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论文知识网并非《建筑机械化》期刊的官网或杂志社,为客户提供期刊征稿、论文发表等中介服务,在客户与期刊杂志社之间搭建了一座省时、省力的便捷桥梁。本站与《建筑机械化》等上百家同类正规期刊保持着多年的密切合作关系,切实提高客户期刊发表的质量与效率。通过本站发表论文,客户将获得更大的选择空间、更高的通过率、更快的发表速度、更满意的服务质量。
《建筑机械化》期刊简介:
《建筑机械化》杂志是介绍工程机械、建设机械、机械化施工及行业信息的综合性科技期刊,主要报道工程建设机械行业的发展综述、产品的设计研究最新成果及其国内外发展动向;建设工程机械化先进施工方法、新技术应用及管理经验;工程建设机械使用维修、设备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各种工程建设机械新产品、优质产品;行业重要活动与最新动态等等。
《建筑机械化》杂志主要读者对象是工程机械、建设机械使用单位的设备管理、采购、使用、维修人士,占总读者的71%;工程建设机械的科研、生产、营销及管理人士,约占总读者的29%。
《建筑机械化》杂志定期向以下单位定向赠阅发行: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中国铁路建设总公司、中国水利水电建设总公司……及其下属公司;全国建设机械用户委、中国工程机械协会施工机械化分会、中国建筑业协会租赁分会、中国公路建设行业协会各会员单位,并在重大行业会议、展览会、博览会期间大量分发派送。
建筑机械化发展历程
1980年,时值我国改革开放之初,为了加快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加速实现建筑工业化与现代化,推广科技成果,经原国家建工总局批准,一本以报道工程建设机械、机械化施工及行业信息为主的综合性科技期刊——《建筑机械化》杂志于1980年10月创刊了。杂志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机械化研究所(分院)主办,至今经历了季刊——双月刊——月刊——双月刊——月刊的曲折发展过程,1984~1993年(总第14至103 期)为中国建筑机械化协会会刊;1993年9月起(总第104期后)成为中国质协建设机械设备用户委员会的会刊,1999年度和2001年度连续两次被评为建设部优秀期刊。“《建筑机械化》杂志大事记”清楚地记录了杂志的发展历程。
《建筑机械化》以报道机械化施工技术、建设机械设计研究、使用维修及行业动态信息等为主要内容,国内外公开发行。自1980年创刊以来,她伴随我国建筑业的发展而成长,对推进我国建筑机械化事业,促进工程建设机械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质量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在连接工程建设机械生产企业和用户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同时,作为媒体也真实地记录下了我国机械化施工和建机行业的发展和变化。
建设部领导侯捷、叶如棠、干志坚、谭庆涟、周干峙、许溶烈等同志都曾为本刊题词,对杂志的发展给予肯定并提出殷切希望。
从1981年在烟台组建第一届编委会起,到2001年召开六届一次编委会,共召开了11次编委会。历届编委为杂志的发展出谋划策,撰写稿件,贡献力量。
创刊23年来,杂志内容不断丰富,报道容量不断增加。截至2003年6月底,共编辑出版了165期,发表各类文章2988篇,平均每期18.1篇。
传播技术信息 引导发展潮流
《建筑机械化》与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和建设机械行业的进步息息相关,目前已成为建筑业和工程建设机械行业颇有影响的科技期刊之一。
自创刊之日起,《建筑机械化》杂志就突出施工与机械相结合的特色,努力促进建筑机械化的发展与技术进步,开辟了机械化施工、建筑机械、使用维修、科学管理、方针政策、用户之声、革新改造、试验检测以及动态信息等诸多栏目;文章中既有理论性的探讨也有具体工程实践的经验总结,既有机械设计制造又有施工机械管用养修,既有专项施工技术的论证又有高新技术的探讨,既有国内的经验也有国外的信息。随着杂志报道内容的不断丰富,栏目不断调整和增减,报道形式更加新颖,努力起到传播行业技术信息,推动行业技术进步的作用。
