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学报

所属栏目:科技期刊 热度: 时间:

太平洋学报

太平洋学报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11-3152/K
国际标准刊号:1004-8049
主办单位:中国太平洋学会
主管单位:国家海洋局
查看太平洋学报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人民长江水利水电科技杂志
下一本期杂志:中国传统家具家具行业科技期刊

   《太平洋学报》(月刊)创刊于1994年,是由国家一级学术组织——中国太平洋学会主办、太平洋学报杂志社编辑出版的综合类但以国际问题为主的学术期刊。

  《太平洋学报》本刊由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亲任编委主任,一大批社会学家、经济学家、管理专家和国际问题专家定期撰稿,是学界、产业界和政府官员进行学术研讨和工作交流的权威平台。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太平洋学报》版面精耕细作、内容丰富翔实。主要栏目有本刊专论、理论创新、专题研讨、时事评论、百家争鸣、热点观察等,栏目设置和文风既具有一般刊物的可读性,又具有学报的深度和力度。为了进一步提高办刊质量,《太平洋学报》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企业家和政府官员踊跃惠稿。

  太平洋学报杂志栏目设置

  政治与法律、国际关系、经济与社会、发展与战略

  太平洋学报杂志荣誉

  CSSCI 南大核心期刊(含扩展版)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阅读推荐:情报杂志

  《情报杂志》(月刊)创刊于1982年,是由陕西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主办的我国情报学领域的学术性刊物,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及中文图书馆学情报学类核心期刊。本刊立足情报学领域,兼顾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以鼓励原创和培养新作者为己任;坚持严谨求实的办刊风格,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倡导学术争鸣,抵制学术造假。荣获1992-2004年连续被评为“图书馆学情报学核心期刊”、曾获陕西省优秀科技期刊奖。

  太平洋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国际政治中的声誉:学术流变、理论逻辑与前沿展望————作者:尹继武;王芳舒;

摘要:声誉作为安全研究中的重要概念,是战略互动中的重要因素。在安全研究的框架下,声誉不仅影响国家的威慑可信度和承诺履行能力,还关系到外交谈判的筹码和联盟关系的稳定性。关于声誉的理论研究起源于冷战时期,经历了早期聚焦声誉重要性,到中期声誉质疑以及近期重新复兴的发展阶段演变。声誉概念可以细化为不同类型,如决心声誉、合作声誉以及国家声誉和领导人声誉等。声誉的动态性和历史依赖性成为当前理论关注的前沿,亦即声誉如...

中国与印度“全球南方”政策的比较及启示————作者:张帅;罗圣荣;

摘要:中国与印度同属“全球南方”重要成员,两国的“全球南方”政策既有共性也有差异。双方基于相同的历史逻辑和政治底色看待“全球南方”的崛起,始终走在“全球南方”第一方阵,且与“全球南方”发展振兴齐头并进、价值取向同频共振。然而,中印两国的“全球南方”政策也在角色定位、目标导向、利益诉求、主要举措、预期目标及舆论导向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本质上仍是认知和理念的差异。未来,双方应立足于与“全球南方”的历史逻辑和...

《阿尔忒弥斯协议》的能源透视:美国的战略取向、全球影响及中国选择————作者:梁晓菲;吕江;

摘要:随着中美登月的临近,《阿尔忒弥斯协议》的外溢效果愈发凸显,这也体现在对空间资源利用和开发的演进及其治理格局的影响上。尽管从战略取向上来看,其充分反映了美国谋求能源独立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新考量,但月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全球能源博弈困局带来了新的破解进路。更重要的是,《阿尔忒弥斯协议》预示着全球能源治理开始进入到外层空间范畴,并且凭借对空间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优势,美国或将消弭“全球南方”国...

后自由国际主义时代美国对外战略转型的两种路径————作者:王浩;叶成城;

摘要:近年来,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其中,大国地缘竞争的深化正在推动美国对外战略逐步脱离二战后的自由国际主义传统,朝着现实主义方向持续快速转型。在此总体趋势下,特朗普政府和拜登政府分别以“有原则”的现实主义和“灵活务实”的现实主义赋予美国对外战略两种不同的转型路径。两种转型路径对大国地缘竞争背景下美国如何应对全球地缘政治变局、地缘经济变局以及意识形态变局等重大问题有着不同理解,因而导向了在美国对外战略主...

主要盟伴对美国跨境数据流动倡议的政策立场(2013—2023)————作者:华佳凡;孙学峰;

摘要: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数据成为维持人类社会运转的重要基础之一,跨境数据流动也随之成为全球治理的关键议题。棱镜门事件以来,主要盟伴对美国跨境数据流动倡议的政策立场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但既有研究尚未提出有力解释。为此,本文建立了能力—文化解释框架,以抵御美国倡议消极影响的能力(抵御能力)与个人/集体主义价值观为核心变量较为完整地解释了美国主要盟伴政策立场的差异和变化。具体而言,抵...

