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建筑

所属栏目:科技期刊 热度: 时间:

山西建筑

山西建筑

关注()
期刊周期:旬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14-1279/TU
国际标准刊号:1009-6825
主办单位:山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主管单位: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上一本期杂志:北方交通交通科技杂志
下一本期杂志:深圳土木与建筑土木建筑论文发表期刊

   《山西建筑》建筑期刊发表,创刊于1975年,由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主管,山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是山西省建设行业唯一的一份国家级刊物,山西省一级期刊。杂志社设有编辑部、广告部、发行部和排版中心,共有采编40余人,主编1人,副主编3人,责任编辑6人,编辑30余人。

  《山西建筑》设有专家专稿;规划建筑;结构抗震;裂缝成因及防治;岩土工程、地基基础;施工技术;建筑材料及应用;水暖电气;市政工程;建筑业论坛;质量控制;建设经济、概预算、招投标;道路桥梁;计算机技术与应用;机械与设备;园林、绿化、环保;测量;水利工程等20余个栏目,是建设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及广大读者进行学术交流的园地。在刊登优秀学术论文和建设科技信息的同时,还开辟有名人专访、单位介绍及广告宣传专栏,介绍业界名人的创业历程以及企业的形象宣传。

  期刊荣誉:

  《山西建筑》2004年被评为山西省一级期刊、2005年被评为山西省一级期刊、2006年被评为山西省一级期刊。

  期刊栏目:

  专家专稿、结构抗震、岩土工程、施工技术、建筑材料及应用、水暖电气、建筑业论谈、质量控制

  期刊收录:

  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山西建筑杂志社征稿要求:

  一、篇幅:稿件篇幅要求在3000~3500字左右,采用打印件,须附电子版或发邮件。

  二、标题:稿件标题在20个汉字以内。

  三、山西建筑摘要:稿件要有摘要,字数为60~80个字左右。摘要的内容要求用第三人称的写法,不能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从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方面写,采用以下语句:

  1)“对……进行了分析”;2)“从……方面进行了论述”;3)“提出了……方法”;4)“进行了……研究”;5)“达到了……效果”;6)“解决了……问题”。

  四、关键词:稿件要有关键词,一般为3~6个词,即文章中经常出现的名词术语。

  五、参考文献:来稿要有参考文献,内容必须是公开发表的,参考文献需详细标注,例如:

  1)参考专著:请注明作者姓名、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2)参考期刊:请注明作者、文章名称、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六、文章作者:文章作者不得超过3人,如超过3人,其余人员在文章末尾说明。

  七、作者简介:文章需附所有作者简介。内容有: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现工作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编。

  八、山西建筑插图:稿件中的插图一律用CAD软件绘制,插图及照片均应与文章中的内容相对应,并注明图、表名称。

  九、标题:正文中标题用1、1.1、1.1.1……标明,内容应符合国家现行规范,并使用国际标准计量单位。

  十、联系电话、通讯地址:联系电话、详细通讯地址请附在稿件的后面。

  阅读推荐:广州建筑

  《广州建筑》广州建筑杂志,创刊于1973年,由广州市建筑总公司科学技术信息中心主办。本刊以发表建筑领域的应用性研究成果或实践经验性技术论文为主,内容包括建筑设计、施工、检测与监测技术、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及科研成果的应用等。可供从事建筑设计、科研、施工、监理、质检和房地产开发等专业的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及有关专业大专院校的师生参考。

  搜论文知识网并非《山西建筑》期刊的官网或杂志社,为客户提供期刊征稿、论文发表等中介服务,在客户与期刊 杂志社之间搭建了一座省时、省力的便 捷桥梁。本站与《山西建筑》等上百家同类正规期刊保持着多年的密切合作关系,切实提高客户期刊发表的质量与效率。通过本站发表论文,客户将获得更大 的 选择空间、更高的通过率、更快的发表速度、更满意的服务质量。

  山西建筑最新期刊目录

基于CNKI数据可视化的土司府建筑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研究————作者:程蒙帅;陆文博;苏艳炜;

摘要:通过量化分析1989年—2024年土司府建筑相关研究论文,了解我国土司府建筑发展的进展、热点与发展趋势。以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土司府建筑研究文献(1989年—2024年)作为数据源,使用CiteSpace.6.3计量学分析软件,分别对该领域的文献分布、发文数量、研究机构、研究热点、研究趋势等进行图谱绘制与可视化分析。国内相关研究经历了探索期(1989年—2006年)、增长期(2007年—20...

