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热度: 时间: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22-1286/G8
国际标准刊号:1672-1365
主办单位:吉林体育学院
主管单位:吉林体育学院
上一本期杂志:《新闻与写作》新闻传播类期刊
下一本期杂志:《体育博览》省级体育类期刊论文

  搜论文知识网并非《吉林体育学院学报》的官网或杂志社,为客户提供期刊征稿、论文发表等中介服务,在客户与期刊杂志社之间搭建了一座省时、省力的便捷桥梁。本站与《吉林体育学院学报》等上百家同类正规期刊保持着多年的密切合作关系,切实提高客户期刊发表的质量与效率。通过本站发表论文,客户将获得更大的选择空间、更高的通过率、更快的发表速度、更满意的服务质量。

  期刊栏目:《吉林体育学院学报》栏目有体育人文社会科学、体育教学与训练、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学、中小学体育教学、高校体育教学与评价等。其中,尤为注重吉林地方民族体育的研究。读者主要面向全国各级学校体育教师、体育工作者、体育科研人员等。

  期刊历史:现用刊名: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创刊时间:1985

  期刊部分目录参考:

  1. 竞技性武术“文化空间”的冷落与复兴吉灿忠,纪铭霞,邱丕相,Ji Canzhong,Ji Mingxia,Qiu Pixiang

  2. 体育文化生态理论:新范式引入与展望布特,闫静,Bu Te,Yan Jing

  3. 我国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理念的确立与模式选择汤际澜,Tang Jilan

  4. 武术在中华文化传播中的“名片效应”研究张长念,李凤梅,卢佳佳,Zhang Changnian,Li Fengmei,Lu Jiajia

  5. 轴心期中西方体育教育思想的比较研究杨小永,Yang Xiaoyong

  6.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传承研究于奎龙,Yu Kuilong

  7. “高铁时代”下东北三省体育旅游发展路径的研究李辉,王乐,Li Hui,Wang Le

  8. 我国体育生态失衡原因与平衡路径研究杨利勇,Yang Liyong

  9. 传统文化对农村体育发展的影响吴剑明,王薇,石真玉,Wu Jianming,Wang Wei,Shi Zhenyu

  10. 吉林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现状分析姜广义,Jiang Guangyi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东北三省冰雪体育旅游客源时空演化机制研究————作者:兰顺领;杨仲元;朱颖;

摘要:近年来,冰雪体育旅游作为一种新兴休闲业态逐渐崭露头角,积极开展相关研究有助于推动冰雪产业升级、激活地域经济新动能,为实现文体旅深度融合可持续发展提供关键理论支撑与战略指引。运用ArcGIS空间技术分析了2019—2024年东北三省冰雪体育旅游网络游记等统计数据,揭示了客源时空分异的多维度驱动机制。发现:1)客源分异呈现“双核—廊道”结构特征;2)政策驱动形成“时空压缩”效应与行为经济学启示;3)青...

体旅融合能否拉动县域经济发展——基于“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的经验证据————作者:盘劲呈;李天一;杜翔;

摘要:体旅融合带动产业兴旺,为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县域经济注入活力。本研究梳理体旅融合拉动县域经济的理论线索,通过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31个县(市、区)的面板数据检验县域经济效应。研究表明:1)体旅融合是县域体制机制协同的主要抓手,“以旅兴体、以体促旅”为县域发展提供新思路;2)体旅融合有效促进县域“三产融合”,推动产业形态由“单一尺度”向“多元尺度”转型;3)体旅融合方式由政策驱动向多部门协同转变,能化解县...

新中国成立初期武术理论论争的历史回顾(1956-1958)————作者:李兆旭;

摘要:新中国成立后,对武术采取提倡和改造并行的政策,但实际工作中的挑战让武术理论研究势在必行。1956年起,围绕武术的基本性质和要素、武术活动组织形式两个主要议题,武术界以《新体育》《体育文丛》为主阵地展开了论争,直至1958年对两大议题基本形成结论为止。论争认为,武术的本质是体育,技击和舞蹈是实现体育目的的手段,武术工作必须由体委及基层体协开展。1956—1958年武术论争的过程说明,新中国初期的武术...

满族珍珠球的文化内涵、时代价值与传承传播————作者:王伟;刘铁柱;吴绍奎;

摘要:满族珍珠球在助力中华文化认同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究满族珍珠球的文化内涵、时代价值及传承传播路径,为保护发展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研究认为:满族珍珠球的历史演变是从珍珠采集到竞技活动转变的文化传承过程,其场地器材创设生动展现了采珠劳动的历史和文化记忆,其技艺承载着艰苦奋斗精神与“天人合一”的思想内涵,其制度文化反映为生产-娱乐-竞技演进中价值观念的流...

