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

所属栏目:经济期刊 热度: 时间:

经济管理

经济管理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11-1047/F
国际标准刊号:1002-5766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查看经济管理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铁道经济研究经济规划研究杂志
下一本期杂志:三联竞争力杂志编辑部

   《经济管理》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份以管理学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术月刊。内容涵盖经济学、管理学两大学科门类,致力在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及其紧密相关的应用经济学若干专业体现中国水平。

  杂志六大一级栏目是:政府经济管理(宏观视角);产业和区域经济管理(中观视角);工商管理(微观视角);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管理学动态。工商管理是其中最多最重的部分,包括综合的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会计与财务,技术经济及管理,旅游管理,等等。按照国际惯例,金融学放在工商管理中。

  杂志有理论密切联系实践的传统,用稿注重“现实问题,专业分析”。由于学科和办刊风格等因素,在高校科研院所、工商企业、政府经济管理部门都有一定的适宜性。

  1978年7月20日《经济管理通讯》出刊,1979年1月《经济管理》月刊正式创刊。迎着改革开放的第一缕春风,许涤新、马洪、蒋一苇等学术大家和高层领导联合9家单位(中国社科院的经济研究所、工业经济研究所、农业经济研究所、财贸物资经济研究所、世界经济研究所,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国家建委经济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外国经济管理研究所,《光明日报》理论部。编辑部设在工业经济研究所。1979年3月,中国企业管理协会也参与了刊物的工作。)共同创办了这份刊物。现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

  从有评刊以来,《经济管理》一直受到较多关注。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委员会、北京大学图书馆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从1992年9月第1版到以后各版,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自1998年度第一次列示到以后各年度,《经济管理》都名在前列。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04年第1版)、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量社会科学总论类和经济类、管理类都对《经济管理》有较高的评价,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全文收录,《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校文科学报文摘》等都有较多转载,国家图书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版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有完整收藏。

  创刊30年来,《经济管理》与时俱进。一直是CSSCI收录期刊,原发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和题目索引量2007年度居管理学门类第二名,2008年度拔得头筹,成为第一名。

  阅读推荐:金融管理与研究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双百方针”,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和学科基础理论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进学院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为教育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经济管理最新期刊目录

数字经济政策如何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作者:李小胜;胡建炳;宋马林;

摘要:数字经济政策作为企业创新突破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助推器,研究其如何赋能企业生产力实现质的飞跃、激活企业微观层面生产力潜能,对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本文以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简称“大数据试验区”)设立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0—2022年我国2377家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和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大数据试验区建设对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大数据试验区设立显...

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破局之道——基于东方中科的纵向案例研究————作者:霍春辉;杨艳茹;张启望;

摘要:专精特新企业不仅有效粘合与牵引创新生态的发展,更是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加速发展的重要引擎。本文基于东方中科的案例分析,从微观企业实践来探索我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理论逻辑与实践模式。研究发现:专精特新企业表现出“因势而生—顺势而为—造势而就”的成长逻辑,是企业战略选择、技术变革、要素配置和组织创新不断迭代升级和综合作用的结果,形成从外部单项突破“规模辐射”到内核集成设计“纵深跃迁”的独特实践路...

构建企业数字创新能力:信息获取和互补者匹配双重视角————作者:武常岐;车珍;

摘要:数字创新能力是数字经济时代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信息流动性和信息载体的互补性是影响企业数字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本文在定义企业数字创新能力的基础上,构建信息获取与互补者匹配对企业数字创新能力影响的理论模型。通过对数字企业的问卷调查,实证检验了理论模型。研究发现:人际网络和媒体网络是企业信息获取的重要途径,能够有效推动数字企业的数字创新能力提升。相比于人际网络,媒体网络对企业数字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更...

智能制造是否促进了企业股利分配——来自进口工业机器人的证据————作者:孙健;朱立怡;凌子曦;许锐;

摘要: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和“共同富裕”得到广泛关注的背景下,从智能制造视角探究其对企业内部资源分配问题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2007—2021年中国海关数据和上市公司数据建立数据样本,测算了上市公司层面的智能制造水平,实证考察了企业智能制造对其股利分配政策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发现,智能制造会显著促进企业的股利分配。进一步替换股利分配水平和智能制造的度量方式以及利用《中国制造2025》这一准自...

