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沙漠与绿洲气象》创刊于1956年,是新疆气象局、新疆气象学会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技类期刊。该刊立足新疆、面向全国。主要介绍气象科研新成果、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现代化管理经验、气象服务效益、国内外气象信息动态等。该刊自办发行,主要面向气象部门广大业务技术人员,有关大专院校、民航、部队及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的科技人员。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1994-1996年度、1997-1999年度、2000-2001年度新疆科技期刊评比三等奖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研究论文、技术报告、综述、两月天气、工作研究、领导管理论坛、经验介绍、农气条件评述。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气象站迁站距离及海拔高差对新旧站资料差异的影响 王秋香,刘叶,古丽格娜,胡义成,秦榕,李秦,孔婷,WANG Qiuxiang,LIU Ye,Guligena,HU Yicheng,QIN Rong,LI Qin,KONG Ting
近10 a西藏高原雪线时空变化及其与气象因素关系分析 史建桥,白淑英,高吉喜,顾海敏,SHI Jianqiao,BAI Shuying,GAO Jixi,GU Haimin
近50 a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及其周边地区气候变化特征的对比分析 江远安,陈鹏翔,邵伟玲,刘精,余行杰,JIANG Yuan’an,CHEN Pengxiang,SHAO Weiling,LIU Jing,YU Xingjie
一次天气过程中不同尺度降水系统的云图及雷达图像特征 彭军,周雪英,魏勇,PENG Jun,ZHOU Xueying,WEI Yong
《沙漠与绿洲气象》第三届编委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尹仔锋
微波辐射计资料在大雾预报预警中的应用 赵金霞,范苏丹,朱晓晶,ZHAO Jinxia,FAN Sudan,ZHU Xiaojing
阿勒泰中部地区树轮宽度年表特征及其对气候的响应 海丽其姑·阿不来海提,袁玉江,魏文寿,喻树龙,张同文,陈峰,尚华明,张瑞波,Hailiqigu Abulaihaiti,YUAN Yujiang,WEI Wenshou,YU Shulong,ZHANG Tongwen,CHEN Feng,SHANG Huaming,ZHANG Ruibo
乌鲁木齐大气边界层风温垂直结构特征 胡义成,伊里哈木,王秋香,魏文寿,古丽格娜,HU Yicheng,Yilihamu,WANG Qiuxiang,WEI Wenshou,Guligena
基于晴空阈值法的全天空红外图像云量计算 陈磊,韩燕,秦方强,石鹏飞,关军,CHEN Lei,HAN Yan,QIN Fangqiang,SHI Pengfei,GUAN Jun
中级职称论文发表:整体叶盘机器人自动化抛光技术
【摘 要】整体叶盘技术是一种在航天航空领域应用较为广泛的技术,其技术的核心在于结构与技术的综合。整体夜盘技术的应用能够极大的提高机械的性能,并对机械的内部结构进行简化,减少了机械能耗以及故障发生率,使得整体的性能有了极大的提升。本文从整体叶盘的结构特点技术入手,分析了这一技术在应用型机器人抛光过程中的应用,并对具体工艺的控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整体叶盘,机器人,自动化抛光
整体叶盘技术在20世纪80年代第一次出现,当时的整体叶盘技术主要是用于将发动机的叶片进行整合,对于一些结构复杂、操作性差的机器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当前我国对整体叶盘的加工主要有数字加工和手工加工两种模式。这两种方式在加工效率和质量上都难以有良好的保障,尤其是手工加工的方式下,加工人员需要长期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工作,并且故障的发生率极高,不光给企业造成了经济损失,甚至会威胁到加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机器人的自动抛光技术较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
沙漠与绿洲气象最新期刊目录
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九仙山景区雷电预警应用研究————作者:李衣长;张深寿;张玉琴;林丽萱;李芃霖;沈永生;
摘要:本研究针对景区雷电灾害防御需求,以泉州九仙山景区为例,通过分析大气电场仪、闪电定位仪和天气雷达等监测手段反映雷电活动的要素特征,确定各监测手段的雷电预警指标和等级划分阈值,建立相应的雷电预警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判断矩阵,计算不同监测手段的权重值,构建多源数据融合的景区雷电预警模型。研究表明,融合模型预警效果有明显改善,命中率为100%,较单一手段平均提高17.5%;漏报率为0,降低17.5%;...