足球运动与民众的多维身份认同——以乌拉圭为例————作者:袁鸿钧;赵鑫;

摘要:体育史中关于足球与民众身份建构的问题,实际映射出现代化进程中不同国家的足球运动与民众的互动关系。本文以乌拉圭足球运动为例,采用叙事的方式解释和理解足球运动与民众的多维身份认同问题,认为首先社会状况、球迷群体和青训体系、历史渊源和成绩等构成了民众身份认同的感性条件;其次,在乌拉圭的政治动员、对外交往、民族文化传播以及个体生活的选择等过程中,民众也在实践着国家、社区和个体等多维度的认同。不过,乌拉圭人...

运动图像如何再现体育技能的历史在场?——基于《明宣宗行乐图》的读图经验————作者:安汝杰;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明宣宗行乐图》中体育技能的历史在场问题进行了研究,得出的结论为:体育技能在古代宫廷行乐图如《明宣宗行乐图》中有着清晰呈现,此呈现于后世读图者的历史意识中得以再现,也正是此再现确证着体育技能的历史在场。而对此历史在场进行图像学方面的深入思考,一方面能够拓宽体育史“以图证史”既有研究范式的边界,另一方面也能够与体育哲学、体育美学等学科形成对话关系,进而推动民族传统...

软实力理论下中国和平体育外交的原动力与新动向————作者:俞大伟;陶焘;

摘要:体育外交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不仅促进了国家间的往来与合作,更传递了和平与友谊的理念。本研究从软实力理论视角出发,运用历史分析、案例研究和理论探讨相结合的方法,挖掘中国和平体育外交的原动力与新动向,旨在为理解国家间和平交流提供新思路。研究认为,中国体育外交有赖于“和合文化”的深厚底蕴与“丝绸之路”的历史传承,以及和平外交政策与软实力理论的双重指引。在特色实践方面,中国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相...

5G时代体育热点事件中网络情绪传播的特质、危机效应及应对方略————作者:徐磊;王锴;任礼姝;

摘要:5G时代下,探索体育热点事件中网络情绪传播新变化,对于有效引导体育网络舆情,推进体育热点事件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文献研读、逻辑分析等方法,对5G时代体育热点事件中网络情绪传播的特质、危机效应及应对方略进行了探析。研究发现:5G时代体育热点事件中网络情绪传播呈现出在传播效果上沉浸化不断增强、传播方式上智能化显著提升、传播环境上场景化日趋多元等时代特质;同时,5G时代体育热点事件中网络情绪传播也...

县域政府推动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效能评价及提升路径研究————作者:崔甲甲;李国庆;

摘要:县域政府推动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是落实农村群众体育工作的关键。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框架法、结构熵权模型等研究方法,以“全过程”视角构建县域政府推动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效能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山东省5个县级市为例,对县域政府推动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显示:评价指标体系包含治理投入、过程推进、治理产出、治理效果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在实证分析中发现各县域政府在推动农村公共体育服...

体育学习兴趣对青少年锻炼习惯的影响: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作者:唐浩洋;赵鲁南;

摘要:体育学习兴趣作为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内在驱动力,对其锻炼习惯的养成具有深远影响。本文采用体育学习兴趣量表、锻炼习惯量表、自我效能感量表对582名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研究,探究体育学习兴趣、锻炼习惯和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体育学习兴趣与锻炼习惯养成呈显著正相关。高体育学习兴趣的青少年表现出更稳定的锻炼习惯,其运动参与率与长期坚持性显著优于兴趣较低群体;自我效能感在体育学习兴趣与青少年锻炼...

我国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空间格局特征与可达性研究————作者:胡用岗;杨成伟;

摘要:“满天星”训练营作为新时代校园足球全面深入开展的标志性工程,是实现精英足球后备人才高质量培养的重要平台。运用空间分析法对“满天星”训练营空间格局特征及可达性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空间布局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满天星”训练营呈现“东部多中西部少”的空间分布格局,具有集聚分布特征,与特色学校分布呈正相关关系。空间尺度经历了由单核心区向多核心区发展的演变历程,逐步形成了3个高密度区和7...

新时代普通高校体育公共课主题式具身认知教学设计研究————作者:陶禹丞;杜长亮;

摘要: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公共课是奠定国民健康基础、培养终身运动习惯的关键教育工程。本研究立足新时代体教融合深化发展的政策背景,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从普通高校体育公共课长期存在的教学目标与人才培养脱节、教学范式滞后等瓶颈问题入手,通过整合具身认知理论与脑科学机制研究,系统构建身体认知环境协同互动的理论模型,创新地提出主题式具身认知教学范式。实验结果表明,研究设计的教学范...

