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双月刊)创刊于2002年,是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和天津市长征医院主办的皮肤性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刊。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主要报道皮肤性病学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同时报道现代医学在皮肤性病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栏目设置
专家论坛、专家笔谈、论著、研究报告、性病、临床经验、皮肤外科、心身医学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荣誉
CA 化学文摘(美)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阅读推荐: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以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皮肤性病专业在国内外的巨大影响和精湛的专业技术队伍为基础,及时报道我国现代医学及中西医结合有关皮肤性病科学在预防、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本刊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的方针,注重科学性、实用性和创新性,重视中青年皮肤性病科学工作者的继续教育。适合高中级皮肤性病科学工作者及相关学科医药、卫生、临床和科研工作者参阅。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最新期刊目录
基于双向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的心力衰竭与寻常型银屑病因果关联研究————作者:林胜;李昀泽;王紫轩;张广中;
摘要:目的 通过双向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探究心力衰竭(HF)与寻常型银屑病(PV)之间的因果关系,并探讨其可能的调控基因及治疗靶点。方法 将来自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的与HF密切相关的遗传位点作为工具变量,与来自不同的GWAS研究的PV遗传数据进行双向两样本MR分析。选择固定效应模型的逆方差加权(IVW)方法进行分析,并以加权中位数法(WM)和MR-Egger回归法进行补充。结果 排除混...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miR-211-5p、ACSL4表达水平及与疾病严重程度、炎性反应标志物的关系————作者:赵娜;
摘要:目的 探索寻常型银屑病(PV)患者血清微小RNA-211-5p(miR-211-5p),长链酯酰辅酶A合成酶4(ACSL4)的表达水平及与疾病严重程度、炎性反应标志物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在本院确诊的113例PV患者作为疾病组,同期选择在本院体检的11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血清miR-211-5p、ACSL4及炎性反应标志物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
白细胞介素-17A抑制剂治疗银屑病期间皮肤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作者:潘靖;王玲艳;常晓丹;郭独一;李芬芬;张佳钰;
摘要:目的 探究银屑病白细胞介素-17A(IL-17A)抑制剂治疗期间皮肤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2021年11月—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银屑病患者98例,收集并整理所有受试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司库奇尤单抗(Secukinumab)皮下注射治疗,观察12周治疗期间皮肤真菌感染发生率,并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银屑病患者IL-17A抑制剂治疗期间皮肤真菌感染的影...
注射型胶原蛋白联合微聚焦超声改善木偶纹的临床效果观察————作者:包彤;杨高云;李邻峰;
摘要:目的 评估微聚焦超声(MFU)联合注射用胶原蛋白治疗木偶纹的协同效应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2023年6月—2024年6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皮肤科的112例木偶纹患者,采用简单排序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56例。对照组接受单纯MFU治疗(能量参数:4.5 mm探头、3.0 mm探头;能量强度Ⅲ~Ⅴ),联合组在MFU治疗后第3个月进行胶原蛋白注射治疗(剂量:单侧1~4 mL)。通过术...
2940 nm铒激光联合皮下分离术治疗面部萎缩性痤疮瘢痕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作者:张付贺;范晴;王时光;
摘要:目的 比较2 940 nm铒激光联合皮下分离术与2 940 nm铒激光治疗面部萎缩性痤疮瘢痕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4年3月本院皮肤科收治的萎缩性痤疮瘢痕患者41例,采用简单排序随机化法将其分为铒激光组(20例)和铒激光+皮下分离术组(21例)。铒激光组患者采用2 940 nm铒激光治疗,铒激光+皮下分离组患者先进行皮下分离后再进行铒激光治疗,所有患者每1~3个月治疗1次,...
