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西北地质》主要报道西北地区地质大调查中造山带地质、资源地质、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数字地质方面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反映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北地区地调项目管理、工作动态及地调最新进展。并优先发表由国家、省部委重大科技项目及基金资助的相关研究成果,同时也报道大地调中边缘学科及交叉学科的研究动态和进展,发布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北地区地调项目管理方面的地质调查动态。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被国家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遴选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颁发了证书;同时,《西北地质》被中国地质图书馆主办的荣获全国科技文献检索期刊一等奖的《中国地质文摘》作为中国地学类核心期刊终身收录;
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万方数据-数据化期刊群》、《地质工程中文期刊数据库》、《全国报刊索引》(自然科学技术版)、台湾华艺(CEPS)中文电子期刊服务资料库、《书生数字期刊》等众多著名统计机构收录。
【栏目设置】
造山带地质、资源地质、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盆地研究、地调动态、研究快报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鄂尔多斯地区成矿系列与地质建造的关系探讨 谭文娟,杨合群,姜寒冰,董福辰,谢群,TAN Wenjuan,YANG Hequn,JIANG Hanbing,DONG Fuchen,XIE Qun
西准噶尔都伦河东岩体镁铁质微粒包体的发现及成因探讨 段丰浩,李永军,王冉,张胜龙,纪征宝,DUAN Fenghao,LI Yongjun,WANG Ran,ZHANG Shenglong,JI Zhengbao
巴里坤塔格晚古生代侵入岩岩石地球化学与 Sr Nd Pb 同位素特征 屈翠侠,杨兴科,易鹏飞,刘渭,宋宏业,QU Cuixia,YANG Xingke,YI Pengfei,LIU Wei,SONG Hongye
上扬子地块北缘灯影组硅质岩系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赵长缨,段立志,马中豪,ZHAO Changying,DUAN Lizhi,MA Zhonghao
东天山七角井-巴里坤地区辉绿岩脉年代学及岩石成因 崔方磊,汪晓伟,徐学义,马中平,朱小辉,孙吉明,CUI Fanglei,WANG Xiaowei,XU Xueyi,MA Zhongping,ZHU Xiaohui,SUN Jiming
西秦岭西段曲如沟花岗闪长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研究 杨拴海,李瑞保,王伟峰,魏立勇,李飞,刘满年,赵长存,董俊超,YANG Shuanhai,LI Ruibao,WANG Weifeng,WEI Liyong,LI Fei,LIU Mannian,ZHAO Changcun,DONG Junchao
华北板块北缘中段含铜镍铂镁铁超镁铁岩地球化学特征 党智财,李俊建,赵泽霖,付超,唐文龙,DANG Zhicai,LI Junjian,ZHAO Zelin,FU Chao,TANG Wenlong
北秦岭蓝田铀矿田产铀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成矿的制约 陈佑纬,董少花,毕献武,胡瑞忠,CHEN Youwei,DONG Shaohua,BI Xianwu,HU Ruizhong
渝东南新元古界千子门组沉积时代和构造背景--锆石 U Pb年龄及地球化学制约 王丹,凌云,刘伟,马志鑫,孙志明,林方成,WANG Dan,LING Yun,LIU Wei,MA Zhixin,SUN Zhiming,LIN Fangcheng
自然科学论文:锦屏“8.30”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其对工程影响
摘 要 我国高山峡谷地区各种地质灾害频发,且点多面广,滑坡、泥石流、山洪等各种地质灾害经常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及财产安全,怎样对各种地质灾害进行研究与防治是目前大家极为重视的问题。本文以锦屏 “8.30”地质灾害为例,详细介绍了高山峡谷地区因暴雨造成的各种地质灾害类型,分析了各种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并对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了评价,为地质灾害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锦屏,“8.30”地质灾害,灾害类型,发育特征,影响分析,成因分析
锦屏一、二级水电站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和木里县境内,锦屏一级水电站是雅砻江干流下游河段的控制性水库梯级电站,其下游梯级依次为锦屏二级、官地、二滩和铜子林水电站。
西北地质最新期刊目录
四川汶川“龙溪玉”地球化学特征及三星堆、金沙玉器的产地溯源————作者:宋明伟;彭义伟;郎兴海;程文斌;欧阳辉;陈曦;赵甫峰;彭磊;蔡姬敏;许文丽;
摘要:四川龙溪玉在古蜀文化中扮演重要角色。为了探讨龙溪玉的地球化学识别标志及其与三星堆和金沙玉器矿料之间的关系,笔者利用X射线粉晶衍射、X射线荧光光谱、电子探针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等,对龙溪玉的矿物成分和主微量元素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龙溪玉为与大理岩相关的透闪石玉,含少量方解石、白云石、滑石和磷灰石等副矿物。玉石通常具有墨绿色-黄绿色-浅绿色-青灰色色环;高P、Mn、V、Cr、Ni、U含量和低...
