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汉语学习杂志》创刊于1980年,本刊为双月刊,主编:崔雄权。国内统一刊号:CN22-1026/H,国际刊号:ISSN1003-7365。
《汉语学习杂志》长期以来,《汉语学习》一直坚持“取焦学术前沿,搭建研究平台,提倡百家鸣鸣,扶植语坛新秀”的办刊宗旨,赢得了国内外读者和作者的广泛赞誉。读者对象为从事汉语语言学和对外治语教学的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攻读语言学方向的研究生、中学语文教师及语言学习爱好者。
【获奖情况】
中国语言学、汉语类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
【期刊栏目】
语言学与现代汉语研究,现代汉语研究述评,对比研究,语言文化社会,第二语言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书评,国外汉语。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体貌义构式“V上了”研究
基于语料库和软件技术的抽象名词搭配研究
“是”字强调焦点句的语调实验研究
听说课不同偏误类型纠误方式比较研究
构式“A+NP_1+NP_2”的语义问题及教学对策
试析表主观评价的“一个X,Y”构式
从询问方式到感叹程度——“何其”的副词化与功能扩展
量词与数量结构的话语指称性分析
汉语体标记“了”的话语功能分布研究
完成时态和起始时态的复合功能
准领属性主谓谓语句的句法分析
固化短语“这样一来”的功能与用法
学术期刊论文发表:勒赛克尔对德勒兹语言哲学的解读
摘 要:让-雅克・勒赛克尔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第一次尝试建构一种系统化的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这一探索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践论语言观的基础上,勒赛克尔也对德勒兹语言哲学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德勒兹独特的解域化语言哲学思想虽然是一种类马克思主义理论,但其坚持集体主义、唯物主义立场,强调政治语用学的语言哲学思想预示了一种新的、不同于主流语言哲学的可能性,为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体系的构建增添了理论活力,提供了借鉴作用。
关键词:勒赛克尔,德勒兹,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政治语用学
汉语学习最新期刊目录
互动/体认构式语法视野下的汉语动结构式研究————作者:王寅;
摘要:乔姆斯基于20世纪中叶传承了索绪尔的“普遍观”,将“语言自治观”发展为“语言和句法自治观”,且基于“天赋论、模块论、形式化”等提出了转换生成语法。20世纪末认知语言学家针锋相对地提出“体验观、特异观、依存观、一体观、非形式化”等,并基于此建构了构式语法。该学科到目前为止已出现了约十种分支。本文主要论述本土化的“互动构式语法”和“体认构式语法”,两者相结合就得出如下研究方法:“体—认—语”多重互动。...
非宾述词带宾语的认知基础————作者:卢英顺;
摘要:非宾述词是指不能带宾语的述词,即一般所说的形容词和不及物动词。汉语中非宾述词能够直接充当谓语,这为其带宾语提供了可能。从认知要素的激活来看,现代汉语中能够带宾语的多是那些可以激活两个或以上认知要素的非宾述词。非宾述词带宾语后为相关述词增添了新的句式
语气词“啊”的反预期性与立场表达————作者:王新;崔希亮;
摘要:本研究聚焦于表达反预期的“啊”,指出“啊”在不同场景下通过反预期来实现言者立场表达。“啊”的反预期性质表现在反预期强化语与反预期触发语两个方面,“啊”在不同的场景下传递出不同的立场站位。当“啊”出现在迷惑不解的场景时,在具体语境的作用下呈现出困惑、诧异和惊奇三种不同强度的情感立场;当“啊”出现在否定纠偏的场景时,实现的是强化认识立场表达,即对信息真实性或准确性的断言。与此同时,“啊”在这些场景中还...
主观轻量构式的类别与特征、功能与成因————作者:张婷婷;陈昌来;
摘要:文章立足功能语言学视野,对言语交际过程中的主观轻量构式进行考察,指出它是一种基于主观小量量度值,应用于语言实际,表达叙述者轻松随意、不以为然、轻蔑贬视情感态度的构式,可聚合成主观轻量构式集。在交际过程中,能够对动作、数量、事况、价值进行情态评述,具有促进沟通的交际功效,可以体现中国式的交际特色。最后分析并概括了主观轻量构式的形成动因
习用语的定性、定位、分类及其演变机制————作者:李贞亮;邵敬敏;
摘要:本文从词、语、句的关系出发,讨论习用语的性质和在熟语系统中的地位问题,并跟构式、框式结构和话语标记等概念进行比较。然后从句法形式、语义内涵和语用功能三方面特点入手,对习用语进行界定,分析其言者立场表达功能,并进行分类。最后从立体动态的视角对习用语的形成过程和演变机制进行探讨,指出“词汇化”“语法化”“规约化”等术语都不能准确描述,建议采用“语汇化”的说法
数据驱动的中高级汉语写作评价量表构建研究————作者:徐顺锦;方绪军;
摘要:本研究以“HSK动态作文语料库2.0”中的240篇作文为语料,通过文本特征与写作成绩的相关性分析,筛选出6项核心指标:正确句占比、复杂词种数、复句数、限时文本长度、连词数和段落数。基于上述指标,采用描述性统计与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分析不同水平组(低、中、高)的写作表现,并据此构建写作评价量表。多面Rasch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所建量表能有效区分学习者的写作能力,具有较高的评分一致性与信效度。量表各维...
