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所属栏目:科技期刊 热度: 时间: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23-1157/P
国际标准刊号:1000-1301
主办单位:中国力学学会;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主管单位:中国地震局
查看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海相油气地质》工程师期刊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建筑》土建工程论文发表

  【杂志简介】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是学术性刊物。它的任务是反映我国在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方面的科研成果,促进学术交流,为我国防震减灾事业服务。主要读者对象为有关的科学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以及高等院校师生。本刊主要刊登以下内容的综合评述、专题研究论文和科研简报:结构和工程体系震害评定,强震观测与分析,土木基础设施的地震危害性与危险性分析,场地对结构的影响和岩土工程,建筑物与生命线系统的抗震性能和设计原理,结构控制,现有基础设施系统的修复策略,结构动力学以及和地震工程相关的阻尼理论的进展,应急传感与监测系统和高性能材料在地震工程中的应用,以及风、波良和其它动荷载下土木工程结构振动问题。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源刊

  【栏目设置】

  学术论文、综述性文章、科研简报、问题讨论、学术动态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1 核电站取水结构动力反应及抗震性能分析 张轶群;方火浪;郭婧;曾泽斌; 1-7

  2 大跨非对称空间结构多维地震动反应研究 张杰;李宏男;王立长; 8-16

  3 基于黏弹性解的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程序LSSRLI-1和SHAKE2000的对比 李瑞山;袁晓铭;李程程; 17-27

  4 不同基岩输入方法对核电厂土与结构相互作用体系水平地震反应谱的影响 杨笑梅;徐贤雨;郭达文; 28-36

  5 FEMAP58新一代建筑抗震性能评估方法 吴继伟;梁兴文;朱汉波; 37-43

  6 基于损伤指数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震后安全性鉴定新方法——试验研究 张亮泉;谢贤鑫;张昊宇;毛晨曦; 44-58

  7 小比例尺地下结构振动台试验模型土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陈红娟;闫维明;陈适才;张学明; 59-66

  8 新型钢筋混凝土摩擦阻尼器的研究 尚守平;佘羽;文学章; 67-72

  9 循环荷载下MCFT混凝土结构模型 方自虎;谢强;周尧;简旭阳; 73-78

  10 核心钢管混凝土短柱轴压受力机理及设计方法研究 贾磊鹏;郭子雄;刘阳;刘亚;高毅超; 79-85

  11 阻尼对结构模态测试精度影响的试验研究 杨伟松;郭迅;何福;许卫晓; 86-93

  12 Pushover加载模式对圆形双柱墩地震反应的影响 张善稳;王修信; 94-99

  13 钢板剪力墙结构边框柱的稳定性研究 于金光;解琦;郝际平; 100-110

  14 不均匀脆性材料动强度提高机理及破坏形态研究 党发宁;潘峰;焦凯;师俊平; 111-118

  15 高速铁路车-桥耦合体系地震响应分析 刘智;郭恩栋;贺芊;梁升建; 119-124

  16 中小跨径桥梁地震作用下横向损伤模式分析 李冲;王克海;惠迎新;吴刚; 125-133

  17 形状异常的筏基在SV波作用下的水平与扭转响应 文学章;蒋林;尚守平; 134-139

  建筑工程师论文发表:基于钢筋结构质量检测问题探讨

  摘 要:钢结构钢筋是工程中常用的主要材料之一,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当中。其中钢筋连接最常规的是焊接,但是因为焊接工作人员水平不到位以及环境恶劣造成的工作要求不达标等失误。基于此,就钢筋在进行焊接试验中对钢筋质量进行检测的重要性展开了讨论,希望以此能够引起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重视。

  关键词:钢筋结构,质量检验,结果,原因分析

  一、检测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在进行钢筋质量检测的过程中会出现会因为钢筋材料、实验过程和工作人员的工作误差造成各种各样的失误,以下就几种比较明显的失误进行分析。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最新期刊目录

地震人员伤亡评估模型的Meta分析————作者:赵煜;张昊;陈文凯;

摘要:利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评价地震人员伤亡评估模型的相关文献,旨在验证现有模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首先,在中英文数据库中进行系统性检索,筛选出包含样本量、评估因子、模型种类和性能等信息的文献。其次,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纳入研究的效应值,同时使用I2统计量检验异质性水平。最后,通过偏倚性分析和敏感性分析判断Meta分析结果的稳健性。结果表明,模型整体评估效果较好,但研究之间存在显著...

