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工程》中文核心期刊,创刊于1979年,由中国内燃机学会主办。本刊为专业技术性刊物。刊登各种用途内燃机的科研与技术应用成果,报道重要学术会议消息与动态。内容涉及整机、零部件、附件与交流、工作过程、增压技术、冷却传热、测试技术等方面。读者对象为本专业中级以上科技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
内燃机工程杂志栏目设置
整机、零部件、附件与交流、工作过程、增压技术、冷却传热、测试技术
内燃机工程杂志荣誉
CA 化学文摘(美)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EI 工程索引(美)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剑桥科学文摘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国家图书馆馆藏文摘与引文数据库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Caj-cd规范获奖期刊
内燃机工程杂志社征稿要求
1.《内燃机工程》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一般为导师)简介(包括姓名、性别、职称、出生年月、所获学位、目前主要从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在文稿的首页地脚处注明论文属何项目、何基金(编号)资助,没有的不注明。
阅读推荐:东方汽轮机
《东方汽轮机》机械工程师发表期刊,是由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主办的公开发行的技术期刊,主要刊登透平机械及新能源发电设备设计、制造、运行等方面的论文和总结,也刊登反映国内外透平机械相关领域的有独到见解的综述或编译文章。本刊旨在推动发电设备行业的学术和技术交流,促进能源和动力工程学科的发展和透平领域的进步,为能源和透平机械及相关领域的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能源设备的使用和运行单位搭建一个高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
内燃机工程最新期刊目录
核电站应急柴油机冗余式控制系统自主设计及国产化研究————作者:张金柱;杨永文;王昌庆;闫宇;韩琳;张玲琪;
摘要:为了解决中国核电应急柴油机控制系统长期依赖进口的问题,自主研制了智能数字控制单元(smart digital control-nuclear, SDC-N)冗余式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分别针对硬件和软件进行了双冗余设计,具备起动控制、调速控制、相继增压控制、故障诊断及冗余切换控制等功能。在核电站应急柴油机上进行了调速、冗余切换等试验验证,在硬件在环测试平台上进行了极端的故障切换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
直喷氢气发动机分层稀薄燃烧的大涡模拟研究————作者:韦虹;马瑞博;姬费帆;孟硕;马文中;马俊杰;韩志玉;
摘要:为探究直喷氢气发动机分层稀薄混合气的形成过程及其对燃烧过程的影响,基于大涡模拟(large eddy simulation, LES)方法对两款不同尺寸的氢气喷射器在相同发动机工况下的氢气射流、混合过程和燃烧过程进行了三维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数值模拟研究。为了降低计算时间并保持较高计算精度,采用了一种喷射器简化方案。喷射器简化方案的有效性...
过量空气系数和点火时刻对缸内直喷氢内燃机燃烧与排放特性的影响研究————作者:贾滨;黄泽远;胡祯;周磊;钟力嘉;卫海桥;
摘要:基于一台缸内直喷氢内燃机三维模型,开展了过量空气系数和点火时刻对缸内直喷氢内燃机燃烧与排放的影响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过量空气系数从2.5降低至2.1,缸压峰值从6.9 MPa增加到10.5 MPa,缸压峰值相位从压缩上止点后18.0°提前到了上止点后12.5°。降低的过量空气系数增大了浓混合气区域,积聚在火花塞附近及气缸壁面附近。此外,过量空气系数的降低加快燃烧速度并升高燃烧温度,导致NO 燃油喷射参数对混动柴油机低温起动燃烧与性能影响研究————作者:刘雨龙;任正敏;梁永森;程江华;石磊;邓康耀; 摘要:针对柴–电混合模式下低温冷起动特性影响因素复杂、起动总能耗高的问题,开展了混合动力柴油机低温冷起动试验研究,搭建了混合动力柴油机低温环境试验平台,探明柴油机喷油控制参数对燃烧特性和起动瞬态特性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循环喷油量增大,燃烧始点前移,平均指示压力增大,但增速放缓,起动总时长下降明显,起动总能耗先降低后增加,在循环喷油量为36 mg时达到较优的起动性能和能耗经济性。随着喷油正时推迟,着火延迟... 