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电缆

所属栏目:科技期刊 热度: 时间:

电线电缆

电线电缆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31-1392/TM
国际标准刊号:1672-6901
主办单位:原机械工业部上海电缆研究所
主管单位: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上一本期杂志:《华北电业》电力工程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广西电力》期刊论文发表

  搜论文知识网并非《电线电缆》的官网或杂志社,为客户提供期刊征稿、论文发表等中介服务,在客户与期刊杂志社之间搭建了一座省时、省力的便捷桥梁。本站与《电线电缆》等上百家同类正规期刊保持着多年的密切合作关系,切实提高客户期刊发表的质量与效率。通过本站发表论文,客户将获得更大的选择空间、更高的通过率、更快的发表速度、更满意的服务质量。

  【杂志简介】

  电线电缆,本刊是线缆行业主要的学术性刊物,供电线电缆科研、设计、制造及使用部门的广大科技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学术交流与参考。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电线电缆产品、材料、测试技术、敷设运行、工艺装备、经验交流。

  本站已成功发表的论文:

  简析国内光伏电缆认证技术规范的编制与要求 谢志国,李骥,XIE Zhi-guo,LI Ji

  一种电缆载流量及温度参数的换算方法 范玉军,FAN Yu-jun

  超高压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连接盒的优化设计 吕庚民,LV Geng-min

  轨道交通35 kV低烟无卤A类阻燃特种电缆的研制 陈善求,CHEN Shan-qiu

  六西格玛管理在8030铝合金导体开发中的应用 柳尧裕,徐静,LIU Yao-yu,XU Jing

  换位导线用自粘性漆包扁线的粘合强度研究 曹永义,王春红,马晓明,陈晓东,张斌,陈爱兵,CAO Yong-yi,WANG Chun-hong,MA Xiao-ming,CHEN Xiao-dong,ZHANG Bin,CHEN Ai-bing

  气象气球用电缆的工艺设计 李金辉,韩万忠,许国雷,耿明阔,LI Jin-hui,HAN Wan-zhong,XU Guo-lei,GENG Ming-kuo

  高压XLPE电缆绝缘料综合性能的对比分析 刘美兵,杨凯军,屠德民,LIU Mei-bing,YANG Kai-jun,TU De-min

  低烟无卤电缆料挤出的探讨 关鹏,郑艳艳,GUAN Peng,ZHENG Yan-yan

  电缆故障的脉冲反射测试技术与特殊波形的分析 于景丰,张庆立,YU Jing-feng,ZHANG Qing-li

  降低单芯海底电力电缆铠装损耗的试验和简易计算 郑新龙,张磊,宣耀伟,汪洋,高震,ZHENG Xin-long,ZHANG Lei,XUAN Yao-wei,WANG Yang,GAO Zhen

  多回路电缆金属护套环流计算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罗致远,詹威鹏,邬韬,李高峰,郑晓泉,LUO Zhi-yuan,ZHAN Wei-peng,WU Tao,LI Gao-feng,ZHENG Xiao-quan

  交联电缆的交联洁净工艺控制 金金元,JIN Jin-yuan

  交联电缆绝缘厚度的合理控制 华伟清,HUA Wei-qing

  机电造价论文范文基于PT1000的自动量热仪的研究与设计

  摘要:目的:介绍一种基于PT1000的自动量热仪的研究与设计。方法:改变传统上下位机控制的方法,采用可编程逻辑器件,将主控制卡和人机界面两部分分开控制,采用SPI通讯方式进行数据传递,内外筒温度采集均采用高精度的温度传感器PT1000采集,试验过程中,对于初期、主期以及末期的温度采集以及C值的算法均按照试验的要求设置,试验环境采用高精度恒温系统,尽量避免由环境温差引起的误差。结果:经过瑞方法和国标法对热容量和发热量的测试,测试结果符合国家标准。结论:本设计方法可行。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机电造价论文,PT1000,自动量热仪,发热量,热容量