创刊初期,“加速发展建筑机械化”(1980年创刊号)、“建筑机械化要为改造和发展建筑业服务”(1981年3期)等文章对建筑机械化的定义、实施措施等进行了探讨,明确了建筑机械化的概念。1981年本刊最早报道了对住宅建筑开展机械化施工的研究与实践,1986年又率先讨论了机械化施工成套技术,实践证明这些论点的提出和报道是及时的、基本正确的,对促进机械化施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建筑机械化》对许多重大工程的机械化施工作了报道,如“宝钢工程混凝土泵送施工”(1982年3期)、“深圳国贸大厦的机械化施工”(1985年3期)、“从国贸工程看机械化施工的重要性”(1991年4期)、“东方广场工程机械化施工技术”(2000年6期)等文章,对组织机械化施工提供了重要借鉴作用。此外,对有代表性的机械化施工工艺进行了推广介绍,及时报道了滑模、爬模、混凝土泵送等新工艺及高层建筑机械化施工、地下连续墙、液压整体提升等新技术,如“大跨度整体预应力板柱结构体系施工新工艺”(1983年2期)、 “上海大剧院钢屋架整体提升工程”(1997年3期)等文章,对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加速工程进度、保证工程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杂志也真正体现了“化”的特点,为促进我国建筑机械化施工技术的普及、提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建筑机械化》杂志还大量介绍了国内外建筑机械的设计研究、生产工艺、新产品等方面的内容,以推进建筑机械行业的技术进步。“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拌筒叶片的设计”(1984年2、3期)、“液压挖掘装载机作业装置设计研究”(1985年9、10期)、“塔机产品的组合设计与制造”(1991年2期)等文章为建筑机械的设计研究工作提供了参考、“重视产品发展战略研究”(1988年10期)、“我国塔式起重机现状与发展”(2000年6期)、“透视中国装载机市场”(2003年2期)等文章指出了国内建筑机械行业发展的趋势,促进了行业的健康发展;“第19届慕尼黑国际建筑机械博览会上的塔式起重机”(1980年创刊号)、“意大利塔机概况”(1985年1期)、“第21届慕尼黑国际建筑设备和建材机械博览会”(1987年3、4期)、 “点击Bauma 2001博览会”(2001年4期)等文章及时介绍了国外建筑机械各个时期的最新发展,为跟踪国际先进技术的发展、开发新产品提供了借鉴。
通过管用养修栏目,报道了建筑机械各种维修工作的实践经验和新的维修工艺,并请专家举办了一系列讲座,同时从理论、实践等多方面,对各个时期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进行了总结和介绍,刊登了各具特色的管理经验的文章,对提高我国施工企业设备的管理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建筑机械化》同时还是主办单位建筑机械化研究所(分院)对外的一个窗口,多年来及时报道了研究分院的最新科研成果和开发的新产品,多次发表分院科技人员的研究论文,扩大了分院在社会上和行业中的知名度和影响。1986年第4期、1996年第 5期分别编辑出版了庆祝建筑机械化研究所成立30周年和40周年的专辑。
发挥会刊特色 推动行业进步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为建筑机械化的发展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开拓了新的领域。《建筑机械化》正是诞生于此时,她经历并推动了我国建筑施工机械化的发展。1984年中国建筑机械化协会(1991年改称中国建设机械协会)成立后,《建筑机械化》即成为该会会刊。杂志当时在宣传、研讨和交流我国机械化施工的经验,特别是对施工技术、建设机械、施工组织与管理和技术经济分析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为建筑机械制造厂家产品开发沟通信息、当好参谋;针对我国采用机械化施工新技术兴建的一些工程项目,特别是一些大型、重点工程项目的机械化施工进行了报道和技术交流;积极宣传行业协会工作,在传递信息、宣传报道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我国建筑机械化的发展经历了从手工操作、半机械化、部分机械化并逐步走上综合机械化的过程。历史发展到今天,我国建筑施工机械化的综合水平与20多年前相比已经产生了质的飞跃,这一成就完全证明创办《建筑机械化》并多年持续报道建筑机械化的重要历史意义,更加表明行业领导和科技人员对我国建筑机械化在认识上的提高(见1997年4期)。
根据我国电梯行业发展的需要,1985年起设立“电梯技术”专栏,5年间发表相关论文89篇,促进了电梯行业的发展,也为1990年分刊出《中国电梯》杂志奠定了基础。