黄土高原泥流灾变机理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作者:王新刚;王道正;王家鼎;黄强兵;胡胜;连宝琴;辜超颖;
摘要:黄土泥流是黄土高原地区较为频发的地质灾害,具有超强的流动性、超远的运动距离及超大的冲击破坏力,时常造成重大灾难发生。科学的认识黄土高原泥流灾变机理对降低灾害风险、采取科学有效的减灾措施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针对黄土泥流孕灾环境特征、流体性质、灾变机理以及监测预警等方面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黄土泥流灾害研究方面所存在的关键科学问题,提出了针对黄土高原泥流灾害研究未来仍需以“野外调研–试验研究–...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矿山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研究:以陕北煤炭基地某生产矿山为例————作者:马露;陈莹;蔺楠;
摘要:矿产资源的开发会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作用,影响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相比传统的矿山生态环境地面监测手段,遥感技术具有宏观性、动态性和经济性等优势,其高波谱分辨率、高空间分辨率及高时间分辨率,能全方位动态反映矿山生态问题现状与发展趋势。陕北煤炭基地是中国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之一,本研究选择其中一座生产矿山作为研究区,综合运用光学遥感和雷达遥感技术,精准捕捉煤矿开采活动所诱发的地面塌陷、土地损毁以及地表...
降雨诱发黄土滑坡–泥流的规律及阈值曲线研究————作者:王家政;辛鹏;曹生鸿;李先臣;郭丹丹;
摘要:为研究降雨诱发黄土滑坡-泥流的规律,论文设计了6组室内模型试验,分析了降雨诱发黄土滑坡-泥流的宏观变形过程、水文过程及位移变化规律,探讨了不同降雨强度、单次累计降雨量及坡度对滑坡发展的影响,并建立了发生滑坡及泥流时的阈值曲线。研究表明:在极端降雨条件下,黄土斜坡有滑动及滑动转流动两种破坏模式。当短时强降雨发生时,裂隙化斜坡内张性结构面充水,滑面强度降低,滑体以块体形式滑动,整个滑动过程表现出在长期...
不同坡度下生态防护黄土边坡水分迁移演化特征研究————作者:张文铎;包含;兰恒星;郑涵;晏长根;王俊田;敖新林;
摘要:黄土边坡广泛分布于中国西北地区,在强降雨条件下极易发生失稳灾害。生态防护已成为保护黄土边坡的有效手段,但不同坡度的生态防护黄土边坡,会导致其内部水分迁移特征及防护效果的差异。因此,为研究不同坡度对生态防护黄土边坡水分迁移与演化特征的影响,本研究以45°和60°两个坡度的生态防护黄土边坡模型为基础,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和Hydrus-2D水分迁移模拟软件,解释了生态防护黄土边坡的水分动态演化规律,揭示...
低含水率无序黄土填方地基注水增湿试验研究————作者:司俊泽;孙茉;许健;张鉴;杨少飞;于永堂;
摘要:为探究低含水率无序黄土填方地基的有效增湿方法,在兰州新区某建设工程填方区分别开展了三种不同注水方案的现场注水增湿对比试验研究,分析了三种不同试验方法的增湿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三种注水方式增湿最大影响深度均未达到拟增湿深度,其主要原因是无序填方内部结构松散、孔隙发育,注水后水分沿优势渗流通道迁移;采用三种孔深条件(孔深6 m、13 m及21 m)进行地基注水增湿后,土层含水率的分布最为均匀,增湿效果...
浸水过程中黄土孔隙气压特性的现场浸水试验研究————作者:曲晨飞;杨庆义;刘荣豪;程洋;纪成亮;李仁杰;张继超;姚志华;张登飞;
摘要:在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黄土灾害频发,其关键的地质基因在于对水极为敏感。其中黄土场地遇水后的湿陷变形的科学评价,是黄土灾害研究的主题之一。黄土场地湿陷性逐渐由“最大湿陷势”向“可能湿陷势”转变,迫切需要查明现场试坑浸水试验过程中,黄土中水分入渗–气体迁移–湿陷变形的多场耦合过程。目前,有关现场浸水试验过程中真实测定孔隙气压演化规律鲜有报道。因此,笔者开展黄土高原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现场浸水试坑试...
