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与医学杂志》杂志编辑部,是由北京市法庭科学技术鉴定研究所主办的期刊。本刊为国内首创,以研究审判中的医学问题、医学中的法规政策、医疗事故鉴定与处理、卫生立法、法律精神医学等领域中的问题为主,同时也介绍法医学中的一些新理论、新知识和新动态,是目前国内介绍医事立法和医疗纠纷诉讼与处理的权威刊物。主要栏目:医疗纠纷与诉讼、法医学、医事法律、国外资料、法律精神医学等。
本刊所征用文章标题目录如下:
医事法律
论患者对病历资料享有的权利丁春艳 (271)
论无过错输血感染的法律责任王丽莎 (281)
因输血感染所致损害的法律救济探析赵西巨 (284)
医疗行为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适用李大平 (290)
医学影像检查之诸民事法律问题初探杜峰;钟晓绯 (296)
药品回扣的多重性思考谭辉杰 (301)
法医学理论与实践
机动车外后视镜对人体损伤的研究易旭夫;陈晓刚;崔丽娟;徐同利;沈丹娜;王青 (305)
阅读推荐:科技与法律
《科技与法律》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主管、中国科学技术法学会主办的综合性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11-2922/N 国内邮发代号:自办发行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3-9945 。本刊立足于科技创新与法律实务的交融发展,旨在解读政府政策信息、探讨学术研究热点、展示最新学术成果、分享司法实务经验、展示创新发展成就,是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领域开展学术交流、实务沟通、绩效展示和形象推介的重要媒体和信息平台。
法律与医学最新期刊目录
《证据科学论纲》英文译本出版,彰显中国证据科学国际影响力
摘要:<正>近日,由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创始院长张保生教授及其学生合作完成的《证据科学论纲》英译本——An Introduction to Evidence Science,由国际知名出版社Springer以电子版和纸质版两种形式出版发行,彰显了中国证据科学国际影响力
论民事诉讼检察监督证明制度的特殊性————作者:汤维建;
摘要:民事诉讼检察监督在证明制度上具有诸多的特殊性。从证明主体而言,当事人、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均成为证明之主体。当事人向检察机关负担证明责任,检察机关为履行法律监督的职责,亦需向审判机关负担证明责任,因而民事检察监督中的证明责任具有复合性。在证明方向上,民事检察监督的证明具有自向证明和他向证明的交错性。在证明模式上,民事检察监督证明具有内在证明模式和外在证明模式的双环性。在证明标准上,民事检察监督证明具...
逮捕社会危险性要件的证明困境与出路————作者:兰跃军;蒋雨涵;
摘要:审查批准逮捕是审前程序中的一种司法证明机制,检察机关作为审查主体需要准确认定逮捕的三个法定要件,其中,社会危险性要件处于核心地位。然而,社会危险性要件的证明在理论上存在内容上的偏离和证据标准上的空白,在实践中存在证明方式上的不规范和证明责任上的不当转移等困境,这决定了社会危险性要件证明机制运行不畅的现状。造成上述困境的原因,既有该制度设计层面的结构性缺陷,也有司法实践层面的制约因素等。应当重新解读...
自动化监控执法的证据规则:环境行政执法的视角————作者:张天翔;
摘要:以《行政处罚法》为核心,我国现有的自动化监控执法体系已初步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证据规则。但与一般行政执法不同,由于环境行政执法特殊的客观执法环境与技术应用的共振效应,导致其在举证责任等方面呈现出一定的特殊性,并在特定领域引发了一定的法治风险。为了进行针对性的补强,在理论架构层面,应当坚持案卷排他性原则的回归,并依据利益与价值均衡的原则,合理分配各方的数据义务,构建阶梯性的证明标准体系。从具体的制度...
示意证据真实性审查规则的规范构造————作者:周思雨;
摘要:示意证据系根植于现代技术的新兴证据类型,但现有刑诉法体系尚未予以充分吸纳,加之示意证据具有依附性、复杂性与技术专业性,传统的证据审查规则在真实性认定方面难以直接适用。基于证据真实性的规范结构,示意证据的真实性审查应从生成机制与证据内容两方面展开。在前者,应基于制作人诉讼身份的界定、制作人资质的合规审查、制作过程的公正性审查开展来源审查。在后者,仍应维持印证规则的方法论地位,并构建以似真推理为媒介、...
网络诽谤自诉案件事实认定与证明问题研究————作者:孙宋龙;赵聆伶;
摘要:网络诽谤事实认定与证明问题是司法机关办理网络诽谤案件的难题。当前,网络诽谤自诉案件面临双重困境:一方面,在事实认定层面,存在网络环境下犯罪构成要件判断标准的适用难题;另一方面,在证明标准层面,刑事诉讼证明的高标准与自诉人举证能力之间的结构性失衡问题日益凸显。在犯罪事实认定方面,需要厘清“捏造事实”与“情节严重”两大构成要件的认定标准。应明确网络环境下“实质性修改”“明知捏造而散布”等行为的界定标准...