美国防务规划及其战略价值重估————作者:陈桂芸;徐进;

摘要:防务规划是美国国防部长期以来为应对竞争和不可预见威胁而确定其军事力量规模、结构和态势的战略规划传统。美国防务规划以将战略指导转为力量结构作为分析性目标、以战略沟通作为公共目标,在规划过程中形成了以需求为导向和以资源为中心两大规划方法的根本分界,并统一于美国防务规划过程的实践中。在美国防务规划过程实践中,体现为各军种、作战司令部、联合参谋部和国防部高层等多个层面的战略对话,表征为从国家安全战略到预算...

蓝色伙伴关系:理论内涵与战略实践————作者:刘笑阳;

摘要:新时代中国提出的“蓝色伙伴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战略价值。结合既有的世界转型理论,海洋国际关系的权力转移、海洋战略价值的问题转移以及海洋合作战略的范式转移,形成了对蓝色伙伴关系的理论解释。基于世界与中国对蓝色伙伴关系的实践与表达,蓝色伙伴关系理应在国家海洋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新型伙伴关系的领域性探索、全球海洋治理的创新型引领、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构建等层面形成相应的战略目标,遵循兼顾竞争的合作取...

《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实施进展、效果评估与前景展望————作者:苏庆义;姜炀;

摘要:《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自2018年签署生效以来,历经八次委员会会议及多次工作组会议,制度趋于成熟。英国近期的成功加入更反映了其在亚太地区之外不断上升的影响力。尽管批准时间、经济发展水平、实施力度各异,CPTPP缔约方之间的总体贸易水平得到快速增长,部分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增长显著,各缔约方经济增速也相对疫情前有所提升。展望前景,数字经济、气候变化将持续成为协定的重点议题...

比较地区主义视角下“全球南方”崛起的实践逻辑————作者:耿协峰;

摘要:近年来,“全球南方”崛起已成为相关媒体报道、政策讨论和学术研究中的热门话题。在这场“全球南方热”中,我们需要在冷静思考和理性认知“全球南方”概念的基础上,从比较地区主义研究的五个视角出发,深入考察其崛起的内在实践逻辑,才能准确深刻地认识这一现象,并把握其实践发展规律。总体上观察,在“全球南方”崛起实践的背后,蕴含着两种前后相继、相互交融的底层逻辑:一种是正向逻辑即“南方全球化”,另一种是逆向逻辑即...

特朗普现象是美国总统制的危机吗?————作者:李少文;

摘要:特朗普两度出任美国总统,都引起了全世界对美国政治制度的关注。从政治学角度看,这背后隐藏着总统制可能导致政治衰败的问题。美国总统制是“孟德斯鸠—麦迪逊”分权理论的结果。分权体制设定了总统具有较高权威和较大权力,在防范总统滥用权力时,也要保障总统正当行使其职权。目前看来,美国总统制仍是稳固的,并未突破分权体制,但仍存在着巨大挑战。特朗普现象的出现,是因为美国近年来面对着一系列政治危机,包括政府虚弱、政...

谋势:美国遏华战略中的少边部署与中国应对————作者:李开盛;李翊馨;

摘要:自21世纪第二个十年后半期以来,美国纠集特定盟伴组建针对中国的少边机制,成为其遏华战略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美国政府超越党派的重要遏华战略选择,这一努力在拜登政府时期达到高潮,并很可能在特朗普第二个任期内继续推进。其主要原因在于:这些机制既满足了美国牵制甚至打压中国的战略需求,又能通过盟伴分担政策成本,并降低美国被牵连的风险。因此,在既有同盟体系和多边主义框架难以充分遏制中国的情况下,这种少边...

大国经略边缘地带的战略偏好选择机制——一项中层理论研究议程————作者:秦立志;

摘要:关于国家的主导性战略偏好究竟是维持现状还是修正主义的争论,进攻性现实主义与防御性现实主义都较少关注空间维度划分,片面强调进攻占优或防御占优更加普遍总能找到证实的案例或用反例来证伪,因为国家的战略偏好未必会在所有空间区域呈现均质性特征。虽然一国之边缘利益与核心利益并非与地理空间的远近完全契合,但国家利益的战略布局往往存在着核心与边缘的地缘政治差异性。大国的过度扩张并非总是在核心利益上出现战略迷思,反...

