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江苏警官学报原为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创刊于1986年9月。当年出刊两期,每期48页。1987年出刊4期,每期48页,第4期始以“江苏省内部期刊准印证(JS)第3115号”刊号出刊。1988~1993年,本刊按季刊出版,每期页数从52页逐步增加到80页。其中,1991年始以“JSXK字第038号”刊号出刊。1994年始,本刊改为双月刊。1995年始以“苏新编JSXK字第12063号”刊号出刊。从1994年至1998年,刊物每期页数从80页逐步增加到120页。从1998年第5期(总第59期)开始,本刊以“CN32-1506/D”刊号(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8-231X)正式公开出版,每期页数从128页逐步增加到目前的200页。2002年于江苏公安专科学校改建为江苏警官学院后改为江苏警官学院学报,国内统一刊号CN32-1704/Z,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2-1020。
本刊从创刊号至1993年第4期(总第30期),冯正任主编;1994年第1期(总第31期)始,卜安淳任主编。本刊是公安学术期刊。
本刊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刊载关于社会安全问题研究的学术文章和相关的法学、犯罪学、社会学、政治学方面的研究文章,促进公安学术的进步繁荣,促进公安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公安学术研究工作者服务,为公安教育工作者服务,进而为科教强警和科教兴国作出贡献。
本刊注重学术质量,倡导学术规范,欢迎从多种理论角度研究分析有关社会安全的学术问题的文章和从理论层面剖析并研究解决社会治安或公安工作现实问题的文章。本刊是《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收录期刊。本刊是全国优秀文科学报,江苏省一级期刊,江苏省期刊方阵优秀提名期刊。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获奖情况:
全国优秀社科学报
江苏省一级期刊
江苏期刊方阵期刊
【栏目设置】
本刊设置社会治安研究,犯罪学研究,侦查学研究,刑事法研究,民商法研究,宪法行政法研究,法学理论研究,法史研究,警事学研究、公安科技探索,公安工作研究,公安教育研究等固定栏目和道路安全研究,网络安全研究,防腐反贪研究,反恐打黑研究等机动性栏目。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执法为民的创新探索——泰州公安推行刑事办案“四回”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赵建生,ZHAO Jian-sheng
“平安义工”建设初探——以泰州海陵分局的实践为样本 孙桂银,SUN Gui-yin
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预防措施研究——基于对平顶山市石龙区环境污染的实证分析 董邦俊,梁璐璐,DONG Bang-jun,LIANG Lu-lu
论被害人介入犯罪刑事政策 荣晓红,RONG Xiao-hong
劳教废除后的法律制裁格局前瞻 李程,李会彬,LI Cheng,LI Hui-bin
总体国家安全观对边检反恐的法律蕴意 郭永良,GUO Yong-liang
量刑幅度变更后追诉时效溯及力问题研究 王桢,WANG Zhen
生态农业相关法律构建和完善 丁锦玲,沈绿野,DING Jin-ling,SHEN Lv-ye
两岸跨境毒品犯罪司法互助问题探微——从D市检察机关涉台毒品案件办理情况展开 刘婵秀,LIU Chan-xiu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体系性建构——以《刑法修正案(九)(草案)》为分析范本 陈志鑫,CHEN Zhi-xin
监听所获材料的证据能力探析 吴承栩,WU Cheng-xu
信息化动态化条件下侦查措施拓展研究 聂江波,NIE Jiang-bo
中西方社会公共安全的多维视角研究综述 钱洁,QIAN Jie
循证矫正案例库建设研究 郑建桥,王伟,ZHENG Jian-qiao,WANG Wei
刑事错案的成因及对策——以37起典型错案为样本 方福建,钱文杰,FANG Fu-jian,QIAN Wen-jie
公安机关在国家治理中的性质与职能研究——基于历史与现实的考察 李铭,Li Ming
公安院校校局合作机制初探 王守忠,WANG Shou-zhong
公安文化与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辩证关系探析 李广仓,LI Guang-cang
社会科学杂志征稿:关于刑事被害人的罪刑探析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洛阳性奴案”的案情,引出了本案关于四名女性被害人刑事责任的争议焦点,分析了其承担刑事责任的前提——是否构成犯罪,得出了这四名被害人构成犯罪的结论且应当成立故意伤害罪。对于刑事责任承担的问题,应当从立法中的法定量刑情节和司法中的酌定量刑情节来衡量其责任。
关键词:社会科学杂志征稿,被胁迫行为,紧急避险,期待可能性,胁从犯,“洛阳性奴案”
一、案情回顾
据报道:“约1年前的一个晚上,其中一名女子与另一被囚女孩因争风吃醋发生打斗。李浩协助后者将前者打死之后,将尸体就地掩埋。”于是,这四位刚刚从火坑里跳出来的少女,因涉嫌故意伤害致人死亡被检察机关批捕,被关进了看守所。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数字时代的文化解码:DeepSeek使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知的效应研究————作者:任宇东;
摘要: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大型语言模型,DeepSeek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不仅体现了技术革新,更在文化认知层面产生了多维效应。本研究聚焦生成式人工智能DeepSeek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知的效应,旨在揭示技术介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机制、认知跃迁及认知侵蚀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DeepSeek提升了获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信息的便捷性,但也存在认知浅层化、扁平化等问题。对此,可以通过搭建文化深度学...
