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工程学报

所属栏目:医学期刊 热度: 时间:

生物工程学报

生物工程学报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11-1998/Q
国际标准刊号:1000-3061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中国微生物学会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查看生物工程学报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微生物学通报》生物学期刊论文
下一本期杂志:《广西中医学院学报》医学期刊论文发表

  【杂志简介】

  《生物工程学报》杂志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性学术期刊, 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和中国微生物学会共同主办。主要报道生物工程研究的新发展、新成果、新技术。刊登的内容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生化工程、组织工程、生物信息、生物制药、生物芯片等。创刊于1985年。20多年来,本刊始终以推动生命技术发展和促进国家经济建设为宗旨,及时报道我国生物工程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 有力地促进了国内在这一领域的学术交流,为科研教学和经济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2000年荣获中国科学院优秀期刊二等奖;

  2003、2005、2008年荣获中国科协优秀论文奖;

  1999、2001、2002、2004、2005年年度均获得中国科协精品期刊经费资助;

  2008年荣获“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称号。

  收录《生物工程学报》的国外主要数库及检索机构:美国化学文摘、美国生物学文摘、美国医学索引、俄罗斯文摘、日本科学技术社数据库、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文摘、美国剑桥科学文摘(自然科学卷)

  收录《生物工程学报》的国内主要数据库及检索机构: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科学院)、中国科技期刊光盘版(清华大学)、中国知网CNKI(清华大学)

  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

  【栏目设置】

  栏目包括:综述、动物及兽医生物技术、海洋生物技术、环境生物技术、工业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食品生物技术、系统生物技术、医学与免疫生物技术、组织工程与细胞培养、生物技术与方法、科学进展/名家论坛等。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在微生物鉴定中的应用进展 贾潇潇,李晶,秦天,邓爱华,刘文军,Xiaoxiao Jia,Jing Li,Tian Qin,Aihua Deng,Wenjun Liu

  硫酸软骨素裂解酶ABC的研究进展 李晔,陈振娅,袁其朋,Ye Li,Zhenya Chen,Qipeng Yuan

  右旋糖酐酶研究进展 张宇琪,张洪斌,甘微苇,胡雪芹,Yuqi Zhang,Hongbin Zhang,Weiwei Gan,Xueqin Hu

  信息动态

  胸腺五肽和法氏囊活性五肽的融合表达及其对禽流感灭活疫苗的佐剂效应 王臣,郭香玲,李小康,吴庭才,李德元,陈溥言,Chen Wang,Xiangling Guo,Xiaokang Li,Tingcai Wu,Deyuan Li,Puyan Chen

  一种来源于运动替斯崔纳菌KA081020-065的新型卤醇脱卤酶的表达纯化及性质分析 王雷,袁京,姚培圆,程丽华,解美仙,贾荣荣,冯进辉,王敏,吴洽庆

  菊粉酶基因的异源表达、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 李益民,高教琪,袁文杰,相瑞娟,侯胜博,Yimin Li,Jiaoqi Gao,Wenjie Yuan,Ruijuan Xiang,Shengbo Hou

  基于SOE-PCR的两种鱼类hepcidin基因串联及其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李文婧,陶妍,赵冬梅,徐冰冰,Wenjing Li,Yan Tao,Dongmei Zhao,Bingbing Xu

  转番茄GGPS2基因烟草的构建及弱光耐受性分析 李翠萍,董卫华,张兴国,Cuiping Li,Weihua Dong,Xingguo Zhang

  国家级期刊投稿范文:转人乳铁蛋白羊奶生物安全试验

  摘要:为了解转人乳铁蛋白羊奶与普通羊奶之间的差异,将两种羊奶的主要成分及其物理性状进行了比较;同时,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食用安全检测――大鼠 90 天喂养实验》(NY/T 1102-2006)进行转基因羊奶食用安全评价。实验结果表明,90天灌喂转人乳铁蛋白羊奶的大鼠与普通羊奶灌喂组血常规值差异不显著(P>0.05);灌喂转人乳铁蛋白的羊奶中、高剂量组与自由采食对照组及普通羊奶中、高剂量灌喂组大鼠血清铁含量及铁蛋白含量差异显著(P<0.05)。转人乳铁蛋白羊奶与普通羊奶具有实质等同性,转基因成分没有干扰机体对其它营养物质的吸收,从营养学角度来评价,转人乳铁蛋白羊奶是安全的。

