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创刊于1979年,报道内容主要包括:基础地质、矿床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含生态地质和灾害地质)、资源勘查、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系统等及地学领域的边缘学科,重点反映“西部大开发”中资源勘查、生态地质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工程地质等重大地质科技问题。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1999年,全国优秀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及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1999年,陕西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
1999年,陕西省高校优秀学报二等奖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基础地质、矿床地质、水文地质、地质工程、 环境地质(含生态地质和灾害地质)、资源勘查、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系统。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大陆动力学的物质演化研究方向与思路 翟明国,ZHAI Ming-guo
新疆额尔齐斯韧性剪切带新生锆石及其年代学意义 高景刚,梁婷,李文渊,周义,王晓虎,周汝洪,GAO Jing-gang,LIANG Ting,LI Wen-yuan,ZHOU Yi,WANG Xiao-hu,ZHOU Ru-hong
黑龙江东部“新元古代”黄松群杨木组沉积时限和物源组成:来自锆石U-Pb年代学的制约 郝文丽,王枫,许文良,唐杰,高福红,HAO Wen-li,WANG Feng,XU Wen-liang,TANG Jie,GAO Fu-hong
低凸起带油气充注机理及运聚模式:以济阳坳陷林樊家低凸起带为例 蒋有录,崔小君,贾光华,范婕,李虹霖,JIANG You-lu,CUI Xiao-jun,JIA Guang-hua,FAN Jie,LI Hong-lin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6年度约稿函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编辑部
四川盆地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沉积演化及其对天然气富集的意义 冯冲,邹华耀,郭彤楼,FENG Chong,ZOU Hua-yao,GUO Tong-lou
咸化湖盆高效基岩气藏储层中基质孔隙的发现及意义 吴丽荣,黄成刚,袁剑英,阎存凤,马峰,孙秀建,WU Li-rong,HUANG Cheng-gang,YUAN Jian-ying,YAN Cun-feng,MA Feng,SUN Xiu-j ian
山西吕梁山地区中-新生代隆升剥露过程: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 任星民,朱文斌,朱晓青,王玺,罗梦,REN Xing-min,ZHU Wen-bin,ZHU Xiao-qing,WANG Xi,LUO Meng
毛乌素沙地中部不同类型沙丘土壤水分分布特征 符超峰,赵景波,卞子浩,左俊,FU Chao-feng,ZHAO Jing-bo,BIAN Zi-hao,ZUO Jun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6年再次增加页码的通告
云南鲁甸地震次生山地灾害分布规律与特征 陶媛,胡凯衡,田永中,葛永刚,陈兴长,TAO Yuan,HU Kai-heng,TIAN Yong-zhong,GE Yong-gang,CHEN Xing-chang
西安三类勘察场地隐伏地裂缝识别特征 宋彦辉,李忠生,高虎艳,丛璐,程耀,SONG Yan-hui,LI Zhong-sheng,GAO Hu-yan,CONG Lu,CHENG Yao
中级工程师职称论文范文:采矿工程的采矿技术与施工安全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矿产资源是工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作业环境差,加上我国科学技术还不完善,因此,在进行采矿时,必许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不仅要提高矿业的工作效率,还要保证工作人员的人生和财产安全。为了更好的对煤矿资源进行开采,就要提高采矿的技术,同时要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问题。
【关键词】采矿工程,采矿技术,施工安全,中级工程师职称论文范文
一、采矿工程的采矿技术特点
有关部门也为采矿工作人员的安全问题制定了一系列的规范制度,从而更好的推动矿业生产的发展。但是,在实际的采矿过程中,还是存在着局限性,因此,在采矿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选取采矿技术。采矿技术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GNSS拒止环境下基于共视图优化的无人机影像快速位姿估计与应急建图————作者:辜第桢;杨耘;赵波;李祖锋;郝国朴;陈世昌;杨成生;唐一亮;
摘要:针对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拒止环境下无人机影像位姿估计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共视图优化的快速建图算法——NSG-VLAD算法。首先,利用尺度不变特征变换(SIFT)提取每张影像的特征,并利用局部聚合描述子向量(VLAD)算法将特征描述子聚合为全局特征向量;其次,利用基于图索引的近似最近邻搜索(ANNS)算法进行相似影像的检索;最后,对各个相似影像对构建共视图,并进行迭代匹配,从而提升影像...
