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纤维复合材料》面向全国玻璃钢与复合材料行业,同时兼顾不饱和聚酯树脂、环氧树脂、乙烯基酯等热固性树脂领域及玻璃纤维、碳纤维、芳纶纤维、助剂与填料等上游原辅材料;较早关注近年来发展较快的热塑性复合材料等先进复合材料。重点交流本行业中新材料及新产品的工艺研究、设计、测试与分析、成型设备、助剂与填料、生产与发展等。同时,报导国内外的科研进展及新产品、新技术信息、积极促进我国玻璃钢行业技术交流与发展。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材料研究、理论研究、专题研究、性能研究、设备研究、市场研究、产品·应用、简讯。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苯并噁嗪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赵明月,陆春,陈平,方路平,ZHAO Mingyue,LU Chun,CHEN Ping,FANG Luping
石墨烯及其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景磊,朱楠,迟波,陈浩然,苏峰,JING Lei,ZHU Nan,CHI Bo,CHEN Haoran,SU Feng
环氧树脂混合比例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史俊虎,SHI Junhu
端环氧基超支化聚酯的合成及应用 金颖,孙营,JIN Ying,SUN Ying
复合材料气瓶高低温条件下的疲劳及爆破性能研究 林松,王俊锋,李红,陈亮,孙文文,LIN Song,WANG Junfeng,LI Hong,CHEN Liang,SUN Wenwen
复合材料阻尼性能的测试与分析 武海鹏,WU Haipeng
结构配置对玻纤织物及其复合材料电性能影响的研究 毛海亮,冯蓝玉,姚澜,金义洪,龚成,MAO Hailiang,FENG Lanyu,YAO Lan,JIN Yihong,GONG Cheng
增强体结构对缝合编织复合材料剪切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庞伞伞,阎建华,俞建勇,PANG Sansan,YAN Jianhua,YU Jianyong
复合材料近零膨胀研究 李军,LI Jun
石墨模具在复合材料成型领域的应用研究 刘甲秋,迟波,LIU Jiaqiu,CHI bo
纤维缠绕张力控制机构的结构及控制系统设计 张毅莉,周庆贵,ZHANG Yili,ZHOU Qinggui
电力工程职称论文:采煤工作面机电设备的选型与配套
【摘 要】伴随经济建设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也与日俱增,采煤工作中的工作量也带来了新的挑战,这就为现代化机械采煤带来了机会。从过去的人力开采逐步向现代化机械采煤技术发展,是现在的趋势。
【关键词】电力工程职称论文,采煤工作面,机电设备,回采
在国外发达国家,全机械化采煤已经实现,而世界第一采煤大国的中国,依旧处于,人工采煤,半机械化采煤共同进行的基本国情。而导致这种现象的发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对煤炭的需求。首先,我国发电系统主要是火力发电,其能源直接利用就是燃煤蒸汽机发电机组,而美国普遍使用的是内燃机发电机组,这就导致了两国对煤炭需求的根本不同。针对这些,近年来,国家对十几家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重点进行了预抽瓦斯使用发电的技术革新改创,然而我国的基本国情仍旧无法改变,这将是长期困扰我国对煤炭需求的根本因素。
纤维复合材料最新期刊目录
基于MOOSE的有限元仿真在树脂基复合材料固化变形预测中的应用————作者:李建军;江鹏;黄旺;
摘要:本文面向树脂基复合材料固化过程中残余应变/应力难以准确预测的问题,依托MOOSE开源有限元库构建热–化–力分步耦合计算框架。热–化模块采用瞬态导热并耦合Kamal固化动力学;体积收缩与树脂模量演化分别采用CHILE(α)、CHILE(Tg)与Path-dependent三种模型。通过SCFM组装等效正交各向异性参数,并将体积收缩映射为本征应变;以AS4/8552 层合板为算例对不同本构模型的固化响...
基于黏弹性本构模型的树脂基复合材料构件固化变形与残余应力仿真分析————作者:李建军;江鹏;黄旺;
摘要:本文针对L型复合材料构件在固化后的回弹变形问题,比较了线弹性与黏弹性本构模型,并确定采用精度更高的广义Maxwell黏弹性本构建立固化变形与残余应力的三维仿真模型。利用ABAQUS及其子程序对热-化学、热应力和化学收缩应变进行了顺序耦合计算,并通过与文献实验结果对比验证了模型的高准确性。在凝胶点后对不同固化工艺参数进行对比计算,结果表明,适当提高升温速率和降温速率不仅能有效降低回弹变形,还可缩短固...
