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学刊

所属栏目:政治法律期刊 热度: 时间:

南海学刊

南海学刊

关注()
期刊周期:季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46-1083/C
国际标准刊号:2096-0166
主办单位:海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海南省社会科学院
主管单位:海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海南省社会科学院
上一本期杂志:特区展望海南省思想理论期刊
下一本期杂志:青藏高原论坛民族理论杂志

   《南海学刊》The Journal of South China Sea Studies(季刊)2015年创刊,是学术刊物。本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办刊方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和“双百”方针,鼓励学术争鸣与磋商。在重视基础理论和全局性问题研究的前提下,更加关注南海问题研究,突出海南地域特色,探索海南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服务海洋强国战略和海南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南海学刊》立足海南、面向全国、放眼世界,以展示海南社会科学整体面貌和国内人文社会科学成果为办刊目的,遵循国家有关学术规范,着重发表学术上有创新、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有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意义的学术论文。本刊发稿范围覆盖文、史、哲等人文科学和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管理学等社会科学,尤其欢迎以下领域的研究成果:南海资源环境保护与开发、南海历史文化与政治法律、海上丝绸之路、亚太战略、东南亚研究、南岛语族历史与文化、琼崖历史文化与琼崖革命、海南各民族史志、国际旅游岛建设、热带海岛旅游、三沙建设发展以及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等。《南海学刊》对来稿均采取由相关学科专家双向匿名审稿制,杜绝一稿多投、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

  南海学刊收录情况/影响因子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维普网、知网数据库收录

  1、数据:MARC数据、DC数据

  2、图书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

  南海学刊栏目设置

  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

  阅读推荐:松州学刊

  《松州学刊》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防灾科技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南海学刊最新期刊目录

欧盟规制外国补贴的反垄断动因与中国应对————作者:裴轶;韦武;

摘要:为防止外国补贴扭曲内部市场,欧盟将外国补贴纳入反垄断法考量。欧盟《外国补贴条例》以公平竞争为核心,采用了反垄断法意义上的市场扭曲作为审查标准,构建了一般审查、经营者集中审查和公共采购审查机制,实现了事前、事后的全链条监管。此举使企业需要接受多重审查,加重了企业经营负担,存在主观滥用执法权力之嫌。欧盟此举使中国面临多重挑战,中国应多层面积极予以应对:引导企业做好风险评估,选择恰当的投资方式,接受审查...

海南自贸港建设背景下三亚经济圈协同联动发展路径研究————作者:夏锋;杨东琛;

摘要:三亚经济圈作为海南自贸港“三极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引领效应”、产业发展协同配合“乘数效应”、生产要素便利获取“带动效应”、政务服务同城联办“溢出效应”逐步显现。但相比国内一体化程度较高地区,三亚经济圈建设还面临一些问题,需抓住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的重要时机,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土地利用、统一基础设施建设、统一社会政策、统一环境保护、统一重要资源开发”的发展思路,短...

海南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新路径和突破口——基于对跨境人民币的观察————作者:涂永红;陈昭晶;

摘要: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领域的国际使用规模持续增长,人民币的国际货币职能日益凸显。企业是跨境人民币的需求方和直接参与者,其行为与决策对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具有深远影响。基于企业调查问卷资料,深入剖析微观市场主体使用跨境人民币的动机、业务场景以及面临的挑战。在稳慎扎实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海南自贸港作为中国高水平开放的试验田和窗口,可从四个方面助推人民币国际化:一是依托自贸港政策优势,拓宽人民币跨境使用...

回归地缘政治视角:欧洲智库对南海问题的认知评析(2019—2023年)————作者:蔡艺生;杨宇航;

摘要:欧洲智库在欧盟“地缘政治转向”背景下,通过“语义重构、符号生产和权力传导”三位一体的认知建构模式,将南海问题塑造为全球海洋秩序博弈的焦点场域。以批判性话语分析与政策网络理论为框架,系统解构2019—2023年欧洲16家主流智库涉南海文本,揭示其认知逻辑的深层矛盾。研究表明,欧洲智库的南海叙事本质是西方海洋霸权逻辑的当代投射,其认知偏见根植于欧洲中心主义的认知惯性,实为西方中心主义全球治理模式失效的...

“千友零敌”:大国竞争视域下印度尼西亚海洋秩序观探析————作者:李德杰;

摘要:在大国竞争的新形势下,印度尼西亚形成了以认知自觉为导向、以“千友零敌”为理念的海洋秩序观。在海洋治理规范、海上安全机制、海事共同价值等秩序性问题方面,这一理念彰显了印度尼西亚致力于以东盟为核心、发挥大洋支点作用、倡导“印太合作”的秩序自觉。这一秩序观形成于大国竞争背景下印度尼西亚海上行为诉求所面临的结构性制约,即海上中等强国的实力两难,体现为地区领导追求与安全力量不足的矛盾、海洋强国建设与东盟陆权...

