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韵文学刊

所属栏目:文学期刊 热度: 时间:

中国韵文学刊

中国韵文学刊

关注()
期刊周期:季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43-1014/H
国际标准刊号:1006-2491
主办单位:中国韵文学会;湘潭大学
主管单位:中国韵文学会;湘潭大学
上一本期杂志:《艺术研究》文学类期刊
下一本期杂志:《意林》少年版期刊

  搜论文知识网并非《中国韵文学刊》期刊的官网或杂志社,为客户提供期刊征稿、论文发表等中介服务,在客户与期刊杂志社之间搭建了一座省时、省力的便捷桥梁。本站与《中国韵文学刊》等上百家同类正规期刊保持着多年的密切合作关系,切实提高客户期刊发表的质量与效率。通过本站发表论文,客户将获得更大的选择空间、更高的通过率、更快的发表速度、更满意的服务质量。

  杂志简介

  《中国韵文学刊》是中国韵文学会和湘潭大学学联合主办的学术理论刊物。本刊以繁荣中华学术、弘扬中华文化为宗旨,探讨中国韵文的特点和发展演变的规律,研究诗词曲等中国韵文的作家和作品,并酌登少量现代和当代的韵文创作。

  本刊的主要内容为:中国韵文学的基础理论研究,诸如韵文学的范围、内容 和研究方法、韵文学研究史等;中国韵 文学的宏观研究,诸如中国韵文发生嬗变的规律及文化背景,中国韵文的基本特征;中国韵文的分体研究,风格与流派研究,作家与作品研究等;韵文学的比较研究,诸如中外韵文的比较,中原韵文与边疆少数民族韵文的比较,中国韵文各体或各时期的比较,韵文与散文的关系等;海内外关于中国韵文研究成果和动态的综述、评价;国内尚末披露的中国韵文学文献资料等。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诗学研究、词学研究、曲学研究、时代新声、耆旧遗音。

  中国韵文学刊最新期刊目录

“更看千年未为足”——陆游海棠诗与杨氏情缘————作者:高利华;

摘要:作于垂暮之年的《海棠歌》语兼比兴,是陆游对入蜀后与海棠所结情缘的总结性回顾。陆游从南郑前线退居成都期间,一方面报国之志甚为炽热,一方面因北伐无望,内心苦闷不免寄情于诗酒名花“恃酒颓放”,人称“海棠颠”,在仕蜀期间如醉如狂地迷恋海棠,并一口气作几十首诗以寄深情。陆游在众多海棠诗中在字面上以“名花”“名姝”视之,语意深处则以花喻人,此时“能诗”又如海棠一样艳丽的四川华阳人杨氏正是他失意时的“红巾翠袖”...

杜甫“封建”思想考论——兼论《建都十二韵》《江陵望幸》的诗旨————作者:孙微;贺严;

摘要:通过以杜证杜法可以看出,杜甫在《有感五首》《为阆州王使君进论巴蜀安危表》等诗文中表现出明显的“封建”思想,这与房琯制置天下的“分镇”思想及刘秩《政典》之“封建”论具有一致性,可见“封建”思想是房琯集团的统一思想。以往学界对此种思想多以迂腐可笑简单否定,实际上这种思想上承唐太宗欲行周礼之事,并有着武氏之祸、安史之乱等历史背景,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若明乎此,从杜甫“封建”思想的高度重新观照《建都十二...

时空、身份与修辞——论唐代长安京郊别业的风景书写————作者:安天鹏;

摘要:唐代长安京郊别业的时空特性为园林风景书写带来新变。首先,园林风景公共与私人的双重属性,既产生了新的空间体验与美学效应,又提供了关于风景权力的批判空间,延展了园林诗的艺术张力。其次,园林风景的盛衰演变,促进了唐人景观文本化的书写自觉。杜牧故园重构的文学方案与韩愈废园书写的历史意识,体现出园林诗在历史尺度上的审美潜能。再者,园林社交活动,制造出隐性的权力场域,风景往往难以客观再现,更多表现为主观剪裁,...

阅读·拟效·衍生——试论宋代读诗诗的书写策略————作者:冀晋华;

摘要:读诗诗是基于当下文学需要,对所阅读诗歌进行再创作的一种诗歌类型。宋人为超越唐人品评诗文的写作方式,一方面继承汉代以来的拟效传统,追模阅读对象;另一方面通过补充、反思、引用、问答和翻案的方式,衍生出新的文本,重构原诗内容。他们通过这种方式,和前人诗歌对话,体现宋代诗歌新特色。这种书写策略呈现出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提供新文本的生成路径,还为诗人和诗歌的接受和传播提供多样细节,为文学史呈现出更丰富的阅读生...

湖南大学楚辞研究传统述评————作者:翟新明;

摘要:在湖南大学中国文学系存续期间(1929—1953),刘永济、谭戒甫、彭泽陶、陈世骧等楚辞学名家曾任教于此,杨树达、彭昺、骆鸿凯、方授楚等在此完成与发表楚辞学论著;骆鸿凯、黄伯轩、彭泽陶、方授楚等先后承担湖南大学“楚辞”课程授课任务,彭泽陶、刘善泽等指导学生完成楚辞学毕业论文,共同构成与延续了湖南大学的楚辞研究传统。湖南大学楚辞研究是近代湘学的重要组成,具有湘学内部的延续性;研究内容上侧重文史地理融...