黄河流域基本公共服务、数字经济与人口发展时空耦合协调关系————作者:苏芳;胡国玲;韩雨杉;卫盈利;
摘要:构建公共服务资源整合、数字赋能与人口发展的三维协同治理机制,对于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推动三维协同治理机制的形成,以黄河流域78个地级市和副省级城市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及地理探测器,探究黄河流域2012~2023年基本公共服务-数字经济-人口发展(BDP)三维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基本公共服务、数字经济、人口发展水平整体呈上...
渭河流域土地利用转型对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作者:陈虹;陈英;裴婷婷;谢保鹏;祁沛昕;
摘要:渭河流域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区,研究土地利用转型对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以子流域为研究单元,构建了包含土地利用结构、功能及动态3个维度的转型分析框架,并结合活力-组织力-恢复力-生态系统服务(VORE)框架构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通过局部二元空间自相关和斯皮尔曼(Spearman)相关性分析方法,系统探究了2002~2022年渭河流域土地利用转型特征与生态系统健康的时空关联。结果表明...
黄河下游滩区“三生”空间冲突测度及其影响因素————作者:苏权;张峰;李雪;
摘要:促进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均衡是推动黄河下游滩区由“黄河滩”向“幸福滩”转变的关键,也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基于2000~2020年土地利用遥感数据,应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空间冲突指数模型,检验黄河下游滩区“三生”空间(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类型的互动演变、空间冲突的演化特征,并运用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GWR)模型和地理探测器识别“三生”空间冲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移...
多种变量组合方案下的机器学习模型在PM2.5浓度估算中的性能对比——以陕西关中地区为例————作者:徐翠玲;胡雪;袁兵;郭灿;赵丽华;
摘要:获取高分辨率、高精度连续PM2.5浓度,有利于揭示空气质量分布规律,对环境治理、大气污染防治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20~2022年陕西关中地区PM2.5地面监测数据、气溶胶光学厚度(AOD)数据、气象数据、地理数据和协同监测污染物数据等,依据其性质进行分类,设计11种变量组合方案,分别构建随机森林(RF)模型、梯度提升树(GBT)模型和...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刊主持人简介——范文教授
摘要:<正>男,1967年出生,内蒙古武川人,中共党员,长安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访问学者。先后在西安地质学院(现长安大学)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获学士学位、构造地质专业获硕士学位,西安交通大学力学专业获博士学位,曾在清华大学水利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现任教育部地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
基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河南省生态效率测评及影响因素————作者:杨勇;
摘要:主体功能区规划促进了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同发展,实施过程中采取的土地、产业、人口、财政等政策对生态效率产生显著影响。基于多源数据和超效率SBM模型,计算了2005~2018年河南省区县生态效率;采用变异系数、标准差椭圆系统刻画了县域尺度和主体功能区尺度生态效率演变规律;利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GTWR)模型分析了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策略对生态效率空间异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河南省生态效率整体处...
基于蜣螂优化算法-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的隧道软弱围岩变形预测————作者:张建;
摘要:隧道软弱围岩变形预测是确保隧道建设及施工运营安全等诸多环节中的核心要素。目前隧道软弱围岩变形预测主要依托围岩变形监测数据,而监测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的可靠性、鲁棒性及泛化性依然不能满足工程建设的要求。针对该问题,对比LSTM、BiLSTM、CNN-LSTM、GRU、CNN-RNN模型的准确性、可靠性和稳定性,优选出BiLSTM模型为初步预测模型;考虑双向长短时记忆(BiLSTM)网络的灵活交互性和蜣螂...
宁夏水泥黄土电阻率响应规律和模型————作者:马永智;韩方元;李龙山;王杰;高建强;张营;薛志佳;
摘要:研究水泥黄土挤密桩的电阻率响应规律,对提高湿陷性黄土地基质量检测效率、降低检测成本具有重要意义。以宁夏海原—甘肃平川高速公路宁夏段的水泥黄土挤密桩为研究对象,通过控制电流频率、干密度、含水率和养护龄期等变量,测定水泥黄土的电阻率变化规律,并建立多因素耦合电阻率模型,以期为宁夏水泥黄土挤密桩的无损检测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在干密度为1.62~1.81 g·cm-3、含水...