竖向地震动对自复位桥墩及其连续梁桥地震反应影响研究————作者:王东升;张凯林;甄浩越;葛超洋;童磊;

摘要:竖向地震动在临近断层区较为强烈,这对具有低损伤特征的摇摆-自复位(rocking self-centering, RSC)桥墩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基于OpenSees平台建立了RSC桥墩有限元模型,与拟静力和振动台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建模方法的准确性。选取10条近场含脉冲地震波作为输入,分别以双向水平与三向激励2种工况对比,研究了竖向地震动对于RSC桥墩地震反应的影响。进一步扩展至含RSC桥墩的连续梁...

采用区域多混合谱选波的斜拉桥地震反应分析————作者:汤浩男;于德恩;易江;

摘要:针对一致危险谱过于保守和条件均值谱偏于不保守的弊端,将一致危险谱和条件均值谱结合形成混合谱,根据场地的设定地震信息(包括震级、震中距等)确定条件周期,构建区域地震动特征相关的多混合谱。一条混合谱为某设定地震下所有条件均值谱的包络值,具有“适度”保守的特征;多混合谱为区域混合谱的集合,可分别基于混合谱选择地震波。以某一区域为例,基于地震危险性分析获得一致危险谱、设定地震参数和条件周期,计算得到多混合...

基于地震动速度的黄土边坡地震损伤分析————作者:王丽丽;王兰民;王平;许世阳;

摘要:针对传统加速度指标在评价大震远场与小震近场边坡地震损伤时存在的破坏程度与峰值离散性显著问题,该文基于质点振动速度理论构建了黄土边坡损伤新型评价体系。通过振动台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黄土边坡地震损伤演化过程中加速度与速度响应的耦合规律,揭示了动力参数与损伤状态的关联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黄土边坡的加速度放大效应明显,以加速度峰值为评价指标时,位于近场的黄土边坡坡顶计算烈度大于实际烈度。...

加筋对粉土路基抗震性能的影响试验研究————作者:刘泽;罗佳晔;严文钦;黄振华;

摘要:为探究高抗震设防地区粉土路基处治措施的有效性,开展了素粉土路基和加筋粉土路基的振动台模型试验,在对比分析2组模型破坏特征与动响应规律的基础上,探讨了加筋对粉土路基抗震性能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试验素粉土路基在地震荷载加速度峰值加载到0.25 g后逐渐出现开裂、破碎和沉陷式破坏;在路基边坡侧加入4层土工格栅后,可有效提高粉土路基的抗震能力,当地震荷载加速度峰值加载到0.35 g后加筋粉土路基虽然也出...

基于构件应变能的平面RC框架结构抗连续倒塌规律研究————作者:包宇;徐必胜;王贞;吴斌;叶泽宇;

摘要:连续倒塌属于结构系统的非线性动力行为,为研究平面RC框架结构在重要构件失效后结构的抗连续倒塌规律,提出一种基于构件应变能的结构重要构件评价方法,以一栋四跨八层的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 RC)框架结构为目标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发现该方法评价结构重要构件有效性高。在此基础上,按照规范设计8个不同框架梁跨度或总楼层数的典型规则RC框架,首先基于上述方法评价结构重要构件,制定...

带黏滞阻尼器的装配式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作者:计嘉伟;何文福;尚自端;王琨;杨森;

摘要:提出了一种全装配式混凝土减震框架结构,该框架结构采用直螺纹套筒连接,并采用黏滞阻尼器提升整体抗震性能。为研究所提出的全装配式混凝土减震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对1个单榀装配式减震框架试件和1个单榀装配式框架试件开展拟动力实验,对其破坏模式、塑性铰、滞回性能、刚度退化、延性和耗能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装配式减震框架和装配式框架均发生弯剪破坏,破坏集中在接近柱中连接部位;与无阻尼器装配式框架相比,带黏滞...