融合InSAR与信息量–机器学习耦合模型的黄土滑坡易发性评价————作者:胡祥祥;石亚亚;胡良柏;吴涛;庞栋栋;刘帅令;宋宝;
摘要:环境因子、气象因子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地表形态的变化。尤其对于黄土高原区域,在诸多因子的复杂互馈作用下易导致黄土崩滑灾害,亟需选择适用的影响因子和训练模型开展滑坡易发性评价研究。本研究以天水市为研究区,基于InSAR获取的地表形变信息,综合地形、水文、气候、生态以及人类活动等诸多影响因素,采用信息量模型(IV)分别联接到随机森林模型(RF)、决策树模型(DT)、支持向量机模型(SVM)和...
基于优化最大熵模型的黄土滑坡易发性评价:以陕西省吴起县为例————作者:张天宇;李林翠;刘凡;洪增林;钱法桥;胡斌;张淼;
摘要:黄土高原地区滑坡灾害频发,严重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重大工程建设,进行精准的滑坡易发性评价,识别“什么地方易发生”,有助于高效预测滑坡灾害风险,为防灾减灾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笔者以黄土高原腹地吴起县为例,采用优化最大熵模型(MaxEnt),利用505个滑坡点,选取高程、坡向、坡度、地形粗糙度、岩性、河流缓冲区、降雨、NDWI(地表湿度)及道路缓冲区作为评价因子,并引入InSAR地表形变数据作为动态...
沿黄公路边坡地质灾害破坏模式及风险管控:以陕西绥德–清涧段为例————作者:李彦娥;赵振明;冯卫;马红娜;王化齐;
摘要:沿黄公路位于黄土高原黄河中游区,区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多发,对沿黄公路的道路安全造成威胁。笔者通过1∶10 000地质灾害野外调查,总结了沿黄公路陕西绥德–清涧段边坡地质灾害变形破坏演化模式,定量评估了边坡地质灾害财产风险和人员风险。结果表明:(1)沿黄公路陕西绥德–清涧段共发育地质灾害51处,以小型基岩崩塌为主;崩塌包括岩质和土质崩塌,其破坏模式分为倾倒式、滑移式和坠落式3种;滑坡均为黄土滑坡,...
钻井法泥浆用于陕北榆林地区矿山生态修复资源化利用试验研究————作者:李金雨;王新刚;亓秋燕;王宗金;奚家米;艾子涵;李彦君;王昊宇;辜超颖;
摘要:近年来钻井法在西部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随之伴随的大量泥浆处置成为了困扰企业和政府的环境难题。钻井泥浆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矿物质,这些成分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的结构和肥力,不合理处置往往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为探究废弃钻井泥浆资源化利用的新途径,笔者创新性的将其作为矿山土壤改良剂用于改良陕北干旱地区风积沙,以达到变废为宝的目的。通过开展颗分、渗透性、测定有效磷以及速效K含量等方面的试验,探...
胶东地区招平断裂带中–南段断裂与金矿成矿关系研究————作者:韦星;计文化;王建田;段留安;周发侨;孔国栋;张昌帅;
摘要:招平断裂是胶东金矿的重要控矿构造,中-南段是近年来找矿热点地区,笔者在对招平断裂中-南段内金矿成矿特征及断裂构造特征进行系统分析基础上,初步探讨了断裂构造与金成矿之间的关系。蚀变岩型金矿主要赋存在主断裂下盘的绢英岩化蚀变带中,断层缓倾处是成矿的有利部位;石英脉型金矿多呈脉群产出于次级断裂中。蚀变岩型金矿金的赋存状态由浅部向深部,裂隙金、晶隙金占比减少,包体金占比增加。主断裂由中心向两侧发育绢英岩化...
陕西佳县王家砭高岭土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及利用方向————作者:王飞;张一岚;王小朗;牛如;雷东;刘锦;
摘要:鄂尔多斯是在古生代华北克拉通盆地基础上发育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是中国重要的多能源和矿产共存富集地与产地。下侏罗统富县组是在印支运动后期三叠系抬升遭受侵蚀形成的剥蚀面上填平补齐沉积的产物,陕西佳县王家砭高岭土矿赋存于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下侏罗统富县组“细富县”砂岩–黏土岩建造中,具有很大的找矿潜力。但其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及利用方向仍不明确,制约了区内高岭土矿的勘查与开发。笔者在总结该高岭土矿地质特征的基...
塔里木西南缘晚志留世辉绿岩U-Pb锆石年龄、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作者:魏博;齐琦;王利伟;张旗;王伟平;冯旻譞;
摘要:塔西南缘铁克里克构造带叶城一带古元古代花岗岩体及赛图拉岩群中大量发育辉绿岩脉(墙)群,通过对其进行详细的地质、年代学、地球化学和构造环境研究,结果表明,该辉绿岩属于亚碱性拉斑玄武岩系列,具有高Fe、Ti,富Na,贫K的特征,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图表现为LREE略富集的右倾分配模式,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具有板内玄武岩特征。岩石成因研究表明,其具亏损岩石圈地幔源区特征,并受俯...
