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论文知识网并非《建筑机械化》期刊的官网或杂志社,为客户提供期刊征稿、论文发表等中介服务,在客户与期刊杂志社之间搭建了一座省时、省力的便捷桥梁。本站与《建筑机械化》等上百家同类正规期刊保持着多年的密切合作关系,切实提高客户期刊发表的质量与效率。通过本站发表论文,客户将获得更大的选择空间、更高的通过率、更快的发表速度、更满意的服务质量。
《建筑机械化》期刊简介:
《建筑机械化》杂志是介绍工程机械、建设机械、机械化施工及行业信息的综合性科技期刊,主要报道工程建设机械行业的发展综述、产品的设计研究最新成果及其国内外发展动向;建设工程机械化先进施工方法、新技术应用及管理经验;工程建设机械使用维修、设备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各种工程建设机械新产品、优质产品;行业重要活动与最新动态等等。
《建筑机械化》杂志主要读者对象是工程机械、建设机械使用单位的设备管理、采购、使用、维修人士,占总读者的71%;工程建设机械的科研、生产、营销及管理人士,约占总读者的29%。
《建筑机械化》杂志定期向以下单位定向赠阅发行: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中国铁路建设总公司、中国水利水电建设总公司……及其下属公司;全国建设机械用户委、中国工程机械协会施工机械化分会、中国建筑业协会租赁分会、中国公路建设行业协会各会员单位,并在重大行业会议、展览会、博览会期间大量分发派送。
建筑机械化发展历程
1980年,时值我国改革开放之初,为了加快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加速实现建筑工业化与现代化,推广科技成果,经原国家建工总局批准,一本以报道工程建设机械、机械化施工及行业信息为主的综合性科技期刊——《建筑机械化》杂志于1980年10月创刊了。杂志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机械化研究所(分院)主办,至今经历了季刊——双月刊——月刊——双月刊——月刊的曲折发展过程,1984~1993年(总第14至103 期)为中国建筑机械化协会会刊;1993年9月起(总第104期后)成为中国质协建设机械设备用户委员会的会刊,1999年度和2001年度连续两次被评为建设部优秀期刊。“《建筑机械化》杂志大事记”清楚地记录了杂志的发展历程。
《建筑机械化》以报道机械化施工技术、建设机械设计研究、使用维修及行业动态信息等为主要内容,国内外公开发行。自1980年创刊以来,她伴随我国建筑业的发展而成长,对推进我国建筑机械化事业,促进工程建设机械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质量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在连接工程建设机械生产企业和用户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同时,作为媒体也真实地记录下了我国机械化施工和建机行业的发展和变化。
建设部领导侯捷、叶如棠、干志坚、谭庆涟、周干峙、许溶烈等同志都曾为本刊题词,对杂志的发展给予肯定并提出殷切希望。
从1981年在烟台组建第一届编委会起,到2001年召开六届一次编委会,共召开了11次编委会。历届编委为杂志的发展出谋划策,撰写稿件,贡献力量。
创刊23年来,杂志内容不断丰富,报道容量不断增加。截至2003年6月底,共编辑出版了165期,发表各类文章2988篇,平均每期18.1篇。
传播技术信息 引导发展潮流
《建筑机械化》与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和建设机械行业的进步息息相关,目前已成为建筑业和工程建设机械行业颇有影响的科技期刊之一。
自创刊之日起,《建筑机械化》杂志就突出施工与机械相结合的特色,努力促进建筑机械化的发展与技术进步,开辟了机械化施工、建筑机械、使用维修、科学管理、方针政策、用户之声、革新改造、试验检测以及动态信息等诸多栏目;文章中既有理论性的探讨也有具体工程实践的经验总结,既有机械设计制造又有施工机械管用养修,既有专项施工技术的论证又有高新技术的探讨,既有国内的经验也有国外的信息。随着杂志报道内容的不断丰富,栏目不断调整和增减,报道形式更加新颖,努力起到传播行业技术信息,推动行业技术进步的作用。
创刊初期,“加速发展建筑机械化”(1980年创刊号)、“建筑机械化要为改造和发展建筑业服务”(1981年3期)等文章对建筑机械化的定义、实施措施等进行了探讨,明确了建筑机械化的概念。1981年本刊最早报道了对住宅建筑开展机械化施工的研究与实践,1986年又率先讨论了机械化施工成套技术,实践证明这些论点的提出和报道是及时的、基本正确的,对促进机械化施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建筑机械化》对许多重大工程的机械化施工作了报道,如“宝钢工程混凝土泵送施工”(1982年3期)、“深圳国贸大厦的机械化施工”(1985年3期)、“从国贸工程看机械化施工的重要性”(1991年4期)、“东方广场工程机械化施工技术”(2000年6期)等文章,对组织机械化施工提供了重要借鉴作用。