地下十字立交管廊横向抗震分析(Ⅱ)——结果与讨论————作者:梁建文;陈慧芳;李东桥;官其铝;

摘要:基于反应位移法建立立交管廊荷载-结构模型,对地下立交管廊进行横向抗震分析,研究了沿立交管廊2个主轴方向地震激励下,某地下十字立交现浇管廊的内力、变形和损伤响应。结果表明:大震作用下,管廊立交节点层间位移角超出标准限值的167.50%,受拉损伤可达0.985,远超受拉损伤限值,是立交管廊的薄弱部位;因立交节点与标准段之间的显著刚度及变形模式差异,近节点变形缝的变形最大,且大震作用下,2个方向近节点变...

单层柱面网壳结构节点加速度反应谱研究————作者:王多智;金友明;李奉泽;张荣;

摘要:大量震害调查表明非结构构件所造成的损失不容忽视,同时随着反应谱方法的日渐成熟,其已成为非结构构件进行地震响应分析的重要方法。然而,目前反应谱的生成方法多针对于多高层结构,对于大跨空间结构的反应谱生成方法仍尚未明确。因此,该文基于ABAQUS与Python建立了九类单层柱面网壳结构模型。通过数值分析,比选确定了柱壳的代表性节点,研究分析了其三向加速度反应谱的谱形特征,确立了节点反应谱的拟合形式,并提...

基于摄动法的负刚度-惯容减振器参数优化解析设计————作者:许诺;王珏;张莹;任超凡;

摘要:主结构阻尼对系统的动力特性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是采用解析法对减振器优化设计时为了简化计算,通常忽略主结构阻尼。该文基于摄动法对随机激励下,考虑主结构阻尼的负刚度-惯容减振器进行了参数优化解析设计。首先,建立系统在底部加速度激励下的运动控制方程,求解主结构的绝对加速度响应传递函数及其随机激励下的响应均方值;其次,引入摄动法得到H2准则下考虑主结构阻尼的负刚度-惯容减振器的最优设计...

CFRP加固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研究————作者:周洋;刘翔宇;张学坦;

摘要:为改善钢筋混凝土框架的抗震性能,采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reinforced polymer, CFRP)加固钢筋混凝土框架柱,通过抗震拟静力对比试验,研究了碳纤维布加固对钢筋混凝土柱破坏模式、耗能滞回曲线、刚度和承载力退化规律以及延性等方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CFRP加固模型的极限承载力、初始刚度和延性分别提高43.89%、39.27%、30.10%;基于数值模型参数...

PBL键钢芯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及承载力设计方法————作者:涂庭婷;吴函恒;王辰;党世杰;隋璐;

摘要:为拓展开孔板(perfobond leiste, PBL)剪力连接键的应用范围,该文设计了1个型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试件和4个PBL键钢芯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试件,进行低周往复加载试验,系统研究各试件的破坏机制和抗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剪力墙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模式可分为弯曲破坏和弯剪破坏两类。墙体高宽比、钢芯板配置及PBL键的布置方式是影响破坏模式的重要因素。PBL键可确保钢芯板与混凝土协同工作性...

考虑多因素影响的城市建筑群功能恢复时间评估方法研究————作者:王楠;孙柏涛;张桂欣;

摘要:在当前城市建筑环境日益复杂的背景下,城市建筑群一旦遭受地震打击而发生功能中断,其灾害影响会迅速通过社会链传播并加剧。为了量化震损建筑群的功能中断,该文聚焦于评估震后城市建筑群的功能恢复时间,并构建了一个综合评估框架。该框架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量化了建筑装修等级,地区经济、气候和地形地貌等关键因素对恢复进程的影响。此外,研究将城市建筑群的恢复进程划分为准备阶段和维修与重建阶段,并为每个阶段建立了系统...

高温气冷堆厂房隔震系统楼层反应谱试验研究————作者:周中一;任志飞;万成霖;左浩朋;徐智凌;王涛;

摘要:反应堆厂房是核岛厂房的主要部分之一,其楼层反应谱对于内部设备设计(如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等)至关重要,为探究不同方向地震动作为输入时,核电隔震结构楼层反应谱的变化规律,对某核反应堆厂房内部结构,开展了几何相似比为1∶20的振动台试验。首先根据美国NRCReg.指南1.6改进型反应谱时程拟合得到3地震动,然后将其按照单向(X向)、双向(X+Y向)、三向(X+Y+Z向)分别加载到结构上,最后通过...

