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是全国有影响的综合性中医药学术刊物,1959年创刊,由南京中医药大学主办。设有学术探讨、临床研究、方药研究、针灸推拿、医史文献、临床报道、经验交流等专栏。
本刊系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首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江苏省优秀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期刊中医药文献索引》源期刊、《中国医学文献》源期刊、美国化学文摘数据库及其《化学文摘》(CA)源期刊、俄罗斯《文摘杂志》(AJ)源期刊、波兰《哥白尼索引》(IC)数据库源期刊。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获奖情况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栏目设置】
设有学术探讨、临床研究、方药研究、针灸推拿、医史文献临床报道、经验交流等专栏。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101)运用运气学说研究疫病辨证论治初探 郑晓红
(105)表观遗传学在中医针灸研究中的应用探讨 卢圣锋 徐斌 于美玲 朱冰梅
(109)辨识畏寒与恶寒病机的关键是卫气 沈宏春 罗永兵 王浩中 严石林
(111)中医肿瘤方配伍规律初探 尹刚 唐德才 尚尔鑫 赵凡
(114)明清种子方剂用药规律探析 伏荣红
(116)投稿须知 无
论著
(117)心衰Ⅰ号对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赵惠 李七一 张琪 赵坤元
(121)生肌玉红膏治疗下肢慢性溃疡祛腐生肌疗效的临床研究 尹恒 应语 姚昶 卞卫和 张晓清 张晶 邵大畏 李晨
(125)清肺化痰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疗效观察 陈怡 申春悌
(128)投稿须知 无
论著
(129)穴位埋线对慢性葡萄膜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张馨 郝小波
(132)MIF表达与子宫内膜异位症血瘀证的相关性研究 文怡 黄金燕 钟振东 魏绍斌
(135)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副流感病毒感染的临床调查 刁娟娟 李燕宁 潘月丽 宋惠霄 王晓
(138)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研究 刘敏 章永红
(141)清化瘀热方对大鼠卵巢膜细胞增殖与分泌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刘敏 刘艺 谈勇 王勇 洪艳丽
(146)中药罗勒胶囊对大鼠移植性肝癌TACE后VEGF和Bcl-2表达的影响 冯兵 朱莹 贺嵩敏孔 朱亚珍 郑广娟
(151)清肠化湿方对实验性大鼠结肠炎结肠黏膜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的影响 翟金海 沈洪 倪菲菲 朱磊 刘智群
医学期刊论文范文:预防骨科手术中医院感染策略
摘 要:方法: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对骨科手术室2008年1月~2009年1月(A组)与2009年2月~2010年2月(B组)期间骨科手术中医院感染率进行调查分析,探讨有效的预防和管理措施。结果:因采取了更有效的预防和管理措施,B组感染率(3.67%)明显低于A组感染率(5.56%)。结论:骨科手术中采取科学,有效的预防和管理措施能降低医院感染率,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手术质量。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芪黄逐瘀方通过TNF信号通路减轻心肌梗死后抑郁的机制研究(英文)————作者:李江红;孙彤;俞鹏;沈乐;孙伟新;陈晓虎;
摘要:目的 探讨芪黄逐瘀方改善心肌梗死后抑郁的作用机制,重点揭示其对心脑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结合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分析芪黄逐瘀方活性成分及干预心肌梗死后抑郁的作用靶点;通过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联合慢性束缚应激建立心肌梗死后抑郁大鼠模型;超声心动图评估心功能,苏木素-伊红(HE)、马松(Masson)染色评估心肌损伤,行为学实验检...
清半夏及其效应成分对急性肺损伤炎症反应的改善作用研究————作者:许艳青;王欣之;崔小兵;谷雨欣;陈蒨淋;陈盛君;李松;吴皓;郁红礼;
摘要:目的 探究清半夏及其效应成分对急性肺损伤(ALI)小鼠炎症反应的改善作用。方法 以脂多糖(LPS)诱导小鼠ALI为整体动物模型,以肺泡灌洗液中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水平、总蛋白浓度、炎性细胞数,肺湿质量/干质量比值、肺组织病理损伤情况为指标;以LPS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为体外实验模型,以胞内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 mRNA水平为指标;采用系统溶剂萃取法、...