海洋环境跨域治理的阻滞与推进——基于浒苔问题的分析————作者:崔野;

摘要:以浒苔问题为代表的跨域性海洋环境问题已对我国的海洋强国建设构成重大挑战,海洋环境跨域治理这一理论命题应运而生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化。从表面上看,海洋环境跨域治理的效果取决于不同地区和不同主体之间的参与及合作程度,但在根本上则受到目标、利益和责任这三大核心因素的深层影响。尽管在实践中相关主体已采取诸多举措,但当前的海洋环境跨域治理仍面临目标分异、利益冲突、责任失衡等现实阻滞。展望未来,海洋环境跨域治理应...

全球南方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动力、影响及路径————作者:王磊;褚晓琳;

摘要:在国际秩序变革形势下,全球南方成为全球海洋治理的最大推动力。全球南方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动力源于对公平公正参与全球治理机制的诉求、国家硬实力提升与身份认同强化,以及应对全球海洋安全治理赤字的现实需要。全球南方对全球海洋治理演进具有多重影响,不仅改变全球海洋治理体系的成员及力量构成,还丰富发展了全球海洋治理体系的议程和实践,推动全球海洋治理体系的规则和制度变革。全球南方通过联合国等全球性国际组织、全球...

国家公园社区发展的空间审视与规范路径————作者:董正爱;夏雨茹;

摘要:国家公园社区发展是实现国家公园高标准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维度。列斐伏尔的三元空间理论阐发出空间实践、空间表象、表征性空间三重空间面向,为全面检视国家公园社区发展状况提供了空间逻辑理论与基础分析框架。借助列斐伏尔的三元空间理论,识别基于生产方式转变产生的“社区-国家公园”空间演替关系,梳理社区为适应国家公园空间所产生的发展模式转型需求,发现现行国家公园相关规范存在贬抑社区价值认知、忽视社区主体地位...

空间正义视域下国家公园社区协调发展的内在冲突与实践突围————作者:翁迎港;王习明;

摘要:国家公园是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工程,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空间载体,如何协调区域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是摆在国家公园建设面前的重大课题。空间正义理论与国家公园空间特征的紧密结合,能构建起“生产—分配—消费”的国家公园社区发展空间正义分析框架。基于此框架,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为经验现场,发现当前国家公园社区表现出体制机制不畅、资源分布不均、生活体验剥离的空间生产、分配、消费非正义现象。为此,应...

林语堂英文《苏东坡传》与中国文学他国化阐释变异————作者:王超;陈洁萱;

摘要:苏东坡作品承载了中华文明的思想精髓。20世纪,林语堂撰英文《苏东坡传》,在英语世界译介传播苏东坡的文学创作。这部传记从文明互鉴的基本立场出发,以苏东坡作品为切入口,一方面阐发中国文学经典的世界性意义,另一方面分析英语世界对中国文学经典的接受、变异和重构,生动呈现了不同文明的文学经典在跨文明传播中的他国化阐释变异现象。林语堂对苏东坡的英文译介,揭示了中国文学经典成为世界文学经典的翻译、流通和话语再生...

《旧唐书》元、白形象的建构——兼论五代士人的历史书写心态————作者:陶慧;

摘要:《旧唐书》元稹与白居易传记虽独立于《文苑传》之外,但对元、白二人的身份定位与书写策略仍偏重文学。这一方面受制于当时可见史料的匮乏,另一方面也是官修正史在时代语境和文化氛围影响下的必然选择。《旧唐书》通过具有明显倾向性和选择性的叙写形式,将元稹塑造为凄凉苦痛而又轻靡浮艳的风流才子,而将白居易塑造为不以迁谪为意、闲适豁达的一代文宗,并大加推崇。这种通过文学叙事建构出的历史形象,从侧面反映出五代士人企图...

海南黎族音乐国际化发展路径研究————作者:孟楠;李智;

摘要:海南黎族音乐真切体现了海南黎族人民的精神风采与生活模式,主要是以民族地区特有的黎语为演唱歌词,融入民乐曲、民族舞蹈、地方戏曲以及众多的地方曲艺,在不断创新、思索、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了与社会文化发展相适应的音乐艺术形式。通过分析海南黎族音乐特点和国际化传播现状,探讨其在国际化发展中的现实挑战,提出聚焦海南文化强省建设,深化文化交流与传播;聚焦海南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黎族音乐;聚焦海南国际旅游消...