此外,对有代表性的机械化施工工艺进行了推广介绍,及时报道了滑模、爬模、混凝土泵送等新工艺及高层建筑机械化施工、地下连续墙、液压整体提升等新技术,如“大跨度整体预应力板柱结构体系施工新工艺”(1983年2期)、 “上海大剧院钢屋架整体提升工程”(1997年3期)等文章,对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加速工程进度、保证工程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杂志也真正体现了“化”的特点,为促进我国建筑机械化施工技术的普及、提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建筑机械化》杂志还大量介绍了国内外建筑机械的设计研究、生产工艺、新产品等方面的内容,以推进建筑机械行业的技术进步。“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拌筒叶片的设计”(1984年2、3期)、“液压挖掘装载机作业装置设计研究”(1985年9、10期)、“塔机产品的组合设计与制造”(1991年2期)等文章为建筑机械的设计研究工作提供了参考、“重视产品发展战略研究”(1988年10期)、“我国塔式起重机现状与发展”(2000年6期)、“透视中国装载机市场”(2003年2期)等文章指出了国内建筑机械行业发展的趋势,促进了行业的健康发展;“第19届慕尼黑国际建筑机械博览会上的塔式起重机”(1980年创刊号)、“意大利塔机概况”(1985年1期)、“第21届慕尼黑国际建筑设备和建材机械博览会”(1987年3、4期)、 “点击Bauma 2001博览会”(2001年4期)等文章及时介绍了国外建筑机械各个时期的最新发展,为跟踪国际先进技术的发展、开发新产品提供了借鉴。
通过管用养修栏目,报道了建筑机械各种维修工作的实践经验和新的维修工艺,并请专家举办了一系列讲座,同时从理论、实践等多方面,对各个时期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进行了总结和介绍,刊登了各具特色的管理经验的文章,对提高我国施工企业设备的管理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建筑机械化》同时还是主办单位建筑机械化研究所(分院)对外的一个窗口,多年来及时报道了研究分院的最新科研成果和开发的新产品,多次发表分院科技人员的研究论文,扩大了分院在社会上和行业中的知名度和影响。1986年第4期、1996年第 5期分别编辑出版了庆祝建筑机械化研究所成立30周年和40周年的专辑。
发挥会刊特色 推动行业进步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为建筑机械化的发展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开拓了新的领域。《建筑机械化》正是诞生于此时,她经历并推动了我国建筑施工机械化的发展。1984年中国建筑机械化协会(1991年改称中国建设机械协会)成立后,《建筑机械化》即成为该会会刊。杂志当时在宣传、研讨和交流我国机械化施工的经验,特别是对施工技术、建设机械、施工组织与管理和技术经济分析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为建筑机械制造厂家产品开发沟通信息、当好参谋;针对我国采用机械化施工新技术兴建的一些工程项目,特别是一些大型、重点工程项目的机械化施工进行了报道和技术交流;积极宣传行业协会工作,在传递信息、宣传报道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我国建筑机械化的发展经历了从手工操作、半机械化、部分机械化并逐步走上综合机械化的过程。历史发展到今天,我国建筑施工机械化的综合水平与20多年前相比已经产生了质的飞跃,这一成就完全证明创办《建筑机械化》并多年持续报道建筑机械化的重要历史意义,更加表明行业领导和科技人员对我国建筑机械化在认识上的提高(见1997年4期)。
根据我国电梯行业发展的需要,1985年起设立“电梯技术”专栏,5年间发表相关论文89篇,促进了电梯行业的发展,也为1990年分刊出《中国电梯》杂志奠定了基础。
1989年10月中国质协建设机械设备用户委员会成立后, 为促进建设机械产品质量的提高,更好地为用户服务,实施用户满意工程,《建筑机械化》杂志1993年成为该用户委的会刊。杂志的报道内容也随之进行了调整,增设了质量管理栏目,并加强了用户之声、产品厂商栏目;积极配合用户委开展的“质量、品种、效益年”、“中国质量万里行”和实施用户满意工程等活动进行相关宣传;除了及时报道中国质协的有关精神和建机用户委的会议、活动之外,1990~2002年共15次报道用户委当年对建机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用户评价的结果,既为用户选购优质产品起到推荐和参考作用,也使被评为用户满意产品的企业增强了信心,收到较好的效果。2002年以来进一步加强了对用户满意企业的重点宣传报道,“用户的满意、柳工的方向”(2002年4期)、“追求卓越品质、实施满意服务”(2002年5期)以及“与时俱进励楚天”(2003年2期)等彩页报道展现了柳工、常林等知名企业实施用户满意工程的实践。以上这些措施充分体现了用户委会刊的特色。
从表1《建筑机械化》历年发表文章的统计中可以看出,有关机械化施工、应用技术方面的文章一直占有较大比例,达16%以上,面向设备基层用户的管用养修的文章数量约占 20.6%,有关反映建机产品质量的用户之声和质量管理的文章数量约占10%,向用户推荐优质产品的产品厂商栏目约占6.3%,这些文章均加强了制造厂商与用户间的信息沟通和产销合作。此外产品设计研究和综述讨论也是本刊的重点栏目,文章数量分别占23.6% 和6.4%,说明了建机制造厂商对杂志的重视 。