基于AKT/S6K1信号通路探讨白术内酯Ⅰ抑制结直肠癌的作用机制(英文)————作者:田薇;闫秋莹;罗婧雯;吴其标;沈卫星;程海波;徐长亮;孙东东;
摘要:目的 探讨白术内酯Ⅰ抑制结直肠癌的药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MTT实验从白术的三种主要活性成分中筛选出药效最好的白术内酯Ⅰ并筛选合理给药浓度。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白术内酯Ⅰ对LoVo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LoVo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伤口愈合及Transwell实验验证其对LoVo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其对LoVo细胞的增殖、迁移、EMT蛋白的影响。构建CT26...
金实教授从络论治血运性肠梗阻————作者:胡雨峰;何晓瑾;奚飞飞;张祥毓;杜斌;
摘要:血运性肠梗阻病情凶险,病死率较高。金实教授提出血运性肠梗阻病在肠络,西医肠系膜血管结构与中医肠络的形态描述高度相似,肠系膜血液高凝状态与中医肠络瘀痹病机核心高度一致,瘀血是血运性肠梗阻关键的病理产物和致病因素,活血通络的基本治则应贯穿于治疗的各个阶段,结合辨病,明确缓急,分期论治。为中医药治疗血运性肠梗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范例
从“运枢机,除陈气”辨治儿童青少年抑郁症————作者:曹婷;贺喜盈;李华妍;熊磊;
摘要:基于“脾胃为枢”理论总结熊磊教授“运枢机,除陈气”治疗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临证思路。认为儿童青少年抑郁症发生的关键病机是脾胃枢机不利,五脏气血不和,导致陈气内生,浊邪蒙蔽清窍,神机失用。枢机不利者运之,陈气内生者除之,熊教授宗《黄帝内经》“治之以兰,除陈气也”理念,活用中医芳香疗法,以“运枢机,除陈气”为基本治法,拟香枳舒心方为基础方,分别施以除湿、化痰、消积、化瘀、散火解郁五法。并附验案一则,阐释...
中药骨碎补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作者:张芷妍;濮子彧;张明桃;车君;杨艾;王晓颉;桂冠华;吕高虹;徐柳;
摘要:骨碎补是被历代本草广泛收载的骨伤要药,以根状茎入药,味苦、性温,具有补肾强骨、续伤止痛等功效,其所含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类、苯丙素类、三萜类、酚酸类、木脂素及甾体类等。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骨碎补具有抗骨质疏松、促进骨折愈合、抗炎、护牙生齿等功效。笔者对骨碎补的应用历史及近年来有关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并对部分作用机制进行梳理总结,以期为骨碎补药材的研究提供参考
基于“内外同治之理”探讨中药外治敛疮配伍思路————作者:施圣杰;沈稢;王鹏;叶亮;陈军;
摘要:基于《理瀹骈文》的“内外同治之理”视角探讨中药外治敛疮配伍思路。首先论述了对慢性皮肤溃疡的临床认识,其次阐释了“内外同治之理”的内涵,其具有理论同源、辨证论治、首重性味等特点,最后基于“内外同治之理”探讨了中药外治敛疮的配伍思路,具体分析了性味配伍与君臣佐使配伍两类配伍思路,为慢性皮肤溃疡的中药外治配伍提供一定的参考,也希望为外用中成药的研发提供一些方向
金丝桃苷对高糖诱导视网膜内皮细胞过度增殖的抑制作用————作者:赵越;王高祥;吴豪;余旭;孙心怡;缪鋆鋆;周雷;施荣伟;周希乔;陈娟;
摘要:目的 探索金丝桃苷抑制高糖诱导视网膜内皮细胞(RECs)过度增殖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以雄性SD大鼠建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模型,用低、高剂量金丝桃苷干预DR大鼠(DR+L-HY组及DR+H-HY组),并设立正常对照(NC)组、DR非干预(DR)组及DR+羟苯磺酸钙干预(DR+CD)组,观察并比较干预后各组大鼠视网膜血管中RECs数量的变化。此外,将RECs正常培养传代后接种至细胞培养板,按...
