛相品”汉、藏诸译本的基础上考察了幻喻的提出意趣、构成要素、譬喻结构以及所喻义理等方面,并对其中的幻喻提出了一种新的诠释。本文认为《解深密经》为了解说大乘“一切法无二”等教说的密意而使用幻喻,通过幻喻说明诸圣者安立言说的机制,并以此对大乘空性教提供了义性说明,这也是幻喻在文本中的基本义。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指出传统唯识宗的解读普遍偏离了幻喻的基本义,并讨论了其局限

刻藏的缩影与延续:紫柏真可著述的结集————作者:王启元;

摘要:晚明的佛教复兴运动与繁荣的书籍出版浪潮相叠加,使得晚明佛教书籍出版进入活跃期,其中就以高僧紫柏真可倡议开雕方册大藏经最具代表性。由于募刻大藏的因缘,不仅成就了紫柏真可的禅林威望,身后著述亦得入大藏流传。传世《紫柏老人集》与《紫柏尊者别集》皆是由江南刻经团队发起整理,经过半个多世纪接力陆续结集,首次收入方册藏续藏之中,后被清代、民国时期诸版大藏经沿用。这些紫柏作品,反过来成为明清刻经团队重要的精神指...

碑刻史料所见明代五台山的僧衙与僧官————作者:张磊;

摘要:明代的五台山是汉藏并存的佛教圣地,古刹众多,高僧云集。明朝采取了设立僧衙、封授藏僧、任命僧官等方式来加强对五台山佛教事务的管理,并由此形成了为数众多的僧官集团。这些地位显赫的高级僧官,主要出自显通寺、圆照寺两大系统。其中汉僧主要以显通寺为活动中心,曾出现从铃、定旺、普显、明玄、明絮等高级僧官;藏僧主要以圆照寺为活动中心,亦失坚剉、忙万不罗加、班麻孤麻辣、短竹班丹、大慧法王朵而知坚参等藏传佛教僧官都...

日本泉涌寺所藏南山道宣、灵芝元照二律师像的制作及其宗派史意蕴————作者:国威;李娟;

摘要:日本泉涌寺藏有《道宣律师像》与《元照律师像》两幅院体祖师肖像,其作者应为南宋僧人义铦,上有楼钥所题赞文,嘉定四年(1211)由求法僧俊芿携带回国。画中道宣和元照的形象与当时的同题作品具有相同特征,可能源自共同的底本。至于其场景设计,则与二人的传记及赞疏关系密切。两宋之际南山宗内部会正派与资持派的竞争,是催生此种“对幅”祖师像的主要驱动力。其在后世的不断仿制与流传,则表明元照及资持派的地位得到了普遍...

论麦奎利的苦难观————作者:关哲;

摘要:当代英国著名存在主义哲学家和神学家约翰·麦奎利曾对人性中的苦难深入探究,认为苦难是形成成熟人性的肯定因素。他对苦难的诠释采取了将基督教神学与存在主义哲学相结合的进路,认为苦难不只是消极的,同时也具有积极作用,可以锤炼人的品格,唤起人的道德自觉,提升人性并使人团结。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发现,麦奎利对苦难的理解并不仅限于存在主义哲学和神学,而且还借鉴了心理学的内容和方法

明清天佛轮回说争论背后的天主教神义论转型————作者:黄威;

摘要:明清时期天主教与佛教在轮回说问题上的争论,源自天主教自身对轮回说的长期批判。在教父时代,奥利金提倡灵魂轮回说,用“知恶求善”回应神义论问题。但这一学说随后被奥古斯丁的“预定秩序论”否定,又经过阿奎那在灵魂论上的改造,最终被完全消灭,神义论问题的解决方案亦发生了巨大转型。阿奎那的思想普遍为明清传教士所修习,他们借其思想提出了“灵魂新造论”与佛教争论。由此可见,宗教间的冲突和对话,对反省某一宗教内部的...

反教风潮中的传教问题管理——以清季宁波地区为例(1844—1900)————作者:赵力;

摘要:宁波地区在晚清虽未酿成一例真正的教案但该地区反教风潮并不见少面对通商后传教士的涌入及其对此前中外交往惯例的挑战,宁波官员充分利用条约中的模糊性,在坚守旧约的同时另立新章,消弭可能的中外冲突。在天津教案和庚子义和团事件中,宁波均面临反教风潮。以宁绍台道为代表的宁波官员,多能认清肩上重责,一面以恪守条约为行事逻辑,一面主动承担责任,并根据局势演变和地方社会的实情,采取即时和灵活的管理策略,成功将潜在冲...