  关键词:转人乳铁蛋白羊奶,安全性评价,血清铁,铁蛋白

  转基因植物以及转基因植物为原料的提取物近年来逐渐进入人类的食物链。自2010年美国生物科技公司AquaBounty研发出的生长快、个头大的转基因“超级三文鱼”,并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安全证书[1],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动物转基因食品也会进入人们的餐桌,与此同时,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备受争议。目前,国内还没有对转基因食品进行安全评价的标准,国际上有63个国家遵循1993年国际经济合作组织(OEDC)提出的实质性等同原则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进行评价。

  生物工程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微流控技术驱动的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制造:方法与应用的研究进展及展望————作者:袁会领;宋国田;齐显尼;张媛媛;陈李;项楠;王钦宏;

摘要: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制造是生物技术领域的两大前沿方向,正在快速发展并被视为“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的核心驱动力,通过“设计生命、造物致用”重塑工业制造范式,推动着医疗、能源、农业、环保等产业变革。然而,其在“设计生命、造物致用”及产业应用发展方面仍然面临筛选能力不足、培养异质性和生物过程调控有限等挑战。微流控技术凭借其微尺度流体操控能力,具有单细胞精度、高通量筛选、快速迭代等优势,为克服这些挑战提供了新...

我国J亚群禽白血病研究进展————作者:陈运通;范文瑞;高玉龙;

摘要:禽白血病是由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es, ALV)引起的重要禽类肿瘤性疾病。ALV共分为11个亚群(ALV-A-ALV-K)。其中J亚群ALV(ALV-J)自1999年传入我国后,其流行病学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最初仅在肉鸡中流行,随后迅速扩散至商品蛋鸡和地方品种鸡群。ALV-J感染鸡后通常诱导产生髓细胞瘤,也可在感染的部分蛋鸡中诱导产生血管瘤。ALV-J作为逆转录病...

疾病小分子水凝胶传感技术研究进展————作者:何符义;李亚;陈东海;刘坤;刘洪涛;郑军平;

摘要:水凝胶具有高度的生物相容性、软物质特性及结构可控性,已成为生物医药、环境资源等领域研发的高端新型材料。生物代谢产物、激素、重金属等小分子与疾病发生发展息息相关,研发疾病小分子水凝胶传感技术对于个性化疾病预测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水凝胶类型和结合机制的多样性使其能应用于多种场景。通过排阻效应、基质效应、限域效应、导电及刺激响应等机制,水凝胶强化了小分子传感的选择性、操作便利性、灵敏度、响应性和快速性。...

面向生物制造的“AutoCAD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作者:贾东旭;郭一平;陈翰驰;王远山;汤晓玲;郑升;洪春燕;金利群;柳志强;郑裕国;

摘要:生物制造产业迅速发展,对具备生物工程设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在当前“AutoCAD设计”课程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普遍存在工程表达能力弱、创新实践不足、与产业脱节等问题,已难以有效支撑生物工程专业人才的高质量培养。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以提升学生综合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目标,秉持“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导向”的育人理念,系统构建“一心五维”教学改革体系,从完善课程体系、双线融...

高粱CRISPR-Cas9基因编辑研究进展与展望————作者:皇秀秀;曾弓剑;沈祥陵;

摘要: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高粱的推广应用长期受到品种资源匮乏的限制。其遗传背景狭窄、育种技术落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新品种的创制和推广。尽管基因编辑技术自问世以来已在作物遗传改良中展现出巨大潜力,但在高粱中的应用仍相对滞后。本文系统综述了CRISPR-Cas9技术在高粱研究中的最新突破,重点围绕逆境胁迫、生长发育和品质三大核心方向,探讨了该技术在拓展遗传多样性、改良抗逆性状、优化株型结构与产量潜...

基于酶促重组等温扩增与CRISPR/EsCas13d技术构建的猪圆环病毒4型快速可视化检测方法————作者:徐通;赵磊;戴阳明;段佳琪;王圆梦;邵丽娜;陈弟诗;朱玲;徐志文;

摘要:人类与动物传染病在全球范围内持续暴发,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安全并影响经济发展,因此亟需更加高效、灵敏的诊断方法来提升疫情监测与预警能力。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ERA-CRISPR/EsCas13d的便携式可视化平台,旨在于资源有限的环境中实现对猪圆环病毒4型的快速检测。对该平台进行了体系优化,使酶促重组等温扩增技术(enzymatic recombinase amplification, ERA)、T7...

