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热度: 时间: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34-1041/C
国际标准刊号:1001-2435
主办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主管单位:安徽省教育厅
上一本期杂志:《创意与设计》国家级期刊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湖北大学学报》期刊论文发表

  【杂志简介】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创办于1957年5月,历经《安徽师范学院学报》《合肥师范学院学报》等几次更名,文革期间曾一度停刊,1973年复刊,迄今出版38卷168期。本刊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繁荣人文社会科学,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为宗旨,文史见长,严谨求实,体现师范特色、地方特色和时代特色,辟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诠释学、中国诗学、徽学等栏目,被《美国Ulrich国际期刊指南》、Bower国际连续出版最新资料数据库、日本《东洋史研究》等介绍。

  先后被选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和社会科学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等。入编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复印报刊资料全文数据库、CEPS中文电子期刊服务、龙源期刊数据库。四度被评为“安徽省优秀社会科学期刊”,三度荣获“全国百强社科学报”称号。2000年荣获《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2004、2009年两度获“安徽省高校优秀学报一等奖”、2009年被被评为“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期刊荣誉:

  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

  安徽省优秀社科期刊

  《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

  安徽省高校优秀学报一等奖

  2000年荣获《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

  2004、2009年两度获“安徽省高校优秀学报一等奖”

  2009年被被评为“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影响因子:0.307

  被引次数:7768

  【栏目设置】

  该刊设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诠释学、中国诗学、徽学等栏目。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理论与实践双向互动:抗日战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王先俊,WANG Xian-jun

  毛泽东与抗战时期“学术中国化”运动 姚宏志,YAO Hong-zhi

  福柯与马克思:一个思想史的考察 汪正龙,WANG Zheng-long

  “革命”与马克思理论 王晓红,WANG Xiao-hong

  “天下为公”:墨子墨学公德伦理的一个基本理念 萧成勇,XIAO Cheng-yong

  “礼治秩序”建构视阈下的先秦儒家礼教思想价值 王晶,王凌皓,WANG Jing,WANG Ling-hao

  “道德教育”与“道德的教育” 吴先伍,WU Xian-wu

  符号互动论视角下的他律剥夺式德育 张志华,ZHANG Zhi-hua

  我国农村五保供养的制度变迁与路径选择 韩鹏云,HAN Peng-yun

  二战期间美国对德军战俘的处置——兼评艾森豪威尔的“战俘新思维” 王雅红,贾凯,WANG Ya-hong,JIA Kai

  明代的庶吉士教习官 郭培贵,刘明鑫,GUO Pei-gui,LIU Ming-xin

  铁路交通对近代蚌埠金融业的影响 马陵合,MA Ling-he

  两种《胡适年谱》之校读 罗智国,宋爱忠,LUO Zhi-guo,SONG Ai-zhong

  郑天挺隋唐史研究的成就与特色 段晓亮,DUAN Xiao-liang

  清倌人、坤伶和女学生——张恨水20年代小说女性社交的想象与转型 徐德明,XU De-ming

  革命写实:民族危局中现代史诗性营构——20世纪上半叶现代汉诗的写实叙事形态之一 杨四平,YANG Si-ping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书写对象问题 方维保,FANG Wei-bao

  哲学论文普通期刊投稿:世界金融与中国哲学的交融

  摘要:中国哲学作为哲学世界一个独特且重要的成分。在丰富的哲学理念与哲学体系中,中国哲学拥有完整的内核,饱满的哲思,明辨的思考路径。在金融哲学深刻的碰撞交融中,金融做其外核,中国哲学辅以其内核,能一定程度上还原荒芜态势下金融的本质,并赋予中国哲学时代新内涵。

  关键词:中国哲学,金融体系,发展路径,本质寻求

  前言:中国三十年的变革,西方金融思想做为舶来物影响着中国新一代的世界观,价值观。新一代在金融旅程中急于褪掉中国文化的外衣,急于变革中国文化的内核。殊不知金融的世界不单单是数学公式相加,不单单是基础分析和技术分析的杂糅。金融界同样渗透着哲学的明光。哲学是明灯,照亮前行的路。而传载千年的中国哲学恰恰是这明灯最光亮的部分。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新实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观剖析与批判——以理查德·罗蒂为例————作者:王伟;