全球发展倡议视阈下的中国—东盟气候适应治理合作研究————作者:李涛;林汉东;

摘要:中国和东盟诸国都是易受气候负面影响的国家,在气候适应领域缺乏治理经验,促使双方共同探索气候适应治理路径。中国作为全球治理的参与者、推动者和“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全球发展倡议已成为中国深化与东盟气候适应治理合作的新纽带,二者在寻求“气候适应正义”、强化“适应战略和机制”对接及弥合“适应差距”存在高度契合性。当前中国和东盟的气候适应治理合作融入自然生态和经济社会系统维度中,又不可避免地面临适应治理层...

中国—东盟共建蓝色伙伴关系:内在动力、实践困境与优化路径————作者:崔婷;金永明;

摘要:蓝色伙伴关系是中国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也是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中国方案。其在合作前提、合作主体、合作方式以及合作目标层面,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严谨的内在逻辑。在实践层面,东盟作为中国推动构建全球蓝色伙伴关系网络的重点区域,双方在共建蓝色伙伴关系中受到海洋发展理念、海洋合作行为偏好和海洋共同利益三重内在动力的驱动,不断推进和发展。但是,中国与东盟在共建蓝色伙伴关系...

加拿大关键矿产的对外策略及内在动因————作者:赵行姝;袁征;

摘要:当前全球正处于绿色转型与数字转型之中,关键矿产的经济与战略意义不断提升。2022年12月,加拿大政府出台了《关键矿产战略》,并大幅调整相关政策。在此背景下,加拿大在关键矿产领域的对外政策实践表现出“西热东冷”的突出特征,即加强与西方盟友全方位、多层次合作的同时对中国设置相关限制。加拿大关键矿产对外策略受到经济发展、同盟利得、治理需求三种内在动机驱动。关键矿产在加拿大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供应链延...

稀有矿产资源战略储备制度:域外比较与中国路径————作者:陶银球;李杰;

摘要:稀有矿产资源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已成为影响和制约国家安全保障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面对全球资源竞争的加剧,稀有矿产资源的战略储备成为国家提升综合实力、增强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保障。通过系统梳理域外典型国家或地区的稀有矿产资源战略储备制度建构动因与立法形式,重点探讨其储备目的、储备主体、储备程序和储备监管等核心要素,深入剖析域外稀有矿产战略储备制度的主要特点与基本经验,揭示完善我国稀有矿产资源储备...

海上军事控制区的国际法依据与限制:海洋法和军事法的视角————作者:林兆然;

摘要:海上军事控制区是国家为军事安全目的在海上使用的临时空间管控措施,在国际法上脱胎于传统海战措施。现代海上军事控制区按照适用情景可以分为平时和战时两大类,但均可以采取类似的行动,包括对进入区域的船只和飞行器使用武力。目前,海上军事控制区的实践面临海洋法和军事法上的挑战,主要与国际法上缺乏明确的平时/战时区分规则有关。越来越多国家实践对海上军事控制区的平时或战时性质进行模糊,一方面是试图规避《联合国海洋...

“涉外国家安全”的逻辑、框架及其实现————作者:郭永良;

摘要:互联网弥合了国内国外物理疆域,全球化使得各国利益互嵌,二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加剧国家安全风险的内外联动。大国博弈与之叠加共振,我国涉外安全威胁复杂严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首次创新提出“涉外国家安全”的话语范畴,为因应该领域的安全威胁提供了新的话语体系和观察视角。国家安全的涉外范畴兼顾“面向内部的涉外因素”和“面向外部的涉我因素”,其中后者是关键。“涉外国家安全”旨在坚持总体为要的基础上,通过话语重...

“全球南方”群体性崛起与世界大变局演进方向————作者:徐秀军;

摘要:“全球南方”群体性崛起,是世界大变局的鲜明标志。当前,“全球南方”已步入以群体性话语权提升为标志的全方位崛起新阶段。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实现普遍安全和完善全球治理方面,“全球南方”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展现了更好应对全球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和治理赤字的时代价值。展望未来,“全球南方”群体性崛起不仅是世界大变局的重要内容,也是世界大变局发展演进的重要变量,将深刻影响世界大变局的...

大国战略竞争背景下美国在联合国的对华政策————作者:毛瑞鹏;

摘要:多边机构是美国实施大国战略竞争政策的重要一环。美国在联合国对华实施打压遏制政策,是其大国竞争战略的延伸,也是其奉行“美国例外主义”和将联合国“战场化”的突出体现。美国行政当局、国会及战略界均参与到有关在联合国对华打压遏制政策的设计之中,对中国在联合国影响力的提升作出系统性反应,并重点寻求打击中国的规范倡导、阻遏中国的人才输送、抹黑中国的国家形象、瓦解中国的伙伴关系。美国的大国竞争政策破坏了联合国正...

  相关科技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