多种工况下醇类燃料喷雾特性试验研究————作者:杨涵惠;甄旭东;刘大明;耿杰;鄢仁彬;田智; 摘要:利用定容喷雾试验装置,采用阴影法研究甲醇、乙醇、正丁醇在不同工况下的喷雾特性,喷射压力范围为10~30 MPa,背压范围为0.1~0.7 MPa,环境温度范围为20~120℃,再经MATLAB软件进行图像处理,分析了不同工况对醇类燃料喷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燃料的喷雾贯穿距和喷雾面积受喷射压力和背压影响明显,喷雾锥角与环境条件的关系较大;喷射压力和环境温度的增加会加快液滴分裂和蒸发,对提高雾... 氨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燃烧与排放特性研究————作者:崔健;聂学选;毕玉华;申立忠;雷基林;万明定;张凯; 摘要:以一台排量为3.0 L的4缸高压共轨柴油机为研究对象,设计了进气道喷氨系统,并利用自主开发的双燃料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engine control unit, ECU)来控制进气歧管中的4个氨气喷嘴的喷射。通过调节喷射脉宽来改变氨气喷嘴的开启时刻与氨的喷射量,在模拟平原环境下进行了不同替代率下的氨柴油双燃料发动机性能试验。研究分析不同氨替代率对缸压、燃烧放热率、燃烧温度、滞燃期、燃烧重心和燃烧持续... 预燃室湍流射流点火增压直喷发动机稀薄燃烧试验研究————作者:赵校伟;孙跃东;张振东;尹丛勃;秦文瑾; 摘要:基于一台高压缩比四缸增压直喷(gasoline direct injection, GDI)发动机和预燃室湍流射流点火(turbulent jet ignition, TJI)系统,开展中低负荷稀燃特性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预燃室射流点火的燃烧稳定性存在着明显的负荷边界;在平均指示压力(indicated mean effective pressure, IMEP)为0.4 MPa的低负荷,预燃... 气缸镜像对置汽油机缸内燃烧特性仿真分析————作者:刘春涛;杨林;马巡医;邓中圆;秦静;王膺博;裴毅强; 摘要:利用苏格兰轭机构代替曲柄连杆机构实现了汽油机的气缸镜像对置布置,为了分析缸内燃烧特性,基于一台符合国六b排放标准的气缸镜像对置汽油机构建了一维和三维仿真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对比分析了苏格兰轭机构与曲柄机构对汽油机缸内燃烧过程的影响。研究发现,苏格兰轭机构在活塞动力学上更具优势,其活塞运动加速度呈现平衡波动特性,运行更为平稳,且上止点附近等容度提升。在进气阶段,苏格兰轭机构由于缸内气体压缩程度更高,导... 电控单体泵多泵供油系统压力波动和一致性研究————作者:刘晓鹏;王伟;王字满;王统诚; 摘要:为解决柴油机电控单体泵供油系统低压油管压力波动导致供油一致性差的问题,利用AMESim建立了某电控单体泵单泵和多泵供油系统的仿真模型并探究了进回油管直径、节流孔结构参数和阻尼阀结构参数对进回油管压力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油管直径越大,油管对内部燃油的包容性越强,管内的压力波动越小。确定了最佳主、分油道直径分别为12 mm和8 mm。增设节流孔通过增加燃油流动的阻力从而降低压力波动,但孔径过小会导致... 甲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催化型颗粒捕集器主动再生特性研究————作者:黄粉莲;王永佳;万明定;周正伟;雷基林; 摘要:基于GT-Power构建了甲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匹配后处理系统的仿真模型,系统研究了不同甲醇替代率、再生目标温度和初始炭载量对双燃料发动机催化型颗粒捕集器(catalytic 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 CDPF)主动再生时压降特性、温度特性、完全再生持续时间及累计柴油消耗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再生目标温度、甲醇替代率和初始炭载量均对CDPF主动再生具有显著影响。随着再... 基于高阶模型与扩展卡尔曼滤波的柴油机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输出状态观测————作者:刘文龙;高莹;尤岳林;姜长文;华韬轶;夏博聪; 摘要:简化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SCR)高阶模型方程并优化了化学反应参数,并结合SCR高阶模型设计了可变时间步长扩展卡尔曼滤波(variable time-step extended Kalman filter, VTS-EKF)观测器。假设两种观测情况:情况1为下游NOx传感器故障时,观测储氨覆盖率和下游NOx 高速船用柴油机曲轴–轴瓦摩擦学和动力学耦合分析————作者:伍勇;马炳杰;王志刚;谢亦晨; 摘要:针对柴油机曲轴动力特性和轴瓦摩擦特性强耦合问题,基于润滑、多体动力学仿真技术,建立了柴油机曲轴–轴瓦摩擦学和动力学耦合计算模型。通过耦合计算,对比分析了润滑和无润滑状态下曲轴扭振和纵振位移、主轴承载荷及轴心轨迹差异,同时计算分析了轴承宽度和间隙、轴瓦油槽宽度和轴颈油孔直径对轴瓦摩擦损失功和曲轴自由端扭角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油膜润滑作用下,曲轴自由端最大扭角降低2.12%,轴心轨迹重合度更高,偏心更... 