基于有限元仿真技术的复合材料模具工装数字化设计————作者:孙思远;杨勇;韩凯;李卫博;
摘要:模具在复合材料产品制造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采用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方法能够显著提升复合材料成型的效率和质量。本研究基于有限元仿真,针对C型横梁复合材料构件在热压罐内的固化成型模具进行了结构优化设计,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基于SolidWorks的数字模具型面优化设计方法。通过对模具结构进行数字化设计优化,解决了复合材料在热压成型过程中因固化温度受热不均而导致的成型缺陷问题。本研究还采用了COMSO...
黏胶丝基碳布/热熔法树脂复合材料制备及其性能研究————作者:靳倩倩;李建;行小龙;刘炫辰;黄金鑫;
摘要:采用布带缠绕成型工艺制备了黏胶丝基碳布/热熔法树脂复合材料,并对其试验件内部质量及其力学性能、热物理性能、烧蚀性能等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复合材料试验件内部无明显裂纹、分层、空隙等导致分贝降低等异常缺陷,密度值在1.442~1.457 g/cm3之间波动,层间剪切强度在20~26.1 MPa之间波动,氧乙炔线烧蚀率在0.006~0.008 mm/s之间波动,与常用的聚丙烯腈增...
复合材料与金属粘接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作者:朱楠;陈宇宁;周秀燕;韩明轩;陈浩然;王宝瑞;刘佳;
摘要:复合材料与金属连接属于异质材料连接,胶接连接在航空航天领域被广泛应用。影响胶接性能的因素主要有粘接物材料、粘接面的表面处理、预置胶瘤大小、不同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差异以及温度条件等。本文通过力学测试、无损检测等方法探究了粘接物材料、预置胶瘤大小、高低温作用对复合材料与金属胶接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粘接物材料、胶瘤尺寸、高低温环境都会对碳纤维复合材料与铝合金垫片的粘接性能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这一研究...
高低温循环对臂杆组件宏观尺寸形位精度的影响————作者:周秀燕;王梓桥;匡乃航;朱楠;许崇煜;周磊;
摘要:为了研究复合材料组件经过高低温循环后宏观尺寸形位精度变化,分别对5批次两种碳纤维(M40JB、T700SC)进行材料级测试,对复合材料零部件级矩形管件进行弯曲刚度测试,对装配组件臂杆进行高低温循环前后尺寸形位精度测试。结果表明,5个批次M40JB碳纤维束丝拉伸强度最大变异系数为0.034,弹性模量最大变异系数为0.012,5个批次T700SC拉伸强度最大变异系数为0.043,弹性模量最大变异系数为...
SiC_f/SiC复合材料工艺优化及性能研究————作者:郑伟;秦福乐;陈婧;王旭;
摘要:为了提高SiC_f/Si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本文采用CVI+PIP复合工艺制备了SiC_f/SiC复合材料,研究了固化—裂解工艺对SiC_f/SiC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交联固化—常压烧结制备的SiC_f/Si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优于真空烧结制备的SiC_f/SiC复合材料,增加交联固化工序可提高陶瓷产率,减少浸渍/裂解致密周期,且常压烧结制备的SiC_f/SiC复合材料孔隙率相对降...
面向工业场景的碳纤维质量评估模型研究————作者:王梓淇;刘熠崟;赵鸿远;刘禺;康鹏;张娟;
摘要: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纳米压痕测试数据与机器学习集成模型的碳纤维质量评估方法,通过纳米压痕测试获取碳纤维单丝的压痕形貌特征(包括碳纤维的直径、压痕点的位置)及载荷-位移曲线力学参数(涵盖弹性变形功、硬度等指标),构建包含12项多维物理特征的数据集,并将质量合格与否分别标记为正负类标签以建立碳纤维的特征与质量的映射关系,这种包含样品制备信息的特征采样,是适合工程应用的特征采样方法。在模型构建的过程中,采...