政府采购意向公开与企业跨区竞争————作者:武威;王敏;曹畅;

摘要:政府采购意向公开作为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的有效举措,对于维护政府采购市场公平竞争环境、推动统一大市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政府采购意向公开试点政策实施为准自然实验,以2017—2022年地(市)级政府部门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分析政府采购意向公开对企业跨区竞争水平的政策影响效果。研究发现,政府采购意向公开政策有效提升了政府采购市场中的企业跨区竞争水平,政策效果主要体现在较高预算级次...

竞争政策与供应链利益协同——基于商业信用供给视角的分析————作者:李文贵;方蓓佳;路军;

摘要:稳定协同的供应链关系对于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以《反垄断法》实施为准自然实验,从商业信用供给的视角探讨企业面临市场竞争政策冲击时在供应链关系管理方面的应对策略。研究发现,旨在保证市场公平竞争的《反垄断法》实施显著提升了垄断企业的商业信用供给水平,并延长了商业信用供给期限。作用机制方面,《反垄断法》实施带来的竞争效应在增加垄断企业经营压力的基础上,激发了其商业信用供给动力;同时,通过提升垄...

员工全面薪酬平衡感知的形成机理——基于扎根理论的多案例研究————作者:董青;黄勇;

摘要:员工对全面薪酬的感知是影响组织全面薪酬激励效果的关键因素。员工受到全面薪酬激励时,会对各种需要被平衡满足的程度以及不同需要满足之间的平衡关系进行综合评价,进而形成全面薪酬平衡感知,已有研究缺乏对员工全面薪酬平衡感知形成机理的深入阐述。本文基于扎根理论的多案例研究,分析员工全面薪酬平衡感知的形成机理并构建理论模型。结果表明,个体全面薪酬平衡感知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多重心理比较过程,包括供需平衡感知的形...

人工智能与创业:融合现状、理论挑战与未来展望————作者:卢启程;陈琪;奚国茜;

摘要:人工智能与创业的融合研究逐渐成为创业研究中的一个新兴领域。现有文献较零散且缺乏全面的研究主题归纳和系统的研究框架,导致学界对于两者融合所产生的主题和理论发展缺少整体认知,对未来的融合方向缺少科学的判断。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系统梳理,结合VOS Viewer文献分析和人工编码,全面回顾了人工智能与创业融合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发现:(1)人工智能的内涵可从技术观、资源观和能力观三种视角进...

工业互联网平台与企业供应链网络地位————作者:史晓洁;李洋;

摘要:随着全球价值链分工持续深化,复杂供应链网络使嵌入其中的企业深受国际经济形势波动的影响。如何有效优化企业供应链网络结构,成为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的关键。本文以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和普及作为典型事件,基于2012—2021年中国上市公司微观数据,实证检验工业互联网平台对企业供应链网络地位的影响,并探究其中机制。研究发现:工业互联网平台能够显著提升企业供应链网络地位,且以供应链关系数量和影响力赋能为双重...

环境效益信息披露与企业融资减负——来自中国债券市场的经验证据————作者:陈奉功;王宇伟;

摘要:在“双碳”目标下,有效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是促进企业绿色发展的关键路径。本文利用2016—2022年企业债券数据,检验环境效益信息披露对企业债券融资成本的具体影响。研究发现,在全行业样本和高碳排行业样本下,进行环境效益信息披露均能显著降低债券发行信用利差,有效缓解企业融资负担。从作用形式来看,环境效益信息披露程度越高,对信用利差的降低作用越大,并且定量披露优于定性描述,但披露具体的碳减排效益数值并没有...

知识产权保护的区域合作及其创新激励效应————作者:代中强;孙全刚;

摘要:随着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的兴起,知识产权制度设计在推动技术创新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采用自然语言文本处理分析方法,量化了69个经济体间签订的140份区域贸易协定文本中的知识产权保护深度,基于两个经济体之间共同发明的PCT国际专利数据,探讨知识产权保护的区域合作对跨境合作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知识产权保护的区域合作与跨境合作专利间存在非线性的倒U型关系,但有78%的观测点并未超过曲线拐点...

数字技术应用与企业合作创新————作者:杨鹏;尹志锋;孙宝文;刘航;

摘要:数字技术不仅影响企业创新内容,也影响企业创新模式。作为企业整合网络生态资源的重要方式,合作创新成为数字经济时代企业的重要创新模式。本文基于知识基础观理论,利用2007—2021年中国上市公司41.15万项合作申请的专利数据发现,数字技术应用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合作创新水平,超级明星发明家会增强数字技术应用对企业合作创新水平提升的促进作用。作用机制方面,数字技术应用提高了企业对外部知识的搜寻能力和整合能...