1989年10月中国质协建设机械设备用户委员会成立后, 为促进建设机械产品质量的提高,更好地为用户服务,实施用户满意工程,《建筑机械化》杂志1993年成为该用户委的会刊。杂志的报道内容也随之进行了调整,增设了质量管理栏目,并加强了用户之声、产品厂商栏目;积极配合用户委开展的“质量、品种、效益年”、“中国质量万里行”和实施用户满意工程等活动进行相关宣传;除了及时报道中国质协的有关精神和建机用户委的会议、活动之外,1990~2002年共15次报道用户委当年对建机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用户评价的结果,既为用户选购优质产品起到推荐和参考作用,也使被评为用户满意产品的企业增强了信心,收到较好的效果。2002年以来进一步加强了对用户满意企业的重点宣传报道,“用户的满意、柳工的方向”(2002年4期)、“追求卓越品质、实施满意服务”(2002年5期)以及“与时俱进励楚天”(2003年2期)等彩页报道展现了柳工、常林等知名企业实施用户满意工程的实践。以上这些措施充分体现了用户委会刊的特色。
从表1《建筑机械化》历年发表文章的统计中可以看出,有关机械化施工、应用技术方面的文章一直占有较大比例,达16%以上,面向设备基层用户的管用养修的文章数量约占 20.6%,有关反映建机产品质量的用户之声和质量管理的文章数量约占10%,向用户推荐优质产品的产品厂商栏目约占6.3%,这些文章均加强了制造厂商与用户间的信息沟通和产销合作。此外产品设计研究和综述讨论也是本刊的重点栏目,文章数量分别占23.6% 和6.4%,说明了建机制造厂商对杂志的重视 。
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
翻开创刊之初的几期《建筑机械化》杂志,可能难免有些面对“文物”的感觉。然后依次浏览历年的一二期杂志,除了感叹时代的进步、行业的发展,从中也不难看出主办单位和编辑人员倾注的大量努力和心血。
如今的杂志从包装印刷等外貌上已经很难找到往昔的影子了。《建筑机械化》刚问世时,除了封面、封底双色胶版印刷外,全部由普通新闻纸铅印,是一本16K小册子。1985年封面改铜板纸彩色印刷,此后杂志的面貌不断更新,印刷质量不断提高,编辑出版工作也逐步走向标准化和规范化。自1992年第6期起告别铅印使用计算机排版,1999年起杂志全面改版扩版。进入新世纪后,杂志包装印刷更加精美,2002年杂志封面进行了CIS形象设计,刊名更加突出、醒目,并增加了彩页文章,增加了采编报道(本刊特稿栏目)。
为扩大学术交流渠道,杂志编辑出版过程充分重视适应网络信息化的发展。1983年《建筑机械化》被国家科委科技信息研究所列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同年被北京高校期刊工作研究会列为全国建筑科学类核心期刊;1999年正式入编中国学术期刊检索与评价数据库(光盘版),以利于通过CNKI知识网络管理服务中心向社会、行业提供服务;2000年正式加入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hinalnfo)数字化期刊群。为此我刊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自2000年第4期正式对入库的重要检索数据项和统计评价数据项的名称、标识、结构、编排格式等进行了规范化处理,实现了标准化,为本刊在国家级大型集成化数据库中的可检索性和可评价性提供了重要保证。2002年《建筑机械化》杂志网站正式开通,扩大了杂志宣传与交流的渠道。
广告经营是《建筑机械化》杂志的主要经济来源,1984年研究所启动科研体制改革后编辑部实行经济承包,到1990年实行全承包,杂志的办刊经费已经完全自行解决。此后广告数量成倍增加,营业额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年发表广告幅数由1992年的63幅(彩色34幅、黑白29幅)增长到2002年的372幅(彩色266幅、黑白106幅),广告营业额也增加了近十倍,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持续提高, 1996年被河北省广告协会评为“重信誉创优质服务活动先进单位”。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20余年来,《建筑机械化》随着建筑业的发展而进步,为促进建设机械与设备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的发展、促进施工机械化水平和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还不能满足社会、行业对杂志的要求,我们将继续努力,同心协力把杂志办得更好,为社会、行业、企业、用户做出更大的贡献。
《建筑机械化》论文发表目录:
山河智能经营之道 内敛理性 不失激情——访山河智能副总裁张云龙教……………………张磊庆;
鼎力机械携40余款产品参展BICES 2013…………………………………………………………张磊庆;
坚持节能理念 厦工携全系列产品参展BICES 2013……………………………………………张磊庆;