DeepSeek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内在机理、新兴风险与实践进路————作者:卢义桦;
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重塑人类文明传承范式。DeepSeek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代表性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以其独特的技术优势革新文化传承模式、重塑文化生产机制、焕新文化传播活力、拓展文化交流研究,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注入新动能。DeepSeek在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化转型的同时,也带来了意识形态与价值导向的异化、技术伦理失范与监管不规范、算法黑箱对文化本真的稀释、文化主体性与创造性的削弱...
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传播的实践进路研究————作者:王昭;
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传播产生深刻影响。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对外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具有跨语言解码技术消弭文化鸿沟、多模态交互打造沉浸式体验、数据分层驱动用户精准触达、实时动态反馈构建生态矩阵的独特优势,在受众、内容、渠道、效果上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传播方式的全面革新。然而当前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对外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上也面临文化内涵的技术适配不当、知识产权与数据隐私争议、技术...
反思与重构:行刑反向衔接机制研究——以《人民检察院行刑反向衔接工作指引》为样本————作者:刘少军;姚王慈;
摘要: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积极构建检察监督与行政执法衔接制度,最高检印发《人民检察院行刑反向衔接工作指引》为我国行刑反向衔接工作提供了明确的规范和保障。该指引的出台是轻罪化时代贯彻治罪与治理相融合理念的产物,有利于实现刑事责任与行政责任的有效对接。但司法实践中仍存在证据转化规则欠缺、行刑反向衔接规范不完备以及“行刑倒挂”现象亟待解决,应当通过构建行刑证据转化规...
论监察证据与刑事诉讼证据的衔接——以《刑事诉讼法》第四次修改为视角————作者:郭烁;冯嘉明;
摘要:证据衔接是推动职务犯罪诉讼进程、弥合监察证据与刑事诉讼证据差异的必然要求。以2024年修订的《监察法》第36条的规范层次为基础,现行立法虽构建了原则性框架,但仍存在证据种类对应缺失、审查标准混同、非法证据排除程序断层等结构性疏漏。现有研究多侧重完善监察规范,证据衔接问题也需从刑事诉讼规范的视角协同解决。应借《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之契机进行修正:增设被调查人陈述的司法转化机制,强化对监察言词证据的复核...
论行政诉讼中事实推定的正当性及其限制————作者:许梦迪;
摘要:相较于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行政诉讼中的事实推定问题并未得到理论上的重视和研究,严重影响了行政诉讼的制度效果。对此,需要从行政诉讼中能否适用事实推定、如何适用事实推定,以及边界为何三个方面加以澄清。行政诉讼中事实推定的适用,既基于高效化解行政争议、保护相对人合法权益的现实需求,也源于现有法规范层面的支撑,二者共同构成其正当性基础。在如何适用事实推定方面,需要严格把握基础事实的真实性、经验法则的可靠性...
跨国网络犯罪刑事管辖困境及冲突解决————作者:张印;
摘要:跨国网络犯罪呈现技术智能化、地域界限模糊化和危害弥散化等特征,传统管辖规则难以有效应对。由于国际社会存在“网络主权”和“网络自治”的理念冲突,以及部分国家管辖权扩张导致的管辖权积极冲突,跨国网络犯罪刑事管辖权行使规则亟待变革。网络刑事管辖权理论的拓展和以《布达佩斯公约》为代表的区域性多边机制的尝试,均未能有效化解管辖权难题。应立足《联合国打击网络犯罪公约》,在联合国框架内细化管辖权规则及冲突解决方...