  发热量是衡量煤的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煤的计价的主要依据。我国是产煤大国,需要精密快速的量热仪来测量煤的发热量。大部分产品一般采用单片机控制或者上下位机实现的控制形式,单片机控制在现有条件下已经无法完成大数据处理,处理速度慢。而ISA插槽在计算机主板上逐渐淘汰,从而影响下一代产品的更新。PCI局部总线传输速率高、稳定性可靠,但一般都基于上下位机操作。

  电线电缆最新期刊目录

铜导体平行对高速通信线缆综述————作者:刘雅樑;方新春;

摘要:文中重点介绍了铜导体平行对高速通信线缆的主要分类、结构、性能、标准及应用环境等,分析了不同系列机外线信道的衰减配置情况,并深入探讨了主要高频参数的设计理论和制程控制等,可为铜导体平行对高速通信线缆的高频参数设计和制造提供参考

800 Gb·s-1高速铜缆的设计及关键特性————作者:夏春亮;陈丹;赵轩宇;邓捷;梁豫超;葛保泉;徐竞争;杨彬;王少华;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数据中心的需求增加,800 Gb·s-1高速铜缆逐渐成为短距离传输的首选解决方案,但衰减(SDD21)等关键性能指标仍限制其传输距离。为了减小|SDD21|,可以采用双层绝缘结构和发泡绝缘材料。相校于传统绝缘结构,采用双层绝缘结构的30 AWG、100Ω铜缆在26....

高速线缆信号完整性仿真优化与参数影响探究————作者:张军萍;徐升;

摘要:针对高速线缆设计中面临的信号完整性挑战,研究电磁仿真技术的优化应用及其对关键传输参数的影响。通过建立三维电磁模型,重点分析导体表面粗糙度、镀层厚度、屏蔽材料、结构耦合强度及导体、绝缘层几何偏芯等多种材料和工艺因素对特性阻抗、差模插入损耗(SDD21)及差模到共模传输系数(SCD21)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导体表面粗糙度对SCD21劣...

一种中心绞合式全干式带状光缆设计————作者:王俊斐;王善群;高露露;杨陈浩;

摘要:文中介绍了一种864芯新型结构的带状光缆,该光缆兼顾了层绞式结构的拉伸特性和中心管式带状光缆缆芯居中的优点。该光缆的带状光纤束管采用全干式阻水方式,设计为方形紧套结构,具备常规带状光缆的机械特性和环境特性,施工便捷,在节约物料成本、绿色环保方面有明显优势

仿真技术在漏泄同轴电缆设计中的应用————作者:段瑞涛;曹潘;代永强;王佳;杨秋茸;杨拉明;范宇飞;

摘要: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针对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衍生出多种类型的漏泄同轴电缆(简称漏缆)。文中主要介绍了漏缆结构及其主要电气性能参数和使用频段,以50-32漏缆(阻抗为50Ω/内径为32 mm)四八字槽为例,建立三维电磁仿真模型,分析导致漏缆衰减常数和耦合损耗的仿真值与实测值之间差值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结果表明,漏缆在优化后,可将其衰减常数和耦合损耗的仿真值与测试值之间的差值分别控制在0...

结合条纹包络提取算法的干涉型单模光纤PMD测量————作者:王昊;涂建坤;依晓春;

摘要:光纤中的偏振模色散(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PMD)是制约光纤高速长距离传输的重要因素之一。文中采用干涉法对光纤中的PMD进行分析和测量,与常见的频域测量方法不同,该方法利用时域中的干涉现象来检测两种不同偏振模式的传播时间差;采用一种新的条纹包络提取方法,提高了测量结果的稳定性,范围误差小于0.020 ps。该测量系统可以测量无模式耦合和随机模式耦合两种类型的光纤...

光纤在缆中宏弯状态下热致损耗的仿真————作者:伏丽娜;

摘要:为研究光电复合缆中光单元受热特性及光纤宏弯状态下热致损耗的问题,采用有限元仿真软件COMSOL建立基于固体传热、固体力学和波动光学的多物理场二维耦合模型,并对比研究缆中使用的G652光纤和具有辅槽结构的G657光纤在正常状态和宏弯状态下的热致损耗。仿真结果表明,相同环境温度下,两种光纤的热场分布及应力分布完全相同,但两种状态下G652光纤均比G657光纤的热致损耗大。这说明不同结构和不同折射率分布...