为你铸就 卡特彼勒将在中国生产轮式挖掘机………………………………………………………俞啸;
捷尔杰亮相BICES 2013 引领安全新高度…………………………………………………………张磊庆;
星邦重工新品“三剑客”闪耀BICES 2013…………………………………………………………张磊庆;
LNG产品能否乘风而起………………………………………………………………………………张可民;
工程机械产品升级换代进行时…………………………………………………………………………贾泽辉;
BICES 2013混凝土机械产品集结号………………………………………………………………………于洋;
建筑起重机械分会二届四次年会召开……………………………………………………………………吴学松;
十年一剑 厚积薄发 江苏柳工成立十周年…………………………………………………………………俞啸;
鸣网郑重承诺:
1、搜论文知识网并非各类杂志的官方网站或杂志社,是快速高效发表论文的中介机构,谢绝投递杂志社的稿件。
2、本站提供服务全面,包括期刊推荐、论文发表、论文写作等指导服务,如有需要请点击在线客服人员进行具体咨询。
3、本站只适当收取维持网站正常运转的编审排录费、排版、制作、印刷、邮寄样刊、发票等综合费用,无其他额外费用。
4、本站所合作的期刊,均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www.gapp.gov.cn)认证的正规、合法、双刊号期刊。
5、本站凭借多年的论文发表经验,审核、发表成功率高,文章审核通过确认录用支付费用。
最后,感谢您一直以来对网站及合作期刊《建筑机械化》的关注与支持,我们会认真对待您繁忙之余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我们会再接再厉,与您携手共进!
建筑机械化最新期刊目录
光伏板安装机械自配平式塔臂系统————作者:孙松坡;李鹏举;于志杰;
摘要:介绍光伏板安装施工的机械类型及其工作特点和塔臂系统的总体方案,阐述臂节伸缩和塔节伸缩的方法,计算配重装置的重量及其前后移动距离,阐明塔臂系统各部件的结构组成和传动方式。通过实例介绍整机参数性能,阐述整机稳定性,并给出工作状态下的地面坡度要求和抗风能力
基于BIM+GIS的架空输电线路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作者:陈超;
摘要:BIM技术通过与地理信息系统及各类传感器技术的集成,在电力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及运维各阶段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研究了BIM技术在架空输电线路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中多维度应用的可行性,包括三维建模协同设计、四维施工进度管理、五维成本管控以及六维后期运行与维护。研究与试点项目的落地应用,表明了该技术可为电力工程行业的架空输电线路项目提供高效的数字化管理服务
盾构长距离下穿平房群线路优化与分析————作者:王栋;
摘要:针对盾构长距离下穿平房群施工中的安全风险与沉降控制问题,提出了通过线路优化设计结合数值模拟分析的解决方案。研究了厦门地铁6号线侨英路站-美峰站区间隧道的平面与纵断面优化方法,包括采用550m曲线半径绕避民房群及增加隧道埋深1.1~2.0m以减少基岩穿越长度。介绍了基于MIDAS GTS NX的数值模拟结果,为城市隧道设计优化与施工监测提供参考
高速铁路接触网预埋槽道精准定位技术————作者:谢小峰;
摘要:针对接触网槽道预埋定位安装施工过程中,隧道预埋槽道种类多、弧形、多种间距、位置多变等施工难点,研究了高速铁路接触网预埋槽道精准定位技术,介绍了技术原理、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等,减少了返工处理造成的资源浪费及相应费用,为以后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钢桥面铺装复合黏结结构的性能试验研究————作者:王恒;毛鸣;吴九林;张祖淦;唐福祥;
摘要:针对钢桥面铺装黏结失效导致的早期损坏问题,提出一种由环氧树脂云母氧化铁(EMIO)底漆、无溶剂环氧树脂防水层和乙烯-醋酸乙烯酯(EVA)热熔颗粒组成的复合黏结结构。研究了该结构在不同温度下的拉拔强度、剪切强度、拉伸强度等力学性能以及其对沥青铺装层疲劳寿命和车辙发展的影响。试验结果可为钢桥面铺装黏结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
合成纤维对热拌沥青性能影响的研究————作者:熊翔宇;邓曙晖;官敏权;张洪程;刘呈诚;喻林杰;