从“元气-阴火”失衡探析肿瘤免疫微环境失稳态及中医调控策略————作者:王墉;孙颖;邹毅;刘寨东;
摘要:肿瘤是一种复杂性疾病,肿瘤免疫微环境(TIME)失稳态是肿瘤发生与进展的重要因素。基于中医学阴火理论,认为“元气-阴火”失衡与TIME失稳态和肿瘤免疫分型转变存在潜在关联。脾胃内伤、元气不足致使阴火内生是TIME失稳态的始动因素;脾胃运化失常、升降失司是促使阴火上冲,加剧TIME组分紊乱的核心病机;阴火及其病理产物最终介导肿瘤免疫分型转化。并提出了“履端于始”“承而制之”“生而化之”的治疗策略,为...
基于心肾同治治疗女性全生命周期疾病————作者:周惠芳;
摘要: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在传统心肾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以“心(脑)-肾-子宫轴”为核心的学术思想,提出了心肾同治的治法。“心(脑)-肾-子宫轴”对女性生殖激素的分泌有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对女性全生命周期疾病的产生与痊愈有着重要的影响,故可基于心肾同治治疗女性全生命周期疾病。具体而言,治疗痛经应重视温阳化瘀,宁心止痛;不孕症则需矫治心肾,重视经前期、经后期的治疗;先兆流产应聚焦心肾、稳固胎元;围绝经期综合征...
从脂浊理论辨治多囊卵巢综合征————作者:郭倩;陈婕;吴诗敏;谈勇;
摘要:总结谈勇教授从脂浊理论辨治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思路,认为饮食不节、情志内伤、禀赋不足、劳逸失度等多种因素导致脾胃功能失常,不能正常运化水谷精微和津液,脂质不能被有效转化和利用,从而在体内积聚形成脂浊。脂浊不仅为病理产物,同时也是独立的致病因素,具有伏络、重浊、黏滞、隐匿、相兼致病、阻滞气血等特性。并基于脂浊理论探讨PCOS的病机,提出其病机演变可分为脾虚肝郁、痰瘀互结及肾虚脂浊三个阶段,初...
基于“窠囊理论”探讨泻窠汤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机制研究————作者:朱银杏;陈琰;朱丹丹;于正;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窠囊理论”组方的泻窠汤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潜在机制,分析其潜在作用靶点,为“窠囊理论”治疗PCOS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Gene Cards、CTD和GEO等数据库检索泻窠汤的成分及潜在作用靶点。利用Cytoscape构建成分-靶点网络图,并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以阐释其作用机制。采用LASSO和Wilc...
基于络病理论探讨益气解毒化瘀法防治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纤维化————作者:尤永卿;俞曼殊;单云;许嵘;严谨;孙谨怡;盛梅笑;
摘要:腹膜纤维化(Peritoneal fibrosis,PF)是制约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长程治疗的重要原因。基于络病理论,认为PF属腹络病变,湿邪为主要致病因素,络气虚滞、毒瘀损络为核心病机。腹膜长期处于非生物相容性腹透液所导致的微炎症环境下,即湿邪致患;腹膜间皮细胞受损、炎症介质及代谢产物蓄积、血管新生的病理过程,即湿邪损络致虚、致毒、致瘀的科学内涵。在此基础上,...
基于UPLC-Q-Exactive Orbitrap-MS/MS技术分析加味二妙方的活性成分与代谢产物————作者:葛娴;赵洪婷;陈利;张若熙;朱时纯;任青玲;
摘要: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静电场轨道阱质谱联用技术(UPLC-Q-Exactive Orbitrap-MS/MS),对加味二妙方粗提物的化学成分、大鼠给药后的入血成分及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分析。方法 采用Waters HSS T3色谱柱(100 mm×2.1 mm,1.8μm),0.1%甲酸水(A)-0.1%甲酸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柱温40℃,流速为0.3 m L·min-1,进样量为...
基于不同提取方式及指标成分测定的甘肃黄芪饮片质量评价研究————作者:周珂;蔡文韬;朱慧敏;倪亮;张先林;姚毅;刘史佳;
摘要:目的 建立黄芪多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比较甘肃不同地区及不同提取方式的黄芪含量差异,评价甘肃不同产地黄芪质量。方法 实地收集了甘肃40个产地的黄芪样品。HPLC外标法测定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苷、芒柄花黄素、毛蕊异黄酮含量,结合柱状图、折线图分析甘肃40个产地黄芪药材质量差异情况。结果 定西市渭源县和岷县在两种提取方法中均表现出较高的黄芪甲苷含量,表明这两个地区的黄芪在黄芪甲苷这一活性...