外源式自修复复合材料研究进展及应用————作者:牛慕绮;黄频波;李璋琪;
摘要:外源式自修复复合材料的开发与应用已成为推动航空材料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研究领域。本文系统阐述微胶囊剂技术、空心纤维系统的优化设计、血管网络自修复技术、超分弹性体、纳米微粒自修复材料、记忆合金导线等外源式自修复复合材料研究进展及应用,基于修复机理、其机械测试下修复效果评估和制备技术,分析外源式复合材料的发展方向。本文针对外源式自修复复合材料其智能化、多功能化、环保化和高效化的发展方向进行综述,展望外源式...
聚酰亚胺复合型材在钢结构建筑中的应用和验证————作者:魏居明;王士华;唐行龙;詹永振;王欢;
摘要:本文阐述了聚酰亚胺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机械性能和其他特性,介绍了聚酰亚胺复合型材的类型。然后讨论了聚酰亚胺复合材料在钢结构中的具体应用,如用作保温材料以降低能耗,用作耐火材料以提高安全性,并分析了钢结构建筑对材料性能的要求。通过严格的实验设计对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耐热性和化学稳定进行了测试性。分析了传统钢结构建筑材料和聚酰亚胺复合型材的力学性能、耐热性和耐腐蚀性的测试结果,总结了聚...
复合材料在商业卫星轻量化领域的应用————作者:李金儒;王立超;张润博;殷悦;伊翠云;任志博;
摘要:随着商业航天的蓬勃发展,卫星轻量化成为提升卫星性能、降低发射成本的关键途径。复合材料凭借其轻质、高强、可设计性强等独特优势,在商业卫星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复合材料在商业卫星轻量化方面的应用现状,详细阐述了常用复合材料的种类与特性,分析了其在卫星结构部件、天线系统、热控系统等关键部位的应用案例及优势,探讨了当前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通过对复合材料在商业卫星领域应用的深入研...
薄壁可变形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航天器中研究进展————作者:王梓桥;周秀燕;朱楠;许崇煜;陈浩然;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薄壁可变形碳纤维复合材料目前国内外研究进展,特别是C型、豆荚型、人字形、开口铰链、伞型网状等典型结构的材料制备技术、结构设计优化、性能优化研究,并介绍了典型结构的地面验证试验及型号应用案例,对目前该方向存在的材料与工艺、结构、辅助设备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对薄壁可变形碳纤维复合材料后续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苯并噁嗪改性含硅芳炔树脂体系的固化动力学研究————作者:李庚;李金亮;殷悦;陈钰;高小茹;李军;
摘要:含硅芳炔树脂(PSA)具有高耐热性、优异的介电性和耐烧蚀性能。本文使用带炔基苯并噁嗪树脂(BOZ)改性PSA,获得适用于热熔预浸工艺的改性含硅芳炔树脂体系(mPSA)。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监测固化过程,250℃下可固化完全。采用动态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试不同升温速率下的mPSA树脂固化曲线,基于Kissinger法和Ozawa法计算出反应活化能Ea分别为11...
超高压强度试验中系统失效应急控制策略研究————作者:庞宝才;
摘要:针对超高压强度试验中的系统安全防护需求,开展失效预案分析与应急控制协同研究。通过构建应急协同响应机制,揭示了极端载荷下密封失效、压力振荡和结构形变等典型故障的相互作用原理,提出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失效预警方法,集成压力动态监测、声发射特征识别与系统状态感知技术实现早期故障检测。开发基于动态逆向补偿的瞬态压力调控技术,建立多模态信息融合的故障诊断策略,研制新型智能卸压执行机构。试验验证表明,该系统可有...
预浸料粘性的粘接机理及理论模型————作者:田铁兵;王雪明;刘秀;杨刚;
摘要:预浸料粘性是影响预浸料手工铺叠和自动铺放质量的关键工艺指标,本文基于对预浸料粘性定义和性能的理解,分析了预浸料粘性在铺叠工艺中的作用,重点对现存关于预浸料粘性的理论模型进行了综述和对比分析,为建立预浸料粘性定量测试方法和准确理解预浸料粘性特征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复合材料健康监测研究进展————作者:王高鹏;毕红艳;
摘要:先进复合材料以其优异的物理力学性能、一体化设计制造特性、低运营成本等优点在航空领域的关键结构部件中得以广泛应用,随着服役时间延长和服役环境的极端性,复合材料结构内部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和缺陷,影响飞机的使用寿命和安全平稳运行,因此,需要开发健康监测系统以实时监测和评估复合材料结构的健康状态。本文综述了光纤传感技术在复合材料结构健康监测领域的研究进展,针对光纤光栅传感技术和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分别从...