摘要:研究了合成聚烯烃-玻璃纤维对热拌沥青(Hot Mix Asphalt)性能的影响。通过在其中添加不同比例的聚烯烃-玻璃纤维,运用回弹模量、改进Lottman、水煮、动态蠕变、间接拉伸疲劳和半圆弯曲断裂试验(SCB)等试验,对改性前后沥青混合料性能展开评估;通过试验探究该复合纤维在HMA中的作用机制,确定最佳掺量,以提升综合性能(包括弹性、抗水损害、抗车辙、疲劳抗力和抗裂性),为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自密实橡胶混凝土工程性能的研究与分析————作者:邵杰;贾学军;路阳;刘汝佳;徐方芳;高正;
摘要:针对自密实橡胶混凝土(SCRC)在工程应用中的性能需求,研究了不同橡胶掺量(0%~20%)对其自密实性能、力学性能及韧性的影响。通过坍落扩展度、L型箱试验等测试分析了自密实性能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合理控制橡胶掺量的建议,为SCRC在抗震结构及可持续建筑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纳米增强沥青黏结剂及混合料性能研究————作者:王晓晓;苏维军;张超;邵杰;路阳;闵俊芳;
摘要:针对传统沥青路面在高温车辙、低温开裂和水损害等方面的不足,提出通过添加纳米黏土(OMMT)和线性SBS聚合物制备纳米增强沥青黏结剂及混合料,研究了纳米改性沥青的物理性能、流变特性及混合料的路用性能,介绍了试验材料、制备方法及测试结果,研究结果为纳米材料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不同种类环氧沥青混合料物理力学特性评价————作者:张超;贾学军;王晓晓;路阳;邵杰;黄莹;
摘要:深入探究不同种类环氧沥青混合料的物理力学特性。通过一系列试验,对采用不同沥青、环氧树脂、固化剂等材料制备的环氧沥青混合料进行马歇尔试验、车辙试验、低温弯曲试验、水稳定性试验及疲劳试验。详细分析各项试验结果,对比不同种类环氧沥青混合料在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和疲劳性能等方面的差异,明确各因素对其物理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为环氧沥青混合料在道路工程中的合理应用及性能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橡胶复合改性沥青施工技术研究及成本对比分析————作者:刘亚梅;
摘要:为克服传统改性沥青在高寒地区运用存在的问题,提高路面性能,减少后期路面维修率,以兰州新区市政道路工程建设项目为依托,经过大量考察调研,提出高寒地区市政道路运用高粘弹橡胶复合改性沥青施工方法,通过使用该方法,使得路面具有优异的弹性恢复性能、耐老化性能和良好的抗低温开裂的能力,以期为相关类似工程项目提供参考借鉴
浅谈智能化成型钢筋加工技术及发展趋势————作者:肖飞;纪恩龙;苏伟;
摘要:介绍了智能化多功能钢筋弯箍机、高效切断生产线、精准焊接网生产线、箱梁环向筋智能生产线及定位网焊接系统等代表性成果,分析了其在提升加工精度、降低人工成本、减少材料浪费等方面的显著成效并以沪渝蓉高铁等重大工程为例,验证了该技术对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的全面提升作用
大型动臂式塔式起重机新型吊钩结构研究————作者:黄祖鑫;胡浪;
摘要:针对动臂式塔机吊钩倍率切换困难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吊钩结构,重点阐述了吊钩结构设计思路,并对该结构倍率切换过程进行了分析,证明了该结构设计的可行性。该结构能够满足动臂塔机在立塔状态下不拆卸钢丝绳,实现切换吊钩倍率的要求,可以同时满足超高层建筑工程对大型钢结构精准安装及小型构件高效吊装的要求
盾构辅助施工工法技术综述及应用分析————作者:胡琏;
摘要:针对盾构法在复杂地下工程中的局限性,提出了多种辅助施工工法,研究了MJS全方位高压旋喷法、气压法、降低水位法、化学注浆法、深层搅拌法、SMW工法及冻结法等技术原理、特点及适用工况。介绍了各类工法的实际应用案例,通过分析不同工法的技术优势与限制,为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盾构施工提供了技术参考,并展望了智能化、绿色化辅助工法的未来发展方向
固化剂改良煤矸石路用性能及固化机理研究————作者:张洪程;肖井志;刘呈诚;喻林杰;官敏权;熊翔宇;
摘要:针对煤矸石在道路工程应用中的问题,选用SAHP固化剂对其进行改良。通过系统的室内试验,测定不同固化剂掺量下煤矸石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深入探究固化剂对煤矸石路用性能的影响规律及固化机理,为煤矸石在公路路基工程中的合理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热混合沥青掺加铸造废砂的特性研究————作者:喻林杰;吴鹏翔;张洪程;刘呈诚;官敏权;熊翔宇;