人工智能赋能职务犯罪调查的功能检视与风险防范————作者:郑逸风;张栋;
摘要: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职务犯罪调查领域,通过数据驱动和智能分析能够显著提升职务犯罪调查效能,然而现有法律框架对人工智能调查的规制相对滞后,人工智能赋能职务犯罪调查在提升预防化、数据化、高效化的同时,面临调查对象双重弥散化、调查决策路径依赖、信息泄露等多重挑战。通过比例原则构建分级分类信息数据库,技术中立原则确立人工智能辅助地位,加强信息保护措施,确保人工智能技术司法运用符合法...
数据三重特性视角下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的保护法益及规范适用————作者:刘一诺;王明辉;
摘要: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保护法益的不确定会导致数据刑法无法体系化的理论困境以及司法实务中与其他涉数据类犯罪如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财产犯罪区分不清。基于数据的工具属性与独立价值,其具有秩序维持性、信息识别性、经济财产性的三重特征。相应地,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的保护法益也应是一种三重复合法益。但该三重复合性的法益并非并列关系,而是具有主从之分:即以数据流通秩序为主法益,以个人信息权、财产性...
算法行政责任制度构建的问题检视与纾困机制————作者:孙海涛;万阳阳;
摘要: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算法在行政决策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算法行政具有的流程隐蔽性、自主决策性特征也引发了有关算法行政责任承担的问题,并对传统行政责任制度的有效性构成了挑战。为减轻算法权力冲击、提高行政决策的公正性、回应算法行政时代的行政责任追究机制重构需求,算法行政责任该当性面临的现实建构困境亟待破解。其具体表现为归责原则不明确、责任承担主体不确定以及责任追究程序缺失。对此,宜采用国家赔偿归责原则...
行政诉讼情况判决的司法适用及其优化————作者:“行政诉讼情况判决的司法适用及其优化”课题组 ;张红头;邢光虎;
摘要:情况判决是法院作出的保留违法行为效力不予撤销的判决形式。此种判决虽可以实现尊重既成事实、保护公共利益,但对行政相对人的权益保护不足。以“公共利益”“个人利益”保护的司法实践为视角,阐述情况判决的理论定位和司法价值。审视行政诉讼情况判决司法适用的现状,结合情况判决司法适用困境,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提出情况判决司法适用优化的路径
刑事跨境数据取证管辖改革:原则、构想与协调————作者:王诺亚;
摘要:在犯罪全球化与网络化背景下,跨境数据取证面临管辖重叠、管辖真空等表层冲突以及数据主权与安全等深层博弈,取证管辖呈现理论分歧与实践分化趋势,开展协同性改革必要且紧迫。为此,需首先以分析取证管辖的扩张实践及其理论分野为基础,关注不同理论的共融性以实现取证协同;同时,要通过秉持正当性原则、比例原则和善意原则,为跨境数据取证提供规范基础、明确强制性边界,并确定目标数据位置归属,进而从有条件地去地域化、公私...
涉外法治视域下我国涉外执法体系的构建————作者:廖兴存;
摘要:涉外法治作为衔接国内法治与国际法治的独立规范体系,是主权国家通过具有跨国效力的法律规则维护海外利益、参与国际治理的重要工具。从理论建构与实践创新双重视角出发,可以系统阐释涉外执法的内涵特征与价值取向,厘清其理论边界;进而基于系统性思维,从法律体系完善、话语权构建、国际合作机制优化、专业化人才培养等维度,探讨涉外执法体系的建设路径,从而为我国涉外法治能力的提升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引
公安机关优化营商环境:内在逻辑、实践困境与策略选择————作者:张孟涵;
摘要:营商环境的优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体现,需要公安机关深度嵌入制度变革进程。基于“结构-功能”主义分析框架,可以深入剖析公安机关优化营商环境的理论逻辑、实践困境与策略进路。研究表明,公安机关优化营商环境的目的在于回应高质量发展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需求,其优化过程是通过协调公共治理体系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来实现的。同时,统分结合的公安管理体制和二元化的公安职能体系也为公安机关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介质。面对...