论涉罪精神病人责任能力的证明责任————作者:蒋鹏飞;
摘要:在我国精神病人涉罪案件中,被追诉人的责任能力应由何方承担证明责任,存在一定的争议。不当的证明责任承担规则,将导致精神病人有责性评价的虚化,损害责任主义原则。应当厘清责任能力的内涵与结构,确认辨控能力方为案件事实,对其才有证明责任分配的问题。我国应当引入渊源于麦克纳顿案件的理智推定原则,但应剥离其实体效力与证据效力,只将其定位于程序性原则,由此暂时豁免控诉机关在一般案件中举证证明被告人的辨控能力,为...
刑事涉案财物证明的类型化分析————作者:张遥远;
摘要:刑事涉案财物证明是处置涉案财物的核心和灵魂。涉案财物能够成为犯罪构成要件要素、量刑依据或特别没收对象,并引发定罪事实型涉案财物证明、量刑事实型涉案财物证明、违法所得型涉案财物证明。定罪事实型涉案财物证明原则上遵循定罪程序的证明规则,由公诉机关承担证明责任,并适用“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出现证明困难时,辩护方承担对涉案财物的说明义务,适当降低该类财物的证明标准。量刑事实型涉案财物主要包括作为法...
刑事诉讼中跨境取证难的三重回应————作者:冯俊伟;
摘要:在刑事诉讼中,境外证据的取得与运用是有效打击涉外犯罪的重要前提。受到司法主权、执法权限、程序规定等方面的影响,当前的跨境刑事取证制度缺乏整体性和体系性。为了有效回应跨境取证难问题,需要重视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明确境外证据的范围,并可以通过本国法、区域立法等方式缓解跨境取证中的实践难题;其次,在坚持司法协助取证的基础上,探索构建一种开放性、多元化、协同型的跨境刑事取证体系;再次,联动调整刑法、刑事诉...
跨境电子数据取证的自愿合作模式————作者:周灵均;周明;
摘要:欧盟跨境电子数据取证已经转向以自愿合作为代表的直接合作。从自愿合作的概念界定和具体路径来看,自愿合作具有合法性、具体性和非强制性三种核心特征;二十多年来的法律沿革揭示了欧盟自愿合作模式的背景、动因及历史演进;对六家服务提供者的透明度报告的首次统计,深入分析了2020年—2023年欧盟发布的各类型数据请求总量和成功率,进一步实证了欧盟自愿合作在欧盟、成员国、公司三个层面的实践效果;由此预测欧盟的直接...
《联合国打击网络犯罪公约》“提交令”条款与国内法应对————作者:黎晓露;
摘要:《联合国打击网络犯罪公约》是首部在联合国框架下制定的打击网络犯罪国际公约,为网络犯罪治理国际合作建立了系统的法律框架。该公约中的“提交令”条款不仅为缔约国向网络服务提供者直接调取境外数据提供了正当性依据,还因涉及不同利益的平衡而受到各方关注“。提交令”条款最早出现在《布达佩斯公约》,随着《布达佩斯公约第二附加议定书》出台以及数据控制者调取模式的兴起而呈现出效力扩张趋势《。联合国打击网络犯罪公约》重...
刑事跨境取证专题
摘要:美国当地时间2024年8月8日,联合国网络犯罪问题特设委员会一致投票通过了《联合国打击网络犯罪公约》草案。12月24日,联合国大会以一致同意的方式通过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联合国打击网络犯罪公约》,公约将于2025年在越南首都河内举行的正式仪式上开放签署,并将在第40个签署国批准后90天生效。《联合国打击网络犯罪公约》的正式通过,标志着国际范围内刑事跨境取证进入了新纪元,为国际范围内打击网络犯罪、跨...
美国域外证据开示制度下中国应对路径的检视与优化——基于1990-2024年判例样本的实证分析————作者:周智琦;
摘要:从1990年至今的中美证据开示纠纷中,对强制开示中国境内数据的取证要求进行抗辩的案件共计25起,其中仅有百分之五的案例抗辩成功。这种判决结果呈现明显“一边倒”的情形,一是由于美国法院管辖权证成逻辑呈现“进取型发展”,同时,中方难以依靠“合理性要求”实现突破性抗辩;二是由于美国法院在司法实践中对中国数据立法的解读往往会与申请人的援引目的相差甚远,从而难以认定为真实法律冲突;三是由于美国优先理念严重影...