既有750 kV避雷器中间层隔震改造仿真与性能研究————作者:熊超诣;刘匀;石高扬;谢强;

摘要:2023年12月18日积石山地震震害发现750 kV避雷器遭受破坏。为了提升变电站既有750 kV避雷器的抗震性能,提出选取中间层为隔震部位进行抗震改造。提出钢丝绳阻尼器及复合隔震支座2种中间层隔震方案,建立原避雷器及隔震结构ABAQUS有限元模型,三向输入10组地震波进行有限元分析,提取各结构套管根部应力、顶部加速度及位移响应,对比分析中间层隔震效率。结果表明:地震作用下,钢丝绳阻尼器中间层隔震...

新型砖石古塔结构SMA复合悬摆减震系统性能分析————作者:杨涛;张阳;刘章锐;

摘要:为了增强对砖石古塔的保护,提高悬摆阻尼器(suspension pendulum damper, SPD)的减震性能,通过在SPD中引入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 SMA),提出了一种新型SMA复合悬摆减震系统。该系统的主要特点是通过SMA的超弹性,高阻尼特性,放大SPD中摆锤产生的惯性力,从而提高减震系统的整体耗能能力。首先,通过随机等效线性化得到SMA的等效恢复力形式...

基于自复位双肢剪切型耗能段的中心支撑结构抗震性能研究————作者:江文明;曾思智;常丽青;邵铁峰;胡淑军;

摘要:提出一种用于中心支撑结构中钢支撑与支撑连接板之间的自复位双肢剪切型耗能段,包括自双肢短剪切型耗能段、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 SMA)棒材和碟形弹簧。采用校正的有限元法对自复位双肢剪切型耗能段进行研究,得到其滞回性能和破坏模式。随后开展带普通支撑、带双肢短剪切型耗能段、带自复位双肢剪切型耗能段的中心支撑结构抗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自复位双肢剪切型耗能段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

高烈度区简支梁桥新型复合减震支座及抗震性能研究————作者:王剑明;郭健;伍大成;

摘要:为提高传统高阻尼隔震橡胶(high-damping seismic isolation rubber, HDR)支座的减震性能及其在高烈度地震区简支梁桥中的适用性,基于减震榫与HDR支座的合理集成研发了一种新型复合减震支座,阐述了其结构构造与力学行为。该文以某具体规格产品为例,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对其竖向压缩性能与水平滞回性能进行了论证。然后以8度地震区某5~20 m混凝土简支梁桥为对象,...

海底地震动竖向频率成分参数经验模型与影响因素分析————作者:崔鑫;胡进军;

摘要:基于日本海底观测台网S-net的496次地震事件记录,共计6 436组海底地震动数据,旨在探讨海底地震动竖向频率成分的特性。采用随机效应回归方法,考虑海水深度、沉积层厚度等关键影响因素,构建了海底地震动竖向频率成分参数的经验模型。通过显著性检验和AIC准则,评估了模型参数的有效性和拟合优度。研究结果表明,水平向与竖向频率成分参数值的分布存在显著差异,海底地震动记录竖向频率成分参数值与海水深度和布设...

随机车流下悬索桥加劲梁纵向运动等效简化模型研究————作者:黄国平;胡建华;华旭刚;封周权;陈政清;

摘要:为研究大跨度悬索桥在随机车流作用下加劲梁纵向运动及纵向累计位移行程简化计算方法,基于移动荷载作用下加劲梁纵向运动特征,将悬挂加劲梁体系等效为单自度(single-degree-of-freedom, SDOF)振动体系,推导了基于SDOF振动体系的移动荷载作用下悬索桥加劲梁纵向振动方程和随机车流作用下加劲梁纵向振动方程,提出了一种快速计算随机车流作用下加劲梁纵向振动响应的方法。以某单跨悬索桥为实例...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