从留学生话头偏误看汉语语篇规则————作者:朱钰麒;熊文新;
摘要:文章以小句复合体理论为指导,对400篇留学生作文中的话头偏误及其发展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1)话头偏误可分为话头多余与话头缺失。随着留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话头多余显著减少,话头缺失则无改善。(2)话头缺失可分为缺头句误用为分支话身、缺头句误用为新支话身、缺头句穿越标点句发生共享、缺头句未发生共享。(3)留学生较难习得的汉语语篇规则有兼顾成分共享关系和紧密逻辑语义关系、话头构成组块数应不大于四个...
二语学习成效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作者:石铃凤;沈可;
摘要:学习成效是国际中文教育研究的核心议题。本文基于IEO模型及其相关理论和二语动机自我系统理论,通过实证研究探讨环境因素与个体因素对二语学习者学习成效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环境因素对学习成效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但存在“技术—方法失衡”现象;个体因素显著调节环境因素的作用,高动机学习者更易受益于环境优化;动态动机管理和差异化教学是提升成效的关键路径。本研究可以为优化二语教学提供普适性理论框架与实践策略...
叙述语体中作为分句的“数量(形)名”结构————作者:曹慧欣;
摘要:叙述语体中,“数量(形)名”结构可以独立作为分句,并分别位于句首和句尾。构成成分因结构位置不同而呈现出对称性差别,结构因位置不同而表达不同的篇章功能,构成成分对称性差别又是篇章功能促动的结果。由此说明,句法的形成受章法的制约,结构形式(位置)与篇章功能之间表现为一致性关系
自然会话中“是啊”互动功能的浮现————作者:刘承峰;王越;
摘要:“是啊”在会话互动中具备肯定标记与示续标记两种功能身份。其中,作为肯定标记时,“是啊”的基本功能为信息确证或话语认同,并常依据不同条件,附加实施暗示对方认识责任、否定对方信息价值、标示认识独立性及优先权等认识层面功能,或表达感叹、共情理解等情感层面功能。“是啊”上述互动功能的浮现,受位置分布、交际双方认识状态及韵律等多重因素共同影响
从愿望到反事实:“最好是”否定意义与负面立场的浮现————作者:罗彬彬;
摘要:“最好是”在现代汉语中已演化为话语标记,表达语用否定义。对话语境中,它倾向于出现在回应序列单独充当话轮和位于话轮之首。说话人处于较高的认识状态,表达负面评价立场。话语标记“最好是”语用否定义和负面立场的发展路径为“愿望—反事实—语用否定”,进而浮现出负面立场。形成机制为回声提述和省力原则的作用,体现交互主观性
生成语法视角下的“动后限制”————作者:熊仲儒;段张涛;
摘要:本文从生成语法的视角探讨了汉语中的“动后限制”。根据双分枝式的合并操作与附加语只能位于动词之前的假定,无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推导,汉语都会遵守“动后限制”。一个推导之所以失败,不是因为它违反了“动后限制”,而是违反了其他的限制,如“得”的黏附性与役事的有定性是否得到满足。重动句,不是为了满足“动后限制”,而是为了表达致事或役事的活动性。单纯从论元数目来看,双及物构式、致使位移构式与结果构式等致使句...
“动+动”结构关系类型与音节组配模式————作者:应学凤;
摘要:“动+动”组合可以构成多种结构关系,包括连动、联合、述宾、动结式述补、动趋式述补、主谓、定中和状中等。研究发现,“动+动”结构关系不同,音节组配也不同。状中结构以2+2式常见,1+1式次之,2+1式最少,排斥1+2式;述宾结构以1+2、1+1式常见,2+2式次之,排斥2+1式。动结式以1+1式常见,2+2、2+1式次之,排斥1+2式,动趋式为2+2、1+1、1+2式的很多,2+1式的少。主谓和定中...