基于风云四号AGRI双通道资料对天山北坡两次夜间大雾的识别————作者:梅桢;王清平;赵克明;于志翔;
摘要:本文基于风云四号卫星辐射成像仪(Advanced Geostationary Radiation Imager)中红外3.72 μm通道和长波红外10.8 μm通道亮温温度,采用双通道亮温差阈值法对天山北坡2023年11月11日和2024年1月1日两次夜间雾进行判识。结果表明:(1)当亮温差值为2~6 K时,对雾的判识效果较为理想。(2)卫星对夜间雾的判识效果随雾的发展阶段呈现不同的特征。大雾早期...
山东一次极端暴雪成因和新型观测资料特征分析————作者:曹张驰;刘淑鸿;万夫敬;赵雯;刘新磊;
摘要:利用多源新型观测资料对2024年2月19日山东一次极端暴雪天气过程的成因及特征进行分析,以探索新型观测资料在冬季降雪预报预警中的应用。结果表明:(1)本次极端暴雪属于高架对流暴雪,低层冷空气形成冷垫,700 hPa附近的暖湿气流沿冷垫爬升,为暴雪提供充足的水汽,短时强降雪发生在700~500 hPa急流北推和水汽平流增强阶段。(2)暴雪落区与850 hPa锋区走向以及锋生函数高值区较为一致。西南急...
可吸入颗粒物对银川市呼吸系统疾病影响分析————作者:李晓玥;肖云清;赵腾;程瑶;田凤;
摘要:利用2015—2022年银川市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和呼吸系统疾病门诊就诊人数资料,基于广义相加模型(GAM)和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以银川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作为主要影响因子,选取NO2、SO2、CO、风速、平均温度和最高温度作为协变量因子,定量评价了银川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对呼吸疾病门诊就诊人数影响的滞后及累积效应。结果表明:(1)2015—2022...
基于二分类Logistic和多元回归的新疆电线积冰及厚度预报研究————作者:彭艳梅;潘新民;张新军;肯巴提·波拉提;杨霰;肖静;
摘要:利用新疆1985—2015年电线积冰及相关气象数据,基于多元回归方法,建立新疆电线积冰预报模型。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新疆电线积冰日数整体上北疆多于南疆,山区多于盆地,其中沿天山一带(包括东、西、中沿天山一带)最多。最大标准积冰厚度北疆北部最大,其次是南疆西部。塔里木盆地南缘积冰日数和最大标准冰厚都是全疆最小区域。(2)利用二分类Logistics回归模型对电线积冰是否发生进行预测,准确率...
湖北丘陵山区不同气象条件对风机叶片覆冰特征影响的模拟分析————作者:滕芸;王雨涵;杨文文;陈天宇;张强;巫世晶;孙朋杰;
摘要:寒冷山区风能资源丰富,风力机在此区域下易发生叶片覆冰,根据湖北界山风电场覆冰观测记录,分析了风机叶片覆冰情况随2分钟平均风速的变化,结合叶片动态参数和叶素动量理论,采用欧拉法结合Fluent计算空气、水滴二相流,分析不同气象条件对水滴碰撞系数、覆冰厚度、结冰形状的影响,可简化计算过程,结果表明:水滴撞击位置主要分布在翼型前缘,在5°~25°的攻角范围内,随攻角的增大,水滴碰撞中心位置向下缘方向移动...
西南地区干旱时空变化及对植被NPP的影响————作者:曹红华;陈友平;张合理;王世杰;王赫川;胡茂;
摘要:利用气温、降水、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净初级生产力(NPP)数据,通过计算温度条件指数(TCI)、植被状态指数(VCI)、植被健康指数(VHI)三种干旱指数,采用Theil-Sen中值趋势分析和Mann-Kendall检验方法,研究西南地区云南、贵州、广西三省1961—2023年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探究NPP与各干旱之间的关系,以及干旱和NPP变化的诱因。结果显示:(1)三种干旱指数TCI、...