陕北黄土高原丹霞地貌研究历程、热点与未来方向————作者:丁华;舒悦;郎婷;崔萃;
摘要:陕北黄土高原丹霞地貌景观带是目前国内已知规模最大的丹霞地貌景观带。基于WOS、CNKI等数据库,笔者全面梳理了1989~2023近35年研究成果,依托CiteSpace 6.3.R1软件,构建了研究文献数量、研究机构、研究作者以及研究关键词等可视化知识图谱,系统揭示了陕北黄土高原丹霞地貌研究历程和热点。研究发现:(1)陕北黄土高原研究历程呈现由西南边缘地区逐步转向中部地区,由零散研究或个案研究逐步...
黄河流域地质灾害与生态保护研究新进展
摘要:<正>黄河流域西接昆仑、北抵阴山、南倚秦岭、东临渤海,横跨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等四大地貌单元,拥有黄河天然生态廊道和三江源、祁连山等多个重要生态功能区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经济地带,在国家发展大局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目前,黄河流域存在生态环境脆弱、地质灾害频发、水文水资源匮乏等突出问题,其深层次原因是整个流域的地质环境...
西北地区地下水依赖型植被生态水文过程研究进展与展望————作者:尹立河;王平;王田野;乔冈;马洪云;张俊;董佳秋;
摘要:植被与地下水之间的关系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键科学问题。西北旱区广泛分布地下水依赖型植被,部分地区人类活动造成的水位下降已超过其生态水位阈值,导致生态功能受损,甚至植被大面积枯死,严重威胁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笔者基于国内外在区域地下水依赖型植被的识别、生态韧性评价、植被-地下水协同演化以及地下水生态水位确定等4个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了当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亟待解决的难题,并指出未来研究应...
浅层地下水硝酸盐来源解析及健康风险评价:以渭南市华州区为例————作者:李培月;李凌茜;田艳;何松;寇晓梅;
摘要:作为全球水资源中最普遍的污染物,NO3-主控因素和来源的识别对NO3-污染控制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人体健康风险、随机森林模型、同位素和MixSIAR模型等方法,分析了华州区浅层地下水NO3-分布特征和潜在风险,揭示了浅层地下水NO3-<...
延安芦村二号煤矿薄煤层构造与煤厚稳定性定量评价————作者:李峰;贺延军;冯英;马锐;史康;郭晨;
摘要:薄煤层条件下的煤炭开采对精确掌握煤厚与构造的空间变化规律提出了更高要求。陕西延安黄陵矿区北部发育薄煤层,对其构造发育特点与煤厚空间变化规律认识不清,限制了煤炭高效开采与智能化矿井建设。笔者以延安芦村二号煤矿主采的2号煤层为研究对象,基于煤层底板标高数据,开展趋势面分析与构造曲率分析,揭示构造展布与发育特点;基于网格剖分法计算了775个网格节点的煤厚变异系数,揭示煤层厚度及其稳定性变化规律,克服了传...
黄河三角洲典型植被–土壤主要营养成分特征分析————作者:黄金廷;方拓;王强;王嘉玮;宋歌;张太平;
摘要:黄河三角洲湿地是暖温带保存最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受人类活动、黄河频繁改道与入海水沙快速变化的影响,湿地的植被覆盖度与群落结构等均随之快速变化,进而影响土壤的营养成分。为查明黄河三角洲典型植被土壤的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比,笔者以山东省东营市黄河三角洲为研究区,采集典型天然植被、裸土和农作物的土壤样品(0~30 cm)并测定有机碳、总氮、总磷营养成分含量。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中总有机碳含量...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 省级《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 省级《吉林气象》
- 省级《气象与环境科学》
- 国家级《发酵科技通讯》
- 省级《中国重型装备》
- 省级《表面工程资讯》
- 省级机械工程师
- 北大核心《清洗世界》
- 省级《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 省级质量天地
- 省级减速顶与调速技术
- 国家级中国氯碱通讯
- 国家级《演艺设备与科技》
- 省级计量与测试技术
- 省级人才开发
- 省级吉林建材
- 北大核心《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 北大核心《中国陶瓷》
- 北大核心《腐蚀与防护》
- 北大核心《石油天然气学报》
- 北大核心《中国钨业》
- 省级《吉林电力》
- 省级《广东建材》
- 省级《河北理工大学学报》
- 省级海洋石油
- 国家级《水力发电学报》
- 省级重型机械科技
- 北大核心水泵技术
- 省级《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 国家级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