甾醇C-4甲基氧化酶复合体在甾醇合成中的作用————作者:张瑞雪;臧铭圻;路娇娇;张明月;薛哲勇;

摘要:甾醇在生物体的生长发育、细胞膜构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甾醇的生物合成是一个复杂的代谢过程,涉及多种酶促反应,甾醇C-4甲基氧化酶复合体在甾醇的生物合成过程中负责去除C-4位的2个甲基,这一过程是甾醇功能化的重要步骤。本文系统综述了甾醇C-4甲基氧化酶复合体(sterol-C-4-methyl oxidase-like, SC4MOL)在甾醇生物合成中的重要作用,特别阐述了甾醇C-4甲基氧化酶复...

人兽共患细菌病噬菌体防治研究进展与应用————作者:赵凤霞;纪雪;孙洋;

摘要:人兽共患病病原菌严重威胁着畜牧业的发展及人类健康。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细菌耐药性问题愈加严重,噬菌体因具有特异性强、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势,在细菌感染的防控与治疗方面引起广泛关注。然而,噬菌体治疗在临床应用中仍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可以从阻断传播途径入手,将噬菌体应用于防治人兽共患病病原菌的感染和传播。本文针对人兽共患细菌病噬菌体防治研究进展及应用进行简述,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以期为噬菌体的防控及...

细菌鞭毛蛋白免疫识别机制与应用的研究进展————作者:蓝军;游竟发;郑金海;谭文芝;

摘要:鞭毛蛋白是细菌鞭毛的核心结构蛋白,可作为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 PAMP)激活宿主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反应。其主要通过特异性作用于Toll样受体5(Toll-like receptors 5, TLR5)及NLRC4炎症小体(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

手性牛心果碱的应用价值和生物合成研究进展————作者:吴卓佳;王平;丘璨瑜;

摘要:手性牛心果碱是苄基异喹啉生物碱生物合成途径中的核心骨架分子,其高效、高选择性的生物合成是突破天然提取瓶颈和实现苄基异喹啉生物碱规模化生产的关键。近年来,合成生物学与代谢工程的发展使得微生物宿主异源合成手性牛心果碱和苄基异喹啉生物碱取得重要突破。然而,R-型牛心果碱的生物合成仍受限于关键酶的立体选择性,需通过酶工程和途径重构等策略加以解决。莲植物研究中揭示的R-立体化学偏好性为R-型苄基异喹啉生物碱...

多策略改造构建高产O-乙酰-l-高丝氨酸工程菌————作者:牛坤;赵易凡;项凯迪;王若男;柳志强;郑裕国;

摘要:O-乙酰-l-高丝氨酸(O-acetyl-l-homoserine, OAH)是l-蛋氨酸等多种高附加值化合物合成的关键中间体,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但目前OAH生产仍面临产量低、发酵周期长等问题。本研究以大肠杆菌益生菌Escherichia coli Nissle 1917(EcN)野生型为出发菌株,首先通过对关键合成酶l-高丝氨酸乙酰转移酶(l-homoserine O-acetyltransf...

DNA硫修饰基础理论突破驱动合成生物学系统创新————作者:帅玉婷;韩照晰;贺新义;王连荣;陈实;邓子新;刘光;

摘要:DNA作为生命体的遗传物质,除包含4种碱基之外,还具有多种多样的修饰类型。自100前DNA甲基化首次被发现以来,科研人员已在天然DNA中鉴定出17种以上的化学修饰,包括5-甲基胞嘧啶(5-methylcytosine, 5mC)、N6-甲基腺苷(N6-methyladenosine, 6mA)、N4-甲基胞嘧啶(N4-methylcytosine, 4mC)、5-羟甲基胞嘧啶(5-hydroxym...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的互作同源重复区结合蛋白的鉴定————作者:许裕敬;赵书荻;王星洋;杨恬;朱新宇;吴小锋;

摘要: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 BmNPV)的同源重复区(homologous regions, hrs)已被证明可作为病毒转录的增强子以及DNA复制的起始位点。本研究旨在解析BmNPV基因组中hrs的蛋白结合特征及其对病毒的调控机制。通过DNA pull-down联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

表观遗传与作物抗性精准育种————作者:余定天;段成国;

摘要:表观遗传是在不改变DNA序列的前提下,通过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染色质重塑及RNA修饰等分子机制,动态调控基因表达的可遗传现象。在植物中,表观遗传机制广泛参与开花时间、配子发生、逆境响应及免疫防御等关键生物学过程。在过去的几十年,表观遗传修饰的研究已经由拟南芥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基础理论研究逐渐转向水稻、番茄等不同作物,揭示了表观遗传调控在农艺性状塑造中的多维作用。本文总结了表观遗传...