清至民国海南汉族家谱探析————作者:关欣;

摘要:海南学人关于家谱的论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家谱地位论、家谱编修论、家谱功用论。他们认为,家谱与国史一样重要,修谱贵在适时与得人,秉笔公正以编纂信谱,修谱得力于忧患意识,家谱有重要的教育作用。清至民国海南汉族家谱在内容体例上与内地汉族家谱相仿,著有谱序、谱例、家训、族规、世系图、传记、艺文等。它呈现出六个特征:谱序撰述者身份多显赫,谱例因社会变革而增损,家训族规独创少抄录多,系图绘制取法于欧苏,传...

碳排放权交易赋能中国区域碳中和建设——基于能源技术创新中介效应的视角————作者:张意翔;李峰;李政语;

摘要:碳排放权交易和能源技术创新是中国碳中和实现程度的重要影响因素。基于2002—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在运用TOPSIS熵权法对碳中和实现程度和能源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的基础上,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揭示碳排放权交易对中国区域碳中和实现程度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研究发现,全国及三大区域的碳中和实现程度均得到提高,碳排放权交易能在整体上推动中国碳中和的实现,能源技术创新能加大碳排放权交易对区域碳...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核心价值与制度实践创新————作者:刘云亮;符政航;

摘要:全过程人民民主注重民主制度的及时更新,实现人民民主权利在民主内容上的全域性保障,提升最广泛公众参与下的民主效能,推进基层治理中民主权利的实现,坚持以民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新格局的构建。全过程人民民主以更高的彻底性和现实性在纵向与横向上维护人民的民主利益,确保最广大的人民群众都能参与到民主生活之中,实现基层治理与民主建设的协同共进,有效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地位。新时代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的实践创新,应...

明代南海深海航路初探——基于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的研究————作者:李东风;

摘要:2022年10月在南海西北陆坡水深约1 500米海底发现了“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遗址”和“南海西北陆坡二号沉船遗址”两处明代中期沉船遗址。这次深海考古发现,为研究明代海上丝绸之路南海航路提供了新的重要实物资料。通过对相关历史、航海文献的梳理,推断两艘沉船位于《顺风相送》记载的外罗直使南亭门的双向航路附近。沉船的发现也印证了《顺风相送》等航海文献关于明代南海航路记载的准确性。深海沉船考古与航海文献相...

从“甘草”到“猛药”:海瑞治国理政思想的转向——以内阁首辅之争为例————作者:王姿健;史振卿;

摘要:自明初废丞相设内阁以来,内阁权力不断膨胀,到了嘉靖、隆庆、万历时期达到顶峰。在内阁之中,象征权力的票拟权逐步向首辅转移,由此内阁权力斗争愈演愈烈,其中尤以徐阶与高拱两位“清流”之间的斗争最为激烈。海瑞时任京官,亦深度介入此次政争。基于地方治理经验,海瑞主张以“甘草”式缓治策略调和矛盾,遂上疏弹劾高拱以声援徐阶。但是,随着海瑞巡抚江南,亲自经历徐阶案,逐渐意识到江南地区积重难返,“甘草”治国难以取得...

政治形塑与学术重构:近代以来中国“中南半岛”地名变迁研究————作者:黄丰富;

摘要:鸦片战争后,在两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对于域外之地的地理观念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西方政治、学术等因素影响下,近代中国域外地名的塑造与变迁往往带有深深的西方烙印,其中尤以“南洋—东南亚”“南洋滨海各国—后印度半岛/印度支那半岛”的地名变迁为典型。但通过对“后印度半岛/印度支那半岛—中南半岛”地名变迁研究,显示近代中国域外地名演变的主要因素并非西方政治与文化“冲击”,而是中国学人以客观地理为基...

以家风建设助推清廉自贸港高质量发展研究————作者:朱献苏;杨威;

摘要:新时代家风建设与清廉自贸港建设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因而二者能够相互促进,并形成合力。近年来,海南省纪委监委将家风建设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和构建清廉自贸港政治生态的关键一环,使得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鉴于当前家风建设还面临着内外部因素的双重冲击,现实中仍存在对家风建设重视度不够、协同性不强、延伸度不高等问题,应在用活用好优秀家训家规、加强各主体间的联动协作、多点发力弘扬优良家风...

孤岛浴血战:琼崖抗日战争的历程、成效与经验————作者:陈日风;符成彦;

摘要:琼崖抗日战争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和显著的战果,走过中国人民14年抗日战争的全过程,创造了“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孤岛抗战传奇,成为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斗争中的重要篇章。琼崖抗日战争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粉碎了其侵略企图;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支援了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捍卫了南海诸岛主权和维护南海区域稳定。面对日军的图谋与侵占,琼崖儿女有着天下兴...

  相关政治法律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