数字化展示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中的应用————作者:李霁原;

摘要:数字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着重讨论了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的重要意义、数字化展示的内容与方式。以敦煌数字展示中心为例,讨论了数字化在展览建筑中的应用,指导了龙门石窟数字展示中心数字化展示的设计。通过研究论证,基本呈现了展览建筑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对数字展示中心这类建筑的设计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基于AHP-熵权法的建筑工程经济课程教学策略优化研究————作者:王胜;田武;王义;葛继雄;

摘要:在当前新型城镇化和建筑绿色化的趋势下,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经济》的课程改革在职业教育层面影响了上述目标的实现。文章建立指标体系,采集研究院校近三年5 000余条数据,基于AHP和熵权法构建混合课程教学评价模型,分别测算准则层和指标层的权重,明确当前该门课程的教学现状和教学策略优化的侧重点。结果表明,该门课程存在理论过余、实践不足、考核方式单一、教学资源未充分调动、校企合作深度不足等现状。针对存在的问...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大运河河南段遗址保护利用路径探究————作者:韩旭;赵鋆超;

摘要:大运河作为最能代表中华物质文明与精神价值的文化遗产之一,遗址保护利用至关重要,文章以大运河河南段为例,分析其发展历程与新阶段特点,总结当前保护利用面临模式单一、认知不足、文旅同质化、生态脆弱等问题。提出“全维度诊断、多导向规划、多分区指引、全要素布局”的技术框架,结合河南段实践,探索分级管控、文化传承创新、航运旅游融合、风貌协同等策略,探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大运河遗址保护利用路径,从而实现文化遗产...

安装工程识图与施工工艺课程教学中MR技术的应用————作者:孙湉;徐广舒;吴晓刚;

摘要:针对《安装工程识图与施工工艺》课程教学现状与问题,提出了将混合现实(MR)技术应用于该课程的教学方法。通过具体的实施路径和案例研究,展示了如何利用MR技术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包括通过虚实交互加深理解、分组详细解读图纸、技能实践与综合评价等步骤,并进行了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达到了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参与度以及促进理论知识与技能融合应用的效果,为MR技术在土建类其他课程中的运用提供经验

基于非概率可靠性理论与层次分析法的滑坡灾害风险评价————作者:皮康;杨志权;劳俊杰;

摘要:对滑坡进行风险评价能够提前了解滑坡的危险性程度以及可能造成的危害性,有助于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针对定性和定量风险评价方法的局限性,将非概率可靠性理论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提出一套半定量的滑坡灾害风险评价方法。该方法以边坡的非概率可靠性指标作为滑坡危险性评价的主要依据,得到滑坡的危险度值。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影响滑坡灾害后果的各因素进行重要性分析,计算出各因素的权重值。随后对各因素进行分级评分,结合权...

明清浙中祠堂砖雕艺术研究————作者:姜秀杰;

摘要:明清时期,浙江地区祠堂砖雕艺术达到鼎盛,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文中从以金华市为中心的浙江中部地区祠堂砖雕的历史溯源入手,分析了其在明清时期兴起的原因。深入剖析艺术特色,涵盖雕刻技法、题材内容、布局与构图,探讨其蕴含的儒家思想、宗族观念、民间信仰与民俗文化等文化内涵。并与徽派及其他地区砖雕艺术形式进行比较,针对当前的保护现状提出保护与传承建议,以期为这一珍贵艺术形式的研究与传承提供参考

绍兴市典型居住区风环境优化布局研究————作者:周欣墨;曹怡;李娟;