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
翻开创刊之初的几期《建筑机械化》杂志,可能难免有些面对“文物”的感觉。然后依次浏览历年的一二期杂志,除了感叹时代的进步、行业的发展,从中也不难看出主办单位和编辑人员倾注的大量努力和心血。
如今的杂志从包装印刷等外貌上已经很难找到往昔的影子了。《建筑机械化》刚问世时,除了封面、封底双色胶版印刷外,全部由普通新闻纸铅印,是一本16K小册子。1985年封面改铜板纸彩色印刷,此后杂志的面貌不断更新,印刷质量不断提高,编辑出版工作也逐步走向标准化和规范化。自1992年第6期起告别铅印使用计算机排版,1999年起杂志全面改版扩版。进入新世纪后,杂志包装印刷更加精美,2002年杂志封面进行了CIS形象设计,刊名更加突出、醒目,并增加了彩页文章,增加了采编报道(本刊特稿栏目)。
为扩大学术交流渠道,杂志编辑出版过程充分重视适应网络信息化的发展。1983年《建筑机械化》被国家科委科技信息研究所列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同年被北京高校期刊工作研究会列为全国建筑科学类核心期刊;1999年正式入编中国学术期刊检索与评价数据库(光盘版),以利于通过CNKI知识网络管理服务中心向社会、行业提供服务;2000年正式加入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hinalnfo)数字化期刊群。为此我刊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自2000年第4期正式对入库的重要检索数据项和统计评价数据项的名称、标识、结构、编排格式等进行了规范化处理,实现了标准化,为本刊在国家级大型集成化数据库中的可检索性和可评价性提供了重要保证。2002年《建筑机械化》杂志网站正式开通,扩大了杂志宣传与交流的渠道。
广告经营是《建筑机械化》杂志的主要经济来源,1984年研究所启动科研体制改革后编辑部实行经济承包,到1990年实行全承包,杂志的办刊经费已经完全自行解决。此后广告数量成倍增加,营业额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年发表广告幅数由1992年的63幅(彩色34幅、黑白29幅)增长到2002年的372幅(彩色266幅、黑白106幅),广告营业额也增加了近十倍,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持续提高, 1996年被河北省广告协会评为“重信誉创优质服务活动先进单位”。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20余年来,《建筑机械化》随着建筑业的发展而进步,为促进建设机械与设备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的发展、促进施工机械化水平和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还不能满足社会、行业对杂志的要求,我们将继续努力,同心协力把杂志办得更好,为社会、行业、企业、用户做出更大的贡献。
《建筑机械化》论文发表目录:
山河智能经营之道 内敛理性 不失激情——访山河智能副总裁张云龙教……………………张磊庆;
鼎力机械携40余款产品参展BICES 2013…………………………………………………………张磊庆;
坚持节能理念 厦工携全系列产品参展BICES 2013……………………………………………张磊庆;
为你铸就 卡特彼勒将在中国生产轮式挖掘机………………………………………………………俞啸;
捷尔杰亮相BICES 2013 引领安全新高度…………………………………………………………张磊庆;
星邦重工新品“三剑客”闪耀BICES 2013…………………………………………………………张磊庆;
LNG产品能否乘风而起………………………………………………………………………………张可民;
工程机械产品升级换代进行时…………………………………………………………………………贾泽辉;
BICES 2013混凝土机械产品集结号………………………………………………………………………于洋;
建筑起重机械分会二届四次年会召开……………………………………………………………………吴学松;
十年一剑 厚积薄发 江苏柳工成立十周年…………………………………………………………………俞啸;
鸣网郑重承诺:
1、搜论文知识网并非各类杂志的官方网站或杂志社,是快速高效发表论文的中介机构,谢绝投递杂志社的稿件。
2、本站提供服务全面,包括期刊推荐、论文发表、论文写作等指导服务,如有需要请点击在线客服人员进行具体咨询。
3、本站只适当收取维持网站正常运转的编审排录费、排版、制作、印刷、邮寄样刊、发票等综合费用,无其他额外费用。
4、本站所合作的期刊,均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www.gapp.gov.cn)认证的正规、合法、双刊号期刊。
5、本站凭借多年的论文发表经验,审核、发表成功率高,文章审核通过确认录用支付费用。
最后,感谢您一直以来对网站及合作期刊《建筑机械化》的关注与支持,我们会认真对待您繁忙之余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我们会再接再厉,与您携手共进!