基于实时荧光RPA的鸭瘟强毒株感染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作者:万佳欣;朱寅初;徐杏;王星博;周卫东;吴越;

摘要:鸭瘟病毒(duck enteritis virus, DEV)是一种常见的疱疹科病毒,可引起禽类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造成家禽养殖业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迫切需要对鸭瘟病毒进行高效、灵敏的现场快速检测。以DEV的UL2基因保守片段为靶基因,设计特异性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 RPA)引物和探针,优化RPA反应条件后,建立DEV...

蜜蜂与熊蜂肠道真菌群落组成与代谢潜力解析————作者:徐子萌;郎浩宇;伍秋徉;王小斐;郑浩;

摘要:蜜蜂与熊蜂作为重要的农业传粉昆虫,其肠道微生物在宿主营养代谢、免疫调节与环境适应中发挥关键作用。尽管细菌群落已被广泛研究,肠道真菌的组成特征与生态功能尚缺乏系统性认知。本研究旨在弥补这一知识空白,系统揭示传粉昆虫肠道真菌的群落结构与潜在功能。为此,本研究基于文献公开数据的内部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扩增子测序结果,系统解析了中华蜜蜂(Apis ...

利用合成生物技术生产5-氨基乙酰丙酸的研究进展————作者:孙柳;赵春华;王瑞妍;

摘要:5-氨基乙酰丙酸(5-aminolevulinic acid, 5-ALA)是一种重要的非蛋白质氨基酸,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农业和化妆品等领域。近年来,随着合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通过微生物细胞工厂高效生产5-ALA成为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利用合成生物学策略生产5-ALA的最新进展,包括代谢途径优化、关键酶工程改造、发酵工艺优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通过重构天然C4途径和C5途径以及开发非天然合成...

禽鱼共养对淡水鲈鱼养殖环境耐药基因传播的影响及机制————作者:陈燕;储珊珊;徐卓群;周洁;李科昱;李宇行;韩剑众;曲道峰;

摘要:为评估单一与混合(禽鱼共养)淡水鲈鱼养殖模式中细菌耐药性及耐药基因传播特征,采集2种养殖模式的沉积物、水、鱼体及鸡粪样本,分离鉴定得到243株菌,通过K-B药敏实验、PCR检测耐药基因和整合子、抗生素压力下的接合转移实验,系统比较2种模式的耐药性特征及传播机制。结果显示,禽鱼共养模式分离菌株有11种抗生素的耐药率显著高于单一养殖模式,所有样品中鸡粪便耐药情况最严重,且禽鱼共养多重耐药菌株占比更高。...

金黄色稻米基因gpr1的图位克隆与功能分析————作者:季永再;卞晓波;冯志状;李范晶;胡卓尔;胡瑶洁;刘鹏程;马伯军;陈析丰;

摘要:水稻颖壳与糙米颜色作为重要的农艺性状,长期以来在水稻育种及遗传学研究领域中被广泛应用。本研究从尼泊尔稻种资源中鉴定到一份稻穗及糙米均呈现金黄色的籼稻材料‘LAL SAR’,遗传分析表明上述表型受单隐性核基因控制,将其命名为gpr1 (golden panicle and brown rice 1)。利用图位克隆技术将目标基因精细定位于水稻第3号染色体上47 kb的区间内,并确定其候选基因为LOC_...

白魔芋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的全基因组鉴定及热胁迫下AaAPXs的功能分析————作者:厉健康;顾晓瑞;王一;陈蕾;屈锋;胡玲玉;蔡阳光;牛义;

摘要:白魔芋(Amorphophallus albus)为天南星科魔芋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也是典型的“喜温不耐热”的经济作物,对温度变化较为敏感。魔芋是唯一可以大量产生葡甘露聚糖(konjac glucomannan, KGM)的物种,KGM 是一种低热量、可溶性多糖膳食纤维,在食品、医药及工业领域有广泛应用。魔芋的生长旺盛期处于夏季高温季节,连续的高温会给魔芋造成严重且不可逆转的损害。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

  相关医学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