黄连膏通过抑制IL-18和IL-33治疗特应性皮炎作用机制研究————作者:李琳;何俊辰;李梦琳;王甜雪;张峻岭;郭涛;
摘要:目的 探究黄连膏治疗特应性皮炎(AD)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2023年1~12月本院皮肤科门诊收治AD的患者共100例,采用简单排序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盐酸左西替利嗪片口服+黄连膏封包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左西替利嗪片口服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皮损面积(BSA)、湿疹面积、严重程度指数(EASI)、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研究者整体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三七治疗白癜风的作用机制————作者:杨扬;吴秀娟;常伟;姜文成;沈芳;高春洁;罗月;费晓雅;唐苏为;
摘要: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探讨三七治疗白癜风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生物大数据挖掘技术,通过TCMSP数据库收集药物的活性成分,在PubChem数据库中筛选出有效化学成分。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药物的潜在靶点,并结合OMIM、GeneCards和TTD数据库中的白癜风相关靶点,筛选出三七与白癜风的交集靶点。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
自拟疏肝活血消痤方联合螺内酯片治疗女性青春期后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作者:张莹;成秀梅;
摘要:目的 探究自拟疏肝活血消痤方联合螺内酯片治疗女性青春期后痤疮(FPA)的有效性及对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7月—2024年7月河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收治的95例FPA患者,按照简单排序随机化法分为螺内酯组、中药组和联合组,其中螺内酯组31例,中药组和联合组各32例。螺内酯组口服螺内酯片治疗,中药组口服自拟疏肝活血方治疗,联合组采用中药联合螺内酯片治疗。3组均治疗8周...
平阳霉素治疗跖疣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作者:刘小萍;谭静文;李璐璐;余茜;张怀健;杨连娟;
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平阳霉素(PYM)治疗跖疣(V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和万方等数据库,收集所有PYM治疗VP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数据。对纳入研究按照Cochrane协作网推荐标准进行质量评估,并使用RevMan 5.3对结果进行Meta分析。...
阿布昔替尼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疗效及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观察————作者:周奥;郑建峰;章婧;孙振燕;
摘要:目的 探讨阿布昔替尼(Abrocitinib)治疗特应性皮炎(AD)的疗效及对血清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4年3月本院收治的AD患者82例,采用简单排序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阿布昔替尼治疗。评估比较2组疗效,比较2组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EASI)、以患者为导向的...
消痤面膜治疗丘疹脓疱型玫瑰痤疮的疗效观察————作者:申怡;刘勇辉;吴晓晗;宰涵雪;彭超杰;司国瑞;路紫淇;吴盘红;
摘要:目的 观察消痤面膜对丘疹脓疱型玫瑰痤疮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4年4~10月期间河南省中医院医疗美容科门诊收治的60例丘疹脓疱型玫瑰痤疮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依据所采用治疗手段的差异,将患者采用简单排序随机化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正常洁面后,全面部涂抹消痤面膜,每晚1次;对照组在正常洁面后,全面部涂抹壬二酸祛痘霜,每日早晚各1次。2组患者均每日口服异维A酸胶囊10 mg...
1例青斑样血管病诊断与治疗体会————作者:李娟;原晋湘;姚心怡;高文丽;贺彤;胥明成;杨欣雅;张峻岭;
摘要:患者男性,38岁。双下肢出现红斑、溃疡伴疼痛超过6个月余。临床及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青斑样血管病(LV),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给予患者口服巴瑞替尼4 mg每日1次联合曲安西龙(初始剂量28 mg,每日1次,随后逐渐减量为每次4 mg,每周2次),治疗16周后逐渐减量,改为巴瑞替尼2 mg每日1次联合曲安西龙(每次2 mg,每周2次),治疗20周后,红斑丘疹基本消退,仅在原皮损处留有界限清晰的凹陷性皮损...
Paget样网状细胞增生症1例并文献复习————作者:李浩然;刘栋;马秀亮;陈丹;李群燕;张宇;
摘要:患者女性,49岁,右下肢红斑、斑块伴鳞屑10年余,加重2年。皮肤科检查:右下肢可见数个大小不等的红斑、斑块,直径约0.5~2.0 cm,有浸润感,上有鳞屑,部分皮损融合成片状,中央破溃、结痂。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角化不全,浅表结痂,棘层增厚,部分淋巴细胞移入表皮,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偶见多核巨细胞。免疫组化示:CD3(+),CD4(+),CD5不丢失,CD7丢失,CD8(-),...
《黄帝内经》皮肤与脏腑经络及气血津液关系探析————作者:侯绍伟;王红梅;
摘要:文章根据笔者多年来对《黄帝内经》的研读体会,结合现代研究进展,对《黄帝内经》中涉及皮肤与脏腑功能、皮肤与气血津液以及皮肤与经络关系等理论进行梳理归纳总结,以期指导皮肤科临床实践
IL-18和IL-33在特应性皮炎发病中的作用————作者:李梦琳;李琳;张峻岭;郭涛;
摘要: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过敏性疾病,发病机制复杂,涉及遗传易感性、表皮屏障功能破坏、免疫应答失衡、皮肤微生物群失调及环境等多种方面。研究显示,包括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IL-13、IL-18、IL-31、IL-33、IL-23和IL-17在内的多种细胞因子参与AD发病,本文就IL-18和IL-33在AD发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疾病的研究及治疗提供新...