数字产品进口与企业劳动收入份额————作者:魏浩;雷一鸣;袁然;

摘要:提高劳动报酬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迅猛发展的数字贸易将如何影响劳动收入份额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本文基于2000—201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和中国海关数据,实证分析了数字产品进口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产品进口会显著降低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基于多种方法的检验均证实这一结论是稳健的。提高企业市场地位、推动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和提高企业资本深化程度是数字产品进口降低企...

数字化如何驱动制造业企业技术研发范式演进——基于海尔的纵向案例研究————作者:李世杰;刘倩;张延平;

摘要:数字化如何推动企业技术研发已引起业界与学术界的关注,而其微观层面的内在驱动机理尚未厘清。本文针对海尔1995—2022年在全球范围内的技术研发实践,基于资源编排理论,采用纵向单案例研究方法,对数字化驱动制造企业技术研发的动态过程与内在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过程经历了信息化、平台化、互联网生态三个阶段,在数字化的不同阶段,由不同的数字化水平驱动资源编排,实现知识快速吸收,进而...

公共数据开放何以改善资本市场定价效率————作者:孙凡;孙泽宇;

摘要:公共数据是我国占比最大的数据资源,评估其开放共享对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的影响,是探寻数据要素何以成为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基础性问题。本文以我国各省份逐步上线公共数据开放平台为准自然实验,检验了公共数据开放对资本市场定价效率所产生的实际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研究发现,公共数据开放显著改善了资本市场定价效率,表现为公司股价同步性显著降低。促进投资者私有信息搜集和提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是上述关系的两条影响路径。公...

国之重器如何实现复杂技术系统整体赶超——中国核电堆芯的纵向案例研究————作者:许晖;卢一斌;李阳;王冶;

摘要:在我国国之重器的锻造征程中,核工业是为数不多在众多关键技术环节实现完全自主、绝对可控的产业之一。其中,以中国核电堆芯——177堆芯为代表的复杂技术系统在技术积累薄弱、自主创新能力缺失的艰难处境下,实现了从落后到引领的地位跃迁,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技术突破之路。然而,学界尚未对此做出理论解释。本文基于对国之重器“华龙一号”的核心部件177堆芯研发历程的纵向剖析,探索了复杂技术系统的技术突破路径。研究...

企业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数字化转型的视角————作者:许瀚文;沈永建;

摘要:在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积极应对人口结构变化引发的各类社会和经济问题至关重要。本文基于数字化转型视角,运用组织适应理论探索了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主动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行为和经济后果。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显著推动当地上市公司的数字化转型,经过内生性分析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旧成立。机制检验表明,企业感知的劳动力成本压力越大,企业自身的数字化转型能力越强,会导致人口老龄化对企业数字化转型...

技术技能人才的工匠精神研究述评————作者:李宁;

摘要:具备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技能支持和人才支撑,是保障我国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人才力量。技术技能人才主体承载功能与工匠精神的客体属性最为契合。然而,现有研究对于技术技能人才的战略地位重视度不够,对其工匠精神缺乏框架性、比较性的量化分析。本文运用定性文献分析法和定量文献计量法概括了现有技术技能人才的工匠精神研究整体状况,从内涵解读、相关概念比较及研究作用路径三个方面对研究...

数字经济与青年流动人口高质量就业————作者:张冬洋;陈星宇;杨巧;唐乐;

摘要:青年流动人口的就业事关整体就业质量,数字经济对青年流动人口就业正产生着广泛且深刻的影响,但其是否影响该群体就业质量则有待进一步探析。本文从理论层面分析了数字经济对青年流动人口就业质量的影响及其机理,利用2017年和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以及新华三集团数字经济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城市数字经济指数,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青年流动人口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通过创造效应和结构效应显著提高...

环境规制与企业绿色治理机会主义行为——基于ESG框架的分析————作者:李维安;李鼎;周宁;

摘要:环境规制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但环境规制能否引导企业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可承载性的同时兼顾社会责任和治理责任尚无定论。本文利用2010—2020年中国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样本,实证考察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治理的作用,并检验了环保压力和代理问题两种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环境规制与企业绿色治理机会主义行为之间呈现出正相关关系。机制检验表明,环境规制增大了企业的环保压力和代理问题。异质性分析显示,环境...

  相关经济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