清代女诗人肖像题诗探微————作者:黄晋卿;

摘要:清代女性诗歌中有数量众多、内容丰富的肖像题诗。作为传统题画诗的重要门类,肖像题诗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独到的创作特点。到了清代女诗人手中,肖像题诗也自具特色。从表达手段来看,她们通常以对画中人物的行为、画中环境以及画中物象的描绘来暗示、象征人物的身份、品行、情感。清代女诗人笔下以志士、节妇为像主的肖像题诗还具有传记性,传记性的表达方式起到叙述人物行事、称赞志节的作用。此外,清代女诗人肖像自题诗具有较为...

《明集礼》中所存宋元词乐遗声《万年欢》————作者:伍三土;

摘要:《明集礼·俗乐·元乐曲》中,收录了以律吕字与固定调工尺字对照记写的《四季万年欢》乐谱。原谱无辞,但经对照可与宋元两代多首《万年欢》同调词作良好匹配。此曲多项音乐特征符合宋代词乐风貌,可视为宋代词乐遗声。本曲由北宋稳定传承至明初,在已知宋代词乐中亦属稀见,有较高的音乐史价值。历代同调词作中,南宋王质所作“一轮明月”词俯仰今古,感慨深沉,是舞台表演传播的上佳之选

《钗头凤》演剧与陆游“爱国诗人”形象的大众化————作者:巢彦婷;

摘要:宋人笔记中记载的陆游与前妻唐氏的爱情悲剧,本是绝佳的戏剧题材。桂馥、吴梅创作的杂剧皆并未经意于陆游形象的刻画。姚鹓雏《沈家园传奇》首次在戏剧中提出陆游为“爱国诗人”,但停留于案头趣味。民国京剧《钗头凤》虽引发广泛共鸣,却模糊了陆游形象。抗战前后,话剧《钗头凤》对陆游形象的塑造开始突出其“爱国诗人”的身份特质。新中国成立后,《钗头凤》戏剧响应了反对包办婚姻、提倡自由恋爱的号召,适应了新中国破除封建迷...

史论与宗尚——陆游的唐诗观念与诗歌创作————作者:曹瀛月;

摘要:陆游的唐诗史观念在晚年最终确定。在唐诗发展过程有两个重要阶段,其一是以玄宗天宝年间为核心的李杜的时代,其二是以宣宗大中为转折点而开启的晚唐风格,这两个阶段同时具备时间意义和范式意义。在陆游看来,唐诗史呈现为从天宝至高经典向大中后浅薄风格跌落的走势。这种推崇天宝、鄙薄大中以后的唐诗观有相当程度的政教关怀。陆游的唐诗观还来自他对唐诗的广泛阅读:从诗学观念上来看,陆游对晚唐诗评价不高,对天宝、大中之间诗...

屈骚流韵——论赵必振诗歌对楚骚传统的接受与创变————作者:雷斌慧;

摘要:赵必振是近代著名的翻译家、教育家、国学家,作为先驱积极译介马克思主义著作、传播社会主义学说。赵必振亦擅长诗歌创作,但诗歌造诣为其社会学成就所掩,较少受到学者关注。与屈原相似的人生遭遇,使得赵必振极为亲近屈骚文化,其诗歌闪烁着爱国主义的灿烂光辉。相比于屈原的孤军奋战,赵必振幸运之处在于有同道者一起举火,其诗歌中的战友情怀成为一簇跳动的火光。赵必振对屈骚传统在审美范式上有接受亦有创变,其诗进一步发展了...

上海图书馆藏朱祖谋手校宋元人词集钞本考识————作者:杨传庆;

摘要:上海图书馆藏朱祖谋手校宋元人词集钞本六十余种。其中含有“双照楼”信息和镌有“嘉惠堂钞本”者应为吴昌绶搜藏、传钞者,少量词集亦有吴昌绶校读之迹。这些词集钞本后来成为朱祖谋校刻《彊村丛书》之底本和参校本,对于认识其刻词的过程和钞刻转换时的工作机制颇有助益。朱祖谋辞世后,这些词集钞本又经吴湖帆购藏、装订、题签并校阅。对朱祖谋手校宋元人词集钞本的考察,有助于我们更多了解晚近学人钞校词集的生动情形

论梦窗词的陌生化及其在晚宋的江湖传播————作者:夏明宇;

摘要:吴文英凭借“梦窗家法”的雅词创作法则,以陌生化的芬菲字面与空间结构,为梦窗词构筑了戛戛独造的经典内质。梦窗词因其“七宝楼台”状的迷幻词篇,自晚宋起便经受了褒贬两极的对立评判。梦窗词在晚宋时期不仅受到了江湖文人的批评与阐扬,它还受到了晚宋诸种词选的关注与青睐,由此呈现梦窗词在晚宋的江湖传播景观

政治·经学·文体——柳宗元《晋问》发微————作者:滕瑜平;

摘要:柳宗元《晋问》具有承载政治理念、表达经学观点和施行文体革新的三重意义。在政治方面,柳宗元不仅隐晦批评了“元和中兴”背后所付出的代价,而且指出河东藩镇存在动乱的危险。在经学方面,《晋问》展现了“法尧舜”“急生民”的理念,寄托着“天下为公”的理想。在文体方面,《晋问》模仿《七发》的同时,打破了旧的文体规范,跳出汉魏六朝“七”体创作陈陈相因的窠臼,恢复了汉大赋的儒家讽谕传统。从后世影响来看,《晋问》的仿...