基于多模型对比的甘肃庆阳地区滑坡易发性评价————作者:薛一凡;马鹏辉;李泽坤;韩宁;陈立森;焦其宪;张永涛;王竟晔;
摘要:甘肃庆阳地区董志塬覆盖着数十米厚的层状黄土,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滑坡灾害频繁发生,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构成严重威胁。通过实际调查和资料收集,获取庆阳地区滑坡的分布数据,构建滑坡的基础数据库;在此基础上,选取坡向、坡形、坡度、高程、地形起伏度、地表粗糙度、距道路的距离、距河流的距离、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年均降雨量和地层岩性作为滑坡易发性的影响因子,运用信息量模型、信息量-...
黄河上游地区泥石流冲击刚性防护结构运动过程的移动粒子半隐式流固耦合模拟————作者:王志刚;冯亚亚;张长青;孙中科;徐扬;卢明辉;黄丽颖;马鑫弟;郑俊杰;刘冠男;
摘要:黄河上游地区泥石流灾害具有高突发性和强破坏性,其细颗粒含量高、黏度大的特性使得传统数值方法难以准确模拟其冲击过程。基于移动粒子半隐式(MPS)方法与宾汉姆流变模型的耦合框架,构建了适用于泥石流-结构流固耦合模拟的高精度数值模型,并通过对比模型模拟结果与前人试验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针对黄河上游地区典型泥石流灾害场景,系统模拟了不同泥石流体积(10~30 m3)和边坡坡度(...
半干旱煤矿区采动地裂缝发育对植物群落结构及物种分布格局的影响————作者:杜华栋;刘海燕;毕银丽;孙浩;王伟;唐勋;
摘要:探究采煤塌陷区地裂缝发育对植物群落的影响程度和范围,可为矿区植被恢复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以位于半干旱黄土沟壑区的榆神府矿区井工开采塌陷区拉伸型地裂缝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距地裂缝0~1、1~2、2~3、3~5和5~10 m区域的植物群落组成、稳定性和物种分布格局,利用冗余分析探究影响地裂缝发育区植物群落的关键土壤因子。结果表明:(1)榆神府矿区采煤塌陷区距地裂缝0~2 m区域的植物群落组成由地裂...
陕西西安地区2024年一次沙尘暴过程中气溶胶污染及粒径分布演化特征————作者:钟佳浩;王思雨;王妍;张力元;
摘要:为探究陕西西安地区2024年3月15日至17日一次沙尘暴过程中气溶胶污染及粒径分布演化特征,使用光学粒径谱仪和在线离子监测仪对大气颗粒物粒径及离子组分的动态变化进行观测,并结合大气污染物数据与气象数据分析沙尘暴过程中颗粒物污染与粒径分布演化特征。结果表明:此次沙尘暴过程可划分为清洁背景期、首次颗粒过境期(沙尘期Ⅰ)、二次颗粒过境期(沙尘期Ⅱ)和沙尘消退期4个时期,各时期气溶胶来源、粒径谱结构与化学...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25年度征稿启事
摘要:<正>《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原《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西安工程学院学报》《西安地质学院学报》)是国家教育部主管、长安大学主办的地学综合性学术刊物(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创刊于1979年,被《化学文摘》(CA)、《地质文献预评数据库》(GeoRef)、《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PD)、《剑桥科学文摘(自然科学)》(CSA(NS))、《石油文摘》(PA)、《史蒂芬斯全文数据库...
黄河中游渭北旱腰带地表基质物性结构与林草植被覆盖特征————作者:李新斌;殷志强;康成鑫;喜俊生;赵浩;张姚;赵子豪;
摘要:地表基质与植被覆盖空间错位是人工林地退化的重要原因,探究地表基质与植被覆盖的耦合关系,掌握不同地表基质物性结构异质性特征及其对植被生长的约束作用,对生态修复精准施策和植被恢复成效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渭北旱腰带位于黄河中游黄土丘陵沟壑与关中平原的过渡区,是关中平原城市群北部的重要生态屏障。然而,受频繁的矿产资源开采活动影响,该区自然植被破坏严重。同时,在干旱气候、复杂地质和破碎地形的交织作用下,地表基...