摘要:对铸造废砂(WFS)不当处置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和道路工程对优质集料需求增长的矛盾,本研究通过试验设计、材料分析和性能测试方法,系统探究了WFS在热混合沥青(HMA)混合物中的特性影响。研究揭示了WFS与HMA成分的作用机理,为WFS在道路工程的应用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助力资源循环与环保
门座式液压起重机的协同位置控制机制研究————作者:丁照龙;
摘要:针对门座式液压起重机多自由度协同精度低与抗扰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机械-液压耦合动力学模型的自适应模糊协同控制方法。研究了拉格朗日方程与液压系统状态空间模型的融合机制,构建了多自由度机构的动力学模型,并通过非线性干扰观测器(NDOB)实现扰动动态补偿。介绍了自适应模糊逻辑优化(AFLO)策略,用于在线调整控制参数,提升系统鲁棒性,为港口装卸等场景的智能化协同作业提供了高效解决方案
盾构壁后注浆体凝结时间对管片上浮的影响研究————作者:张超;胡卓凡;石志鹏;宋帮红;赵培鹏;
摘要:针对盾构壁后注浆体无法及时约束管片引发的管片上浮问题,通过FLAC3D研究了浆体凝结时间对管片上浮量控制的影响规律,并基于超静定梁模型,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浆体凝结时间直接决定浆体上浮力的作用范围,浆体凝结时间越短,对控制管片上浮越有利
穿孔铝单板幕墙施工3D激光扫描技术应用研究————作者:张洋洋;王金鑫;王印同;刘超亚;袁少华;高宗辉;
摘要:为解决传统穿孔铝单板幕墙施工中存在的测量误差大、施工效率低、质量管控难等问题,以茂名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场工程为例,对基于3D激光扫描技术的穿孔铝单板幕墙施工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引入3D激光扫描技术优化测量放线、逆向建模、误差调节等关键工序,提出基于点云数据驱动的施工工艺流程,该方法的应用显著提升施工精度与效率,为类似工程提供技术参考
连续箱梁悬臂挂篮智能化喷淋养护系统研究————作者:徐雷;高壮;宋锦峰;陈俊华;
摘要:以某高速公路现浇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变截面连续箱梁工程为例,详细阐述该喷淋系统的设计理念、施工工艺以及实际应用效果。基于该系统提出一种新型的变截面连续箱梁悬臂挂篮智能化喷淋系统施工工法。通过自动化喷淋养护设备和控制技术,实现了对变截面连续箱梁的精准养护,提高了养护效率,确保了养护质量
TBM法矿山隧道仰拱同步施工技术与装备研制————作者:阳斌;郭红斌;钟庆丰;李文华;孙武刚;陈威明;
摘要:针对TBM法矿山隧道施工中仰拱现浇与掘进工序协同性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集成化同步施工技术,通过研发TBM拖车搭载的硐渣筛分回收系统、胶凝浆液拌合系统及多功能摊铺机械臂,实现仰拱现浇与掘进的动态匹配。研究了“掘进-筛分-浇筑”双循环机制,介绍了第一循环完成硐渣筛分与混凝土拌合、第二循环同步实施隧底清理与摊铺的工艺流程。该技术使仰拱摊铺效率提升近1倍,同时减少外部材料依赖,降低施工成本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 国家级航空世界杂志
- 国家级能源技术经济
- 国家级水利发展研究
- 北大核心自然
- 国家级制导与引信
- 省级矿业工程研究
- 省级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 北大核心力学季刊
- 国家级新材料新装饰
- 省级田径
- 国家级中国化工装备
- 省级矿业工程
- 国家级中国刑事警察
- 北大核心工程研究
- 国家级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 省级内蒙古水利
- 北大核心工矿自动化
- 国家级黄金科学技术
- 省级电子机械工程
- 北大核心中国医学装备
- 国家级科学世界
- 省级建筑创作
- 国家级建筑科技与经济
- 国家级包装财智
- 国家级有色金属加工
- 国家级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
- 国家级卫星应用
- 省级中国科技纵横
- 国家级工业技术创新
- 国家级中国制衣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