空间·禅悟·雅致——王安石诗歌山水书写的三重宋韵————作者:梅国春;

摘要:宋韵文化的生成与宋代士大夫的精神实践密不可分。作为宋韵的典型代表,王安石的山水书写通过空间、禅悟与雅致三重维度,投射了宋韵文化的核心特质:通过地理意象与政治人格的互构,在山水中寄寓忧患之心与政治事功精神,映现出诗人的家国情怀和哲学思辨;借助禅宗思维对山水境界的重构,揭示“平常心是道”的超越性智慧,催化宋诗平淡美学的转型;依托半山园的生活美学实践,彰显“诗意栖居”的人文雅趣,折射出宋韵文化所推崇的居...

“六根互用”与晚明文人的文学观念——以徐渭、钟惺、钱谦益为中心————作者:刘雪莹;

摘要:晚明时期,阳明心学的风行和禅悦之风的兴盛,引发了文坛对《楞严经》的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经中极具特色的“六根互用”对时人的文学观念与创作实践多有启发。具体而言,徐渭受“都摄六根”思想影响,创造出融诸根识与内在神韵气质于一体的,超越时空、泯合虚实的卓绝奇幻之境;钟惺以“如来藏”为思想根柢,标举“古人精神”,其复归“古人精神”的思维理路与“六根互用”的修证原理高度契合;钱谦益提出“香观”诗学概念,主张...

冲突与和谐——邵雍围棋诗发微————作者:何云波;刘茜;

摘要:邵雍围棋诗虽数量有限,但所寓之理却颇深。他常将围棋与人性、历史、义理联系在一起,注重在围棋意象中体现内圣外王之道。邵雍围棋诗中的棋道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由棋知性,从心性角度看,逐利好胜是下棋者和历史行事主体争斗行为的共同心性动因;其二,由棋明理,此理既是棋理,也通历史之“理”,从认知角度看,积极应变是棋理与历史兴衰之理的共通所在;其三,由棋悟道,从境界和工夫角度看,与道冥同的和谐之境,是...

论魏晋赋体的偶句生成与骈俪化路径————作者:汪妍青;

摘要:赋作为行为方式的敷陈功能与作为文体的抒情写志、体物铺陈两种功能促成了四言句与句腰虚字句成为魏晋赋体的主导句式。赋体偶句生成的难易程度因句式容量大小与句法表意种类多寡而有所不同,这也导致了四言对偶句与句腰虚字对偶句使用场合的差异。魏晋赋体的骈俪化需要通过结撰程式与对偶句的联动来实现。程式中各环节的写作内容与对偶句的使用场合相契,给予了四言对偶句与句腰虚字对偶句诸多使用契机,促成了魏晋赋体的骈俪化

来稿须知

摘要:<正>一、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题名应有英文翻译。二、署名:应有汉字拼音,采用姓前名后,中间为空格,姓氏的全部字母均大写,复姓应连写;名字的首字母大写,姓氏与名均不缩写。三、作者单位:包括单位全称、所在省市名及邮政编码,单位名称与省市名之间应以逗号分隔,整个数据项用圆括号括起。如:(南京大学中文系,江苏南京210093)四、作者简介:应按以下顺序标出其简介:姓名...

中国第二届柳永学术研讨会暨宋词经典演唱会综述————作者:卢宇凡;欧明俊;

摘要:<正>2023年5月12—14日,“中国第二届柳永学术研讨会暨宋词经典演唱会”在广州大学隆重举行。会议由中国词学研究会,广州大学人文学院、音乐舞蹈学院联合主办,来自国内40多所高校的60余位学者出席会议,著名学者施议对、王兆鹏、曾大兴、沈松勤、刘尊明、陶然、欧明俊等携文参会。大会开幕式由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曾大兴主持,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及“经典咏流传”节目学术总负责人、上海师范...

唐宋歌曲中的规制乐顿节————作者:林桢;

摘要:唐宋时,由人为规范的规制性乐句之节成为歌曲主干结构单位。内中诸多乐顿节,渐由人为规范,生成若干规制乐顿节:于乐顿节处以句断之,成规制句顿节;于乐顿节处以词或词组逗之,成规制词顿节。自唐宋歌曲出现规制句顿节并渐而为主流之后,规制词顿节于民间俗乐中兴起。其间有一过渡形态,即规制句顿节处以辞逗之。唐代胡部乐规制乐顿节可能已节制词顿节,北宋中期太常乐规制乐顿节已节制词顿节,词乐以规制句顿节为主但已渐生若干...

  相关文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