建筑机械化最新期刊目录
创新驱动,协同发展,百人论道国企改革新范式————作者:本刊编辑部;
摘要:<正>当前,我国正处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阶段,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是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一步。国有企业既肩负着突破“卡脖子”技术、维护产业链安全的战略使命,也面临着改革进入深水区后制度创新突破、协同效能提升等内生需求。在此背景下,深化国企改革、强化央企协同成为落实国家战略部署、应对全球竞争变局的必然选择,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关键路径
模板台车混凝土浇筑填充性能数值模拟研究————作者:刘颂;王斌;黄永亮;汲晓锋;
摘要:针对地铁车站使用模板台车进行二次衬砌施工时某些区段混凝土浇筑填充不均导致成形效果不好的问题,运用CFD方法研究现浇混凝土在模板台车与既有隧道壁间的扩散填充行为,将现浇混凝土视为不可压缩的非牛顿流体,采用VOF技术追踪混凝土在空气中的流动行为,以不同高度水平线上混凝土相的体积分数分布的波动程度为评价指标研究了混凝土黏度、进浆口布置数量、布置角度对填充性能的影响,提出合理建议,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钢波纹管涵流态水泥粉煤灰回填施工技术应用————作者:高虎;
摘要:针对钢波纹管涵三角区域两侧空间狭窄,大型施工机械不能进行三角区域施工,小型施工机械无法保证压实度要求的问题,提出了三角区域钢波纹管涵流态水泥粉煤灰回填施工方法,对钢波纹管涵涵背三角区填筑技术进行研究,提出流态水泥粉煤灰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可以很好地填充到管涵三角区的各个空隙中,满足回填质量要求,解决了回填中因三角区人工和机械夯实不足的缺陷,以期为类似工程项目提供参考借鉴
盆式开挖法在超大深基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作者:夏梦;
摘要:为解决软土地区深基坑工程中常规开挖法的局限性,以上海某国际中心项目的超大深基坑工程为例,对盆式开挖法的适用性进行研究,对常规开挖方案和盆式开挖方案进行对比分析,提出盆式开挖方案在控制基坑隆起变形、缩短施工工期以及降低工程成本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以期为类似工程的基坑开挖方案提供参考
单洞双线高铁隧道机械化施工关键技术————作者:李峰;
摘要:针对单洞双线高铁隧道施工中面临的复杂地质条件及提高效率的需求,以该隧道出口掌子面开挖工序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单洞双线高铁隧道机械化快速施工技术,并针对掌子面钻孔爆破的装药工序以及立架工序的拱架拼装效率问题,研制了多功能装药车,并提出了多榀铰接工艺与全断面拱架拼接工艺,实行隧道大机“8+2”工作模式。同时,通过掌子面具体施工过程实现了四环节流水作业,达到了设备高效利用和工效提升的目标
软土地区明挖隧道上穿既有地铁的影响研究————作者:潘春辉;
摘要:针对软黏土地层中明挖隧道施工对邻近地铁线路的扰动影响问题,提出数值模拟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施工诱发的地基沉降、土体位移及结构应力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基于分析结果制定风险控制措施,验证了基坑围护结构优化方案与安全防护体系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MJS工法加固技术的应用可降低土体扰动率达35%以上,形成"主动控制+被动防护"的双重保障机制。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地层条件下的地下工程并行施工提...