中药活性成分调控铁死亡干预白癜风的研究进展————作者:刘绿野;陈昭;何思嘉;原晋湘;韦思帆;张峻岭;
摘要:白癜风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局限性或泛发性色素脱失性皮肤病,易诊难治。其发病机制复杂,多种原因导致的黑色素细胞(MC)破坏、死亡或功能障碍始终是白癜风发病的核心,其中活性氧(ROS)水平升高诱发氧化应激造成MC损伤占主要地位。铁死亡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铁依赖的调节性细胞死亡形式,主要是由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的生物活性下降、脂质过氧化及ROS的过度累积引起。本文系统回顾铁死亡的主要调控途径及...
隐匿性疥疮1例————作者:刘伟霞;张雨婷;张晋霞;赵越;
摘要:报告1例隐匿性疥疮,主因全身散在结节伴瘙痒4个月。皮肤科检查示颈部、前胸、后背及双上肢有散在花生大小暗红色结节,表面糜烂,双手指缝未见明显水疱。患者从事养鸭工作,要求检查疥螨。于手指缝查见1条不完整疥虫。诊断:隐匿性疥疮
基于少阳太阴证谈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皮肤病的临证应用————作者:杜欣;方芸;李元文;
摘要:柴胡桂枝干姜汤出自《伤寒论》,是一剂经典的治疗少阳病和太阴虚寒证的良方。本文从“少阳枢机不利兼太阴虚寒”和“胆热脾寒”的双重角度切入,结合《伤寒论》原文及后世医家论述,分析该方组方及配伍特点,并具体分析该方治疗皮肤病的病机特点,列举李元文教授应用该方治疗皮肤病的成功案例,以供参考
毛囊肿瘤病理分类专家共识(2025版)
摘要:毛囊肿瘤是一类异质性良恶性肿瘤群,有共同的毛囊组织起源,并展示出与正常毛囊1个或多个部分相似的形态特点,部分肿瘤甚至可重现毛囊胚胎期的发育特征。目前关于毛囊肿瘤的分类较为复杂混乱,这既体现了毛囊肿瘤的复杂性,也给临床诊断、教学和科研造成了很大困扰。浙江省数理医学学会皮肤病理智能专业委员会组织了皮肤病理领域毛囊方面的相关专家,参考近年来国内外毛囊肿瘤的研究进展,例如毛囊隆凸区干细胞标记、全毛囊瘤病理...
银屑病关节炎疼痛伴发抑郁的病理机制研究进展————作者:王晓旭;马丛;张秦;
摘要:银屑病关节炎(PsA)患者因长期关节疼痛极易伴发抑郁,严重影响疾病的预后。随着对关节炎达标治疗要求的提高,医生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评价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上而忽视了患者的心理问题。目前,针对PsA发生机制的研究多从免疫学的角度进行探讨,关于神经递质对PsA免疫炎性反应影响的研究较少。笔者通过查阅和整理国内外研究报告发现,疼痛和抑郁的产生与神经递质和免疫炎性反应的协同作用有关,可能是PsA患者抑郁的机制...
相关医学期刊推荐
- 北大核心武汉大学学报
- 北大核心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 北大核心武警医学
- 北大核心心理与行为研究
- 北大核心中国新药杂志
- 北大核心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 国家级空军医学
- 北大核心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 北大核心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 省级中医药管理杂志
- 省级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北大核心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 国家级中国实用医药
- 国家级中国医疗前沿
- 国家级黑龙江护理杂志
- 省级健康周刊
- 北大核心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 北大核心肿瘤预防与治疗
- 省级心电学杂志
- 国家级中国妇幼卫生
- 北大核心针灸临床杂志
- 北大核心上海护理
- 国家级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 北大核心 中国医院药学
- 国家级浙江中医
- 省级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 省级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 省级上海预防医学
- 省级承德医学院学报
- 北大核心医用生物力学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