摘要:罗蒂对马克思既有赞扬也有批评,这源自其反形而上学的哲学立场。罗蒂把马克思纳入与系统哲学相对立的教化哲学阵营,称赞后者不断推动哲学对话、刷新哲学话语;罗蒂认为马克思与尼采分别可于公共维度与私人维度上发挥社会公民与人格典范的作用,两者需要等量齐观,应抛弃那种将其融为一体的形而上学做法。罗蒂批评马克思的历史必然性理念以及与之紧密相关的无产阶级—资产阶级范畴、实现社会正义的阶级斗争与暴力革命设想等,主张资...

论真理意义上诠释学合法性的根源————作者:朱光亚;

摘要:长久以来,因为形而上学的真理观代表着主客观的统一,所以它不得不长期处于“真理符合论”的樊篱中。在休谟对知识确定性的怀疑之后,“真理符合论”逐渐被以康德为代表的“真理建构论”所取代。然而,康德的主体性对“自在之物”的无奈使认识论开始陷入无休无止的相对主义,即便将终生哲学目标确立为“作为严格科学的哲学”的胡塞尔,也不得不通过生活世界为相对主义留下后门,致使其从未逃脱心理主义的指责。与胡塞尔相反,诠释学...

空间与权力的事件:福柯论《俄狄浦斯王》————作者:支运波;

摘要:福柯在对索福克勒斯的悲剧《俄狄浦斯王》的空间阐释中贡献了一种制图学阐释。他所贡献的这种阐释古希腊悲剧的新方法乃是一种分析艺术表现形式及其与文化、权力政治和物质构成的空间关系的方法。所有重要的空间对俄狄浦斯而言都具有异托邦性,福柯在其中不仅展示了空间叙事的戏剧化效果,而且创造性地呈现了空间背后知识与权力事件化的共谋关系

从“主从”到“互补”:近代中国教会大学治校体制的演变————作者:谌畅;

摘要:中国教会大学发展的早期阶段,形成了以西方托事部为主导,中国董事会、外籍校长为辅翼的治校体制,呈现出明显的上下级关系。完成立案后,新成立的董事会与托事部共同组成中国教会大学权力决策机构,华人校长及其领导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学校日常行政,西方托事部、中国董事会、华人校长三方参与,共同治理的治校体制得以形成。治校体制的根本性转变,引发了教会大学经费、事工、人员、对外交流等方面的变轨。综合来看,中国教会大学治...

我国资本项目成熟度量化方法的改进与影响因素研究————作者:杨泽夏;郭树华;

摘要:资本项目开放是中国融入全球金融体系的重要手段,深化资本项目开放是中国实现现代化战略的关键步骤。本文利用法定开放和事实开放相结合的测量方法,从资本项目开放对经济增长及金融风险的影响出发,构建了包含金融发展、制度质量、贸易开放度、宏观经济政策等关键变量的指标体系。采用门槛效应模型和改良的KLR信号分析法,揭示出资本项目开放的非线性特征,指出较高的金融发展水平和完善的制度质量能够显著增强资本项目开放的正...

城郊土地征收中农民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过程研究————作者:孙秋鹏;

摘要:在城郊土地征收过程中,农民和地方政府为了争夺土地增值收益而进行的博弈过程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通过构建基于参与者利益最大化的完全信息和不完全信息博弈模型可以得到以下发现:农民投入博弈的资源与获得预期收益水平及概率正相关,与受到地方政府惩罚的损失和概率负相关;在完全信息情况下,农民投入的博弈资源和地方政府投入的监察惩罚资源之间存在稳定的纳什均衡;在不完全信息情况下,弱势地方政府会模仿强势地方政府的行为...