摘要:通过实地调研收集了绍兴地区的居住区布局模式,归纳了接近极限容积率的6个住宅小区理想化空间布局模式,利用CFD软件对其进行了风环境模拟和数值分析。探讨了不同住宅空间组合模式下的夏季风环境特征,分析了差异化空间组合模块的建筑形态、建筑体积与通风效率的耦合规律,得到了与建筑容积率和密度相关的“风环境低沉指数公式”,提出了适合绍兴气候环境的住宅建筑布局模式

火力发电厂粉煤斗支承结构耐久性设计————作者:汪俊虎;张凡;陈松;

摘要:火力发电作为国内重要的电源,其安全稳定运行直接关系电网或相关产业的用电安全。粉煤斗作为一种特殊工艺体系中的重要储煤设施,其运行工况较为复杂,支承粉煤斗的主体结构的安全性一直是设计人员的重要关注点。在保证粉煤斗支承结构承载力满足要求的同时更要保证其耐久性设计满足使用要求。文中以某在役电厂实际项目为例,通过分析粉煤斗支承结构耐久性破坏原因,以材料和环境为主线,提出了提高粉煤斗支承结构耐久性的相关措施,...

基于细观分析的透水混凝土三维建模方法研究————作者:张燕坤;贾天祥;何世钦;

摘要: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元软件PFC3D生成随机骨料透水混凝土三维模型的建模方法。以椭球基元为基础,采用空间拓扑方法,在MATLAB中生成随机不规则多面体几何体作为现实生活中的碎石形状的粗骨料石子的仿真模型,使用命令流语言将骨料模板数据转变为离散元模型数据导入PFC3D中,在此基础上通过自重及施加相应的压力形成结构稳定骨料充分接触的模型,再给接触面施加黏接力即可完成模型建立。试验结果表明文中所提出的...

某弱连接结构楼板应力分析————作者:石海丽;陈晨;赵昊田;成莹;马蓉擘;

摘要:建筑方案对于通高中庭的需求导致结构楼板有效连接区域大幅减小,可能引发楼板不连续问题。文中结合某高层框筒结构工程实例,针对弱连接楼板(有效宽度仅16.4%),采用弹性板6模型和有限元方法,分析了竖向荷载、设防地震及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楼板应力与损伤。结果表明:竖向荷载下楼板拉应力小于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设防地震下应力集中区域位于剪力墙周边,局部拉应力未超过抗拉强度2倍;罕遇地震下楼板损伤轻微,主要集中...

超高性能混凝土加固后的既有剪力墙结构性能评估————作者:张鹏飞;

摘要:为评估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在既有剪力墙结构加固中的应用效果,以某住宅楼二期工程16号楼为研究案例,结合该住宅楼主体结构现状,利用PKPM软件建立了大楼结构模型,通过调整模型结构参数,分析了加固前后的建筑结构破坏情况,并结合VFEAP有限元分析软件分析了加固后建筑的层间位移及极限荷载作用下的结构顶层水平位移情况。结果显示:该住宅楼加固前后的结构破坏应力极限值分别为0.87 kN/m2...

高寒高海拔多岩性料场开采方案优化研究————作者:李小东;张成;王永刚;包想军;梁志鹏;周宜红;

摘要:玛尔挡水电站位于高寒高海拔地区,当地气候条件恶劣,地质条件复杂,岩性多样,对开采技术和设备要求较高。确保料场开采进度符合工期要求、保质保量完成多岩性料场开采是完成坝体填筑的关键所在。文中重点研究玛尔挡多岩性料场开采方案优化,针对高寒高海拔多岩性料场的特殊条件,制定合理的开采流程和技术措施,旨在实现高效、安全、环保的开采目标。开采结果表明:此优化方案为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保障,为同类型工程施工提供...