人民法院对司法鉴定人的诉讼规制及其制度优化————作者:涂舜;申贝贝;
摘要:制度规范的长期弱化,导致人民法院对参与诉讼的司法鉴定人缺乏有效管控。司法鉴定人的弱诉讼规制模式,被法院视为鉴定行为失范的主要原因。最高人民法院近年颁布新《民事证据规定》与《委托鉴定审查工作规定》,试图通过制度层面的紧缩措施,强化人民法院对鉴定人的诉讼管理和监督。但偏向法院立场的强诉讼规制模式,一定程度上呈现出“缺乏过程控制的结果主义”“无严格责任归因的单向性制裁”“同行政管理脱节的封闭性约束”等制...
跨境网络赌博治理中证据制度的“三重破局”————作者:郑雯月;
摘要:随着跨境网络犯罪案件日益增多,如何有效收集和使用跨境证据,成为刑事司法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在涉及网络赌博等复杂案件时,当前研究多聚焦于单一技术或法律层面的应对策略,缺乏对跨境网络赌博证据问题的整体性分析,尤其在技术规则与法律体系的协同治理、国际协作机制创新等领域存在显著空白。随着犯罪手段的智能化升级,此类犯罪已突破传统地域限制,形成“技术黑箱”,尽管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制度已为跨境证据收集提供了基本框...
《证据科学》杂志注释体例
摘要:<正>法学类论文注释体例*一、一般规定1.采用脚注(法律史文章之古文献可采加括号之文内注)。2.连续注码,注码序号格式为“1,2,3,……”。3.文中注码放标点符号后(对句中词语加注者除外)。4.引文资料作者为外国人者,其姓名前加方括号注明国籍。5.非引用原文者,注释前加“参见”。6.非引自原始出处的,注释前加“转引自”。7.数个资料引自同一出处的,注释采用:“前引×,第×页。”或者“...
民事与刑事司法鉴定的制度差异及“司法鉴定法”的应对方案————作者:陈如超;
摘要: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民事司法鉴定与刑事司法鉴定存在一些共同的制度演进轨迹,但从司法鉴定统一立法的角度来看,两者也存在较大的制度差异,且主要体现在司法鉴定范围、司法鉴定启动、鉴定人出庭及其权责结构等方面。上述制度差异,除民事司法与刑事司法的诉讼模式不同之外,还在于侦查机关鉴定机构与社会鉴定机构的二元性,以及鉴定使用者、鉴定管理者与鉴定实施者之间权力/权利结构的复杂性。民事司法鉴定与刑事司法鉴定的制度...
专门知识可靠性审查的路径新论————作者:陈泽仪;
摘要:作为证据推论中的大前提,专门知识是否可靠往往直接影响案件事实能否得到准确认定。但现有实践更多着眼于深化审查者与知识提出者之间的智识鸿沟,以正当化专门知识引入与审查之间的逻辑悖论;也有学者试图从审查者的认知立场出发探寻可行进路,却又未能充分考虑知识权威对审查者认知理性的影响,即现有路径均无法同时为司法人员实质审查专门知识的可靠性提供正当理据和切实指导。为此,应坚持审查者立场,同时进入知识检验与事实认...
仅依转账凭证提民间借贷与不当得利诉讼研究————作者:李瑞登;
摘要:原告常常仅依转账凭证同时主张民间借贷和不当得利双重诉讼,并出现两诉各有胜负的怪象,导致司法资源浪费和“诉”“争”的分离。这种双重诉讼源于转账凭证较强证明力的证据基础、“聚合”行使的请求权基础、非重复起诉的程序基础,而两诉胜负不一则与民间借贷、不当得利诉讼证明责任分配的差异及缺乏衔接有关。对此,需有效适用重复起诉制度和法官对诉讼标的的释明权,尝试运用许可性推定证据规则,并通过被告的事案解明义务对两诉...
“以审判为中心”指引下监察证据标准的体系化诠释————作者:金涵嫣;李晓娟;
摘要:监察证据标准包含程序性证据规范与实体性证明标准,同时具备区分职务违法与犯罪的功能。职务犯罪案件中,基于监察机关封闭性、政治性的调查特征,实践中产生了证据标准把握偏差、案件性质认知模糊等主要困境。监察证据标准作为监检衔接的核心指引,在“以审判为中心”的改革导向下,具备“形式一元化”与“实质递进性”的特征。证据(明)标准的形式一元化,发挥了审判证明标准的参照功能,自后向前对于证据标准进行拟制,提升环节...
相关政治法律期刊推荐
- 省级档案春秋
- 省级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 省级复旦政治学评论
- 国家级中国监察
- 省级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省级法学评论
- 省级法制与社会
- 国家级四川档案
- 南大核心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 国家级真理的追求
- 省级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
- 省级南方论刊
- 省级新世纪周刊杂志
- 省级政府法制
- 省级检察风云
- 省级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
- 省级公共管理研究
- 省级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 国家级中国青年
- 省级贵州党风廉政
- 南大核心湖南社会科学
- 省级警察天地
- 国家级时事报告
- 北大核心日本学刊
- 北大核心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 省级光华法学
- 省级战争事典
- 省级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
- 国家级现代国际关系(英文版)
- 学报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