富水粉土地层盾构割线始发技术————作者:孙延盼;
摘要:结合无锡地铁3号线工程无锡火车站-山墩凹站盾构区间始发实际案例,对“洞内水平注浆与水平冻结”端头加固方式、洞门圈增焊尾刷密封装置、洞门焊接环板封堵、割线始发等相应措施进行介绍与分析,确保在密闭空间下盾构区间富水软弱地层安全始发,为后续相关类似工程提供参考性借鉴
常压与带压刀盘开挖舱流场特性对比分析————作者:葛晶晶;
摘要:以海珠湾某隧道工程中同时采用配置常压和带压两种形式刀盘的盾构施工为背景,采用CFD方法建立了泥水盾构开挖舱内泥水携渣固液两相流模型,对比分析了常压刀盘与带压刀盘在掘进过程中开挖舱内部渣土分布特征,并进一步探究刀盘转速对渣土分布特征的影响
大直径常压刀盘泥水盾构滚刀可视化管理————作者:王江波;
摘要:以深圳市春风隧道超大直径常压刀盘泥水盾构掘进为例,在复合地层或全断面硬岩掘进,滚刀可视化管理将降低滚刀更换频次,防止出现因滚刀异常损坏造成刀盘磨损及卡盾现象。详细介绍了可视化管理的2种实施方式,分析了滚刀异常损坏原因及处理方法,给出了可视化系统硬件的保护建议
盾构刀具在灰岩地层掘进的针对性改进措施————作者:陈佳康;展尔伟;李书鹏;
摘要:针对灰岩地层地质条件复杂,盾构刀具在掘进过程中的损坏形式多样且无规律的问题,分析了某区间盾构施工前期刀具异常损坏的原因,介绍了热处理工艺,优化设计了刀圈刃型,优化了合金结构形式,提高了滚刀的抗冲击能力和贯入能力,避免了掌子面对刮刀合金的冲击,并在后续的区间施工过程中得到了成功应用,以供参考
岩溶地层盾构刀具磨损规律及优化控制研究————作者:胡长明;张浩;李靓;何小文;张鹏;
摘要:为探究岩溶地层盾构刀具磨损规律,以深圳地铁16号线共建管廊项目为依托,对刀盘不同区域的刀具磨损情况及溶洞溶槽分布对刀具磨损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岩溶地层盾构施工时刀具异常磨损的概率较大,偏磨、崩刃现象集中出现在中心和正面滚刀区域,掉刀圈出现在正面滚刀的概率较大,边缘滚刀呈现正常磨损;盾构在上软下硬地层与全断面地层交替分布作业时刀具磨损最严重,在上软下硬地层出现异常磨损的概率更高。针对以上分析从...
TBM刀盘不同刀间距破岩试验研究————作者:颜仁富;许自文;卢高明;张万泉;
摘要:针对不同地质环境下TBM刀盘刀间距的选择问题,通过实验室TBM掘进模态综合实验台进行不同刀间距的破岩实验,根据不同的地质环境对滚刀的选型提出合理的建议
大直径隧道预制中隔墙拼装施工技术————作者:叶忠;
摘要:针对隧道内中隔墙现浇施工效率低、质量差、洞内污染严重等问题,基于上海机场联络线工程,介绍了预制安装工艺施工,分析了在有限空间内多工序同步施工水平运输交通组织和预制中隔墙安装精度的问题;根据现场施工工况研发配套智能工装设备、预制件专项设计、洞内车辆定位智能调度等措施,较好地解决了预制拼装精度和多工序施工水平运输交通高效组织的问题
TBM仰拱块生产线预制及配套施工技术————作者:乔浩利;
摘要:研究了TBM仰拱块流水生产线预制及配套施工技术,旨在解决乌尉项目在环境敏感区、地形受限等条件下的仰拱预制块生产问题。通过借鉴地铁盾构管片自动化流水生产线理念,在国内TBM预制块生产中引入自动化流水生产线,取代传统地模生产方式。研究内容包括流水生产线的布局、钢筋绑扎与安装、混凝土拌和、蒸汽养护等环节,并提出了仰拱块外观质量控制的措施,减少了用地面积,避免了功能区的交叉干扰,为狭小场地下的TBM预制块...