公安文化现代化的动力探源、符号认知与建构理路————作者:唐亮;张研;
摘要:公安文化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内在组成部分。深入阐释公安文化现代化的发生逻辑、认知向度、建设取径是发挥公安机关为中国式现代化保驾护航重要作用的理论前提与实践导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本源性承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生性伴随以及世界各国警察文化的辩证性借鉴是公安文化现代化发生逻辑的动力来源;“物与符号”动态生成的文化观为公安文化现代化指明了语言文字、器物标识、仪式节日的符号认知向度;思想先行...
新型经侦警务运行模式中“大数据”应用路径探究————作者:贾鹏鹍;张凯;
摘要:加快建设新型经侦警务运行模式是经侦部门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的必然之举,在此过程中,“大数据”发挥着支撑性作用。这是由当前的犯罪形势、经侦工作现状和经济社会环境共同决定的。传统经侦警务模式存在数据侦查思维转变慢、数据化合成作战能力低、数据效能释放不充分和新质数据人才缺乏等不足。通过与“三五”工程、联勤中心、案管机制、“金析为证”等建设相结合,可以升级原有经侦思维、淬炼新型经侦战法、变革固有经侦模式...
跨境走私犯罪的生态化治理————作者:陈英仟;
摘要:跨境走私犯罪具有的复杂生态群落极大地增加了治理难度。在群落构成上,其核心部分包含基于正态犯罪预见逻辑的行为个体、“二元化”演变的犯罪组织以及多维化犯罪模式;在外部驱力上,表现为供给侧间接原因力聚合的黑灰产业和需求侧间接原因力聚合的非法消费需求市场。在此背景下,传统治理模式陷入了治理路径依赖与治理手段滞后的困境。破解这一难题,应在宏观层面坚持轻罪善治的犯罪治理理念,进一步优化裁量不起诉制度,限制适用...
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协同治理机制建设————作者:刘春花;卢江;
摘要:开展协同治理的初衷在于提升侦查效率。随着诈骗手段的智能化和跨国化,当前协同治理工作面临诸多问题,包括侦查机关跨部门协作不畅、情报信息共享不足、预警拦截机制不完善、止付挽损机制效率低下以及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构发挥效用有限等。要构建高效畅通的协同治理机制,公安机关应当树立情报共享理念,开发自主的综合性大数据侦查协作平台,构建内外联动协作机制。在检警协作中,需明晰协作标准,完善有关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
论行政复议中检察职能之运行————作者:邢鸿飞;王若瑶;
摘要:行政复议自身公信力不足呼唤外部监督机制介入,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定监督机关,将其职能引入行政复议中运行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尽管现有政策文件导向和具体实践做法已使得该制度初具雏形,但其成效的充分发挥仍缺乏对制度本身价值和建构的进一步挖掘和完善。从合法的正当性、现实需要的必要性和专业能力的可行性等方面充分论证行政复议中检察职能运行的合理性,以行使法律监督权为基点明确行政复议中检察机关的职能定位、检察职...
“少捕慎诉慎押”视角下审前羁押的困境与对策————作者:秦坤;李吉明;
摘要:当前,审前羁押仍然存在期限较长、适用比例高、权利救济渠道不畅等问题,其背后成因多样且繁杂。“少捕慎诉慎押”体现了司法理念革新,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贯彻落实,标志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通过解构“少捕慎诉慎押”的时代背景和内涵,能够更好地理解政策价值、把握适用范围。在此基础上,再以实证研究方式总结审前羁押存在的问题并分析缘由,有助于对症下药,从多个维度破解审前羁押困境,从而确保“少捕慎诉慎...
相关政治法律期刊推荐
- 省级山东审判
- 省级黄埔
- 省级发展论坛
- 省级中国法学
- 省级公民与法治
- 省级西部观察
- 省级政治思想史
- 省级重庆行政
- 省级 决策导刊
- 北大核心 中国青年研究
- 省级福建法学
- 国家级中国保安
- 省级法律与医学
- 国家级真理的追求
- 省级社会主义论坛
- 省级蒙古学信息
- 北大核心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 省级法治与社会
- 省级党史纵览
- 国家级刑事技术
- 国家级人民调解
- 省级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 南大核心历史研究杂志
- 省级法学家
- 省级四川劳动保障
- 省级时代青年视点
- 省级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 省级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 学报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 国家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杂志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