芍芪益甲方治疗肝郁脾虚型桥本甲状腺炎非甲减期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作者:张志丹;卜健;沈红权;汪红平;陈丽萍;王杰;
摘要:目的 观察芍芪益甲方治疗肝郁脾虚型桥本甲状腺炎非甲减期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4年6月至8月于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就诊的肝郁脾虚型桥本甲状腺炎非甲减期患者7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7例(2组各脱落2例)。对照组予硒酵母片口服治疗,观察组予芍芪益甲方口服治疗,2组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后评估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
柴胡疏肝散及其吸收成分对动脉粥样硬化共抑郁症模型小鼠的作用机制研究————作者:张乐;黄文雅;黄熙;
摘要:目的 探讨柴胡疏肝散(CSS)及其吸收成分水合橙皮内酯(MH)和阿魏酸(FA)对动脉粥样硬化(AS)和抑郁症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APoE-/-小鼠建立AS抑郁症共病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CSS组、MH组和FA组。通过血脂检测(TC、TG、LDL-C、HDL-C)、主动脉斑块分析(油红O染色)和心脏功能评估AS进展;采用旷场实验、明暗箱实验、悬尾实验、强迫游泳实验等行...
类器官和器官芯片:中医药现代化的前沿策略————作者:韩欣;沈培亮;马月美;贾媛媛;
摘要:中医药现代化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而当前诊疗标准不统一、分子机制复杂及安全性证据不足等限制了其现代化的进程。微流控凭借精准流体控制与仿生微环境构建能力,为中医药研究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类器官和器官芯片技术以微流控为载体,通过多器官互联模型为中医药理论可视化、药效物质发现、作用机制解析及毒性评价提供技术支撑,为解析中医药理论提供了创新平台,推动中药研究从经验分析转向系统化、动态化模拟,为中医药国际化及...
基于UPLC-Q-TOF/MS分析炙甘草汤体内成分及心脏组织分布特征————作者:唐志苓;李瑶;支颢;王敬彦;蔡雪婷;曹鹏;周谦;
摘要:目的 探究炙甘草汤的体内药效物质基础,为其在现代临床的合理应用与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给Wistar大鼠灌胃炙甘草汤水煎液12.15 g·kg-1后,采集10个时间点(给药后5、15、30、60、120、240、360、480、600、720 min)的大鼠血浆样本和给药后12 h的大鼠心脏(心房、心室)组织样本,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
《黄帝内经》气味配伍理论探析————作者:张钰欣;张小虎;姜婧;张保春;翟双庆;
摘要:气味配伍理论肇始于《黄帝内经》,该理论架构于运气学说之上,以气为核心,从人体内外环境的气化失衡对疾病进行认识;将四气、五味理论结合,从寒热、盛衰两个方面共同对自然、人体的气化进行调节;强调“谨候气宜,无失病机”,根据运气盛衰与气候寒温,针对脏气虚实与病性寒热,运用药食气味抵御气候失常对人体的侵害,并调整五脏气化,使人体恢复至气机调和、阴阳平衡的状态。阴阳失调是疾病发生的根源,寒热为其表象,以四气平...
相关医学期刊推荐
- 北大核心中国男科学杂志
- 北大核心肿瘤研究与临床
- 国家级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 北大核心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 北大核心医用生物力学
- 省级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 北大核心国际病毒学杂志
- 北大核心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 北大核心实用医学杂志
- 省级白求恩医学
- 北大核心遗传
- 北大核心中华胰腺病杂志
- 北大核心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 北大核心医学动物防制
- 国家级中华麻醉学杂志
- 北大核心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 北大核心生态毒理学报
- 北大核心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 国家级中国临床研究
- 北大核心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北大核心中国公共卫生
- 北大核心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 学报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 省级东方养生
- 国家级中华临床实验室管理电子
- 北大核心颈腰痛
- 国家级中国医疗前沿
- 北大核心中国药学杂志
- 国家级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
- 省级淮海医药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