《宗教学研究》稿件格式要求

摘要:<正>一、标题:应简明扼要,反映论文主旨,尽量避免采用副标题。须附录英文标题。二、提要:200字左右,简述论文主旨及研究意义。不加评论,不解释概念,不交代写作背景、写作意图、研究方法、前人成果等。三、作者简介:含姓名、学位(如:哲学博士)、工作单位、职称。少数民族作者可标示民族,女性可标示性别。四、主题词:列出反映论文主旨的主题词3-5个。五、正文标题层次:除不加序号的小标题外,序码如...

稿约

摘要:<正>一、《宗教学研究》系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宗教学研究所)主办的宗教学专业学术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期刊,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二、本刊编辑方针:立足宗教学学术前沿,推动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宗教学学科的发展。本刊注重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理论研究,突出道教研究特色,兼顾宗教学理论、佛教、基督...

论斯温伯恩的神义论——以《约伯记》为视角————作者:曾晓冬;

摘要:神义论是宗教哲学家绕不开的重要议题,而斯温伯恩身为当代英美宗教哲学界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宣称就神义论问题而言,《约伯记》是一个晦涩的、前基督教的文本。这一论断何由致之,又显示出斯温伯恩的神义论的何种疑难?本文以对《约伯记》的圣经研究成果为基础分析上述问题,指出斯温伯恩的论断显示出其神义论不理解苦难的个体性,进而产生了“道德不敏感性”,使其理论的伦理性质和严肃态度受到威胁

宗教的“发明”与杨庆堃宗教类型概念的困境————作者:黄海波;

摘要:杨庆堃在半个世纪前的类型学研究,把中国的神圣信仰及其实践纳入到近代宗教概念的范畴中。杨氏英文术语diffusedreligion和institutionalreligion深受瓦哈、帕森斯的启发,但其秉持近代形成的实体性宗教观,将瓦哈与帕森斯概念中对社会关系特征的强调,转化为宗教类型的区分,由此导致了解释与理解的困难。对杨庆堃宗教类型术语的深入剖析,除了厘清各种误读、深化对中国宗教的认知外,更要以...

明清以降《钟吕传道集》诸本源流与丹道授受传统重构————作者:郝中宁;

摘要:《钟吕传道集》自明清以来版本非一,且于历史上的辑录、编纂、笺注等文献生成脉络体现出两种不同的文献源流:一为《道藏辑要》诸本对于丹经批注的继承以及对丹道授受传统的重构;二为《吕祖全书》诸本的编纂者们试图维护宋元以来以施肩吾为丹经传承者的授受传统。而前者则将施肩吾作为《钟吕传道集》的传承者身份彻底解构。故此,本文使用既往未被重视的文献版本,以明晰这部丹经在历史上的流布情况及其背后丹道授受传统的重构历程...

《阐教编》与“仙佛论辩”:杨文会、陈撄宁与日本佛教笔战之内在联结————作者:伍金霞;

摘要:中国近代史上有两场针对日本佛教的笔战一场是杨文会于年与日本净土真宗诸位学者就真宗教义与宗风的来往辩驳;一场是1936年陈撄宁发起的“仙佛论辩”,他意识到社会上弥漫的失败主义氛围与他国宗教文化侵略有关,于是立足本土道教,向佛教尤其是“专门仰仗他力”的净土真宗发起论辩。两场笔战时隔30多年,由于二人皆通佛理,又同是针对日本佛教,故在批判上具有内在联结。两次笔战虽然所处时代、论辩宗旨皆不相同,却都在某种...

元代大开元一宗的法统传承及其宗派性质————作者:魏玉升;

摘要:大开元一宗是元朝政府扶持的北方佛教宗派。通过考察碑刻材料中记载的大开元一宗僧人勍公、懃公的生平,可以发现金元时期北方地区的云门宗法统一直在大开元一宗中传承。除云门宗外,大开元一宗还融合了临济宗、曹洞宗和教宗等多个法统的传承,展现出其特殊而丰富的宗派面貌。大开元一宗的法统传承状况,反映了大开元一宗是一个以宗统传承为主,其他宗派法统在宗统传承内自由竞争的特殊宗派。到元朝后期,曹洞宗法统在大开元一宗中取...

民国藏传佛教僧人的抗日宣传研究————作者:明成满;

摘要:在全国民众抗日救亡运动的感召下,同时也是为了抵制日本对蒙藏等地的侵略渗透,藏传佛教僧人在“九一八”事变后积极进行抗日宣传。他们通过举行护国息灾法会、发表抗日通电和宣言、成立抗日宣传团体等方式,揭露日军的侵略罪行,增强民众抗战必胜的信心,号召藏族民众支援抗战,保持民族团结。藏传佛教僧人的抗日宣传,推动了藏族民众积极参加抗日,推动了西藏地方改善与中央政府的关系,也推动了中央政府更加重视藏区的建设。藏传...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