随机森林方法在酒泉地区总云量预报中的应用————作者:宋文君;李旭;魏栋;
摘要:云能够调节温度和湿度,其对农业、城市规划和航天航空等都有重要影响,但准确预测云量仍具挑战性。使用GRAPES(Global/Regional Assimilation and Prediction System)模式数据和FY-4A卫星数据,采用时间自适应方法、动态变参数方法以及随机森林方法建立云量预测模型,以提高云量预测的准确率。结果表明:酒泉及周边地区总云量日变化幅度不大,季节特征明显,春夏季...
河西走廊东部“8·13”暴雨极端性和成因————作者:陈静;杨晓玲;卯生琼;王超;
摘要:利用Micaps常规探空和地面观测、逐小时降水、FY-4A卫星云图、ERA5再分析等资料,诊断分析2022年8月13日河西走廊东部的一次暴雨事件的极端性和天气成因。结果表明:(1)此次暴雨具有过程雨量大、局地性强,对流性明显等特点,暴雨带呈西北—东南向,主要集中在天祝县和古浪县。(2)6站次的日降水量突破了日降水量历史极值,3站次最大小时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天祝朵什日降水量和短时强降水持续时间均突...
伊犁河流域暴雨洪水灾害风险精细化特征和区划研究————作者:古丽扎尔·莫明;杨涛;杨莲梅;
摘要:本文基于高分辨率的小时降水强度和频次、地形、植被指数(NDVI)以及社会经济数据,集成GIS与层次分析法(AHP)等方法,分析洪水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和承灾体易损性的基础上,综合给出了伊犁河流域的暴雨洪水灾害风险精细化特征并进行风险区划。结果显示:1)伊犁河流域洪水灾害高风险区域(风险性指数≥3.96)所占面积比例最大,约为40.74%,中风险区域占比面积为27%,低风险和极高风险区...
基于多源卫星遥感的塔拉滩大型光伏发电园区对地表反照率和地表温度影响研究————作者:王雪琪;申彦波;常蕊;徐娜;贾蓓西;艾力亚尔·艾海提;王捷儒;莫景越;
摘要:光伏电站的快速、大规模开发对局地气候的潜在影响日益受到关注,然而不同区域的影响程度、具体机制及其空间差异性仍存在较大争议。鉴于传统模型模拟和实地观测方法存在验证不足、成本高昂等局限,基于多源卫星遥感数据,构建了一种可用于快速评估大规模光伏开发对局地气候影响的方法,并以青海省共和县典型大型光伏电站“塔拉滩光伏发电园区”为案例,结合MODIS等卫星遥感数据与GEE平台,从年、季、月三个尺度对比分析光伏...
区分等级对分析四川盆地东北部短时强降水特征的影响————作者:李晓容;刘原江;王涵;龙俊天;李川;
摘要:短时强降水的预报和预警一直是短临气象预报服务的难点和重点,提高其预报准确率必须充分了解不同强度短时强降水发生发展规律。利用2018—2022年四川盆地东北部地面自动气象站逐小时降雨资料,分析其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并按照不同强度进行分等级研究。结果表明:(1)不分等级的短时强降水空间分布不均匀,呈现北部短时强降水出现频次更高的特征。20 mm≤R<40 mm分布特征与不分等级的短时强降水总体特征...
光伏电站气象观测数据质量检验与评估——以陕西为例————作者:崔葛安;何柯俊;杨艳超;杨荃;舒晨阳;周心河;陈正洪;
摘要:利用地面辐射基准站网(BSRN)数据质控规范和国标《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风电场气象观测资料审核、插补与订正技术规范》对陕西省8个光伏电站太阳辐射及风温湿等4类共7项气象观测数据进行完整性和有效性检验,并将有效数据完整率划分为5个等级,对不同站点观测数据开展质量等级评估,结果表明:(1)辐射数据完整率高于风温湿的,从高到低总排序为总辐射﹥散射辐射﹥直接辐射﹥相对湿度﹥气温﹥风;(2)辐射有效数据...