协商标记“怎么样”的触发条件及其行为表现————作者:吴春相;吴炳璋;
摘要:文章从言语行为的角度出发,根据附加问“怎么样”所处话轮中的核心言语行为将其分为征求型协商、提议型协商、建议型协商以及请求型协商四类。从交际意图看,协商标记“怎么样”的触发条件主要受到社会、心理、文化三个层面的影响,其中心理条件是触发说话人使用“怎么样”进行协商的主要动因。“怎么样”在实施建议、提议型协商时,给予受话人的选择自由度较大,属于协商范畴中的典型成员,数量占比最大。而征求、请求型协商为边缘...
全称量化词与“可能”共现句的语义解读————作者:彭程;蔡雨;彭家法;
摘要:现代汉语全称量化词与认识情态词“可能”共现句存在三种解读:统指解、逐指个体解、逐指全体解。制约相关语义解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辖域关系、全称量化词类型、谓词类型、“都”“一起”类成分、照应语等。语义解读的内在机制表现出句法、词汇类型、语义特征相互制约的特点
汉语表达被动的语序手段和词汇手段————作者:王艳;储泽祥;
摘要:本文在类型学背景下重新思考汉语无标记被动句的争议问题。在考察有标记被动句和无标记被动句的过程中,汉语表达被动的句法手段包括OV语序和被动标记。OV语序是汉语表达被动的语序手段,可以独立表达被动意义。被动标记是汉语表达被动的词汇手段,不能独立使用,必须与OV语序叠加使用
汉语“V啊V啊”格式的场景描摹功能————作者:李静文;
摘要:在四言格式“X啊X啊”中,X由名词变为动词时,其构式义呈现列举性淡化而描摹性增强的趋势。“V啊V啊”体现了汉语对言明义的传统表达方式,通过对比名词列举、动词交替及反复体表达可见,“V”如果不对着说也就失去了主观性及交互主观性功能。说话者借助“V啊V啊”的渐进性描摹实现场景铺排与情感传递,通过其累进性描摹达成增情效果。在语篇层面,基于汉语流水句与话题链的特点,该构式通过持续的时间描摹推动焦点平行移动...
现代汉语异形词规范化研究六十年————作者:王迎春;
摘要:文章以1962年殷焕先提出“词语书面形式分歧现象”为起点,以2002年《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开始试行为时间节点,将现代汉语异形词规范化研究分为两个阶段,分别对这两个阶段的研究进行述评。在此基础上,归纳出了异形词规范化研究的“三个转向”:从“摆事实”转向“讲道理”,从以微观研究为主转向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并重,从对异形词的整理转向对异形词的规范
学习导向的汉语二语教材设计范例与启示————作者:周小兵;李瑞;李亚楠;
摘要:本文用复杂动态系统理论对佟秉正、卜立德(1982)的《汉语口语》进行量化质化考察。该教材在拼音与汉字、字与词的设计上体现学习需求;词汇复现率高,多义词设计科学细致;语法编排凸显难点,注重语境和对比;会话46%用相声“包袱”法,文化点再现民族心理。该教材常用不衰的原因有:学习导向理念,编者具备的语言学及多学科学识,精心打磨的工匠精神。这些理念及其具体实施,开辟了二语教材新路径,至今仍有重要的指引价值...
基于学习者视角的来华预科中文教材有效性实证研究————作者:刘涛;乔梦羽;
摘要: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实验对比与半结构化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230名接受来华预科教育的学习者进行教材有效性研究。结果显示,使用《学在中国》教材的实验组在短期内语言能力的提升显著优于对照组;教材部分板块内容对学习者学习动机与策略有正向调控与促进作用;教材具有内容丰富、结构清晰等特点,能满足短期内提高中文水平的需求。本研究为进一步优化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材开发与教学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 北大核心湖北大学学报
- 省级烟台大学学报
- 省级红豆
- 省级戏剧丛刊
- 国家级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集刊
- 省级企业文化
- 省级青海学刊
- 北大核心燕山大学学报
- 北大核心外国文学研究
- 省级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国家级纪实
- 南大核心文化遗产
- 省级剑南文学
- 国家级歌唱艺术杂志
- 国家级领导科学论坛
- 省级广东艺术
- 北大核心当代外国文学
- 省级娱乐无限
- 省级醒狮国学
- 北大核心学术界
- 北大核心收获
- 省级中国地名
- 省级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国家级中国国家旅游
- 省级小艺术家
- 省级故事家
- 省级散文诗
- 省级闽都文化
- 省级百花(悬念故事)
- 省级新闻与写作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