高速成缆绞合台的设计————作者:李成飞;严惠良;宦杨;张萍;徐月伟;陈龙;叶建胜;

摘要:为解决传统高速成缆工序中绞合台在速度、耐用性、精度及数字化互联能力等方面的不足,采用新型伺服电机、优化机械结构、改进材质及提升信息化水平等创新技术方案,对高速成缆工序的绞合台设计展开研究,并进行平台验证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案实现了产线速率的大幅提升、设备耐用性的显著增强及绞合精度的有效控制,满足了数字化工厂的建设需求,可为高速成缆设备的优化升级及数字化工厂的实践提供参考

“高速铜缆连接方案设计与应用”专题特约主编寄语————作者:涂建坤 ;高欢 ;尹莹;

摘要:<正>“算力即国力”。算力不仅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新质生产力”,更是支撑国家发展、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的基石,其重要性堪比工业时代的电力和交通网络。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算力基础设施(智算中心)已成为数字经济的核心支柱和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高地。随着大型智算中心的建设和发展,选择合适的互联方案已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在短距传输场景,铜连接相比光连接方案具有更低成本、更稳定、更低功耗的优势

第十八届全国超导学术研讨会(NCSC 2025)在上海召开————作者:黄国飞;刘旌平;张喜泽;凌成刚;黄逸佳;张大义;喻志广;陈志越;田祥;王天龙;王沐木;

摘要:<正>2025年6月6—10日,第十八届全国超导学术研讨会(NCSC 2025)在上海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国家超导技术联合研究开发中心主办,上海电缆研究所有限公司、高效能特种电缆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承办。来自全国超导相关领域的8位两院院士、360多家科教单位的1 200余名科技工作者、大学院校师生及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齐聚一堂,260余场高水平学术报告、240余张海报展示与深入研讨,40余家...

高速双轴铜缆连接技术的发展与展望————作者:何方;倪冬华;王德全;

摘要:通过研究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IEEE)、国际电工委员会(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 IEC)、光网络互联论坛(Optical Internetworking Forum,OIF)等学术和标准组织发布的相关标准,文中总结了高速双轴铜缆组件、双...

新能源汽车高速以太网线束国产化技术分析————作者:余振飞;尹莹;王忠林;沈丹凤;王一凡;彭春瑶;

摘要:基于单对以太网(one-pair Ethernet,OPEN)联盟TC9技术委员会制定的《1 000BASE-T1链路段A类(STP)信道及组件要求》,研究新能源汽车用高速以太网线束的国产化关键技术,重点分析传输性能与电磁兼容性能测试方法,包括特性阻抗、插入损耗、回波损耗等参数,以及三同轴管中管法评估屏蔽性能。对比国产线束与进口线束的性能参数发现,国产线束在基础传输性能(如特性阻抗、传播延迟、插入...

光缆金属带间歇涂油设备设计与验证————作者:沈柳柳;吴树红;谭枫;葛魏东;缪圣伟;李加荣;

摘要:文中设计了一种光缆金属带间歇涂油设备,通过调节设备参数,验证层绞式光缆金属带采用间歇油膏涂覆方式的阻水性能。该设备的涂油辊采用局部油槽结构,在产线升降速过程中闭环控制楔形油膏均匀、间歇涂覆。试验结果表明:回油间隙为3~4 mm时,设备运转无漏油膏现象;涂油辊油槽深度为0.6 mm时,适用于宽度为20~32 mm的金属带;油槽深度为0.7~0.8 mm时,适用于宽度为48 mm的金属带,涂覆的光缆金...

光纤涂覆层几何性能测试系统的研究与设计————作者:任文佳;夏于生;依晓春;

摘要:依据IEC 60793-1-21:2001、GB/T 15972.21—2008《光纤试验方法规范第21部分:尺寸参数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涂覆层几何参数》所提供的涂覆层几何参数测量方法,开展光纤涂覆层几何性能测试系统的设计工作。借助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被测光纤在不同旋转角度下的成像进行深入分析,通过有限点拟合光纤端面,对光纤的几何参数,如包层、一次涂覆层、二次涂覆层等展开测量,并进行分析及对比...