渭河流域“三生”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作者:张艳;江海云;杨维新;
摘要:渭河流域作为黄河流域生态屏障与西北经济发展核心区,其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简称为“三生”空间)格局优化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关键作用。选取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运用转移矩阵、强度图谱、标准差椭圆与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揭示渭河流域“三生”空间格局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渭河流域“三生”空间以生态空间(面积占比55.6%)和生产空间...
砂岩型铀矿微区原位定年研究进展————作者:吴柏林;赵凯;杨文敬;王苗;杨松林;张亮亮;李钊;张效瑞;杨梦迪;刘明义;孙国权;马雅心;侯毓;
摘要:砂岩型铀矿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铀矿床类型之一,其成矿年代学研究对于揭示成矿规律具有关键意义。近年来,砂岩型铀矿的定年技术经历了从矿石全岩U-Pb等时线法、同位素稀释-热电离质谱(ID-TIMS)法到电子探针微区原位化学法,再到铀矿物微区原位同位素精确定年方法(LA-ICP-MS、SIMS)的发展,精度不断提升。然而,砂岩型铀矿的复杂性,尤其是铀矿物颗粒细小以及矿床本身不封闭的特征,使得传统定年方法面...
基于有限元的地球物理电磁场三维正演仿真软件平台EMSIM————作者:陈卫营;薛国强;
摘要:电磁法是透视地球内部的重要手段,正演仿真模拟在洞悉电磁场响应机制、优化勘探策略以及深化反演处理与解释等方面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关键角色。当前,针对各种电磁场正演算法的研究蓬勃发展,涌现出大量开源程序代码。然而,这些工具往往局限于单一程序层面,尤其在模型构建、网格剖分及后处理显示等核心环节上常需频繁切换至外部软件,增加了操作复杂性与时间成本。为此,开发了一套地球物理电磁场三维正演仿真软件平台EMSIM。...
物理状态变化对三趾马红土蠕变特性的影响试验————作者:祝艳波;刘浩;韦佳龙;张宇轩;刘振谦;
摘要:我国西北地区新近系三趾马红土易软化变形演化成大型黄土滑坡的滑带,三趾马红土松密、软硬多变的物理状态影响其长期蠕变行为。为此,开展含水率、干密度对三趾马红土蠕变特性影响试验研究,揭示其在不同物理状态下的差异蠕变行为,并基于五元件广义Kelvin模型探讨了模型参数随物理状态变化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1)物理状态变化显著改变了三趾马红土的蠕变特性,含水率越高、干密度越小,其蠕变行为越强烈,更易演化为滑...
黄土高原森林小流域径流氮磷输出负荷及水源解析————作者:徐国策;张腾飞;蒲艺凡;李婧;谷丰佑;王斌;
摘要:黄土高原植被恢复改变了流域的生态-水文过程,对次降雨事件中的氮磷输出负荷有着极大影响。以陕西黄陵地区南峪口森林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3场降雨事件(中雨、大雨和暴雨)下不同水体的水质和氢稳定同位素监测数据,使用端元混合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等分析了不同降雨事件下流域氮磷输出负荷,并确定了不同径流来源对氮磷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雨、大雨和暴雨事件下,总氮(TN)输出量分别为12.90、110.95和...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 北大核心棉纺织技术
- 国家级高速铁路技术
- 省级哈尔滨轴承
- 省级半导体
- 省级国外测井技术
- 省级汽齿科技
- 省级骑行风尚
- 省级西北地质科学
- 省级明日
- 国家级智能建筑
- 省级上海包装
- 北大核心燃料化学学报
- 省级江苏纺织
- 省级安徽省体育科技
- 省级天津科技
- 北大核心湖北电业
- 省级现代交通技术
- 国家级纤维素科学与技术
- 国家级电力信息化
- 省级化纤文摘
- 国家级电器
- 省级空军工程大学学报
- 省级工程建设
- 省级扬州工学院学报
- 国家级能源
- 国家级中国水泥
- 省级中外食品加工技术
- 北大核心郑州大学学报
- 省级中国品牌与防伪
- 国家级装备维修技术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