隧道锚杆后作锚喷支护施工技术————作者:高明;
摘要:针对贵南高铁三标西南村一号、二号隧道洞身通过石炭系下统大塘阶上段(C1d2)围岩稳定性差,按常规工艺施作隧道初期支护,作业不便,安全风险大的问题,提出延后锚杆施作,可以快速封闭围岩,尽早让钢架-网片-喷射混凝土构成的支护体系发挥初期抗力,再于相对较安全的环境下有条不紊地施作锚杆,可以有效提高工效,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基于贵南高铁三标软弱围岩隧道施工实际,对隧道锚杆后作锚喷支护施工技术进行探讨,...
塔机智能化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融合应用————作者:徐东;袁存志;欧明;
摘要:探讨了无人驾驶塔机智能化的研究现状,包括其具体组成部分以及所涉及相关技术难点,并对研究中的挑战进行了总结;介绍了生成式AI模型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应用,针对性地分析了它们在建筑行业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潜力,提出了研究和应用重点;根据所列举的研究挑战和技术难点,提出了数据标准化,边缘计算整合及安全监管等未来研究内容,旨在对当前无人驾驶塔机研究提供可行的研究方向
高原复杂地形大落差长越野皮带输送机设计与应用————作者:王艳波;
摘要:通过对高原气候条件下长距离、大落差石碴运输长越野皮带输送机的设计,分析了复杂地形状况下包括跨河流、跨公路、翻山体、穿建筑、虚渣体区域、落石区域、河道中间、大跨度、高支撑、小转弯半径、连续S弯转弯等越野皮带输送机的建设难题,通过优化设计,进而解决了越野皮带输送机线路的选择、基础的设计、驱动的计算、电器系统设计等一系列问题,并针对试运营过程中存在的翻带、跑偏、飘带、落料不正等问题进行总结,为类似项目皮...
钢衬流道检修蜘蛛车的设计应用————作者:熊荣刚;廖海生;晏和帅;戴奇明;汪健;
摘要:根据水电站深孔钢衬流道特有作业场景,探讨专用蜘蛛车的设计理念,以提高其操作性能与安全标准;提出一套创新设计原则,包括带磁性的支脚盘、防滑磁锚,并开发一种集成了先进传感器、实时数据分析和自动故障诊断的智能控制系统,防止蜘蛛车在斜坡上的滑动和倾覆现象,提高了设备的稳定性和检修作业的安全性
隧道掘进机用救生舱技术研究————作者:张鑫;张杰;彭乃思;钟宇;
摘要:对掘进机行业越来越普遍采用的救生舱进行了现状介绍,通过对救生舱主体结构、密闭门、附属结构介绍,给出了不同工况下救生舱设计形式的区别。通过对救生舱生命保障系统和典型电气系统的配置要求,介绍了避险系统的基本组成和避险原理。通过对救生舱使用方法的介绍,总结了避险步骤及其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盾构滚刀监测传感器的设计应用研究————作者:谢红武;魏晓龙;周树亮;肖敬涛;王振;
摘要:针对破岩滚刀面临的工作环境极端恶劣复杂,滚刀失效停机检修制约隧道施工安全和效能的问题,通过前期对盾构掘进过程中滚刀破岩机理、刀仓渣土运移规律、极端应用工况等的研究和理解,结合复杂工业环境传感器设计制造经验,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泥水盾构常压换刀盾构的滚刀监测传感器的新型设计思路。经工业化应用证明,该装置具有较强的耐磨、防碰、防水、承压、抗振等特点,能够适用于盾构滚刀在线监测,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 北大核心《地质力学学报》
- 省级纺织科学研究
- 省级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北大核心《四川理工学院学报》
- 省级建材与装修情报
- 国家级中国石油和化工分析报告
- 省级《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
- 省级《铸造设备与工艺》
- 省级《山西地震》
- 省级汽车与配件杂志
- 国家级《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
- 北大核心《自动化仪表》
- 国家级产品安全与召回
- 北大核心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 省级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北大核心《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 省级花炮科技与市场
- 北大核心《压电与声光》
- 省级培训
- 国家级《国际地震动态》
- 省级科技创新与品牌
- 省级《电子科技学刊》
- 省级计量与测试技术
- 北大核心《船舶力学》
- 省级造纸化学品
- 北大核心《皮革科学与工程》
- 北大核心《价值工程》
- 省级环球体育市场
- 国家级《华南地质与矿产》
- 北大核心《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