不同运动方式对男性单纯性肥胖青少年身体成分和骨健康的影响————作者:寇猛;张勇;宋彦李青;王景玉;

摘要:目的:对比不同运动方式对男性肥胖青少年身体成分和骨健康的影响。方法:60名男性肥胖青少年分为高强度间歇运动组(HIIT)、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组(MIAT)或安静对照组(SC)。16周干预前后,利用双能量X线吸收测定法(DXA)对身体成分和骨健康参数进行测定。结果发现:(1)身体成分参数: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HIIT组和MIAT组体重、身体质量指数(BMI)、脂肪含量(FM)、体脂百分比(PBF)均下...

复合式训练对散打运动员下肢爆发力及后腿鞭腿技术影响的实验研究————作者:郝思源;

摘要:探索复合式训练对散打下肢爆发力、爆发耐力,以及后腿鞭腿打击力量和速度的影响,为丰富散打专项体能训练,制定科学高效的复合式训练方案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基于专家访谈结果科学化设计,将散打专项班学生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12周复合式训练,对照组进行传统力量训练,复合式训练方案结合散打运动专项特点。训练前、训练后检测下肢爆发力指标(立定跳远、连续三次跳远)、后腿鞭腿击打效果指标(鞭腿击打力...

文体旅融合视角下冰雪旅游城市游客感知意象的识别、演化与非对称性影响————作者:燕阳;李斌;

摘要:冰雪旅游对于实现区域文体旅融合发展而言至关重要。基于文体旅融合视角,以哈尔滨市的53个冰雪季高热度景点为研究对象,以携程、大众点评门户网站的54647条评论文本为数据来源,以2016年-2017年至2023年-2024年的8个冰雪季为研究时限,运用BERTopic主题模型,从主题词演化、主题文本数量演化两个方面,进行游客感知意象的识别与演化分析,并基于KANO的三因素理论,分析其非对称性影响的变化...

新质生产力赋能冰雪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机理与实现路径————作者:梁慧龙;李在军;崔亚芹;

摘要:新质生产力是赋能冰雪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驱动力。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冰雪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研究对象,从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3个要素维度阐述新质生产力赋能冰雪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并在梳理逻辑机理与现实困境的基础上提出实现路径。研究认为,新质生产力赋能冰雪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在于以技术创新助推冰雪旅游产业革新升级、生态赋能助推冰雪旅游产业绿色转型、产业融合助推冰雪旅游产业消费升级、资源激活...

数字技术驱动冰雪体育产业转型升级的理论机制与实践路径————作者:李创;阚军常;

摘要:进入新发展阶段,数字技术成为推动冰雪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动力。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立足于产业经济学,从产业质量提升、产业效应发挥、产业结构优化构建了数字技术驱动冰雪体育产业转型升级的理论机制。基于现实的考量从创新驱动力、政策引领力、供需牵引力、人才支撑力四个层面挖掘出技术适应性不强、政策体系不完善、供给与需求错位、复合型人才稀缺等现实梗阻,提出深化数字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完善数字冰雪体育...

全民健身资源空间配置优化探讨——基于混合研究范式————作者:徐诗枧;戴彬;徐雪芹;

摘要:优化全民健身资源空间配置,按要素统筹全民健身资源布局以加快补齐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短板,推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举措。基于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体育局官网、政府官网、“全民健身”官方公众号和“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实施效果评估报告以及《中国统计年鉴(2021)》《体育事业统计年鉴》收集的数据,遵照“模型构建—指标确立—体系赋权—水平评价”...

“双碳”目标驱动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三化”协同发展:动力机制、理念框架及技术体系————作者:王小秋;王丽萍;

摘要: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协同发展是解决群众“健身去哪儿”难题和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借助驱动力-状态-响应(DSR)模型,构建顶层与底层推-拉动力机制、供需两端内生-外在动力机制、状态表现机制、主体响应机制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协同发展的动力机制模型。据此,提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协同发展理念,构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数据深度挖掘与数字治...

基于魅力质量理论的农村公共体育服务需求识别及影响因素研究————作者:张笑;

摘要:精准识别农村居民的服务需求是保障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有效供给的重要前提。采用比例抽样的方法对全国范围内的农村地区展开实地调研,运用魅力质量理论对农村公共体育服务需求进行识别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3个公共体育服务需求指标中,4个为必备属性,5个为魅力属性,3个为一维属性,1个为无关属性。此外,农村居民的职业、健康状况、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都会对公共体育服务需求产生影响。为了更好地满足农村公共体育服...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