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所属栏目:电子信息期刊 热度: 时间: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国家级
国内统一刊号:32-1487/TN
国际标准刊号:1008-0686
主办单位:教育部高校电子信息与电气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等
主管单位:教育部
上一本期杂志:《电子信息对抗技术》计算机科技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电子元器件应用》电子科技论文发表

  【杂志简介】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为全国理工科高校除计算机专业外的所有电类专业的教学类学术期刊,为各电类专业的专业课和基础课教师发表教学、科研论文,为各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指导教学工作服务。由东南大学主编,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参办。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网》等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专题论坛、专业改革、课程改革、教学研究、电子科学、电子信息、电气工程、自动控制。

  本站已成功发表的论文:

  “电力系统自动化”实践教学活动设计 解大;冯俊淇;刘东;王西田76-78

  基于“慧鱼”模型实习课程的改革与启迪 方琳;张远明79-81

  “自动控制原理”课堂教学演示模型设计 赵炯;张涛;刘思江;凌从高82-85

  基于STM8S的单片机实验教学平台开发 高强;邓少华;王铁流86-87+93

  电力拖动类课程的仿真实验教学改革 张敬南;张强88-90

  非电类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 邓开连;张永芳;谢业超91-93

  “电磁场与电磁波”实验课程建设与实践 代秋芳;王卫星;刘洪山;罗霞;谢家兴94-95+98

  PSoC平台在电子综合课程设计中的应用 何宾96-98

  无线衰落信道下基带系统性能评估实验平台 朱秋明;陈小敏;戴秀超;黎宁;虞湘宾99-101+105

  PIC单片机实验系统的研制 王粉花;李擎;张万书102-105

  三相负载星形连接实验数据与分析 宋婧106-108

  新闻传播论文:对体育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意识的思考分析

  摘 要 随着我国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思想意识的普及,体育新闻作为公众意见和信息交流的平台,理应在报道中体现人文关怀的理念。以下通过分析当前的体育新闻报道中缺乏人文关怀意识的表现,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对我国的体育新闻报道的发展做出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新闻传播论文,体育新闻,报道,人文关怀

  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人类自觉意识的提高,人文关怀意识越来越受到关注。“人文关怀”已成为当今新闻传播观念中的一个亮点。体育新闻报道作为对人的体育运动的报道,应将对人的报道放在核心,以对人价值的体现为报道的中心内容,充分体现对个人在感情上的尊重和对其内心世界的展现。但是,在全媒体时代以及市场化的影响下,为了赢得经济效益,体育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缺失的现象屡见不鲜。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出人文奥运的理念,不仅是对体育赛事中人文关怀意识的深刻反省,同时也给媒体新闻报道理念一定的参照。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面向复杂工程问题的两轮平衡车的研制————作者:王国霞;李擎;李希胜;

摘要:在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的背景下,研制了嵌入式课程群的两轮平衡车创新实训平台,并开发了多种类型的实训项目。该实训平台具有通用性强、可扩展性好、可整可分应用等特点,能给出不同类型的复杂工程问题,且能够为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提供系统的、可持续的保障,在多年的教学中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效果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课程协同思政教学实践————作者:李化;林福昌;李柳霞;杨勇;

摘要:新工科背景下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能够培养出专业基础扎实、学科交叉融合、创新能力突出的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拔尖人才,以“高电压与绝缘技术”专业要求为基础、“高电压与绝缘技术”课程教学为依托,深入挖掘“高电压与绝缘技术”思政教学要素,提出了“专业—教学—思政”相互协同下的教学实践方法,可为高校本科教学实践提供相应参考

元件参数智能测量系统实验教学设计————作者:汪洋堃;张士文;张峰;王俊杰;

摘要:传统电子电路实验偏重对电阻、电容、三极管的现象观察和原理验证,易使学生忽视原理与应用间的密切关联,为此设计基于ATmega328P单片机的元件参数智能测量实验,利用元件基础属性构成特征判据,实现将一个二端/三端元件随机插入测试点,系统能辨识元件类型和参数。该实验将分立的基础知识融合应用于构建综合电子电路系统,实验内容分层次、可拓展,对学生的电路分析、设计、调试能力有综合锻炼