沙戈荒极限高低温环境对碳纤维拉挤板的力学性能影响模拟研究————作者:程亚娟;卓达;詹明樊;赖远长;张菊芳;李军向;
摘要:目前,有关碳纤维拉挤板的力学性能研究多为室温环境,而风电叶片逐渐向沙戈荒极限高低温环境地区应用,但针对该类极限高低温环境服役条件下的研究未见报道。本文采用高低温环境箱研究了模拟沙戈荒风场的高低温极限环境下风电叶片梁帽使用的碳纤维拉挤板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碳纤维拉挤板的拉伸、压缩和弯曲力学性能在高温环境下(50℃,3 h)衰减,在0°和90°方向上的弯曲强度(模量)下降率最大,分别为8.22%(3...
力-热耦合作用下不同铺层角度CFRP铣削损伤规律分析(英文)————作者:王一奇;毛亚宁;冯振杨;荆潇;陈亮子;何大亮;
摘要:现代航空制造领域,碳纤维增强塑料(CFRP)部件的广泛应用对制造工艺提出了极高要求。特别是在连续铣削加工过程中温度升高成为影响复合材料性能的关键因素,高铣削温度诱发多种加工缺陷。本文通过实验获得了CFRP层压板端铣加工过程的温度变化数据,将数据拟合后转化为热通量密度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在有限元分析中引入了双椭球体移动热源模型,并基于热通量密度时变函数编写了移动热源子程序,以更精确地描述铣削过程中的热...
基于格子玻尔兹曼法的热压罐流热固耦合仿真————作者:尹荣颖;云庆文;吴继超;李飞;马英辉;马吉川;
摘要:工艺仿真是航空航天复合材料构件制造的重要支撑技术,尤其对于高能耗的热压罐成型,通过仿真优化工艺、提升工艺装备热均匀性,是改善构件成型质量、降低成本的有效方法。本文以热压罐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格子玻尔兹曼法的流热固耦合仿真模型,研究热压罐低简化度物理模型抽象及计算域离散,罐内湍流模型、热模型及热固耦合模型等选取。进一步基于试验用热压罐及测试数据,设置仿真模型对照组,开展考虑成型工艺装备的热压罐升...
基于RTM工艺航天大型异形回转体防隔热构件自动合模成型装备开发————作者:卢影;于阔泳;刘莉昕;任永新;
摘要:航天大型异形回转体防隔热构件在基于树脂传递模塑(RTM)工艺制造过程中,合模成型精度低、密封性差及合模成型效率低等问题严重制约其高质量生产,为此,本文开发了一套基于RTM工艺的自动合模成型装备。针对合模成型工艺过程的难点,对高精度合模成型旋转工作台与专用合模成型机械手进行了研究,结合优化的合模成型工艺和检测技术,攻克了包含复杂曲面的航天大型异形回转体自动合模成型的技术瓶颈。试验表明,该装备的合模成...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 省级中国劳动科学
- 省级浙江建筑
- 省级天津科技
- 北大核心工业催化
- 国家级冶金设备
- 国家级数学年刊(A辑)
- 北大核心分子催化
- 北大核心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 省级海南矿冶
- 北大核心生物信息学
- 省级陶瓷科学与艺术
- 北大核心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 北大核心现代食品科技
- 北大核心日用化学工业
- 国家级变流技术与电力牵引
- 省级上海有色金属
- 国家级现代兵器
- 省级中国孵化器
- 省级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 南大核心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省级装备机械
- 省级计量与测试技术
- 省级西部煤化工
- 国家级中国公共安全
- 省级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 省级甘肃冶金
- 国家级科技创业家
- 北大核心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 省级网球大师
- 北大核心体育文化导刊杂志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