建筑用电缆阻燃耐火与燃烧性能标准对比及选型优化————作者:高杰飞;

摘要:为深入分析建筑用电缆阻燃耐火特性与燃烧性能标准,对不同标准进行对比研究,以期为电缆选型提供科学依据,提升建筑电气系统的防火安全性。采用文献综述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GB/T 19666—2019、GB 31247—2014、GA 306.1—2007等标准进行系统对比。研究发现,各标准在燃烧温度、燃烧时间、火焰蔓延距离、烟气毒性、滴落物及产烟量等关键性能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基于此,提出针对不同...

采煤机光纤复合橡套软电缆的研制————作者:朱峰林;

摘要:针对采煤机橡套软电缆控制线芯易损坏,且不支持远距离通信和高速数据传输,无法满足煤矿智能化开采时机载摄像头、控制和传感设备数据传输需求,研制了一种新型采煤机光纤复合橡套软电缆。介绍了改进后采煤机光纤复合橡套软电缆的总体结构设计及关键工艺控制,进行了电气性能、阻燃性能、机械性能等性能测试,还通过应用实例验证所研制电缆的可靠性和实用性。结果表明,所研制电缆的性能均符合设计要求,可为地下采掘装备的电源连接...

小截面铝芯电力电缆典型故障案例————作者:张荣;

摘要:目前,风电场集电线路已发生多起铝芯电缆本体故障,特别是小截面铝芯电力电缆故障,其占比较高,给风电场的安全可靠运行带来了较大风险。为深入分析电缆故障成因,文中介绍了3起采用26/35 kV小截面铝芯电力电缆的典型故障案例,并对电缆样品进行解剖检查、产品检测、模拟试验等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电缆击穿的直接原因是导体在电缆遭受过大拉力后损伤断裂,继而引发击穿故障。结合导体生产制造、电缆生产工艺、安装敷设、...

低烟无卤阻燃电缆料研究进展————作者:陈洪进;姜青松;徐圆成;

摘要:文中从基体树脂和阻燃剂两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电缆料的发展,分析介绍了金属氢氧化物阻燃剂、磷系阻燃剂、膨胀型阻燃体系,以及生物基阻燃体系的阻燃机理和研究进展,全面阐述了低烟无卤阻燃电缆料的研究现状。最后,展望了电缆料领域低烟无卤阻燃技术将向高效、绿色、智能和多功能方向发展,如逐渐兴起的生物基阻燃剂

计及轴向传热效应的高压直流电缆接头等效稳态热路模型及应用————作者:王星洁;刘潇镁;蔡文博;刘英;徐海宁;杨红军;韩俊杰;

摘要:高压直流电缆接头的内部温升是反映其运行状态的重要指标。基于线路热场特性和接头结构特征,提出一种计及轴向传热效应的高压直流电缆接头等效稳态热路模型,建立对应热平衡方程及详细求解流程,并以±160 kV直流电缆接头为例,进行稳态温度场的求解及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模型计算数据与有限元仿真解的偏差较小,在各线芯节点上的温度偏差未超过1℃,证明所建立模型具有足够的精度;沿线芯的轴向温度分布呈现中间接头高、两...

基于热-电耦合建模的海底电缆额定载流量提升策略分析————作者:王东旭;全亚明;张慧甍;王艺颖;

摘要:随着海上风电场传输距离的不断增加,海底电缆经济性逐渐受到关注。为增加海底电缆的经济性,通过COMSOL有限元仿真软件对海底电缆额定载流量进行计算,并从增大导体截面积、改变铠装方式、优化敷设环节方面,提出了增大海底电缆额定载流量的方法。文中着重分析了铠装材质对海底电缆额定载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海底电缆采用镀锌钢丝作为铠装时,铠装根数和海底电缆额定载流量之间呈负相关;无磁不锈钢丝铠装对海底电缆额定...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