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份额权————作者:王洪平;

摘要:份额权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创设的一类新兴民事权利。份额权的主体不是农户,而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份额权的客体不是集体经营性财产,而是集体经营性财产的收益权。份额权是一种身份性财产权。份额权具有相对权的属性,但份额权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集体成员的债权人可以代位行使份额权。份额权的本质属性在于一身专属性,其与权利主体的集体成员身份具有密不可分性,包括取得上的不可分性、存续上的不可分性和消灭上...

南宋词的选编翻印与清初浙派的崇雅之路————作者:陈水云;

摘要:尊南宋、尚醇雅是清初浙派最重要的创作主张,这一倾向在明末词选中已开始出现苗头,清初浙派通过翻印《乐府补题》《绝妙好词》的方式,有意推动拟《乐府补题》唱和,引导词坛朝着崇雅方向发展,并借助“《绝妙好词》五辑”的编纂为其尊南宋、尚醇雅张目,使崇雅之风大盛于康熙中后期

王国维的诗学考据及其范式意义————作者:项念东;

摘要:作为文学研究者的王国维,其《红楼梦评论》《人间词话》《宋元戏曲考》早已为人所熟知。本文则集中讨论其词学、曲学中的考证性成果,以及此后经史研究中关涉诗学的考据之作,这三者恰涵盖了20世纪诗学考据工作中文献整理、史实考证以及语词考据三大方向,不仅为后人开辟诸多研究领域,而且其考证本身也多有方法论意义的启示

超越物质主义幸福观的生态伦理路径与考量————作者:张彭松;

摘要:物质主义幸福观以工业文明为主导,将“物质财富”等同于“人的幸福”,使人追求着永远无法兑现的幸福幻觉,不仅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也扰乱人的心性秩序,酿成生态危机与精神危机的双重“现代性后果”。对这两种危机的解决,不能彼此割裂,其实质是如何超越物质主义幸福观的现实路径及其道德考量问题。人类正处于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中,要探寻更为真实、客观而持久的幸福,就应该重塑幸福观,从社会伦理向生态伦理拓...

《海与镜》与奥登的反讽实践————作者:张茁;

摘要:《海与镜》是W.H.奥登艺术观转型时期的重要作品,也是该时期其反讽实践的代表作。奥登借搭建互文关系、隐匿自身的语言风格、构建复调的对话场域等技巧,实现诗剧在修辞层面的反讽效果;亦从克尔凯郭尔的生存论反讽出发,论证作者只有经由“自我否定”的辩证法,才能践行呈现真相而不传达真理的艺术观。剖析诗剧中奥登与反讽诗学的遇合,是对“诗人何为”这一问题的再思索和对20世纪以来艺术的“介入”与“自律”之争的再审视...

论抽逃出资的公司法构造————作者:高永周;

摘要:股东以其持有的股权份额对公司资产享有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这意味着公司资产是股东出资之生产经营的产物,最终归属于股东。因公司法人组织之资产分割的经济功能,公司与股东各自享有独立的财产权,股东从公司非法取得的包括但不限于公司注册资本的任何资产既可构成抽逃出资,也可成立侵占公司财产。股东出资是股东对公司承担责任大小的量度尺度,抽逃出资意味着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本应承担的有限责任减少乃至为零...

站在最前线:抗日军政大学在敌后办学的教育模式及成效————作者:张志永;

摘要: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伪更加严密封锁和威胁陕甘宁边区,国民党也蓄意制造反共“摩擦”;陕甘宁边区与外界人员、物资等往来困难,抗大面临着难以为继的局面。为了继续发展、壮大革命力量,中共决定在敌后开设抗大分校,并把抗大总校移设华北敌后;抗大在敌后一面学习、一面战斗、一面生产,教学、研究和实践三位一体,创造出适合敌后游击战争环境的教育模式,形成了总、分校组织体系;把大批具有朴素爱国情怀的学员培养成为德才兼...