数字孪生换流站实验教学平台设计与应用————作者:廖晓辉;陈怡;

摘要:由于我国电力系统电压等级过高,在实际电力网络中开展实验教学存在极大的危险性,对高校教学以及电力行业培训等方面造成一定局限性。针对教学过程中的危险性、局限性等问题,设计了基于数字孪生的换流站仿真实验教学平台,该仿真实验平台主要包括设备学习、场景漫游、实验评价等模块,以情景教学为主要方式,直观地展现各实验教学环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

“信号与系统”进阶性实验设计与实践————作者:安成锦;游鹏;陈雨微;

摘要:课内实验是“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旨在搭建从理论到应用的桥梁。为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和创新能力,一体化设计课程的理论线、案例线和实践线,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联动。提出进阶性实验设计思路,从原有的验证性实验模式转变为“理论验证——综合应用——创新设计”三级跳,使学科基础课程也能做专业性强的实验。同时将思政元素融入实验过程,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

科教融合的数字集成电路实验教学改革————作者:邓秋群;陶华敏;肖山竹;宋志勇;

摘要:为解决传统数字集成电路实验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结合不紧密,综合性不足,学生主动探索性不强等问题,探讨了科教融合理念下的课程实验教学改革,将最新科研成果引入课堂,设计了具有挑战度的实验案例,优化了实验考核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提升军校学生的工程应用和创新能力,使培养的学生符合部队建设和未来战争的需求,对于军队院校微电子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面向新工科的电气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作者:杨勇;张蓉;贺恒鑫;李红斌;文劲宇;

摘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培养适应国家能源战略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是我国电气工程教育历史使命。目前电气人才培养面临着专业与价值目标系统性融合不足、面向学科和行业发展适应性不足、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薄弱等共性问题。提出“明德铸魂,精课强基,实践赋能”育人理念,将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形成面向学科和产业发展的专业框架,创建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传统工科升级改造新路径

“电机学”教学中的“追根溯源”————作者:史涔溦;

摘要:在“电机学”理论中,不同种类电机表现出的某些电磁现象表面看起来似乎没有关联,不同电机的工作原理、计算公式等也各不相同,但若对其进行追根溯源,会发现它们本质上是相同的。通过对具体教学案例的分析,揭示了存在于不同种类电机之间的不同电磁现象或计算公式中的内在统一性

麦克斯韦方程组建立过程的探讨————作者:张靖;杨立峰;

摘要:麦克斯韦方程组是“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的物理基础,也是经典电磁学的核心理论,深入理解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建立过程是必要的。麦克斯韦方程的建立方法有若干种,针对其中的主流方法进行了探讨。详细介绍了方程建立的主要过程,并通过调整其中若干环节的顺序,使得教学过程显得更自然更流畅,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也对电荷分布模型、电流分布模型、“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定位等问题给出了说明

以“西门子杯”为例的以赛促教教学实践反思————作者:吴莎;张岩;金叶;李争;王雪松;王昱;石子鹏;

摘要:生产力发展推动人才向具备理论与实践双重技能方向发展,这向高校教育尤其是教师发出挑战,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十分有必要。就PLC而言,课程难度教学方法等多方面原因使得教学效果不明显,亟需通过探索教学新模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本文以“西门子杯”比赛为案例,详细分析了比赛细节及赛后效果,尝试探索“以赛促教”教学新模式对于教学改革的实践意义,以便为同类型教改工作提供参考

储能专业实习实践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作者:李巾锭;吕哲;张寿行;焦魁;潘刚;

摘要:在双碳战略下,深化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已成为推进高校新工科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关键。储能专业是具有典型产教融合特征的“新工科”专业,学科交叉复杂,与产业联系紧密。基于对当前天津大学储能相关专业实习实践存在的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储能专业实习实践体系建设的路径,从多个维度构建实习实践体系,并在储能专业人才培养中进行实践,有效提高了储能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基于乘法器的“模数”调制解调实验系统————作者:邓军;谢凌烟;孟子轲;施颖;