岩土工程设计试验参数的合理取值分析与探讨————作者:陈斌文;刘勇;

摘要:岩土参数是岩土工程分析与设计的基础,参数取值正确与否关系到岩土工程设计与分析的准确性。文中介绍了岩土试验参数的统计分析方法及参数取值的基本原则,并对岩土工程设计与分析中利用率较高的岩土参数通过实例计算验证分析了其在不同取值时的结果,指出岩土参数有时推荐选用标准值(+)时更有利于工程建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在推荐使用岩土参数取值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必要时可通过计算进行分析,选择更为合理的岩土参数...

高速公路边坡不同倾角下层状岩质边坡的稳定性分析————作者:杨健;谢尚铕;龙汉宜;谢思明;吴旭;

摘要:结合实际工程案例,本研究采用Midas GTS/NX软件进行层状岩质边坡的有限元分析,着重探讨了岩层倾角变化如何影响边坡变形模式与破坏机理。通过构建不同倾角的二维数值模型,并采用强度折减法分析各类边坡在不同荷载条件下的位移和安全系数变化,研究发现:在水平、顺向及反倾向层状岩质边坡中,最大水平位移随荷载增加而逐渐增大,变形区域有明显变化,坡脚位置的位移尤为显著。此外,边坡的安全系数随着荷载的增加逐渐...

小边跨连续钢箱梁管线桥设计————作者:杨怀英;

摘要:以合肥市畅通二环项目四里河管线桥(10+50+10)m跨连续钢箱梁管线桥为例,分析了管线的过河方案,创新性提出了无反力桥台的管线桥设计方案,并对采用小边跨无反力桥台管线桥进行了结构验算,结果表明,管线桥在承载力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能大大降低桥台建设规模,为后期市政建设过程中类似桥梁的设计提供了借鉴

沥青路面检测中红外热像仪最佳拍摄距离现场试验研究————作者:曹东;

摘要:针对红外热像仪在沥青路面温度离析监测过程中的最佳拍摄距离确定问题,结合实体工程项目,分别测得0.25 m, 0.5 m, 0.75 m, 1.0 m和1.25 m拍摄距离下沥青路面的温度。同时,采用温度计实测沥青路表的温度,以温度修正系数来研究测温精度与拍摄距离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拍摄距离小于1.0 m时,红外热像仪所测的温度接近路面实际温度,考虑测试过程的方便性,确定红外热像仪的最佳拍摄...

较大跨径水闸交通桥上部结构方案比选研究————作者:孙云翰;车宇阳;周静姝;唐加庆;顾志宇;

摘要:某水闸单孔净宽28 m,闸上交通桥为单跨简支梁结构,考虑两侧闸墩宽度及抗震措施要求,交通桥跨径采用单跨30 m。文中介绍了空心板、小箱梁及钢箱梁三种桥梁上部结构方案,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分别对三种方案建模计算,在满足承载力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工程投资、占地、施工、管养等因素进行方案比选。经计算,三种上部结构承载能力均满足规范要求,但小箱梁在工程投资、施工条件、管理养护等方面均优于空心板及钢箱梁,故最终选...

大直径尾水排海管穿越海堤设计方案比选————作者:何森林;

摘要:以厦门某污水处理厂两根DN2 200尾水排放管穿越现状海堤工程为依托,从方案合理性、可实施性、对周边环境影响、经济性等方面全面比选浅埋开挖穿越方案、深埋非开挖穿越方案、顶管和开挖结合穿越方案,根据综合比选选取深埋非开挖顶管下穿海堤、结合海域段沉管开挖敷设直接接收顶管机头的穿越方案。本工程排海管道已竣工验收,施工过程中各环节均实施顺利,根据现场监测数据,施工对现状海堤、主干道路、电力管廊等周边环境影...

边通车边施工路段风险评估及安全防护管理策略————作者:刘骏;

摘要:为确保扩建国道公路在边通车边施工期间的施工安全,探讨了边通车边施工路段的风险源并进行了风险等级预估,根据不同风险类型提出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结果表明:边通车边施工路段的施工风险源较多,其中事故危害最大的为由平交口立体交叉施工所造成的车辆伤害,风险等级为二级,其他事故虽风险较低,仍应重视,提出的防治措施有效地解决了施工期间的安全隐患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