老年津贴对家庭代际经济转移的影响研究————作者:钟仁耀;高小琴;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提升老年人的生活水平,特别是农村无保障老年人和城镇低收入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各地陆续推出的老年津贴政策旨在改善老年人福祉,但关于该政策对家庭内部代际经济转移的影响尚缺乏实证评估。本文基于2013年、2015年、2018年、2020年四期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CHARLS),构建了非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分栏模型分析了老年津贴对家庭代际经济转移净额...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的脉络和热点——基于知网Citespace知识图谱的分析————作者:刘冰清;钟健丽;

摘要:非遗数字化研究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主线引领下,其研究视角不断拓展至传播学、文化经济学、旅游学等维度。通过Citespace软件系统梳理2003年—2023年中国知网数据库的非遗数字化相关文献发现,近二十年该领域学者在理论研究、技术研究和实践与应用研究上不断推陈出新,并呈现“非遗数字化留存的理论建构”到“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实践探索”再到“非遗与数字化传播的深度融合”的演变趋势。近年来非遗数字化领域持续聚...

徽商汪汉溪与《新闻报》的经营————作者:李琳琦;邓高翔;

摘要:汪汉溪的籍贯是徽州婺源县,他是近代“弃官从商”、从事新闻出版业的徽州商人。汪汉溪主政《新闻报》期间,将“为民立言、开启民智”作为办报的理念,将“经济独立、无党无偏”作为办报的宗旨,体现其从传统知识分子到近代报业商人的家国情怀。汪汉溪接办《新闻报》后,重新明确该报的受众群体和市场定位,健全该报的组织架构和新闻网络,加强对生产工具的革新和生产资料的储备,广泛延揽人才、优渥员工待遇,使《新闻报》成为中国...

世界现代化历史图景中的中国式现代化————作者:王先俊;

摘要:在世界现代化历史图景中,“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无疑是其中最为独特而亮丽的篇章。考察和研究中国式现代化所走过的艰辛历程,分析和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特质、理论及其重要贡献,对于打破西方现代化话语垄断,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叙事,进一步推进中国以及世界现代化历史进程都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的无产阶级政党纪律建设思想及当代启示——基于《法兰西内战》的文本解读————作者:王平;石峰浩;

摘要:在《法兰西内战》及相关文献中,马克思恩格斯围绕“保卫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防止无产阶级政党腐败变质”,指明纪律建设对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同时,通过总结巴黎公社经验教训,马克思恩格斯对无产阶级政党纪律建设提出构想,主要包括明确纪律建设的先决条件是制定科学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纪律规范,突出纪律建设的根本指向是坚定维护党的“集中和权威”,强调纪律建设的关键议题是培育廉洁奉公的“社会公仆”,并且...

社会和文化视野中黄山美术图像嬗变考论————作者:陈明;

摘要:黄山图自北宋雕版出现后,不断被后人摹印和传播。明清时期,出版业的兴盛带来黄山图刻印和传播的便利,以黄山为主题的美术图像随之不断丰富。与此同时,朝代更替导致一大批由明入清的文人墨客为逃避社会震荡而投身山林,他们以黄山为题材进行创作,推动了黄山美术图像的发展和嬗变。20世纪以后,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剧烈变化为黄山美术图像的转向和变革提供了条件,黄山美术图像进入一个繁复多元的时期,其审美和图式语言的多样远超...

《宝水》的源与流:生活肌理中的新时代山乡巨变————作者:冯波;

摘要:乔叶新作《宝水》以“准还乡者”的视角审视乡土的源与流,将农村社会巨大变革的深沉思考落实在生活肌理之中。一方面,作者通过主人公地青萍对故乡“福田庄”的“恋地情结”在他乡“宝水村”日常生活中的复苏,完成了对“宝水”作为乡土之“源”的象征性论证;另一方面,在对过去“福田庄”的纠结、痛苦记忆与“宝水村”所建立的崭新人际关系所构成的情感矛盾中,作者之于乡土之“流”的诸种可能性得以充分敞开。乔叶以极细腻的人情...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