内燃机气门机构滚轮–销轴副摩擦性能试验研究————作者:许磊宇;高园杰;刘妍;郭峰;晁珅; 摘要:为探究滚轮–销轴副的摩擦学性能,设计搭建了全凸轮周期内滚轮–销轴副摩擦力矩测量试验台,研究凸轮转速、弹簧初始载荷和机油黏度对滚轮–销轴副摩擦力矩的影响,并计算出滚轮–销轴副接触区法向载荷和摩擦系数。结果表明:滚轮–销轴副的摩擦力矩在凸轮鼻部区域较大,在凸轮基圆处较小且稳定。滚轮–销轴副接触区法向载荷受惯性力影响,凸轮转速越大,惯性力的影响越明显。滚轮–销轴副的平均摩擦力矩随着弹簧初始载荷的增加而增... 燃气轮机轴承腔处刷式密封设计与优化————作者:尹易;朱维兵;胡峻瑞;颜招强;王和顺; 摘要:针对燃气轮机轴承腔处密封问题,设计了一种二级错列式刷式密封结构。运用多孔介质模型,分析该种密封装置在特定工况条件下的压力与速度分布。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刷式密封的刷丝直径、刷丝束厚度、刷丝倾斜角等结构参数对密封性能的影响情况。采用正交试验法,分析不同结构参数组合下的泄漏情况,得到结构参数对密封性能的影响由强至弱依次为:刷丝直径、后挡板间隙、刷丝厚度、刷丝倾斜角、前挡板间隙。结合实际加工能力,对结... 基于改进第二代非支配遗传算法的甲醇/柴油双燃料船舶发动机参数多目标优化————作者:赵柯洋;张衡;贺波;庞轶星;程星鑫;苏玉香;李又一; 摘要:利用一维发动机仿真软件GT-Power搭建了甲醇/柴油M15(即甲醇燃料所占体积比例为15%)混合燃料缸内直喷模型,选取转矩、比燃油消耗率、NOx排放量和CO排放量为优化目标,以发动机的进排气门正时角度、压缩比及空燃比为优化参数开展多目标优化。为实现多目标优化问题的有效求解,采用灰熵并行分析方法改进第二代非支配遗传算法(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 基于响应曲面法和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凸轮磨削工艺参数优化————作者:丁明阳;赵锦国;周康康;徐刚强;李孝禄;朱彦康;陈源;梁明轩; 摘要:为了提高凸轮工件表面磨削质量及加工效率,设计了凸轮磨削正交试验方案,优化了淬硬球墨铸铁凸轮精加工磨削的工艺参数。通过建立以砂轮线速度、工件转速、磨削深度为关键参数表征的优化变量,构建以磨削振动加速度、表面粗糙度为指标的目标响应非线性数学模型;基于凸轮的形状特点,建立工件瞬时材料去除率模型;以最小化磨削振动、表面粗糙度及最大化去除率为优化目标,利用综合函数法与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阳极多口进气方式对空冷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水热特性的影响————作者:雷基林;戈志晖;李杰;刘懿;刘锋;夏臻玮; 摘要:为研究空冷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 PEMFC)内部水热特性,改善电池内部水、热等物理性质的均匀性,提出了阳极多口进气的方式。基于单通蛇形流道进气方式,提出了四种进气方式,并建立了三维模型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0.635 V电压下,使用多口进气的方式均能够提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输出性能,改善膜电流密度、膜水含量、阳极催化层氢... 氨柴当量比燃烧的发动机性能研究————作者:陈清楚;刘奕;毛建树;齐运亮;陈虎;王志; 摘要:采用零碳氨与柴油双燃料燃烧以拓展氨燃料的运行工况,研究了氨柴双燃料发动机当量比燃烧排放特性,并与稀燃条件下的燃烧特性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理论空燃比条件下,氨柴双燃料的燃烧速度比纯柴油模式快,燃烧持续期明显短于纯柴油模式。相比于稀燃条件,在过量空气系数越靠近理论空燃比和氨能替代率越大时,燃烧持续期缩短效果越明显。氨柴双燃料燃烧能够提高发动机功率密度且指示热效率高于纯柴油模式。在排放方面,氨柴双燃... 缸内直喷氢内燃机控制参数对混合气形成及燃烧特性的影响研究————作者:李冬野;刘少鹏;胡祯;周磊;卫海桥; 摘要:基于一台直列4缸四冲程缸内直喷氢内燃机,建立了三维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仿真计算模型,研究了发动机控制参数对混合气形成及燃烧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当量比的增大和点火时刻的提前,发动机的缸内压力和放热率峰值升高,同时缸内压力和放热率的峰值相位推迟。减小当量比使氢气和空气的混合气分布大致相同但更加稀薄,更靠近火花塞的浓混合气分布是提升... 高功率密度柴油机缸盖结构对火焰传播的影响分析————作者:王鑫浩;牛晓晓;刘龙;王洋; 摘要:探究了小缸径高功率密度柴油机缸盖结构对燃烧状态的影响,及燃烧室结构和喷油器布置对该影响的响应。基于敞口型燃烧室,采用封闭气门和补偿缸盖体积两种方式建立135 mm缸径柴油机的仿真模型,对比其对火焰发展的影响。对阶梯型和直口型燃烧室结构的响应进行分析,并针对不同喷孔夹角和相对气门的偏角的喷油器设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小缸径柴油机的缸盖凹入容积在上止点占比为13.1%,补偿法处理造成最高燃烧压力降低...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