摘要:在大部分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教学中,通信系统的模拟调制解调是在“高频电子线路”课程中介绍,采用模拟乘法器实现;数字调制解调则是在“通信原理”课程阐述,通常采用集成电子开关来实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将二者在技术上的相关性联系起来,于是,设计了一款基于乘法的“模拟+数字”调制解调实验系统,引导学生以“乘法”为核心建立数学模型,使模拟处理方法与数字分析方法有机融合

无人机多源融合导航定位教学实验设计————作者:王尔申;徐嵩;于腾丽;曲萍萍;蓝彬;庞涛;

摘要:为培养具有综合工程应用能力的导航技术专业人才,研究将科研成果与教学实验相结合。在“无线电导航原理与应用”课程中设计了基于北斗/多源传感器的无人机导航定位创新实验。融合北斗卫星导航、激光雷达、视觉和超宽带等技术,设计了多源融合导航定位软硬件工程实训项目。该教学实验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切实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创新型电子综合应用技术实验系统设计————作者:郭计云;贾权;

摘要:针对目前实验多是验证性实验,而设计性、综合性实验较少的问题,设计了一款涵盖EDA、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单片机等实验项目的综合实验系统,可以开展基础型、验证型、设计型、综合型试验。以脉冲响应测试教学实验系统为例给出了整体设计与各个单独的实验模块,实验教学效果表明,该系统在满足基本教学的同时,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与创新实践精神

直驱式永磁风力发电系统实验平台开发————作者:颜建虎;王宝华;刘晋宏;李文龙;

摘要:针对实验室条件开发了直驱式风力发电系统教学平台,分别利用两台24 V永磁电机搭建直驱式对拖系统,其中一台实现风力机特性模拟,另一台实现发电机能量转换。开发了基于TI 28335MCU的双电机驱动和基于C#的上位机。该实验平台具备二次开发和先进的控制算法,可开展永磁电机矢量控制以及风电系统最大功率追踪控制等多种实验,能够为电机驱动控制以及新能源发电等开放性实验课程提供支撑

多模式“单片机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作者:吴双娥;王锦荣;邱炎儿;高平;陈彬彬;

摘要:微控制器类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新工科”建设中的重要课程。该类课程知识点繁杂、学生难以理解;学生知识点积累不足,课堂氛围不浓;课程综合应用性强,学生难以学以致用。改革方案中以“单片机原理”课程为例,结合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多模式的“单片机原理”课程教学方法。实践表明,该模式在微控制器类课程教学中能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教学效果良好

“信号与系统”课程思政案例设计————作者:任蕾;薄华;金欣磊;张韵农;

摘要:在专业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实现立德树人是高校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对“信号与系统”课程思政案例设计进行了探讨。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特色,设计了16个“信号与系统”课程思政案例,涵盖了众多教学知识点,思政元素包括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对立与统一、内因和外因等。以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时域分析为例,介绍了课程思政案例设计的全过程。此外,还梳理了课程思政案例设计中的注意要点

高校科研团队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索————作者:吴文;张若愚;程国枭;

摘要:针对新形势下工科高校科研团队中研究生创新能力亟待进一步提升的难题,从育人理念确立、学科文化传承、科研团队构建、创新平台打造及指导方法探寻等方面出发,采用协同增强、协同互促、协同互补和协同共促等方法,提出了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的实践途径,介绍了以培养出优秀军工拔尖人才为代表的明显成效,力图为更好地破解新形势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难题提供借鉴和参考

基于扩展性习题设置的本研一体式教学————作者:王毅;陈未央;郭淞冉;

摘要: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内容与授课模式的与时俱进一直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问题。近年来,本研一体式教学逐步受到高等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本研一体式教学即打通课程的授课对象,通过课堂混编、内容混合、差异性考核等方式同时面向本科生、研究生授课。基于“通信电子线路”课程的授课实践,通过分析该模式的特点,并结合扩展性习题设置探讨了课程教学实施的具体方法,切实促进课程、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智能控制”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实践————作者:潘天红;樊渊;张德祥;

摘要:“立德树人”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而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举措之一。在分析“智能控制”知识点的基础上,深入挖掘课程内容的思政元素,从知识、能力、素养三个层面设计“智能控制”的思政内容,并介绍课程思政的具体做法与实施案例,在实现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哲学观、价值观与人生观

  相关电子信息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