沙漠尘卷风与沙尘天气形成的气象条件对比分析————作者:马明杰;郑先念;巩庆;杨兴华;杨帆;霍文;周成龙;买买提艾力·买买提依明;
摘要:解析尘卷风与沙尘天气的异质性演变及阈值耦合机制,对干旱区生态安全、沙尘灾害防控及全球荒漠化治理具有关键科学价值。本文基于1992-2024年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气象观测与强化观测试验,本研究揭示了尘卷风与沙尘天气的异质性演变及热力-动力耦合机制。尘卷风的发生日数在1994年达到了峰值,为104 d,随后呈现出波动下降的趋势,至2020年减少至55 d。与此同时,沙尘天气的发生频率也因生态治理措施的实...
鄂北短时强降水特征及双偏振雷达预警指标————作者:贺晓露;秦幼文;李格;郝元甲;杨涛;
摘要:利用湖北省随州市逐小时降水以及双偏振雷达观测资料,统计分析2019-2023年短时强降水的分布和双偏振雷达参数特征。结果表明:(1)短时强降水集中在6-8月,6-7月频次最多;日变化特征呈三峰型分布,最多出现在5—8时,其次是22时—次日1时,第三是13—18时。南部较中北部更易出现短时强降水,随县南部是短时强降水高发区。(2)与雨强高正相关的雷达参数为CR和VIL以及2.5 km以下Z...
吐鲁番市冬季PM2.5浓度变化特征及气象影响因素————作者:宋良娈;彭嘉栋;包荣刚;朱建辉;宋水华;
摘要:基于2015-2022年吐鲁番市环境监测站逐日逐时PM2.5浓度资料和同期吐鲁番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地面观测数据以及ERA5再分析资料,统计分析吐鲁番市冬季PM2.5浓度变化特征及其气象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吐鲁番市近8年冬季PM2.5浓度呈缓慢下降趋势,平均每年下降4.0 μg/m3;12月、1月平均PM 黑龙江省分类强对流环境条件分析及客观预报方法————作者:高梦竹;刘松涛;王芳;李吉;卜文惠;王承伟;陈雪; 摘要:利用自动站资料、欧洲中心再分析数据、中国气象局中尺度模式预报CMA-MESO,对比分析黑龙江省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强对流天气的热力、水汽、动力条件等物理量参数特征,基于随机森林算法构建分类强对流预报模型,利用模型输出因子的贡献度排序筛选出明显区分强对流的物理量作为消空指标,在2023年6—9月进行实时预报并检验。结果表明:两类强对流均为热力因子重要程度较高,对判断强对流潜势有较好参考意义;短时强降... 多种颗粒物在线监测仪器应用对比分析——以阿克达拉区域大气本底站为例————作者:陶瑞;钟玉婷;刘银锋;支康波;程凯;蔡海洋;谢翔; 摘要:为优化阿克达拉区域大气本底站(以下简称阿克达拉站)的颗粒物在线监测工作,本研究基于阿克达拉站三种颗粒物在线监测仪器GRIMM180、TEMO1405DF和DXC1在2019—2020年及2023—2024年期间监测的PM10、PM2.5质量浓度资料及同期气象资料,系统分析了3种仪器监测的PM10和PM2.5质量... 塔克拉玛干沙漠西缘城市大气边界层特征及沙尘颗粒物污染的关系————作者:玛依热·艾海提;梅桢;赵克明;阿力木·艾尔肯;李霞; 摘要:基于2010—2023年喀什探空数据和地面常规观测数据,采用干绝热法计算了混合层高度、逆温层特征及边界层通风量,探讨了不同沙尘条件下,边界层气象参数与污染物浓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混合层高度和通风系数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夏季混合层高度最大(3589 m),春季通风系数最大(17.28×103 m2·s-1),冬季最低。冬季逆温频... 黑龙江省两次强极寒天气成因对比分析————作者:李瑶;周凯;谭政华;王承伟;王梅;李博;刘思彤; 摘要:1969年2月11-15日(过程1)、2023年1月19-23日(过程2)黑龙江省分别发生一次最低气温低于-50℃的强极寒天气过程。对两次强极寒天气过程成因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次过程冷空气来源于分裂的极涡,都为东北冷涡影响,且对流层中层中高纬阻塞流场显著,高空急流的存在使得冷涡强度维持且南北移动,假相当位温低值区随着西伯利亚高压南压而向南移动,冷平流与辐射降温共同作用是造成两次低温过程的主要原因...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